超市营运名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营运常用名词注解
1、垂直陈列:同类商品集中垂直陈列于上下多层货架。
2、平行陈列:同类货平行陈列多行于同一层货架。
3、前进陈列:(拉排面)
4、DM(Direct Mail):中文译作“直接信函”,以信函方式将促销讯通知目标顾客。
5、POP(Point of Purchase):中文译为“顾客广告”,在零售店内将促销讯息,以美工绘制或印刷方式,张贴或悬挂在商品附近或显眼之处,吸引顾客之注意力并达成刺激销售之目的。
6、POS(Point of sales):销售时点情报管理系统。
7、日配品:系日语名词,指店内所贩卖的某一大分类商品,其含义为每日需要配送的商品,包括牛奶、饮料及非属水产、畜产之需要冷藏或冷冻之食品
8、产品生命周期:指任何一顶产品均
有其寿命,从其上市起,一般可分为导入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各期之期间长短受消费环境及竞争之影响。
9、商品台帐:即商品目录,将每项商品基本资料(如品名、货号、规格、单位、成本、售价、供应商等)详细整理成册称之。
10、端架陈列:指利用整排货架的两端,作变化性的陈列,一般陈列的作法为:
①大量陈列;②低价位;③季节感;④广告促销
11、关连陈列:指依某项目的,而将相关连之商品陈列在同一地区或附近。
12、棚板:系指在货架内或冷藏(冻)柜内,放置商品之横隔板。
13、价格带:指在商品内贩买同一项产品,其卖价上限到下限之范围。
14、比较性陈列:把相同商品,依不同数量予以分尖,然后陈列在一起,供顾客选择。
15、黄金线:指商品陈列时,最容易让顾客看到或拿到之区域,一般指肩膀以下至腰部以上之区域,高度约在85cm—120cm
左右,可陈列对店铺利益贡献较佳之商品。
16、ABC商品分类:将商品依畅销排行(由第一名排至最后一名),计算出各类商品销售额占总销售额的比重。
一般来说,销售额比重在11%之间的商品这A类,又称为主力商品,在5%—10%之间的商品为B 类;在55以下的商品为C类。
A类商品可列为重点管理,陈列面扩大,不可缺货。
C 类商品则列为淘汰对象。
17、货号:为商品依类别所编之号码。
18、条码:货品上以粗细线条标示供光学扫描器读取货品资料。
19、陈列:货品摆放之方式。
20、端架:货贺尽头,可供特别展示或陈列促销商品之用。
21、毛利:售价减成本。
22、日平均售量:DMS(Daily Mean Sales)单项货品日平均售量数。
23、自己动手做工具:DIY(Do It Yourself)
24、回转率:对某一类别销货的进度,由此来判断采购商品是否正确,及追加作
业、库存数量是否正常。
25、建议订单:OPL(Order Proposal List)电脑计算出每项货品应续订数量之报表。
26、永续订单:生鲜、日配类商品,货到才确认完成订单,也可用迟码商品。
27、紧急订单:紧急缺货时,采取手写订货FAX给厂商,此订单愈少愈好。
28、栈板:陈列器材,有商品存放及地面隔商之功用。
29、棚割表:日语名词,中文译为“陈列配置表”。
即“把商品的排面在货架上作一个最有效的分配,以书面表格规划出来”。
30、价格卡(标价签):放置于货架或冷冻(藏)拒棚板前缘或沟槽内之小卡片,价格卡上注明货号、品名、售价等,可供顾客购物参考及陈列位置管理之用。
31、大量陈列:又称为堆箱陈列或山积陈列,在卖场辟出一个空间或将端架拆除,将单一商品或2—3品项的商品作量化陈列。
32、来客数:指店内收银机所统计之某一段时间交易客数。
33、客单价:指由店内收银机所统计之某一段时间总营业额除以该期间之总来额数,得出平均每人均买金额。
34、陈列定位管理:依照(陈列配置表),将商品陈列位置固定,以便于辨别并做好陈列定位管理。
35、耗损率:指商品在买进卖出的过程中,因管理不当或疏忽所造成之损失,其损失金额占营业额之比例。
36、SP(Sales Promorion):即“促销”之意。
37、80—20法则:系重点管理之原则,其意义为“只要掌握住事物的重点”(即其中最重要的20%)即可产生大部分的功效(即成果的80%)。
例如:商店内80%的业绩系由205的品项所达成。
38、最低库存量:最低库存量是指最低周转天数乘以平均日销量。
最低周转天数包括:进货进途天数、销售准备天数、商品陈列天数和保险机动天数。
39、进货在途天数:指商品从办理采购至货被运到店为止的时间。
40、销售准备天数:指商品入库、验收、定价、整理装配、分装、上柜陈列等售前准备所需的时间。
41、商品陈列天数:指店铺因陈列出售所需要的商品数量与每天平均销售量的比例。
42、保险天数:指为防止意外发生脱销的机动天数。
计算依据是前期商品迟到天数和本期影响因素的变化情况。
最低库存量=(进货在途天数+销售准备天数+商品陈列天数+保险天数)*平均每天销售量
43、最高库存量:最高库存量是指最低周转天数加上进货间隔天数,再乘以平均每日销售量。
其公式为:最高库存量=(最低周转天数+进货间隔天数)*平均每日销售量。
44、进货间隔天数:指每次采购的间隔时间,即进货周期天数。
45、销售额:指店铺或公司一定时间内实现的某种商品的销售金额。
哪种商品在总销售额中占的比重大,表明贡献越大;反之,则越小。
各种商品的销售额贡献情况可采用
ABC分析法求得。
46、毛利率:是指某种商品毛利额与销售额的比率。
毛利率超高表明商品贡献越大:反之,则越小。
实行单品管理的超市公司很容易求得各类商品的毛利率情况。
对于那些采取顺加定价方法的商品,毛利率是事先确定的,更容易掌握了。
47、周转率:是指某种商品一定时期销售额与平均库存额的比例。
一般地说,周转速度越快的商品,对超市的贡献越大;反之,则越小。
当然,不同商品周转率标准不同,不能只用一项指标准确其贡献度(计算方式见“超市相关指标计划公式”)。
48、销售增长率:某种商品营业额增长的比率。
增长率越高、越快,表明贡献度越大;反之,则越小。
49、利润贡献度;指某种商品实现的利润额在利润总额中所占的比重,有时为计算简便,常以毛利润比重代替。
比重越在,表明贡献度越大,反之则越小。
50、交叉比率:指某种商品毛利率与商品周转率的乘积。
毛利率代表获利水平,商
品周转率表示商品的畅销程度,二者之比表明了商品的综合贡献度。
51、基本商品:是指高品每日每刻都卖的货物。
基本商品应该每时每刻都有货,保持永久的放置位置。
例如:牙膏、洗涤剂、去污剂。
52、季节性商品:指主要在一年中某一特定时节销售的货物。
例如:人造圣诞树只有在圣诞节期间销售。
季节性商品有三大类:节假日商品——这种商品主要为节假日提供,并存放大约30—60天。
例如:春节、劳动节、儿童节、国庆节、圣诞节、元旦节、三八妇妇节、端午节等。
季节性时令商品——这种商品与春夏秋冬等季节相关,商品存放大约90—120天。
例如:冬装、夏装、充雨衣等。
基本季节性商品——这种商品在一年中都有销售,只是在某些活动期间或主要季节销售进入高峰。
例如:在新年期间小电器的销售急剧增加。
53、促销商品:为促销而特别购买的商品。
54、团购:指集团或团体购买。
库存商品周转率计算方法
库存周转率=年销售额/年平均库存值还可以在分:原材料库存周期率=年材料消耗额/原材料平均库存值
在制品库存周转率=生产产值/在制品平均库存值
周转率定义= [(当年度自购直接材料月平均领料金额)×12]÷(当年度自购直接材料月平均库存金额)
下面是相关参考
----------------------
传统的存货是指存放在仓库中的物品。
从物流的角度来看,由于物料在各
个状态的转化之间不可避免地存在着时间差,在这个时间差中,处于闲置的物料即为存货。
从更广泛的意义上说,一切闲置用于
未来的资源都是存货。
一、存货的绩效评价量化指标
对存货明确而又一致的绩效评价是存货管理过程中的关键一部分,绩效评
价既要反映服务水平又要反映存货水平。
如果只集中在存货水平上,计划者就会倾向于存货水平最低,而有可能对服务水平产生负面影响,与此相反,如果把绩效评价单一地集中在服务水平上,将会导致计划者忽视存货水平所以绩效评价应能够清楚地反映企业的期望和实际需要。
(一)仓库资源利用程度
1. 地产利用率=(仓库建筑面积/地产面积)×100%
2. 仓库面积利用率=(仓库可利用面积/仓库建筑面积)×100%
3. 仓容利用率=(库存商品实际数量或容积/仓库应存数量或容积)×100%
4.有效范围=(库存量/平均每天需求量)
×100%
5. 投资费用化=(投资费用/(单位库存/单位时间)×100%
6. 设备完好率=(期内设备完好台数/同期设备总数)×100%
7. 设备利用率=全部设备实际工作时数/设备工作总能力(时数))×100%
(二)服务水平
1. 缺货率=(缺货次数/顾客订货次数)×100%
2. 顾客满足程度=(满足顾客要求数量/顾客要求数量)×100%
3. 准时交货率=(准时交货次数/总交货次数)×100%
4. 货损货差赔偿费率=(货损货差赔偿费总额/同期业务收入总额)×100%
(三)储存能力与质量
1. 仓库吞吐能力实现率=(期内实际吞吐量/仓库设计吞吐量)×100%
2. 进、发货准确率=(期内吞吐量. 出现差错总量/期内吞吐量)×100%
3. 商品缺损率=(期内商品缺损量/期内商品总数)×100%
二、库存周转率的评析
库存周转率对于企业的库存管理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例如制造商,它的利益是由资金→原材料→产品→销售→资金的循环活动中产生的,如果这种循环很快也就是周转快时,在同额资金下的利益率也就高。
因此,周转的速度代表了企业利益的测定值,被称为“库存周转率”。
对于库存周转率,没有绝对的评价标准,通
常是同行业相互比较,或与企业内部的其他期间相比拟分析。
库存绩效评价与分析,库存周转率是着重评价的内容。
(一)库存周转率的基本计算公式
库存周转率的计算公式,实际评价中可用如下公式进行计算:
库存周转率=(使用数量/库存数量)×100% 使用数量并不等于出库数量,因为出库数量包括一部分备用数量。
除此之
外也有以金额计算库存周转率的。
同样道理使用金额并不等于出库金额。
库存周转率=(使用金额/库存金额)×100%使用金额也好,库存金额也好,是何时的金额,因此规定某个期限来研究金额时,需用下列算式:
库存周转率=(该期间的出库总金额/该期间的平均库存金额)×100%
=(该期间出库总金额×2/期初库存金额+ 期末库存金额)×100%
库存周转率计算公式是(以月平均库存周转率为例):
1、原材料库存周转率=月内出库的原材料总成本/原材料平均库存
2、在制库存周转率=月内入库的成品物料成本/平均在制库存
3、成品库存周转率=月销售物料成本/成品在库平均库存
●营业内收入
指门店营业执照上主营业务范围内发生的业务收入,
●营业外收入
在营业执照上的主营业务之外发生的收入额。
表(2-1)构成收入管理系统的五个利润公式
1、损益的计算方法如下:
实际损益=税前损益—费用
税前损益=销售毛利—变动费用—固定费用
销售毛利营业收入—销货成本
2、损益平衡点的计算方法如下:
损益平衡点销售额= 固定费用
毛利率—变动费用率
3、经营安全率计算方法:
经营安全率=(1—损益平衡点销售额)×100%
预期销售额
这一比例是衡量店角度经营状况的重要指标,一般测定的标准为:安全率30%以上为优秀店;20%~30%为优良店;10%~20%为一般店;10%以下为不良店。
案例:某超市的损益平衡点状况分析
该超市开业不到一处的时间便关门停业。
下面是其经营状况表(表3-7)。
根据以上情况可知,该超市的每月费用支出为49.6万元,而利润收益为26.4万元,远未达损益平衡点,故该超市在经营中处于亏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