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必修3复习跟踪训练:区域发展差异.docx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地理必修3复习跟踪训练:区域发展差异
一、选择题
下图中甲、乙、丙、丁分别代表我国东、中、西部及东北地区产业结构图,读图回答1〜2题。
■第一产曲门第一产血门第三产如
1.甲、乙、丙、丁图与东、中、西部及东北地区搭配正确的是()
A.甲图是东部地区
B.乙图是西部地区
C.丙图是东北地区
D. 丁图是中部地区
2.由图可知()
A.甲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高,因为其第二、三产业的产值比重较乙、丙、丁高
B.甲、乙、丙、丁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差不大,因为它们的产业结构比重相差不大
C.丙的产业结构优于乙
D.经济越发达的地区,第一产业所占比重越大
读图完成3〜4题
0% A ioo%
20% Z2 100% 0%
20% 40% 60% 80% 100% 第一产业
3. 有关甲、乙、丙三个省级行政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甲、乙、丙分别位于我国的东、中、西部地区
B. 甲、乙、丙分别位于我国的西、中、东部地区
C. 三个省级行政区中,经济最发达的是甲
D. 三个省级行政区中,经济最不发达的是乙
4. 乙省区所在的地区,其特点有()
①
能源和矿产资源丰富 ②我国粮、棉、油的重要产区
③我国的海洋水产区都分布在这个地区④经济国际化程度最高
A. 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剪纸是中国民间传统艺术,2009年9月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 遗产代表作名录。
剪纸表现的内容丰富多彩,反映人们的生活环境、习俗和风 情等,寄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下图是一帧剪纸作品。
据此完成5〜6题。
5. 上图剪纸所反映的景观主要分布于我国()
A. 四川盆地
B.华北平原
C.珠江三角洲
D.长江三角洲
80% 40% 第三产业L 60%
80% 60%
、第二产业
令严•产业结构
V-X •三大产业就业人员比率 XX 20%
0%
6. 形成这种景观特征的自然条件有()
A.
沟壑纵横,降水集中 B .地势低平,降水丰沛 C.地形封闭,排水不畅 D.山河相间,降水均匀
“长三角”经济圈是指以上海为龙头,由江苏和浙江的16座城市形成的城市 群,是我国最具活力的三大经济圈之一一。
读下表有关资料,完成7〜8题。
GDP 总值(亿元)
三次产业结构比重
经济外向 度 一 二
三 “长三角” 46672
3.4 5
4.4 42. 2 126. 7% 全国 249583 11.3 4& 6 40. 1 66. 2%
7.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 “长三角”经济发达,GDP 约占全国的20%
② “长三角”农业生产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
(3) “长三角”对外开放程度较高 ④“长三角”应调整产业结构,提高第一产 业比重
A. 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8. 有关“长三角”发展阶段及发展方向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以传统农业为主的发展阶段②工业化阶段
③ 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④扩大制造业规模 A. 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读我国甲、乙两地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水资源总量、土地面积、人口及 耕地分布对比图,回答9〜10题。
总
量 水资源
土地而枳
A.甲代表北方地区,乙代表南方地区
B.甲地区水资源总量比重大的主要原因是降水多,蒸发少
C.乙地区人口比甲地区少的主要原因是人口自然增长率低
D.乙地区耕地面积比重大与平原面积广阔有关
10.有关甲、乙两地区的对比分析,正确的是()
A.甲地区以旱地为主
B.乙地区的石油、煤炭资源均不如甲地区丰富
C.甲地区能源供应充足,可以满足工农业生产的需要
D.乙地区需进行水资源的跨区域调配来缓解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缺水状况
蛭是我国主要海洋水产之一。
虹壳不易起霉变质,坚固耐用。
在我国一些村落,保存着为数不多的以蛭壳为墙的古建
筑,生虹形成虹壳墙。
据此回答11〜12题。
11.虹壳以约45°的倾角向下排列的最主
要』
A.利于防风
B.利于排水
C.节约虹壳
D.坚固耐用
12.该建筑用虹壳为墙的原因,最不可能的癡
A.就地取材,废物利用
B.墙面多棱,利于防盗
C.虹壳不易霉变,十分坚固
D.虹壳丰富,成本低廉
我国划分为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四大地区。
据此回答13~15题。
13•下表表示划分我国四大地区的各项指标('◎‘的多少表示优势的大小)。
据表判断,我国东、中、西部及东北四大地区的排序与表中数码相符的是()
矿产和能源资源经济基础发展水平对外开放■程度
①◎◎
②O©©©©©@©
③©3©©©©©©
A.①②③④
B.③④②①
C.①③④②
D.②③①④
14.我国东、中、西部及东北地区存在明显的产业结构差异,其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A.自然条件不同
B.资源配置不同
C.劳动力素质不同
D.经济发展水平不同
15.四大地区除产业结构差异外还存在的主要发展差异有()
①东北地区城市化水平不如中、西部高②东部工业化水平高于中、西部
③中、西部对外开放程度低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
读我国东南沿海某城市及其郊区工业布局变化图,完成16〜17题。
16.图中A地早期是我国重要商品粮棉油基地,中期当地改种蔬菜、瓜果、花卉,现在成为市区。
导致A地土地利用方式变化的主要原因正确的是()
①早期到中期:农业科技的发展②早期到中期:市场需求的增加
③中期到现在:城市化的发展④中期到现在:传统工业的发展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17.该城市传统工业区规模的变化与原因正确的是()
①规模:先增大后缩小②规模:先缩小后增大
③原因:早期到中期一一交通的发展④原因:中期到现在一一产业的升级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下图为“某年我国四个地区各类耕地比重统计图”,读图完成18-19题。
18•据图可知() A. 东部地区有灌溉设施的耕地面积在全国最大
B. 25°以上坡耕地比重小的地区,灌溉设施多
C. 耕地比重小的地区,25°以上坡耕地比重最小
D. 中部地区25°以上坡耕地面积大于东部地区
19. 关于四个地区差异的叙述,正确的有
A. 东部地区人均耕地比西部地区人均耕地多
B. 中部地区和东部地区旱涝灾害发生频次高于东北部地区
C. 西部地区农业基础设施完善,中部地区机械化水平高
D. 东北部地区与中部地区耕地面积相等,农业生产差异小
区位指数是综合了区域发展的资源、环境、交通、能源、劳力、经济、科技、 政府管理等多项自然、社会指标的量化参数。
读我国区位指数分布图,完成20〜 22各题。
20. 关于图中区位指数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我国区位指数由南部向北部递减
B. 我国东部沿海省份区位指数较高的主要原因 是
资源丰富
C. 乙地区位指数小于10的主要原因是环境恶劣
D. 丙地区位指数较低,其主要原因是交通落后
21. 图中区位指数10-20的省级行政区域中, 正
确的一组是()
A.山西、陕西、宁夏
B.甘肃、宁夏、重庆
C.陕西、宁夏、重庆
D.山西、宁夏、河南东北部地区 100% 100% 西部地
__________ /
X
/ 东部地区 100% 00%
区 中部地区 •耕地占全国比重 。
25°以上坡耕地占全国比重 ■有灌漑设施耕地占本区比重
22.甲地区的区位指数大于40,其优势主要表现在()
①交通便利②资源丰富
③老工业基地基础好④科技水平高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二.非选择题
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进入21世纪后,在我国六大经济区域中有人这样概括:“珠三角抢得先机,长三角后来居上,环渤海潜力巨大,新东北重整旗鼓,大西北加快开发,中部崛起更待何时?”
材料二甲、乙、丙分别为我国三个著名工业区分布图。
114°
丙
(1)有人将环渤海的天津滨海新区、珠三
东部沿海具有相似战略功能的“三大极点'
(2)试分析与长三角相比,“振兴新东北”的主要优势与劣势。
(3)目前,图中三个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对来说由南向北逐渐降低,这与它们对外开放的先后顺序基本对应。
这说明了对外开放程度和区域经济的增长之间有何关系?试分析说明。
【解析】:第1题,四图相比,甲图第一产业比重最低,第三产业比重最高,应为东部地区。
第2题,东、中、西部及东北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相差很大,东部经济发展水平高,产业结构较合理;西部发展水平最低,产业结构最不合理。
【答案】l.A 2.A
【解析】:第3题,甲省第一产业比重高,应是西部地区的省区;丙省第一产业比重最低,应是东部地区的省区;乙省为中部地区的省区。
第4题,我国海洋水产区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经济国际化程度最高的也是东部地区,乙属于中部地区,故③④错。
【答案】3. B 4. A
【解析】第5题,按人均GDP来看,应该是上海高于广东,但按省区GDP来看,广东应高于上海,故占全国GDP比重,上海与广东两个数据错位。
第6
题,上海城镇化率最高,可表示该省区经济水平高,故人均寿命应高于江西。
西藏经济相对江西落后,人口迁出率应高于江西,但因西藏地广人稀、人口总数少,故人口迁出数量应小于江西。
广东与上海同为经济发达省区,广东面积更大、人口环境容量更大,迁入广东的人口数量应更多。
【答案】5.D 6.B
7. C8. C 9. C 10. Dll. D12. B 第13题,由表可知:①矿产和能源资源优势突出,但经济基础最差、发展水平最低、对外开放程度最低,因此为西部地区;②经济基础雄厚,发展水平高,经济外向型明显,因此为东部地区;③各方面都居中,为中部地区;④除矿产资源丰富外其余都居中,为东北地区。
第14题,产业结构差异是由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同而造成的三次产业比重差异。
第15题,四大地区发展差异除存在产业结构差异外,工业化与城市化水平、对外开放程度、交通通达度等东部和东北地区都优于中、西部地区。
答案:13. D 14. D 15. B 16.B 17. C 18. D 19. B 20. C 21. A 22. B
23.【解析】:本题结合我国经济发展宏观格局考査我国区域发展差异。
第(1)题,都是借助了临海和国家政策优势。
第(2)题,东北地区自然资源丰富,但经济落后,科技水平低,产业结构不合理。
第(3)题,甲、乙地区主要是能源短缺,丙地区主要是水资源短缺。
【答案】:
(1)政策优惠、位置临海
(2)优势:煤、铁、石油、土地、森林等资源丰富。
劣势:经济落后、科技水平低、产业结构单一。
(3)对外开放程度直接影响到区域经济增长。
主要原因是:区域开放程度高,有
利于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与发达国家开展经济、技术交流,从而提
高本地企业的技术和管理水平。
再则,区域开放程度高,有助于本地企业主动融
入国际市场,及时把握研发动态,积极参与市场竞争,从而提高产品的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