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画风景创作中肌理的运用与表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油画风景创作中肌理的运用与表现
赵元
【摘要】Landscape-oriente d oil painting seeks , through repeated practices , a combination between shape and color to highlight the role of texture in delivering a sense of reality on the paper .However , the expression of texture is not only an important but also a difficult point in teaching , since accurately conveying the sense of simplicity and reality of natural objects not only bespeaks the distinctive advantage and charm of oil painting but also reflects a painter ’ s painting skil ls and competence .An accurate expression of texture in painting can bring brightness , au-thenticity , and credibility to objects depicted on the paper .In term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expression of texture on the one hand and modeling and coloring on the other hand , it should be emphasized that it is the latter that lays the foundation while it is the former that ensures the overall quality of a painting .%油画风景创作通过实践掌握画面整体色调的把控,形色的结合,以及肌理对物体质感的表达,其中肌理的表达是创作中的难点和重点,因为准确地传达自然对象的质感是油画的优势和魅力所在,同时也是油画创作者绘画能力的体现,质感的准确表达能够使画面中的各个物象形象鲜明、真实、可信。

质感的表现相对于造型和色彩来说,造型和色彩是基础,而质感的传达则是画面品质的体现。

【期刊名称】《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5(000)004
【总页数】3页(P69-71)
【关键词】风景写生;肌理;质感
【作者】赵元
【作者单位】南阳师范学院美术与艺术设计学院,河南南阳47306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213
一、肌理的内涵与类别
首先,什么是肌理,对于一般不从事美术工作的人来说,肌理就是物体表面的纹理,通俗的说法就是物体表皮的纹路,例如,木材、钢筋、水泥、玻璃等物质都有属于自身的表现纹理,这种纹理是一般人用来了解和区分物质的依据,但作为一名美术工作者,单单这样简单的理解肌理是不够的。

从艺术的表现上对肌理的理解要从两个方面认识,“所谓‘肌’指的是物体表面纹理结构特征……,所谓‘理’,指的是在艺术表现中如何组织编排,使之惟妙惟肖地表现‘肌’所呈现的美感。

‘理’在艺术表现中更多的是要理解如何组织化编排。

”[1]在油画的表现力上肌理的正确利用是十分重要的,一幅经典的风景油画不仅具有均衡稳定的构图、和谐精细的色彩、严谨松动的造型,还应该具有真实可信的质感,然而质感的表达源于肌理的呈现。

肌理大体可分为触觉肌理和视觉肌理,触觉肌理是人通过触觉感受体验获得,触觉肌理多体现在雕塑上,这里就不过多赘述了。

而视觉肌理是人通过眼睛的观察和头脑的思考形成的经验体会。

油画肌理属于视觉肌理,因此肌理的合理运用有利于画家思想的传达、感情的抒发以及意境的呈现,因此艺术表现上的价值在一定程度上都和油画肌理有关。

具象油画肌理多以状物为主,抽象油画肌理多以悦目
为主,意象油画肌理多以传情为主。

具象肌理是写实油画中表达客观对象质感的必要手段,通过表现客观对象的表面纹理特征,准确地再现对象的质感,以达到给观者真实震撼的艺术效果,在中国当代的油画风景中不乏此类具象肌理的表现。

油画《德天风景》(图1)是画家张冬峰所作,他的风景油画在当今的中国画坛极具代表性,画家主要以表达南方风景为主要题材,张冬峰的油画风景具有符合南方风景独有的温度和性情,在他的油画风景中,我们能够感到画面中植物和动物活生生的存在,画面中的景致是有温度、湿度和季节的,画家张冬峰也因南方风景的出色表达饮誉中国画坛。

张冬峰的风景多选取普通的日常风景和生活小景,因而观众在欣赏时会感到十分亲切,画家以真实的感情和细腻的观察去描绘那些平凡而无声的景物,张冬峰将它们自然的放置在画面上,给人一种生动、亲近和活泼的感觉,画家以高超的绘画技巧和丰富的表现方法表现自然对象的造型、质感,画面的色调,它的静物既有强烈的明暗变化,也有柔和微妙过渡,充分表现了对象形态的整体感和质感。

画面中的各种植物都有细腻的质感刻画,植物的类别、成长的时间都被画家表现得淋漓尽致,每个对象都从其自身的质感中流露出背后的画外故事,这种细腻的表达是毫无生气的景物具有了“生气”。

热爱生活的观众都能从他的风景画中得到思想情感的共鸣。

而抽象肌理在某些情况下是对自然物质的表层肌理毫无联系的表达,这种表达多适用于装饰画和抽象油画作品,通过肌理的表达强调作者的情感以及画面形式美感和独特的艺术构成,画面中的肌理通常以符号的形式展现在观众面前,像一组组跳动的音符,给人以赏心悦目的视觉感受。

抽象肌理的表现多来源于画家主观的创造。

意象肌理是一种给人以联想和想象的肌理,它的表达不再是物体的表面描摹,同时也不完全是画者的主观创作,意象肌理与人们生活中的某些情节和经验相联系,通过肌理的表达使人的情感同其经验相连,给人以情感上的触动,引人深思。

当代中国油画名家任传文便是一位运用意象肌理的高手,任传文是一位学养深厚的油画家,他的油画风景是游走于具象和抽象之间的写意型油画。

而他油画的
突出特点就是画面肌理的意象表达。

正如《易经》中所提出:“圣人立象以尽意”,“象”源于“意”,因此可以通过“象”来观“意”,同时“象”和“意”也是紧密相连的,“象”对于表达“意”有着“言”所不能达到的功能,“象”是具体的、实在的、明确的、多样的。

而“意”则是悠远的、含蓄的。

任传文在他的意象油画中更多的是对人情感的传达,对往事的追忆。

画家从开始的定向和思维就是朝这个方向进行探索和努力的。

油画《浮生冬日》(图2)中的画面,有着含蓄丰富的故事
和言之不出的倾诉,当我们阅读画面时,就像是在看一部老电影,那些无尽的怀念不时涌上心头,在背景的处理上,画家通过油画笔的上下挫动,在背景中留下不规则的划痕,这样的划痕运用同老电影播放时的画面效果一致,十分易于同观众产生共鸣,已达到画面自身的情感倾诉。

二、油画创作中肌理的表现形式
油画中的肌理在形式、类别等表达上十分丰富,肌理的好与坏主要体现在肌理在油画作品中的安排和布置,好的肌理需要画家的用心安排,体现作者的意图和画面的需要,因为肌理的合理安排对人的心理是有一定的导向作用,肌理在心理的表现领域是十分宽广的,肌理能够表达湿润与干涩、寒冷与温暖、粗糙和光滑、深沉与活跃等等心理感受,因此肌理的创造不是肌理的任务,油画肌理的本质是为实现画面主题而应运而生的,因此在肌理的运用中包含两个原则:第一,肌理用在主体和需
要强调的地方,肌理的使用有时要像国画要求的一样,惜墨如金,一幅画中的画面形象有许多,但一定要有主次,这里的主次可以通过造型的详略、色彩的安排、边线的实虚、细节的多少来安排,但肌理的运用是其中的突出因素。

一幅画面的空间的深度以及形体的表现,都需要肌理的介入,所以肌理不可乱用,也不可在画面中四处出现。

第二,在肌理的表现方式上应该以对比的组合形式展现,关于肌理的对比运用将在下面做重点论述。

在油画风景写生中,表现质感的肌理通常包括四种方法,挪用法、仿制法、共性法
和对比法来表现。

第一,挪用法。

任何的物质都有着自身独特的肌理构成形式,物质因其构成形式而呈现出不同的质感,挪用法包括两种方式,一种是将带有肌理感的物质拼贴在油画上,例如在一些静物油画中,画家将真实的报纸粘贴在画布上作为背景,然后再画前面的静物,已达到绘画感与真实感的交替错落。

另一种是将带有肌理感的物质表面拓印到油画上,这种方法类似于水彩的表现方法,如果一幅油画由大面积相同的肌理构成,那么就选择将它拓印在画布上,这种方法会起到事半功倍的艺术效果。

第二,仿制法。

对于仿制法而言是对于那些不能直接使用的物质肌理,因此只有通过绘画来描摹出肌理的效果,这种方法一般多见于写实油画中,它的目的是再现客观对象的质感和真实性。

第三,共性法。

共性法是一种对事物肌理进行提炼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是将事物的共同特性汇总,提取共性的肌理,用来表达这一类事物的特点,这一点在国画中表现得十分明显,就像披麻皴是表现自然土石的肌理,斧劈皴是表现险峻山石的表面肌理,荷叶皴和解索皴是表现带有一定植被的山石表面肌理。

这种肌理的表达是从自然的肌理表达过程中转换过来的,它能够代表这一类事物的共性特征,这种表现方法多用于具象油画风景中。

图1
图2
关于最后一种对比法,笔者要着重强调一下,在许多油画作品中,笔触的运用在一定程度上担当了肌理的作用,学会欣赏油画笔触的方法就是将不同的、有对比的笔触合理地安排在画面中,使画面中的每一个笔触部分都能与周边的笔触发生关联,使他们相互之间起到作用,就像很多油画作品中的人物面部画得十分细腻光滑,但是你在走近观察时,仍能见到繁多的笔触和笔痕,那为什么在欣赏时仍会感到脸部的细腻?那是因为有比脸部更为粗犷的笔触存在,在它的对比下显得人物脸部光滑。

因此很多油画风景在笔触的处理上不讲究,使得油画的表现不那么生动。

一幅油画是对比关系的综合,笔触也是一样,在处理粗糙陶罐时,不要忘了将周围的衬布处
理的光滑,有时问题的解决不是在你认为的物体上,而是在它的周围。

这幅是画家张冬峰先生在雁山园的一幅写生佳作,《雁山园的老树》(图3),画面中肌理的合
理运用,让画面增色不少,树干的笔触表现是通过底色的湿笔横向用笔和面色的厚堆纵向用笔对比形成的,这里既有肌理的干湿对比,又有笔触的方向对比,同时横向湿润笔触展现出树木的粗壮和树干真实的质感,树干腰部白色的石灰是用油画笔轻轻挂靠上去,斑斑驳驳的效果巧妙地表达出树干的粗糙,白色颜料的厚涂,形成了鲜明的石灰质感。

树荫影处用湿润的笔法方向同树干的用笔一致,稀薄的表达将中景的树木烘托出来,背景用笔含蓄而丰富,显得空灵。

受光处的草地以平整的厚实用笔刻画,表现出草地的柔软和平坦,与后面丛林中的写意用笔形成实虚对比。

前景的草丛在底色上趁湿衔接色彩,描绘出叶片在光照下的颤动之感。

而这一切肌理的运用,都是为了表达阳光下老树的独特美感,突出主题。

这幅油画直接表明如果肌理运用得好,那作画真是事半功倍呀!在笔触的对比中有以下几种形式,第一
随意与精准的笔触对比。

在一幅油画作品中,需要有效率地表现对象,这种效率的体现就是随意笔触和精准笔触的结合,因为一幅油画如果为了突出精细的刻画而以丧失绘画的随意性为代价,这是十分不明智的,因为当观众在欣赏一幅油画时,既要让观众感到绘画对象的真实,但同时也需要在某些地方提醒观众“这是幅油画”,使观众在真实和虚幻中阅读作品。

第二重复与变化的笔触对比,重复中的变化不仅符合艺术规律更是符合自然规律,重复的笔触是画面肌理整体感的体现,但是重复过度便会产生乏味,单一的效果,因此笔触在重复使用时应该穿插变化的因素,从笔触的形状、大小、方向等因素上找到应有的变化。

三、油画肌里中笔触的对比
笔触的对比是油画肌理的重要组成,但是对比的前提是统一,一幅优秀的油画,无论是静物、风景,还是人物都应具有统一的色调、统一的造型方式、统一的肌理表达,因为只有统一油画才有面貌,油画才会给观众一个整体的印象。

在肌理的表达
中,统一的笔触是十分重要的,油画家们在描绘对象时不仅要寻求不同,还需要需求相似,甚至还要促使对象产生相似。

在很多的风景油画作品中所有构成部分都运用同一种笔触描绘,这是一种风格化的处理手段,笔触的统一可以使画面中不相干的物体形成联系,起到连接的作用,成熟的风景油画家都有着属于自身个性的表达,这种表达的直观呈现就是笔触肌理。

图3
在油画风景创作中,通常将画面的构成、造型和色彩放在重要的位置,关于对象质感的表达往往容易忽视,这方面既有学生能力水平的参差不齐,也有教师强调力度的缺失。

肌理的补充与其说是油画专业技巧的完善,不如说是画者感受敏感度的提升,只有能够合理安排油画中的肌理构成,画者所画的对象才是鲜活的、可信的、触及心灵的。

参考文献:
[1]潘强.栗军、戴永恒油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5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