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山海经两篇精卫填海教案北师大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卫填海
教学目标
1.利用课下注释以及已学到的文言文知识,解释重点字词,翻译课文,理解文意。

2.让学生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故事内容,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力续写故事。

教学重点、难点
1.解释重点字词,翻译课文,理解文意。

2.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力续写故事。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翻开文学的卷轴,你会有意想不到的发现,有一种神兽,下水能游,出水能飞,神奇吗?因为这种叫做蠃鱼的神兽有鱼身,鸟翅。

又有一种鸟,长着三个脑袋、六条尾巴,若你拥有了它,可以躲避凶邪之扰。

这些神奇的物种都出自一本古籍,就是《山海经》。

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精卫填海》就出自《山海经》。

二、预习展示
1.《山海经》相关信息。

(学生展示,老师补充)
《山海经》是中国先秦古籍。

一般认为主要记述的是古代神话、地理、物产、巫术、宗教、古史、医药、民俗、民族等方面的内容。

有些学者则认为《山海经》不单是神话,而且是远古地理,包括了一些海外的山川鸟兽。

《山海经》全书十八卷,其中“山经”五卷,“海经”八卷,“大荒经”四卷,“海内经”一卷,共约31000字。

记载了100多邦国,550山,300水道以及邦国山水的地理、风土物产等讯息。

其中《山经》所载的大部分是历代巫师、方士和祠官的踏勘记录,经长期传写编纂,多少会有所夸饰,但仍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神话是人类远古时代的产物。

原始人不能解释并掌握自然规律,在自然现象面前,感到恐惧和无力,于是他们通过幻想,把自然力形象化、人格化;随后又在生产劳动中塑造出英雄人物和神的故事。

这些故事就是神话。

2.整理重点字词的意义。

①之:助词,的。

②状:形状③文首:头上有花纹。

文,同“纹”,花纹
④詨:呼叫⑤是:这⑥少女:小女儿⑦故:所以⑧溺:淹没⑨湮:填塞
3.翻译这首诗。

(或用讲故事的方式叙述课文)
有座山叫发鸠山,山上长了很多柘树。

树林里有一种鸟,它的形状像乌鸦,头上羽毛有花纹,
白色的嘴,红色的脚,名叫精卫,它的叫声像在呼唤自己的名字。

这其实是炎帝的小女儿,名叫女娃。

有一次,女娃去东海游玩,溺水身亡,再也没有回来,所以化为精卫鸟。

经常叼着西山上的树枝和石块,用来填塞东海。

三、自主探究
读鸟知文——神奇的鸟
1.老师范读。

出示断句,要求学生标注生字词读音。

2.学生集体读。

要求:读出节奏,读准字音。

3.让学生展示自我。

要求其他同学点评。

小组合作解决问题
识鸟知情——勇敢的鸟
精卫为什么要填海?
①痛恨大海夺走了她的生命,也将她与亲人两两分离,所以精卫气愤不已,决心填平大海。

②不能再危害其他的人。

精卫衔着木石来到大海,大海对她说:“……”她会回答:“……”
要求:用到神态、动作描写。

四、拓展延伸
从东海到发鸠山不断的往返,精卫在发鸠山上想暂歇一会,没想一睁眼就穿越到了2017年,看到面目全非的东海,精卫想到了什么,请展开你的想象力,用300-500字写出精卫此时的内心独白。

唐诗宋词中的鸟——多情的鸟
作业设计
必做题
1.背诵全文。

2.识记重点字词意义。

选做题
A完成《课堂内外》练习。

B完成拓展延伸的题目。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文章中的关键词语就是一串珍珠项链中最闪亮的珍珠,它藏着作者的情感,传递着丰富的内涵,表达着某种精神,诉说着不一样的情怀。

教学中抓住这些关键词语,牵一发而动全身,窥一斑而知
全豹,这是一种四两拨千斤的智慧。

在日后的语文课堂当逐渐提高自己慧眼识“关键词”的能力,以一点想开去,让学生找准点,深挖井,收获汩汩的思想甘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