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9《短诗三首(繁星)》教案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教材】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9《短诗三首(繁星)》教
案设计
9 短诗三首(繁星)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繁星》是诗集,由164 首组成,作者是冰心。

冰心一生信奉“爱的哲学”,
她认为“有了爱,便有了一切”。

在《繁星》里,她不断唱出了爱的赞歌。

《繁星》(七一)写母亲的爱是伟大而慈祥的,让作者留下了永不漫灭的记忆。

《繁星》(一三一)通过描写面朝大海时心中的感受和慨叹,赞美了大海的广阔与博大。

《繁星》(一五九)赞扬了最崇高、最无私的母爱,表达了对母亲由衷的感激之情。


歌融情入景,情景交融,教学时,创设情景,让学生在情景中学习和领会作者的
情感。

充分利用学习诗歌“读”这个手段,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朗读,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去理解感悟,吸引学生穿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走进诗歌所描绘的世
界和作者的心灵,真正领会诗歌的内容和作者所要表达的深刻情感。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以及字卡、词卡。

2.搜集作者相关资料。

学生准备: 1.预习生字词,朗读课文。

2.阅读《繁星》《春水》
课时安排
2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1.今天,上班途中见到这样的景致:
朝阳含笑
微风轻盈
花儿自在争芳
蜜蜂快乐耕耘
其实,他们在倾诉
学生初次接触诗歌,可引导学生说说“与其他课文在语言上有什么不同”。

老师以小诗的形式表达,你觉得写得如何?
2. 学生点评。

3. 好的诗歌中应闪烁着启迪灵性的光芒。

冰心的小诗如繁星一样晶莹璀璨,
总会给凝望者带来很多思考。

今天,我们撷取其中的三颗,共同欣赏。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老师的观察习作中试着通过景物体会氛围,联想画面,
为深入赏析《繁星》三首做准备。

二、初读课文,识记字词
1. 了解作者。

将课前对“冰心”的资料收集做汇报。

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

主要作品有《繁星》《春水》《小桔灯》等。

2. 介绍冰心创作背景。

冰心写作《繁星》和《春水》的时候,正值“五四”新文学活动的高潮期至
高潮刚刚过去之后。

《繁星》共164 首,《春水》共182 首,小诗均无单独标题,1923 年两组诗歌先后结集。

冰心在后来回忆了自己当初写诗时的情景。

在她求知欲最旺盛的时候,课上课下贪婪地读着各种书报,遇到自己喜欢的句子,就三言两语歪歪斜斜地抄在笔
记本的眉批上,这样做惯了,有时也把自己随时随地的杂感和回忆写上去,日子多了,数量也就相当可观。

虽然大致不过三五行,但这三五行背后,总有些与亲
身经历有关的事,看到这些字,便想起很亲切很真实的情景,舍不得丢掉。

这时她偶然看到郑振铎译的泰戈尔的《飞鸟集》连载,都是充满诗意和哲理
的。

她心里一动,觉得自己记在笔记本眉批上的那些三言两语,也可以整理一下,抄录出来。

在抄的时候,她选择那些更有诗意的,更含蓄一些的,放在一起,因
为是零碎的思想,就选了其中的一段,以“繁星”两个字起头的,放在第一部,
命名为《繁星》。

3. 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 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正确、流利,遇到不会读的字借助拼音,做到不
添字、不漏字、不错字,把生字用笔圈一圈。

(2)与小组同伴合作,轮读课文,相互纠正读音。

2.学习字词。

课件出示小星星图片,瞧,小星星为我们带来了本课的会认字和会写字,快来念一念!
第一组:漫、涛(指名读并正音、齐读、开火车读)。

第二组:繁、漫、灭、藤、萝、膝、涛、躲。

(1) 学生自由认读。

(2) 指名认读生字,教师在课件上圈出学生认读有困难的生字,学生交流讨论。

(3) 小组讨论:有什么好办法能帮助大家准确而又快速地记住这些字?
(4)汇报交流,重点识记。

“藤”“萝”:借助图片,利用形声字特点识记。

繁:拆分“敏-幺-小”,上下结构,下部不是“系”。

漫:与“慢”区分记忆。

灭:字理图帮助记忆。

膝:“月”与身体的某一部分有关,右部与“漆”的右部相同。

躲:形声字“身”为形,“朵”为声。

本义为隐藏。

把这些会写字放到词语中,你还能流利地读一读吗?
出示词语:
藤萝繁星漫灭膝盖躲藏
(1) 学生自由认读词语,读准字音。

(2) 指名认读词语,相互纠正字音,针对学生的共性错误,反复领读。

(3)开小火车读好词语。

3.过渡:能把生字和词语都读准确了,你们真了不起,相信读句子也难不倒大家。

出示句子:
(1) 永不漫灭的回忆
(2) 藤萝的叶下母亲的膝上
设计意图:字词是学习的基础,鼓励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激发学生识字的兴
趣,并且在识记生字时,鼓励学生运用多种识字方法识字,内化记忆。

通过多种
形式的朗读,培养学生良好语感。

三、品读诗句,领悟情感
1. 小组合作,学习第一首,读一读,你感受到了什么?
2. 作者心中永不漫灭的回忆指的是什么?
3. 想象:“月明的园中,藤萝的叶下,母亲的膝上”会是怎样的情景?会
有谁?在做什么?发生了什么事
4. 学生结合生活经验,想象情景,进行汇报。

5. 儿时的你与母亲相处时,有哪些温馨的场面,与大家分享。


合学生的表达内容对学生进行尊母爱母的教育。

6.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设计意图:在读中理解、感悟。

读书必须读懂内容,抓住中心,否则阅读就
是无效的。

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结合诗歌中的意境展开想象,结合自己的生活
经验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四、观察指导,练写生字
1. 学生观察课后写字表,当小老师交流写字方法。

2. 教师利用课件演示“繁”“藤”“膝”的书写过程,组织学生仔细观察,帮助学生记住字形,学会笔顺。

3. 学生再次观察课后写字表,先描红,再练写两个。

4. 指导反馈,集体评议后修改自己的书写。

设计意图:教师结合学生已有的书写能力,并抓住重点进行书写指导,提高书写指导的针对性、有效性。

五、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1. 教师总结学生课堂学习情况。

2. 布置作业:将课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给家人听。

设计意图:及时肯定学生的学习表现,激励学生更加努力地学习,把自己的
课堂学习分享给家长,体验学习的乐趣。

第二课时
一、回顾诗歌,导入新课
1. 指名朗读第一首诗歌,说说: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2. 冰心对母爱的赞扬从未停止过,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冰心的诗歌,走进冰
心的情感世界。

设计意图:回顾上节的诗歌内容,唤起诗歌的记忆,情感的记忆。

二、品读诗歌,体会情感
(一)学习第二首诗歌
1.指名读诗歌,你有什么发现?
2.三个反问句组成了一个排比句。

引导学生了解:反问的修辞方法,是用否定的形式表示肯定意思,答案含在问句之中。

3. 这三个反问句表达的是什么?为什么选择反问句的形式呢?
4. 怎样读?
5. 播放海浪的声音,想象:由大海想到了什么?
6. 补充资料:体会大海对作者写作带来的灵感与思考。

“我”的童年是在
海边度过的。

“我特别喜欢大海,所以,在我的早期作品中经常有关海的描写。

”——《冰心自传》“每次拿起笔来,头一件事忆起的就是海。

”——《往事》
小结:大海是作者写作灵感的源泉,写心灵寄托的地方,作者对海眷恋、感

7.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二)学习第三首诗歌
1. 学生自由读诗歌,说说你有什么体会?
2. 指名读诗歌,说说自己的体会。

(只) 3. 这首诗歌是赞扬谁的?指导读“母亲啊”
4. “天上的风雨”会是什么样的?描述一下。

5. 此时的鸟儿做了什么?为什么有这样的举动?
6. “心中的风雨”指什么?举例说说。

7. 当困难来临的时候,“我”第一个想到的便是母亲,哪个字体现出来的?
8. 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能说说当时的心情吗?
9. 这首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如何读得更恰当。

设计意图:以文本为抓手,从诗歌中的意象入手,展开联想,结合自己的生
板书设计
短诗三首
母亲大海母亲
永不漫灭的回忆眷恋、感激赞扬无私、伟大
教学反思
这三首诗歌融情入景,情景交融,教学时创设情景,让学生在情景中学习和
活经验去体会诗歌的内容,感悟作者的情感表达。

在反复读的过程中,加深对情感的理解,与作者产生共鸣。

三、总结想象,升华情感
1.母亲是世界上最伟大,最无私的,她把一切都给了子女,她的爱在一声
声叮嘱里,她的爱在一次次抚摸中,她的爱在一顿顿早餐里回忆一下,生活中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了浓浓的母爱,与大家交流。

2.诗歌短小精悍,语言自然朴实,我们也像作者那样,把自己的情感体验
写下来吧。

引导学生模仿课文语言,把自己的情感体验写下来。

3.把创作的小诗与大家分享。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由学诗到写诗,仿照诗歌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情感,进一
步感悟诗歌语言的独特,激发对诗歌的进一步学习。

领会作者的情感很有必要。

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朗读,指导断句停顿,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融入自己的情感体验,很容易进入诗歌所描绘的情境,也能很快地走近作者,聆听作者的心声。

诗歌中独特的语言,留给我们无限想象的空间,如
“心中的风雨来了”,学生联想到自己经历的或听过的,自己不能解决的难题、境遇,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体验,带着自己的体验再读诗歌,对诗歌情感的把握就会更深入。

情景交融,入情入景,自己的情感体验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不
仅学习了诗歌,也经历了一次情感的洗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