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规划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庆市南川区隆化第五小学校课程规划方案、编制依据
为了深化我校课程改革,促进学校内涵发展,全面提升教育教
学质量,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
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严格执行市教委2012 调整的年课程计划(渝教基)[2012]24 号),深入推进学校“两课”建设,立足学校实际架构与实施各种课程。
根据《重庆市南川区教育委员会关于印发〈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重庆市南川实验区三年工作规划
2014-2016)〉的通知》精神(南川教发[2014]40 号)。
认真落实区教委《关于进一步加强课程建设推进课堂改革的实施意见(试行)》(南川教发[2013]27 号)精神,深入推进“两课”建设。
结合学校实际,特制定南川区隆化第五小学校课程规划方案。
我校是一所依托花盆山成长,诞生于1906 年普通城区小学。
学校坚持“学做真人”的办学理念,以“一切为了学生”为宗旨,形成了“爱国、诚信、自强、奉献”的校风、“诚实、勤奋、团结、健美”的学风和“敬业,博学,协作,创新”的教风,努力实现“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的办学目标。
我校在区教委领导下,努力研究
121主体参与”课堂教学模式,取得一定成效。
努力探索活动型
课程建设,为推动学习、培养技能、激发兴趣、促进个性发展起到促进作用,为学校课程结构的进一步优化、突出学校特色奠定了基础,积累了经验。
在我校课程建设中,整体发展不够平衡。
国家、地方、学校三
类课程的实施还存在差异,一些自主拓展和探究型课程的活动课程,由于受条件和能力的限制,正在探索中,开设质量不够高,校本课程速度较慢且效果不够好。
由于教师结构相对老化,受传统教学思想的惯性影响,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还非常肤浅,教教材,照本宣科的情况还存在,过分追求学生学业成绩,而忽略学生全面发
展。
基础型学科课程校本化实施的有效性尚待提高和完善。
二、课程建设目标
(一)总体目标:教人求真,学做真人,追求真善美。
(二)具体目标:
(1)求真——做真实的人,做诚实的人。
初步具有爱祖国、爱
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感情;做一个有良好意志、活泼开朗、能辨是非、朴实谦卑的花山人。
(2)行善一一善学善会,亲善养善。
养成良好自主学习、合作
探究习惯;学会阅读、书写、表达、计算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做一名会感恩会包容会关爱的小学生。
(3)健美一一内外兼修,体健尚美。
养成爱好广泛、兴趣深
厚、勤炼才艺的习惯初步炼就适应环境和社会能力,具有强健体魄和健康的爱美情趣。
竭力培养“内修心灵,外修能力”的合格型人才。
三、课程结构
(一)课程总体结构
学校在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和地方规定课程的同时,积极探索和开
发学校的自主课程,不断丰富学校课程门类与内容,以满足每个学
生参与各类学习活动的需求,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为学生创设丰
体课程结构如下图:
富、快乐的学习生活。
我校课程设置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和探 究型课程,分级细化,
综合实施,以实现“学做真人”的目标。
总
(二)课程具体设置
1、基础型课程:实现共同的基础需求,培养学生基础的学习能力。
我校深入设置求真学科主体课程,严格执行《重庆市教育委员
会关于调整普通中小学课程计划的通知》(渝教基[2012]21号)规定
的课程,一二年级设置19节,三四年级设置24节,五六年级设置
25节。
主要包括品德与社会(生活)、语文(语文、书法)、数
学、综合实践、科学、艺术(音乐与美术)、体育与健康、英语等
国家课程。
2、拓展型课程:拓展性课程是我校开发课程的重点和核心,为满
足学生个性发展需求,我校根据学校和学生实际特开发了以下拓展
型课程,如下表:
(1)开设求真学科辅助课程。
开发花山学科校本课程,开展学科展示活动。
编写学科辅助校本教材:花山语文、花山数学、花山英
语,整合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开展学科展示活动:花山语文一汉
字书写大赛、习作竞赛、朗诵比赛、演讲比赛等;花山数学一计算
比赛、思维训练、趣味数学等;花山英语一唱英语歌曲、课本剧表
演、口语对话等,提升学生学科素养。
设置花山综合辅助兴趣活动
课,实施辅助课程。
开设体育活动辅助课程,涉及田径、篮球、乒
乓球、羽毛球、足球、跳绳、体操等内容;开设艺术活动辅助课
程,涉及合唱、舞蹈、绘画、书法、工艺、电脑绘画、电子小
报、摄影等等内容;开设科技活动辅助课程,涉及车模、航模、环
保、科技等内容;开设手工活动辅助课程,只涉及一一_年级,以手
工制作指导为参考,与语文课教学协作进行。
( 2)全面践行求真德育课程。
花山养成教育以《花山养成教育》 为校本教材,开展《雏鹰争章》系列活动。
花山“童心自主”以执
行“花山五星班队”管理机制、少先队大队干部竞选任职管理、心
理健康教育及花山曝光台进行管理育人。
花山“小触角”以开展花
山社会参观活动、花山社会调研活动和花山社会实践活动为实施载
体。
3)扎实开展求真艺体课程。
花山健体以花山体育节和体育社团
为实施载体。
成立田径队(四至六年级)、篮球队(三至六年 级)、乒乓球队(三至六年级),开展田径、篮球、乒乓球运动 会,主持身体素质拉练、日常课间活动。
花山审美以花山艺术节和
艺术社社团为实施载体。
主要包括花山合唱队(三至六年级)、花
动。
3、探究型课程:激励学生自主学习, 成基本技能。
努力探索求真专题探究活动。
构建求真科技、劳技活 动课程,成立花山科技队和劳技队,参加各级活动,探索科学奥 秘,培养社会实践能力。
四、课程实施
一)基础型课程
我校根据《重庆市教育委员关于调整普通中小学课程计划的通 知》精神,为实现“教人求真,学做真人,追求真善美”的总目 标,来落实基础课程。
1.实施“ 121主体参与”课堂教学,提高主体课程质量。
实施 自主学
山舞蹈队(三至六年级)、花山演奏队
三至六年级)、花山书画 队(一至六年级)以及“六一”庆典、
三独”书画艺术节等活
自主探究的兴趣与能力。
形
习,合作探究,反馈升华”的“ 121主体参与课堂教学模
式。
”具体体现:定向示标,自学指导(10 分钟);质疑解难,互动点拨(20分钟);训练检测,矫正提升(10分钟)的自主学习与
指导过程。
力求做到教学导入,形式多样;出示目标,因事利导;学习要求,具体明确;自主学习,有法有效。
师生质疑梳理,突出
重点难点;组织学习小组,明确探究要求;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巡视指导;集体汇报交流,师生互动释疑;归纳总结深化,掌握知识
技能。
检测反馈,及时矫正;拓展延伸,提高升华;总结评价,布置结束。
2.加强教学常规管理,深化教育科学研究。
通过精细化的教学
常规管理,提升教学有效性,切实减轻学生学业负担。
紧紧围绕
两课”建设,认真开展学科教研活动,提高教科研活动的实效。
二)拓展型课程
1.制定各自拓展型课程实施方案。
分工合作,加强领导。
以教
科室、德育处及大队部为主要组织机构。
进行具体相应课程管理,相关课程小组成员具体负责课程实施。
2.重视学科自主拓展,优化学科辅助课程。
编写学科辅助校本
教材,整合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构建展示活动课程,根据《南川区隆化化五小学校学生素质能力展示活动实施方案》,每年分别在班级、年级、学校开展学科素质展示活动,选拔参加上级相关比
赛;完善综合辅助活动课程,实施辅助活动,促进学生学科及综合素质提高。
以辅助活动课为主要学习时间,同时结合体育课、艺术课、科学课、综合实践活动、大课间活动、课外实践活动、学校艺体竞赛、六一庆典等加以实施。
构建求真德育、艺体拓展型课程体系。
根据学校的条件和特点,结合学生实际开发花山德育和艺体课程,力求在课程的设置以及内容上体现趣味性、适应性和多样性;突出学生自主发展,统领拓展型课程的建设与实施。
3.加强对拓展型课程教师的培训。
充分发挥每一位教师的特长
和爱好,定期开展活动,做到有组织、有计划、有记录、有资料。
通过教研活动,不断更新观念,提高认识,提升理念。
4.成立校级花山代表队,实施社团活动。
三)探究型课程的实施
1.正确认识探究型课程的性质。
明确探究型课程建设是学校和
教师的教育教学任务之一,它具有地方和学校的特色。
探究型课程为学校课程建设提供了很大的空间,开发探究型课程及其教学是学校课程建设的重要内容。
2.突出探究型课程的特点。
以主题探究活动为主,来达到体验
探究的要求。
在选择内容时,要注意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发挥学生和教师的特长,体现学校和社区的特色,密切与学生个人、自然界、社会生活以及各学科知识之间的联系。
探究型课程主要由自主探究和专题探究两部分组成。
自主探究是以综合实践、信息技术课为平台,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习探究方法,体验探究过程。
专题探究是在基础型课程和拓展型课程中,学生围绕某一个主题,以花山科技、劳技队为载体,在教师的指导下尝试运用所学的探究方法,完成相关的专题任务。
五、课程评价
一)基础型课程的评价
1.对课程实施的评价:上级相关部门的检查视导、督导督查;学
校课程管理的周期性评估;各级的质量监测情况。
2.对教师的评价:重视教育行为、态度和工作质量;重视教师对
自我的管理和评价,强化教师的反思意识和行为;建立学校、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
3.对学生的评价:学习的兴趣与态度,各级的监测情况。
二)拓展型课程的评价
1.学校“课改办”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
几个方面进行。
课程目标及内容评价以“科学性、趣味性、启发性、实践性、完整性”为依据。
课程实施及评价由领导小组进行课堂调研,分析其设
计是否精心,教法是否得当,评价是否合理。
2.对学生的评价:内容和形式由任课教师决定;考核形式以作
业、学习体会(收获)、表演等形式呈现;考核结果填写在学生档
案。
3.对教师的考核与奖励:考核内容包括教材开发能力、组织指导
情况,反思改进效果、学生学习成果(如素质展示情况)等;考核形式由学生欢迎和受益程度问卷、授课教师自评和校本课程管理领导小组综合评价为主;考核采用阶段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法;所有授课资料都是考核内容。
根据考核结果予以表彰。
三)探究型课程评价
1.学生评价:让学生自我评价自己在探究活动中的得失,特别强
调在过程中的深刻体会和感悟,可以从学生主体性的体现、参与的
程度和态度、体验感悟的深度与广度、相互协作的情况以及资料收
集整理情况、探究活动的成果等方面进行评价,当然不仅仅局限于
这几个方面。
通过学生之间相互评价,团队合作精神得到培养,相
互尊重得到发扬。
2.他人评价:指导老师从学生自评方面来进行评价,可以在学生自
评、互评时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也可以在学生自评、互评后谈
谈自己的想法或建议。
其他与探究性活动相关的人员如学生家长等
进行评价。
学生评价和他人评价都可以口头评价与书面评价相结
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
六、课程管理
成立课程建设管理领导办公室任:郑光灿副主任:张涛员:韦立
新(联络员)黄芳张昭伦李莉蒋小梅刘义
办公室全面负责课程建设工作,下设四个学科中心组:语文学科中心组、数学学科中心组、艺体综合学科中心组、学前学科中心组具体负责相关课程的建设工作。
二)落实运作管理。
在办公室领导下,由各学科中心组指导实
施。
教导处负责基础型课程的开发与管理,由各教研组落实。
拓展型课程和探究型课程中的活动、实践课程的开发与管理主要由德育处、教科室和大队部共同执行,由年级组、班级落实。
(三)建立评价机制。
修改完善学校教师工作管理制度,优化评价机制,通过公正、公平、科学、合理的多元评价充分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营造良性的竞争氛围,促进学校课程的建设与管理。
(四)提供制度保障。
学校将在师资队伍方面,课程的教研、培训、监测方面以及经费方面提供有力保障。
在师资队伍方面,要加强宣传教育,端正工作态度,加强业务培训,具备工作能力;学校要制定教师岗位职责、课程评价、激励制度等相应的课程管理制
度,以保证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经费方面一是加大必要的教学设施设备国图书资料等硬件建设资金投入;二是要开辟课程实施专项经费,对校本教材的编制、拓展课程的开设、项目的评比、教学实践展示等提供经费,确保学校课程建设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