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案例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播学案例分析
自媒体
对于自媒体,应有选择的输出和接受。
当今,最为便捷和廉价的获取存在感的方式,莫过于在微博、人人、空间上发点吸引眼球的东西,比如各种奇葩的事、各种奇怪的图。
打开微博、空间还有人人,你会看到很多远在千里之外的好友分享他们最近发生的事情。
所以新型社交软件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就不必多说,但弊端也不容忽视。
其一就是,我们看到的究竟有多少信息是我们需要的或者是使我们精神获得放松的。
正是因为获取信息的方便,我们把自己暴露在没有信息屏蔽的状态下。
之前看到南方都市报的一条微博,讲述的是愚人节那天佛山警方接到13条自杀的消息,有12条是假的,一条是真的,无非就是想提醒大家,回南天容易出现情绪问题,但他们配了个图,图上是一只割了腕的手,血淋淋的,十分恐怖。
其实,为了达到宣传关注心里健康的目标,本来可以表述的很轻松的,起码也不用让人看过之后心里不舒服。
所以作为主流媒体更已经注意自己的舆论以及自己给观众带来的究竟是什么?
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是:微博、空间、人人、贴吧等等这些究竟会浪费我们多少时间?我用我看过的一个冷笑话来从侧面回答:上自习,拿出各种书、笔,打开书,拔开笔帽,看看题,看不懂,拿出手机,上空间、微博、QQ、短信玩都完一遍,看两眼书,转两下笔,再看看手机……然后觉得今天学习的差不多了,扒拉一下边上的同学:哎!走吧~然后边上的同学把手机揣兜里说:走!
其实,只要去课室或图书馆看一下,你就会发现,上面讲的并不是个冷笑话。
我们每天在不停的接受着信息,我们发一条动态或微博之后更是在心中揣想着别人会怎样评论,甚至期待着,然后不停地查看,惧怕得不到别人的反馈。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一直在和“机器”进行着“交流”,长期下去只能加深孤独感。
其实细细想来,所发的一下状态和微博,如果和朋友们当面交流分享,需要的也就是几分钟,并且从别人的表情,动作等非语言符号才可以了解别人对自己所表达
事物的真实想法。
如果再不重视,这些社交软件带来的一些弊端或隐患,我们终究会为之所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