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园综合治理及景观改造项目解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界首市植物园综合治理及景观改造项位于界首市颍南新区内,界临郸公路东段,66福通路南侧、裕民路西侧、刘兴路北侧区域,总占地面积677.14亩,其中水域面积163.68亩,拟建成集“娱乐、休闲、健身、游玩”与一体的综合性城市公园,基地东北角配套建设部分大型综合商业街与高层住宅楼,南部配套建设高档别墅群。
规划设计突出“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原则,将植物园域作为城市接触自然的重要衔接空间,拟规划建成开放式的休闲、健身、游玩、娱乐场所,力求做到景观资源保护和利用并重,兼顾周边区域综合治理开发,贯彻系统、生态、可持续发展原则,带动颍南新区的整个经济发展,打造一个展现界首市城市面貌,反映界首市当地特色文化的生态性综合性城市公园。
项目概况:
(一)地理位置:
地域现状分析:1.界首市人杰地灵、物华天宝。
具有较好的地域基础和气候条件以及人文地理基础,市境属沉积平原,地势平坦,水资源丰富,市内颍河横贯中部,泉河流径南部边缘,界首市处于暖温带与北亚热带之间的过渡区,气候条件优越,属于暖温半湿润季风气候。
其特征:四季明显,气候温和,雨量适中,光照充足。
2.本次规划设计的界首市植物园正式处于这个大的地域环境之内。
界首市植物园位于界首市颍南新区内,界临郸公路东侧、福通路南侧、裕民路西侧、刘兴路北侧区域,园内有山有水。
自然资源丰富,总占地面积677.14
亩,其中水域面积163.68亩。
因此本项目应该在优越的地域基础上打造出属于界首的标志。
(二)自然条件
地处淮北平原西北部。
颍河横贯中部,泉河流经界首市与临泉之县间。
年降水量817毫米,年均气温14.7℃。
地下蕴藏有含碘矿泉水。
(三)植被现状
经调查,界首市有包括各种松树、柏树、杉树枫树、女贞、各类季节性观赏植物、花卉和多种果树类园林植物近百种:
雪松、马尾松、圆柏、龙柏、池杉、水杉、广玉兰、白玉兰、紫玉兰、鹅掌楸、三角枫、五角枫、红枫、大叶女贞、白蜡、杏树、垂柳、毛白杨、香樟、栾树、构树、合欢、苦楝、榉树、榔榆、白榆、柿树、银杏、杜英、棕榈、七叶树、乌桕、楸树、椿树、悬铃木、枫香、泡桐、青桐、鸡爪槭、茶条槭、小叶女贞、金叶女贞、大叶黄杨、金边黄杨、雀舌黄杨、小叶黄杨、小蜡、桂花、丁香、连翘、云南黄馨、紫薇、紫叶李、石楠、紫叶桃、樱花、火棘、铁梗海棠、垂丝海棠、多花蔷薇、丰花月季、南天竹、狭叶十大功劳、紫叶小檗、紫荆、木槿、木芙蓉、石榴、栀子、结香、海桐、山茶、金丝桃、蜡梅、珊瑚树、木绣球、夹竹桃
千屈菜、鸢尾、香蒲、荷花、凤眼兰、黄菖蒲、慈茹、睡莲、芦苇等。
(四)现状评估
1)、地形条件优越,设计范围内有山,有水,山水相依,有山峰,有
半岛。
玉龙(设计者命名)与锦屏(设计者命名)两山与福湖(设计者命名)等共同构成了整体优美的山水景观。
2)、界首植物园占地约527.14亩地,占地面积大,有一定规模优势。
3)、公园所在地交通区位优越,紧邻城市,与市区两条主干道相连,交通便利。
4)、公园的西侧是界临郸公路,公路的西侧就是界临河,可以用来打造的滨河景观带。
2、劣势与不足:
1)、公园处在颖河之南,在界首市的南侧,目前还没有通公交,交通很不方便。
政府对这一块要重视起来。
2)、公园植被林相和林种均不够理想。
3)、公园内现有建筑拆迁后,下层土壤结构改变,不利于创造良好的植被景观。
4)、湖漫水库为界首饮水水库,故须设水源保护区,同时,风景区内开发、规模也必须适量。
5)、地形景观形象鲜明,但丰富度不足,容易让游人产生单调乏味之感
规划依据与基本设计思路与理念
(一)规划依据
1、界首市城市总体规划
2、界首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3、界首县志
4、界首地名志
5、国家及安徽省有关公园规划设计的法规、法则、规则。
6、界首市城建局关于界首市植物园的规划设计意见。
(二)、设计思路
尊重历史,弘扬地方民俗文化特色;以人为本,建设现代休闲娱乐环境;强调人的活动和亲水功能;强调近自然的生态环境重塑;打造水的灵动,沟通城市水系。
(三)设计理念:
1、自然与人文相融合。
基于城市发展脉络,完善现有绿地系统,促进未来城市绿地系统的良性发展,打通现在地形内的水系使之与颖河贯通,将自然和未来城市溶为一体,促进界首成为美丽而宜人的园林城市。
公园北片与颖南新区和旧城距离近,是非常不错的城市居民休闲环境,利用地形平坦,构建以传承历史文化为主题的休闲运动空间,形成自然与历史相结合的文化景观和休闲区。
公园南片,有玉龙山和锦屏山与湖水相依,两山一高一低,形成动势,依托其山体自然环境,营造自然山体景观和水面景观,游人可登、可憩。
2、现代工业与传统民俗相融合,充分体现界首地方文脉和现代工业经济特征。
界首传统文化底蕴深厚,有苗湖书会、农家渔鼓等为代表的地方戏曲;有剪纸和彩陶为代表的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现代工业有以再生
金属和再生塑料为两大支撑的再生能源工业。
用再生金属为材料进行非物质文化的遗产的再现;用再生塑料制作现代公园的景观小品,使现代工业和传统文化完美结合。
3、低碳与再生相融合。
基于生态原则,设计从景观生态学的角度出发,充分发挥界首植物园
对界首城市的生态改善作用。
设计以营造绿色环境为主要宗旨,坚持近自然植物群落设计原则,
充分改造界首植物园内的植被,注重种植设计、利用当地乡土树种,创造复层混交的植被群落
,使界首植物园成为界首城市的绿肺。
充分利用界首的再生金属和再生塑料,在设计中充分运用现有再生材料进行景观建设。
同时有
进行园林要素设计时,坚持环境要素可再生,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进行设计。
4、商业与休闲相融合。
充分利用现代规划设计理念,使用现代新材质,创造公共游憩空间,
满足现代城市居民生活的需要。
通过休闲广场与公园商业建筑的设计,加强植物园与未来公园东
部商业中心的联系。
性质及目标:
(一)性质:
由于界首植物园紧邻颖南新区核心区域,并且其山、水景观非常突出。
按照建设部城市绿化管理条例的精神和公园设计规范的设计原则,对界首植物公园的定性应为市级综合性文化休息公园。
结合界首植物园自身特色,将界首植物园定位为以山水景观为主体,以民俗文化广场景观为主要特色,以休闲娱乐、生态游憩为主要功能,并适当配以教育、观光、度假功能的具当地文脉精神的市级综合性文化休憩公园。
(二)目标
界首植物园的规划建设既是颖南新区的主要绿地,又是界首城市绿地系统规划重要组成部分。
建成后的植物园,是界首城市绿地的新亮点,是宣传界首传统文化和城市发展的新阵地,是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场所,是颖南居民的后花园
彩平图
鸟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