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管应试考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消化管应试考题
(一)名词解释
1.味蕾 2.胃粘膜屏障 3.胃肠内分泌细胞 4.小肠绒毛
5.微皱褶细胞 6.肠相关淋巴组织 7.舌乳头
(二)填空
1.牙冠.从外向内由(1)和(2)组成,牙根由(3)和(4)组成。

牙的中央为(5)。

2.消化管壁从内向外由(1)、(2)、(3)和(4)四层组成,其最内层又由(5)、(6)和(7)构成。

3.胃粘膜上皮除少量内分泌细胞外,主要由表面(1)组成,该细胞内的分泌颗粒称(2)。

4.胃底腺由五种细胞组成,即(1)、(2)、(3)、(4)和(5)。

5.壁细胞又称(1),胞质内有细胞膜凹陷形成的(2),其游离面有(3)。

6.小肠粘膜表面有许多肠绒毛,它是由(1)和(2)向肠腔突出形成的,吸收细胞表面的微绒毛是由(3)和(4)突出形成的。

7.小肠腺由五种细胞构成,它们是(1)、(2)、(3)、(4)和(5)。

8.小肠绒毛内有三种重要结构,即(1)、(2)和(3)。

9.食管腺位于管壁的(1),小肠腺位于(2),十二指肠腺位于(3)。

(三)选择题
1.味蕾
A.仅见于菌状乳头和轮廓乳头 B.位于固有层内
C.细胞为神经元 D.味毛是支持细胞的纤毛
2.舌乳头中
A.菌状乳头数量最多 B.丝状乳头数量最少
C.轮廓乳头体积最小 D.丝状乳头上无味蕾
3.成牙质细胞胞体位于
A.牙本质内B.牙髓内
C.牙本质与牙髓之间D.牙釉质内
4.胃底腺主细胞
A.主要分布在腺的颈部B.胞质嗜酸性
C.分泌胃蛋白酶原D.分泌内因子
5.胃底腺壁细胞
A.胞质嗜碱性 B.没有细胞内分泌小管
C.分泌胃蛋白酶原 D.分泌内因子
6.消化管的潘氏细胞位于
A.胃幽门腺底部 B.小肠腺底部
C.胃底腺底部D.大肠腺底部
7.杯状细胞不存在于
A.胃 B.小肠 C.结肠 D.阑尾
8.食管
A.粘膜表面为复层扁平上皮 B.有杯状细胞
C.无粘膜肌层 D.肌层均为平滑肌
9.小肠绒毛
A.表面上皮细胞无微绒毛B.无毛细淋巴管
C.无毛细血管网D.有散在的平滑肌
10.消化管壁上有多种腺体,其中
A.胃底腺位于粘膜下层 B.小肠腺位于粘膜下层
C.十二指肠腺位于粘膜下层 D.食管腺位于固有层11.结肠带形成于
A.外膜局部增厚 B.纵形肌局部增厚
C.环形肌局部增厚D.粘膜下层局部增厚
12.大肠
A.无杯状细胞 B.无腺体 C.无绒毛 D.肌层为骨骼肌13.直肠
A.无杯状细胞 B.无腺体
C.粘膜表面为复层扁平上皮 D.粘膜下层有丰富的静脉丛14.消化管的外膜有浆膜和纤维膜两种,其中
A.食管为浆膜 B.回肠为纤维膜
C.升结肠为纤维膜 D.十二指肠部分为浆膜,部分为纤维膜15.潘氏细胞
A.分布于小肠腺的底部
B.胞质内充满嗜碱性颗粒
C.分泌酸性磷酸酶有杀菌作用
D.也存在于胃底腺
16.参与构成消化管皱襞的结构是
A.上皮 B.固有层 C.粘膜下层 D.以上均是
17.胃底腺
A.主细胞数量最多
B.颈部有分泌粘液的细胞
C.与胃小凹相连
D.以上均对
18.胃底腺壁细胞不
A.具有细胞内分泌小管
B.含发达的微管泡系统
C.分泌内因子
D.分泌胃蛋白酶原
19.小肠粘膜上皮吸收细胞
A.游离面没有纹状缘
B.细胞侧面没有连接复合体
C.胞质内没有发达的粗面内质网
D.细胞表面没有细胞衣
20.胃肠的内分泌细胞
A.只存在于表面上皮内
B.分泌颗粒均靠近细胞的游离面
C.有开放型和封闭型两种
D.分泌固醇类激素
21.微皱褶细胞
A.位于肠壁固有层内
B.是一种分泌细胞
C.位于胃粘膜上皮中
D.基底面的凹窝内嵌有淋巴细胞
(四)问答题
1.试述胃粘膜屏障的构成及其功能意义。

2.试述消化管壁的一般微细结构和胃、小肠壁的结构特点。

3.试述小肠绒毛的微细结构及其功能意义。

4.试述结肠壁的结构特点。

5.简述胃肠内分泌细胞的特点和功能意义。

6.试述舌的组织结构。

7.试述食管壁的结构特点。

8.试述胃底腺的细胞组成及各种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

题解
(一)名词解释
1.见本章内容提要●味蕾
2.见本章内容提要●胃粘膜屏障
3.见本章内容提要●胃肠内分泌细胞
4.见本章内容提要●小肠绒毛
5.见本章内容提要●肠相关淋巴组织
6.见本章内容提要●微皱褶细胞
7.●舌乳头舌底面粘膜光滑,舌背部粘膜形成许多乳头状隆起,称舌乳头。

舌乳头依其形态结构可分为丝状乳头、菌状乳头、轮廓乳头和叶状乳头。

丝状乳头数目最多,遍布舌背。

菌状乳头数目较少,多位于舌尖及舌缘,散在于丝状乳头之间,呈蘑菇状,上皮不角化,顶部的上皮内有味蕾。

固有层内富含毛细血管,故外观呈红色。

轮廓乳头有10余个,位于界沟前方。

形体较大,顶部平坦,乳头周围的粘膜凹陷形成环沟,沟两侧的上皮内有较多味蕾。

固有层内有浆液性味腺,导管开口于沟底。

味腺分泌的稀薄液体冲洗味蕾表面的食物碎渣,以利味蕾不断接受新的物质刺激。

(二)填空题
1.(1)牙釉质;(2)牙本质;(3)牙骨质;(4)牙本质;(5)牙髓
2.(1)粘膜层;(2)粘膜下层;(3)肌层;(4)外膜;(5)上皮;(6)固有层;(7)粘膜肌
3.(1)粘液细胞;(2)粘原颗粒
4.(1)主细胞;(2)壁细胞;(3)颈粘液细胞;(4)干细胞;(5)内分泌细胞5.(1)泌酸细胞;(2)细胞内小管;(3)微绒毛
6.(1)上皮;(2)固有膜;(3)细胞膜;(4)细胞质
7.(1)吸收细胞;(2)杯状细胞;(3)内分泌细胞;(4)干细胞;(5)潘氏细胞8.(1)中央乳糜管;(2)毛细血管网;(3)纵行平滑肌
9.(1)粘膜下层;(2)粘膜层;(3)粘膜下层
(三)选择题
1.A 2.D 3.C 4.C 5.D 6.B 7.A
8.A 9.D 10.C 11.B 12.C 13.D 14.D
15.A 16.D 17.D 18.D 19.C 20.C 21.D
(四)问答题
1.见本章内容提要●胃粘膜屏障
2.见本章内容提要●消化管壁的一般微细结构●胃壁的结构特点●小肠壁的结构特点3.见本章内容提要●小肠绒毛
4.●结肠壁的结构特点结肠包括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和乙状结肠,其管壁粘膜表面光滑,在结肠袋之间横沟处有半月形皱襞。

上皮为单层柱状,由吸收细胞和杯状细胞构成。

固有层内有稠密的大肠腺,呈单管状,含吸收细胞、大量杯状细胞、少量干细胞和内分泌细胞。

粘膜下层的结缔组织内有成群脂肪细胞。

肌层由内环行外纵形两层平滑肌组成。

内环行肌节段性局部增厚,形成结肠袋;外纵形肌局部增厚形成三条结肠带。

外膜除升结肠和降结肠的后壁为纤维膜外,余均为浆膜。

5.见本章内容提要●胃肠内分泌细胞
6.见本章内容提要●舌的组织结构
7.见本章内容提要●食管的结构特点
8.见本章内容提要●胃底腺
(李盛芳)
消化腺应试考题
(一)名词解释
1.泡心细胞 2.肝巨噬细胞 3.窦周隙 4.储脂细胞
5.肝腺泡 6.门管小叶 7.门管区
(二)填空题
1.大唾液腺有三对,他们是(1)、(2)和(3)。

组成唾液腺的腺泡有三种,即(4)、(5)和(6)。

2.腮腺只含(1)性腺泡,故为(2)性腺;舌下腺和下颌下腺中有两种腺泡,即(3)和(4),故为(5)腺。

3.纹状管是一种(1)管,其管壁为(2),细胞核(3)形,位于细胞的(4),胞质呈(5)性,细胞基部有明显的(6)。

4.人胰岛主要有(1)、(2)、(3)、(4)和(5)五种类型的细胞,它们分别分泌(6)、(7)、(8)、(9)和(10)。

5.肝小叶是肝的(1),为不规则的(2),其中央有一条沿其长轴走行的(3),肝细胞向周围呈放射状排成(4)。

6.肝细胞呈(1)形,核圆位于(2),胞质呈(3)性,细胞器(4)。

肝细胞构成肝板,肝板之间有(5)。

7.肝窦周隙是指(1)细胞与(2)细胞之间的狭窄间隙,内有散在的(3)和(4)。

8.肝贮脂细胞分布在(1)内,电镜下可见其胞质内有许多(2),其中储存大量(3)。

9.肝小叶之间的结缔组织内可见到并列走行的三种主要的管道,即(1)、(2)和(3),故此区称(4)。

(三)选择题
1.浆液性腺细胞的胞质内含
A.粘原颗粒 B.糖原颗粒
C.酶原颗粒 D.脂肪颗粒
2.纹状管在
A.下颌下腺最发达 B.舌下腺最发达
C.腮腺的最发达 D.三种唾液腺均发达
3.闰管
A.不与腺泡相连 B.由单层柱状上皮构成
C.有分泌功能D.腮腺和胰腺的闰管较长
4.胰腺的泡心细胞是
A.有收缩功能的细胞 B.脱落的腺细胞
C.血管内皮细胞 D.闰管上皮细胞
5.胰岛
A.均匀分布在胰腺内B.胰尾部较多
C.胰头部较多D.只存在于胰尾
6.人的肝小叶
A.为圆柱体 B.为多角棱柱体
C.为方形棱柱体D.为梭形体
7.肝板
A.由几排肝细胞构成,无孔
B.由几排肝细胞构成,有孔
C.由单排肝细胞构成,无孔
D.由单排肝细胞构成,有孔
8.肝小叶内没有
A.胆小管B.网状纤维
C.贮脂细胞D.淋巴管
9.肝细胞呈
A.立方形 B.椭圆形
C.多边形 D.柱状
10.肝小叶内的
A.肝板两侧的血窦不相通
B.胆小管壁为肝细胞膜
C.窦周隙与胆小管相通
D.肝板不分支
11.肝贮脂细胞
A.位于窦周隙内 B.位于肝窦内
C.不位于肝小叶中 D.位于小叶边缘的结缔组织内12.肝血窦的
A.内皮无孔,基膜较厚B.内皮有孔,基膜较厚C.内皮无孔,无基膜D.内皮有孔,无基膜13.胰腺外分泌部
A.由粘液性腺泡组成 B.腺泡无泡心细胞
C.闰管较长D.腺泡有肌上皮细胞14.人胰岛内分泌细胞中
A.A细胞位于胰岛周边,分泌胰高血糖素
B.B细胞位于胰岛周边,分泌胰岛素
C.D细胞数量最多,分泌生长抑素
D.B细胞位于胰岛中央部,分泌胰高血糖素15.肝细胞不能
A.合成胆汁 B.合成脂蛋白
C.合成球蛋白 D.灭活激素
16.正常肝的窦周隙内没有
A.血浆 B.红血细胞
C.贮脂细胞 D.网状纤维
(四)问答题
1.试述三对大唾液腺的结构和功能特点。

2.试述胰腺外分泌部的组织结构及功能。

3.试述胰岛的微细结构及功能。

4.试述肝小叶的微细结构。

5.试述肝窦和窦周隙的微细结构。

题解
(一)名词解释
1.泡心细胞胰腺的腺泡腔可见小的扁平或立方形细胞,称泡心细胞,胞质着色浅,核卵圆形。

泡心细胞是延伸入腺泡腔内的闰管上皮细胞,此为胰腺腺泡的结构特征之一。

2.见本章内容提要●肝巨噬细胞
3.见本章内容提要●窦周隙
4.贮脂细胞贮脂细胞又称窦周细胞或间质细胞,位于窦周隙内,形态不规则,有突起,常附于血窦内皮细胞外表面及肝细胞表面。

电镜观察显示,贮脂细胞的胞质内有许多大小不等的脂滴,线粒体、粗面内质网和高尔基复合体。

贮脂细胞的功能主要是储存维生素A,还能合成胶原,形成网状纤维。

在肝纤维性病变时,贮脂细胞增多,并生成大量网状纤维。

5.见本章内容提要●肝腺泡
6.见本章内容提要●门管小叶
7.门管区在相邻肝小叶之间的三角形或不规则形的结缔组织中,汇集着从肝门进出的门静脉、肝动脉、肝管的分支,即小叶间动脉、小叶间静脉和小叶间胆管,故这个小区称门管区。

(二)填空题
1.(1)腮腺;(2)下颌下腺;(3)舌下腺;(4)浆液性腺泡;(5)粘液性腺泡;(6)混合性腺泡
2.(1)浆液;(2)浆液;(3)浆液性腺泡;(4)粘液性腺泡;(5)混合腺3.(1)分泌管;(2)单层高柱状上皮;(3)圆;(4)顶部;(5)嗜酸;(6)基底纵纹
4.(1)A;(2)B;(3)D;(4)PP;(5)D1;(6)高血糖素;(7)胰岛素;(8)生长抑素;(9)胰多肽;(10)血管活性肠多肽
5.(1)基本结构功能单位;(2)棱柱体;(3)中央静脉;(4)肝板
6.(1)多面体;(2)中央;(3)嗜酸;(4)发达;(5)肝窦
7.(1)肝;(2)血窦内皮;(3)贮脂细胞;(4)网状纤维
8.(1)窦周隙;(2)脂滴;(3)维生素A
9(1)小叶间动脉;(2)小叶间静脉;(3)小叶间胆管;(4)门管区
(三)选择题
1.C 2.A 3.D 4.D 5.B 6.B
7.D 8.D 9.C 10.B 11.A 12.D
13.C 14.A 15.C 16.B
(四)问答题
1.见本章内容提要●三对大唾液腺的结构特点
2.见本章内容提要●胰腺外分泌部
3.见本章内容提要●胰岛
4.见本章内容提要●肝小叶
5.见本章内容提要●肝血窦●窦周隙
(李盛芳)
呼吸系统应试考题
(一)名词解释
1.肺小叶 2.终末细支气管 3.呼吸性细支气管
4.肺泡管 5.肺泡囊 6.肺泡隔
7.尘细胞 8.心力衰竭细胞 9.气血屏障
10.II型肺泡细胞 11.支气管树
(二)填空题
1.气管管壁可分为三层,由内向外依次为(1)、(2)和(3),前者由(4)和(5)构成。

上皮为(6)上皮,由(7)、(8)、(9)、(10)和(11)五种细胞构成。

(12)层内含有较多的气管腺。

2.肺段支气管以下的导气部依次称为(1)、(2)和(3),呼吸部包括(4)、(5)、(6)和(7),其共同特点是都有(8)。

3.肺泡壁薄,由(1)和(2)组成,相邻肺泡之间的结缔组织称(3),内含丰富的(4)、大量(5)及(6)细胞。

气血屏障由(7)、(8)、(9)、(10)和(11)构成。

4.肺的血液供应有两个来源,即(1)和(2),前者是肺的(3)血管,后者为(4)血管。

(三)选择题从4个备选答案中选择1个正确答案
1.气管管壁可分为三层,由内向外分别是
A.粘膜、肌层和外膜B.上皮、固有层、粘膜肌
C.粘膜、粘膜下层和外膜D.粘膜上皮、粘膜肌和外膜
2.气管粘膜上皮包括下列细胞
A.纤毛细胞、杯状细胞、基细胞、刷细胞、弥散神经内分泌细胞
B.柱状细胞、杯状细胞、基细胞、潘氏细胞、未分化细胞
C.纤毛细胞、杯状细胞、基细胞、Clara细胞、小颗粒细胞
D.柱状细胞、杯状细胞、梭形细胞、壁细胞、弥散神经内分泌细胞3.气管粘膜上皮内具有增殖、分化能力的细胞是
A.纤毛细胞B.小颗粒细胞
C.基细胞D.刷细胞
4.气管粘膜上皮内与传入纤维形成突触的细胞是
A.纤毛细胞B.小颗粒细胞
C.基细胞D.刷细胞
5.一个肺小叶的组成是
A.细支气管及其所属分支至肺泡
B.肺泡管及其所属分支至肺泡
C.终末细支气管及其分支至肺泡
D.呼吸性细支气管及其分支至肺泡
6.肺内各级支气管中,管壁内环行平滑肌形成完整环行层的管道主要是A.小支气管B.小支气管和细支气管
C.细支气管和终末细支气管D.呼吸性细支气管
7.呼吸性细支气管的
A.上皮为单层柱状上皮 B.管壁内无平滑肌纤维
C.腺体很少D.管壁上有肺泡开口
8.心力衰竭细胞是指
A.功能活跃的淋巴细胞B.吞噬血红蛋白分解产物的中性粒细胞C.功能活跃的成纤维细胞D.吞噬红细胞之后的巨噬细胞
9.肺表面活性物质是
A.磷脂,可提高肺泡表面张力B.磷脂,可降低肺泡表面张力C.糖脂,可保护肺泡上皮D.糖蛋白,可提高肺泡表面张力10.肺导气部从肺内支气管起,到
A.细支气管止B.终末细支气管止
C.呼吸性细支气管止D.肺泡管止
11.肺呼吸部包括
A.细支气管、肺泡管、肺泡囊、肺泡
B.呼吸性细支气管、肺泡管、肺泡囊、肺泡
C.肺泡管、肺泡、呼吸性细支气管、终末细支气管
D.细支气管、呼吸性细支气管、肺泡囊、肺泡
12.终末细支气管的结构特点是
A.管壁完整,单层柱状纤毛上皮,有完整的环行平滑肌,杯状细胞消失,无腺体,无软骨片
B.管壁完整,单层柱状纤毛上皮,平滑肌分散,无杯状细胞,无腺体,无软骨片C.管壁不完整,单层柱状纤毛上皮,无杯状细胞,无腺体,有软骨片,平滑肌层较厚D.管壁不完整,单层柱状纤毛上皮,有杯状细胞,有腺体,无软骨片,环行平滑肌完整
13.肺泡管
A.管壁完整,单层立方上皮,上皮下有薄层结缔组织和少量平滑肌纤维
B.管壁不完整,单层柱状上皮,上皮下有薄层结缔组织但无平滑肌纤维
C.管壁不完整,单层立方或扁平上皮,上皮下有薄层结缔组织和少量平滑肌纤维D.管壁不完整,单层柱状或立方上皮,上皮下有少量平滑肌纤维
14.Ⅱ型肺泡细胞内有
A.异染性颗粒B.嗜锇性板层小体
C.嗜酸性颗粒 D.嗜银颗粒
15.呼吸性细支气管
A.上皮为立方上皮B.上皮内有杯状细胞
C.上皮为扁平上皮 D. 由大量肺泡围成
(四)问答题
1.试述气管壁的微细结构及各种微细结构的主要功能。

2.试述肺导气部的微细结构及其变化规律。

3.试述肺呼吸部的微细结构。

4.试述肺泡的微细结构及其与功能的关系。

题解
(一)名词解释
1.每一细支气管连同其各级分支及末端的肺泡组成一个肺小叶,每叶肺约有50~80个肺小叶。

临床上常见的小叶性肺炎即指发生在小叶范围内的炎症。

2.终末细支气管为细支气管的分支,管径约为0.5mm,内衬单层柱状纤毛上皮,无杯
状细胞,管壁内无腺体和软骨片,平滑肌为完整的环行层。

3.呼吸性细支气管是终末细支气管的分支,管壁上有散在的肺泡开口,上皮为单层立方上皮,在肺泡开口处,为单层扁平上皮。

上皮外有薄层弹性纤维及散在的平滑肌纤维。

4.肺泡管是呼吸性细支气管的分支,其管壁有大量肺泡开口。

管壁自身的结构仅存在于相邻肺泡开口之间,此处常呈结节状膨大。

5.肺泡囊与肺泡管相连,是几个肺泡共同围成的一个囊状结构,相邻肺泡开口之间没有结节状膨大。

6.相邻肺泡上皮之间有薄层结缔组织,称肺泡隔,内含丰富的毛细血管网,大量弹性纤维及肺巨噬细胞。

肺泡隔内弹性纤维的存在使肺泡在吸气时充分扩张,呼气时充分回缩。

若弹性纤维的弹性减弱,就会影响肺的换气功能,导致肺气肿。

肺巨噬细胞分布广泛,具有活跃的吞噬功能,可吞噬进入肺泡的细菌,尘粒及细胞碎片。

7.吞噬灰尘颗粒后的肺巨噬细胞称尘细胞,常位于肺泡隔及各级支气管附近。

8.心衰患者发生肺淤血,肺泡隔内毛细血管扩张,血细胞渗出,肺巨噬细胞吞噬红细胞,并将其中的血红蛋白分解成棕黄色的含铁血黄素颗粒,这种吞噬红细胞后的肺巨噬细胞称心力衰竭细胞。

9.肺泡隔毛细血管血液中的CO2与肺泡腔内的O2进行气体交换所通过的结构,称气-血屏障,也叫呼吸膜。

气血屏障包括下列几层结构:毛细血管内皮及其基膜、薄层结缔组织(有的部位没有此层)、肺泡上皮基膜、I型肺泡细胞、肺泡表面液体层。

10.II型肺泡细胞是肺泡上皮的一种,散在于I型细胞之间。

细胞为立方形或圆形,核圆,细胞质着色浅,呈泡沫状。

胞质中含有同心圆或平行排列的板层结构,称嗜锇性板层小体,小体内含磷脂,蛋白质和糖胺多糖。

板层小体成熟后,将其内容物释入肺泡腔,在肺泡上皮表面铺展,形成一层薄膜,称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可降低肺泡表面张力,稳定肺泡直径。

若这种物质减少,可导致肺泡表面张力增大,引起肺不张。

11.见本章内容提要●肺的一般结构
(二)填空题
1.(1)粘膜;(2)粘膜下层;(3)外膜;(4)上皮;(5)固有层;(6)假复层纤毛柱状;(7)纤毛细胞;(8)杯状细胞;(9)基细胞;(10)刷细胞;(11)弥散神经内分泌细胞;(12)粘膜下
2.(1)小支气管;(2)细支气管;(3)终末细支气管;(4)呼吸性细支气管;(5)肺泡管;(6)肺泡囊;(7)肺泡;(8)肺泡
3.(1)上皮;(2)基膜;(3)肺泡隔;(4)毛细血管网;(5)弹性纤维;(6)肺巨噬;(7)毛细血管内皮基膜;(8)薄层结缔组织;(9)肺泡上皮基膜;(10)Ⅰ
型肺泡细胞;(11)肺泡表面液体层
4.(1)肺动脉;(2)支气管动脉;(3)功能性;(4)营养性
(三)选择题
1.C 2.A 3.C 4.D 5.A
6.C 7.D 8.D 9.B 10.B
11.B 12.A 13.C 14.B 15.A
(四)问答题
1.见本章内容提要●气管和主支气管管壁的结构●气管黏膜上皮
2.见本章内容提要●肺导气部的微细结构及其变化规律
3.见本章内容提要●肺呼吸部的微细结构
4.见本章内容提要●肺泡
(武玉玲)
眼和耳应试考题
(一)名词解释
1.角膜缘 2.巩膜静脉窦 3.小梁网
4.视杆细胞 5.视锥细胞 6.MüLLer细胞
7.视神经乳头 8.黄斑 9.壶腹嵴
10.位觉斑 11.螺旋器
(二)填空题
1.眼球壁自外向内可分为(1)、(2)和(3)三层,视网膜盲部包括(4)和(5)。

2.角膜从前至后分为5层,即(1)、(2)、(3)、(4)和(5)。

角膜的营养来自(6)和(7)。

3.巩膜主要由(1)组织构成,在与角膜交界的部位,巩膜向前内侧伸出一较短的环形突起称(2),巩膜与角膜移行处称(3)。

4.虹膜由前向后可分为(1)、(2)和(3)三层,睫状体借(4)与晶状体相连。

5.视网膜光镜下的10层结构,自外向内分别是(1)、(2)、(3)、
(4)、(5)、(6)、(7)、(8)、(9)和(10)。

6.晶状体由(1)、(2)及(3)三部分构成。

晶状体实质由(4)构成,包括外周的(5)和中央的(6)。

7.外耳由(1)、(2)和(3)构成,中耳由(4)和(5)组成,内耳由(6)和(7)
组成。

内淋巴由(8)产生,外淋巴则来自(9)和(10)。

8.骨迷路由(1)、(2)和(3)三部分构成。

内耳位觉感受器包括(4)、(5)和(6),听觉感受器是指(7)。

9.眼球的屈光介质有(1),(2),(3)和(4)。

10.虹膜的瞳孔扩约肌和瞳孔开大肌都是由(1)分化而来,支配它们的神经分别是(2)、(3)。

(三)选择题从4个备选答案中,选择1个正确答案。

1.下列关于角膜的叙述,错误的是
A.角膜不含血管,其营养由房水和角膜缘血管供应
B.角膜上皮富含神经末梢,使角膜感觉敏锐
C.角膜基质(固有层)中的胶原原纤维都是平行排列的
D.角膜内皮参与后界层的形成与更新
2.瞳孔
A.括约肌受交感神经支配
B.开大主要是因瞳孔开大肌舒张
C.由睫状体围成
D.由虹膜围成
3.在视网膜中,
A.双极细胞与节细胞之间易发生剥离
B.视细胞内节是合成蛋白质部位,外节为感光部位
C.视杆、视锥细胞所含视蛋白的结构相同
D.MüLLer细胞是视网膜中特有的中间神经元
4.老花眼是由于
A.晶状体变扁,弹性减弱B.晶状体调节聚集能力增强
C.晶状体变混浊D.房水产生过多,眼内压增高
5.在内耳中
A.壶腹嵴感受旋转运动的开始和终止刺激
B.球囊斑感受旋转运动的开始和终止刺激
C.位觉斑不能感受头部静止时的位置
D.螺旋器的指细胞是感受听觉的细胞
6.在耳蜗内
A.蜗底的听弦长,感受高频声波刺激
B.蜗顶听弦长,感受高频声波刺激
C.蜗底的听弦短,感受低频声波刺激
D.蜗底听弦短,感受高频声波刺激
7.角膜基质为
A.规则的致密结缔组织,有细胞,无血管
B.疏松结缔组织,有细胞,有血管
C.不规则的致密结缔组织,有细胞,无血管D.不规则的致密结缔组织,无细胞,有血管8.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
A.能够把合成的黑色素颗粒输送给视细胞
B.可合成视色素
C.可吞噬视细胞脱落的膜盘
D.可提高视细胞的感光敏感度
9.晶状体纤维是
A.胶原原纤维B.弹性纤维
C.胶原纤维D.以上都不是
10.内耳螺旋器盖膜由
A.毛细胞产生B.螺旋缘上皮细胞产生C.指细胞产生D.血管纹上皮细胞产生11.内耳螺旋器的
A.内毛细胞排列成3~5列
B.外毛细胞排成一列
C.毛细胞基部有耳蜗神经末梢
D.毛细胞游离面上无静纤毛
(四)问答题
1.试述角膜的组织结构和功能。

2.简述房水循环途径。

3.试比较两种视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异同。

4.试述听觉的产生途径。

5.试述视网膜的分层及各层的微细结构。

6.试述视觉和色觉的产生过程。

题解
(一)名词解释
1.巩膜与角膜的移行处称角巩膜缘或角膜缘。

2.见本章内容提要●巩膜静脉窦与小梁网。

3.见本章内容提要●巩膜静脉窦与小梁网。

4.见本章内容提要●视细胞。

5.见本章内容提要●视细胞。

6.见本章内容提要●放射状神经胶质细胞。

7.见本章内容提要●黄斑和视神经乳头。

8.见本章内容提要●黄斑和视神经乳头。

9.见本章内容提要●壶腹嵴。

10.见本章内容提要●椭圆囊斑和球囊斑。

11.见本章内容提要●螺旋器。

(二)填空题
1.(1)纤维膜;(2)血管膜;(3)视网膜;(4)视网膜虹膜部;(5)视网膜睫状体部
2.(1)角膜上皮;(2)前界层;(3)角膜基质;(4)后界层;(5)角膜内皮;(6)房水;(7)角膜缘的血管
3.(1)致密结缔;(2)巩膜距;(3)角巩膜缘(或角膜缘)
4.(1)前缘层;(2)虹膜基质;(3)虹膜上皮;(4)睫状小带
5.(1)色素上皮层;(2)视杆视锥层;(3)外界膜;(4)外核层;(5)外网层;(6)内核层;(7)内网层;(8)节细胞层;(9)视神经纤维层;(10)内界膜
6.(1)晶状体囊;(2)晶状体上皮;(3)晶状体纤维;(4)晶状体纤维;(5)皮质;(6)晶状体核
7.(1)耳廓;(2)外耳道;(3)鼓膜;(4)鼓室;(5)咽鼓管;(6)骨迷路;(7)膜迷路;(8)膜蜗管血管纹;(9)蛛网膜下隙的脑脊液;(10)骨膜毛细血管渗出液8.(1)骨蜗管;(2)骨前庭;(3)骨半规管;(4)壶腹嵴;(5)椭圆囊斑;(6)球囊斑;(7)螺旋器
9.(1)角膜;(2)房水;(3)晶状体;(4)玻璃体
10.(1)色素上皮细胞;(2)副交感神经;(3)交感神经
(三)选择题
1.C 2.D 3.B 4.A 5.A 6.D
7.A 8.C 9.D 10.B 11.C
(四)问答题
1.见本章内容提要●角膜。

2.见本章内容提要●房水。

3.见本章内容提要●视细胞。

4.耳是感受听觉的器官,由外耳、中耳和内耳三部分组成。

外耳、中耳有收集和传递声波的作用,内耳是位觉和听觉感受器。

外耳由耳廓、外耳道和鼓膜构成。

由外耳道传入的声波使鼓膜振动,经中耳听骨链传至卵圆窗,引起内耳前庭阶外淋巴振动,通过前庭膜引起膜蜗管内淋巴振动。

同时,前庭阶外淋巴的振动也经蜗孔传至鼓室阶,使基底膜发生共振,这就使得毛细胞的静纤毛与盖膜接触,刺激毛细胞兴奋,经耳蜗神经传至中枢,产生听觉。

5.见本章内容提要●视网膜光镜下的10层结构。

6.眼是视觉器官,主要由眼球构成,眼球由眼球壁和眼内容物组成。

眼球壁分纤维膜、血管膜和视网膜三层。

眼内容物包括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与角膜一起组成眼球的屈光系统。

光线从外界进入人眼后,依次通过眼球的各种屈光介质,使光线会聚于视网膜,由视网膜的感光细胞将光刺激转化为神经冲动,神经冲动再经突触传给双极细胞和节细胞,最后由节细胞轴突形成的视神经传递至脑,形成各种视觉和色觉。

感光细胞又分为视杆细胞和视锥细胞两种。

视杆细胞分布在视网膜黄斑以外的周围部,其感光蛋白称视紫红质,感弱光。

视锥细胞主要集中在黄斑,其感光物质称视色素,感强光和颜色。

人和绝大多数哺乳动物有三种视锥细胞,分别含有红敏色素、绿敏色素和蓝敏色素。

(石运芝)
泌尿系统应试考题
(一)名词解释
1.泌尿小管 2.肾单位 3.肾单位袢 4.血管球
5.肾小囊 6.近曲小管 7.远曲小管 8.球旁细胞
9.致密斑 10.滤过膜 11.集合小管 12.球后毛细血管网
(二)填空题
1.在肾的冠状剖面上,可见外周部的(1)和中心部的(2),前者主要由(3)和(4)构成,后者主要由(5)和(6)构成。

2.泌尿小管包括(1)和(2)两部分,前者细长、弯曲,可分为(3)、
(4)和(5)三段。

3.肾小体有两个极,分别称为(1)和(2),前者有(3)和(4)进出,后者与(5)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