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课件 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1.6 边塞战争诗四首》ppt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 链
永泰元年,出任嘉州(今四川乐山)刺史。有《岑嘉州集》。《全唐诗》 接
编诗四卷。
李益(约748—827),字君虞,陇西姑臧(今甘肃武威)人。大
历四年(768)登进士第,两年后,登制科举,授郑县主簿。大和初,
以礼部尚书致仕。李益诗名在当时就极高,诗作多被画工入画或
栏 目
度为乐曲,流播一时。有《李益集》,《全唐诗》编诗二卷。
链
接
2.内容感知
《从军行(其一)》
这首诗写了边塞戍卒怀乡思亲之情。前两句写了环境、时序、
风物、戍卒,构成一幅悲凉而又伤感的画面。后两句写征人吹笛寄
栏 目
托相思,笛声如同一缕情思,飘向万里之遥的故乡,征人的妻子也 链
接
同样在思念久戍边庭的亲人。
《蓟中作》
这首诗写了边塞风光,表达自己忧心边事但请缨无路的
上书言事,却石沉大海,不被重用,表达出请缨无路的忧愤之情。
(3)《热海行送崔侍御还京》中写“热海”之“热”很有层次,请 结合具体的诗句,分析诗人是怎样具体写“热海”之“热”的。
明确:开头两句,概括出热海的特点,然后写传说中热
栏
海之奇,以上是“侧闻阴山胡儿语”。接下去写今日亲眼所
目 链
接
见。全诗写热海,由水中到地面到空中,处处炎气逼人,除
何事偏烘西一隅.:________
栏
每愁胡虏翻.:___叛__乱___
目 链
惆.怅.孙吴事:________________
接
为……而惆怅
栏 目 链 接
(1)《从军行(其一)》中,“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坐海风 秋”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明确:“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坐海风秋。”
栏
此句写了环境、时序、风物、戍卒。在一片广漠的边 目
栏
目
人的思考和描绘。“送君”以下四句写诗人送别友人时的临别
链
赠言和赞美。
接
《塞下曲》
这首诗情调高昂,用前代名将典故,抒发诗人报国杀
敌的雄心壮志。“伏波惟愿裹尸还,定远何须生人关。”这
两句以两个典故表达了为保家卫国,宁愿战死疆场也不希望
栏
活着回家。“莫遣只轮归海窟,仍留一箭射天山。”这两句
目 链
用两个典故表明杀敌戍边必须彻底的态度。
接
栏 目 链 接
1.注音
羌.笛(qiānɡ ) 金闺.( ɡuī ) 蓟.中( jì ) 塞垣.( yuán )
栏
目
链
接
2.写对字形
萧
烁
xiāo 箫条
闪shuò 砾
笙xiāo xiāo 潇 洒
lì 石 众口shuò
金铄
栏 目
链
胡lǔ 考lǜ
虏
接
谦xū虑
虚
3.解释词义
无奈
无.那.金闺万里愁:____角__落__
接
常侍集》。
岑参(约715—770),祖籍南阳(今属河南),后移居江陵(今属湖
北)。天宝三年(744),中进士,授右内率府兵曹参军。天宝八年(749),
入安西都护高仙芝幕,任掌书记。天宝十三年(754),入安西都护封常
清幕,以大理评事兼监察御史,充节度判官、支度副使。至德二年 栏
(757),至灵武肃宗处,迁右补阙,后历任起居舍人、虢州长史等职。
第一单元 第6课 边塞战争诗四首
栏 目 链 接
1.走近作者
王昌龄(约698—757),字少伯,太原(今属山西)人,一说为京兆万 年(今陕西西安)人。开元十五年(727)登进士第,授秘书省校书郎。天宝 元年(742)迁江宁(今江苏南京)丞,后贬龙标(今湖南黔阳)尉,故世称“王 栏
目 江宁”或“王龙标”。其边塞、闺怨诗轰动一时,有“七绝圣手”“诗 链 家夫子”之称。《从军行》组诗共七首,是诗人用乐府旧题写的边塞诗。接
了“侧闻”的“水如煮”外再没有出现一个“热”字,而是
通过鱼、鸟、草、雪、沙、石、云、浪、波和月等景物的描
写,表现出热海之热,使全诗真实可感。
(4)古代诗歌中用典,有正用和反用之别。正用即不改变典故原意, 反用即以与原典相反之意来使用。请分析李益《塞下曲》中四个典故 的正用与反用。
明确:“伏波惟愿裹尸还”,引用东汉伏波将军马援的典故,表 栏
目
现了马援以死报国的决心,这里是正用,表达诗人以死报国的决心。 链
接
“定远何须生入关”,引用东汉班超的典故,表现了班超希望在 有生之年回到中原,这里是反用,表达了诗人报国的决心。
“莫遣只轮归海窟”,引用《春秋公羊传》中“匹马只轮无反”, 表现将士英勇杀敌的决心,这里是正用。
“仍留一箭射天山”,引用唐代薛仁贵三箭定天山的典故,这里 是反用,“仍留一箭射天山”,意谓留下军队驻守边防要塞。
高适(700—765),字达夫,郡望为渤海蓓县(今河北景县)。
天宝八载(749),得睢阳太守张九皋力荐,举有道科,授封丘尉。
天宝十二年(753),辞官往河西哥舒翰幕府,任左骁卫兵曹、掌书
记。安史乱起,帮助哥舒翰守潼关。广德元任刑部侍郎,转左散骑常侍,封渤海县侯。后人编有《高 链
苦闷心情。前四句写在边城所见景象。中四句写诗人登城所见
栏
而引发诗人忧心边事心情。最后两句抒发自己报国无门的郁闷
目
链
之情。
接
《热海行送崔侍御还京》
这首诗写边塞热海地区的奇异风光,并借此表达了诗人对
友人崔侍御的赞美之情。“侧闻阴山胡儿语”一句作引子,以
当地胡人之语表明下文七句所说为真。“阴火”以下四句是诗
思是诗人常常忧心边事。实则暗示安禄山被唐玄宗封为东平郡王,身份
栏 目
显赫,手握三镇雄兵,进行不义战争,不管边地人民死活,弄得边地狼
链 接
烟四起,民不聊生,造成东北边境的“边患”,表达作者对国事边事的
忧心忡忡。
“岂无安边书,诸将已承恩”,语含讽刺,表面写诸将得到皇帝恩
宠,实际写玄宗偏听偏信,诗人自己的安边主张和满腔爱国之心落空,
链
塞之上,一座边城的西边,一座百尺高的烽火楼上, 接 一个戍卒孤独地走上望台,从青海湖上吹来的秋风在 黄昏时分显得更加凛冽寒冷。此时此刻,戍卒的思乡 念亲之情也正是最为浓烈之时。这是一幅悲凉而又伤 感的画面。
(2)如何理解《蓟中作》中的“每愁胡虏翻”和“诸将已承 恩”?
明确:这两句诗运用了暗示手法,言近旨远。“每愁”一句表面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