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部 X 线与 CT 联合检查在早期肺部感染中的诊断效果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胸部 X 线与 CT 联合检查在早期肺部感染中的诊断效果分析尚璇
【摘要】目的:探讨胸部 X 线联合 CT 在早期肺部感染中的诊断效果。

方法130例早期肺部感染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65例。

对照组单纯采取 X 线检查,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联合 CT 检查。

比较两组诊断效果。

结果研究组诊断率为89.2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9.23%(χ2=7.9000, P<0.05)。

研究组不同感染类型患者的影像学征象主要表现为实变影、磨玻璃影、线样影/磨玻璃样及结节影。

结论胸部 X 线与 CT 联合检查可以有效提高早期肺部感染的诊断率,保障患者的治疗质量。

【期刊名称】《中国实用医药》
【年(卷),期】2015(000)033
【总页数】2页(P73-74)
【关键词】胸部 X 线;CT;早期肺部感染
【作者】尚璇
【作者单位】277100 枣庄市立医院门诊部
【正文语种】中文
肺部感染一直是影响人类健康及生命安全的重要疾病。

有资料统计显示[1], 上世纪90年代, 全球因感染性疾病致死的人数高达30.00%, 而其中以肺部感染最为常见。

临床研究发现, 多数严重肺部感染是由于未及时采取相关的检查措施,拖延了治疗时间, 最终致使病情加重, 这不仅给患者身体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同时也给其家
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因此,早期诊断与治疗对肺部感染者来说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目前, 痰培养是诊断肺部感染的主要方法, 然而, 由于检查的时间较长, 加之患
者早期无明显的症状, 极易出现漏诊现象。

因此, 探寻一种有效的检查措施对于提
高早期肺部感染者的诊断效果十分必要。

本研究对65例早期肺部感染者的CT及
X线检查资料进行分析, 旨在探讨胸部X线与CT联合检查在早期肺部感染中的应
用效果, 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3年1月~2015年1月本院收治的130例早期肺部感染者作为研究对象。

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经实验室痰培养检查确诊为早期肺部感染;无明显的临床特征, 部分患者有少许发热及咳嗽表现;本组患者均对本次研究内容
知情, 已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脏器穿孔、肠梗阻及其他肺部疾病。

根据随
机数字表将130例患者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 各65例。

研究组男35例, 女30例;年龄26~75岁, 平均年龄(40.5±10.2)岁。

对照组男36例, 女29例;年龄26~
74岁, 平均年龄(40.3±10.3)岁。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单纯采取X线检查, 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联合CT检查。

X线检查:
选用西门子X光机摄片, 行站立正、侧位检查。

CT胸部检查:选用美国GE公司生产的多层螺旋CT, 行站立正、侧位胸部摄影, 管电流200 mA, 电压120 kV,曝光计量0.05 mAs。

采取螺旋轴位CT平扫, 范围覆盖全肺区,层距、层厚为7.5 mm, 电压120 kV, 电流240 mA, 螺距1.5, 部分患者可在特殊病区行高分辨率检查。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定标准根据美国胸科协会制定的肺部感染诊断标准[2]评估两组患者的肺部感染诊断率。

肺部感染患者需要具备下列2项或2项以上表现:①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在10.0×109/L或以上;②体温在38℃或以上;③闻及双肺
有啰音;④肺部呈炎症变化;⑤出现咳嗽、咳痰等表现;⑥痰培养存在致病菌生长。

观察研究组不同感染类型患者的X线及CT影像学征象。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

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的肺部感染诊断率对比研究组检查出肺部感染58例, 诊断率为
89.23%;对照组检查出肺部感染45例,诊断率为69.23%。

两组患者肺部感染诊
断率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9000, P<0.05)。

2.2 研究组不同感染类型的X线及CT影像学征象表现研究组真菌感染14例, 其
中包括实变影5例(35.71%)、磨玻璃影7例(50.00%)、线样影/磨玻璃样1例(7.14%)、结节影5例(35.71%);混合感染20例, 其中包括实变影10例(50.00%)、磨玻璃影12例(60.00%)、线样影/磨玻璃样0例、结节影1例(5.00%);病毒感染3例, 其中包括实变影0例、磨玻璃影3例(100.00%)、线样影/磨玻璃样1例(33.3%)、结节影0例;非特异性细菌感染28例, 其中包括实变影22例(78.57%)、磨玻璃影8例(28.57%)、线样影/磨玻璃样1例(3.57%)、结节影4例(14.29%)。

研究组不同感染类型患者的早期肺部感染影像学征象主要为实变影、磨玻璃影、线样影/磨玻璃样及结节影。

肺部感染属于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之一, 无论是细菌、病毒、真菌均可以诱发该病, 给患者的健康及生命安全带来了严重的危害。

肺部感染者痰培养病原菌主要以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球菌、肺炎克雷伯杆菌及铜绿假单胞菌为多见,此类菌群具有
极高的耐药率。

目前, 实验室痰培养是诊断该病的主要方法, 然而因检查时间较长, 易使部分患者病情延误, 不利于治疗及预后。

因此, 采取有效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与
痰液检查联用是保证早期肺部感染患者诊断质量的关键。

胸片X线是临床常见的
放射线检查方法, 其影像清楚且对比度较佳, 十分适用于厚密部位及微病变部位的
观察。

X线可以穿透普通材料与物质, 且物质密度与穿过量成反比;同时,X线还可以曝光感光胶片, X线量与曝光量成正比。

需要注意的是, 在X线摄像时应在控制
图像质量的前提下, 尽量减少曝光量及电压, 降低放射线对患者机体的损伤。

然而, 由于早期肺部感染患者的体温及血象均提示正常, 特异性表现较少, 往往患者出现
体征及症状时, 已处于疾病晚期, 继而失去了最佳的治疗时机。

此外, 多项研究指出, 单纯X线对于早期肺部感染的诊断效果仍有所欠缺[2]。

CT即电子断层扫描, 它通过精确准直的γ射线、X线束、超声波等, 与极高灵敏度
的探测器共同围绕人体的部位逐一进行断面扫描, 具有图像清楚、扫描时间快等特点, 适用于诸多疾病。

研究发现, 不同肺部疾病存在不同的病理变化, 而不同的病理变化也存在不同的密度。

所以, 不同肺部疾病在CT及X线片上可呈现出不同密度
的阴影。

临床医师可以按照CT及X线片的影像特点, 即阴影形态、密度、部位、
数量及与四周肺组织的关系辨别导致阴影变化的病理特点, 之后再根据病理特点推断出肺部感染情况。

有学者认为,X线与CT联合诊断肺部病原菌感染的准确率显著高于单纯X线, 当患者无明显的临床症状与体征时可在X线检查的基础上采取CT
线检查, 为早期确诊及应用抗菌药物治疗提供了有效的参考依据。

本院对65例早
期肺部感染患者在X线检查的基础上应用了CT检查, 结果与上述报道基本一致,研究组经胸部X线与CT联合检查早期肺部感染的诊断率为89.23%, 显著高于对照
组的69.23%(χ2=7.9000, P<0.05)。

可见, 胸部X线与CT联合检查可以有效提
高早期肺部感染的诊断率, 针对可疑的X线早期肺部感染患者, 临床应进一步行CT 检查, 用以了解病变的分布、范围及特征, 缩短痰培养的诊断时间, 为早期治疗提供有效的支持。

此外, 本研究还对研究组不同感染类型患者的影像学征象表现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 研究组65例患者中:真菌感染14例, 其中包括实变影5例、磨玻璃影7例、线样影/磨玻璃样1例、结节影5例;混合感染20例, 其中包括实变影10例、磨玻璃影12例、线样影/磨玻璃样0例、结节影1例;病毒感染3例,其
中包括实变影0例、磨玻璃影3例、线样影/磨玻璃样1例、结节影0例;非特异性细菌感染28例, 其中包括实变影22例、磨玻璃影8例、线样影/磨玻璃样1例、
结节影4例。

本组不同感染类型的早期肺部感染患者影像学征象主要为实变影、磨玻璃影、线样影/磨玻璃样及结节影。

综上所述, 胸部X线因具有普及率广、价格低等特点,是初步筛查及随访早期肺部感染的首选方案, 而联合CT检查可以有效提高诊断率。

因此, 针对高度疑似早期肺部感染的患者可在X线检查的基础上联合CT检查, 在二者的联合应用下提高诊断效果, 保障患者的治疗质量。

[1]赵立新.数字化摄影在胸部X线摄影技术中应用的价值.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2, 32(17):87-90.
[2]李竞, 王晶晶.CT在肺部真菌感染中的临床诊断价值.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3, 23(6):322-324.
【相关文献】
[1]赵立新.数字化摄影在胸部X线摄影技术中应用的价值.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2, 32(17):87-90. [2]李竞, 王晶晶.CT在肺部真菌感染中的临床诊断价值.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3, 23(6):322-324.
DOI:10.14163/ki.11-5547/r.2015.33.04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