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孔子拜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孔子拜师》教学设计
《孔子拜师》是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内容。

这是第五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讲述了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拜老子为师的故事,体现了孔子谦虚好学、学而不厌的精神和老子诲人不倦、爱护晚辈的品行。

文章的重点内容“孔子诚心拜师”很突出,线索也很分明;而蕴涵着的老子热心收徒的线索也比较清晰。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学会本文的生字和有关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经过。

3、积累课文中的好词佳句,能用查字典、联系生活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使用生字卡、工具书和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来学习生字和词语;
2、激发学生采用朗读、默读、分角色读等多种方式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3、组织学生交流和搜集资料,感受孔子和老子的品质。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学无止境”的含义,激发对大思想家孔子和老
子的崇敬之情。

教学重难点:
1、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过程,感受孔子、老子的品行。

2、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人真诚无私、尊敬师长。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孔子及老子的图片及资料的幻灯片;
学生准备:课前收集了解孔子和老子的名言和资料。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 同学们,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我国有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在中国他被称为“万世师表”你们猜猜他是谁?(板书课题)关于孔子,你还知道些什么?(交流学生课外搜集的资料)积累了哪些孔子的名言?
2、师:知道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意思吗?意思是说三个人在一起,其中一定有值得我学习的人。

孔子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今天我们来学习《孔子拜师》一课,(学生读课题)
师:听出来了,孔子对老子十分的尊敬。

我们带上动作齐读课题。

师生带动作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让学生会用教材中的资料袋或引用名言谈孔子和老子。

]
二、合作交流
1、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碰到难读的生字就多读几遍,并且想想孔子向谁拜师?
2、合作交流识记生字词。

3、交流:孔子向谁拜师?
【设计意图:重点指导记字方法,注重语文的落实。

既符合三年级重视词句训练的要求,又通过词句的学习进一步进行朗读的训练,效果非常不错。


三、品读感悟
1、人们对孔子和老子的品行及学问是一种什么样的态度呢?(出示最后一段课文:人们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也敬重他们的品行。

)生齐读
2. 他们的什么品行值得世人敬重?请同学们再次回到课文中,默读课文,找出相关的句子读一读。

(一)谈孔子
下面我们就先来看看孔子都有什么品行值得我们敬重呢?
a.孔子三十岁的时候,就已经是远近闻名的老师了。

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三十岁的时候,他离开家乡曲阜,去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

(1)从本句中你感受到了孔子的什么品行?(板书:谦虚好学、永不满足) 你从本句的哪些地方看出孔子的品格的?
(2)理解“远近闻名”、“渊博”
(3)指导朗读,感悟孔子好学的品质。

b.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1)理解“风餐露宿”、“日夜兼程”。

(2)想象一下:曲阜离洛阳相距上千里,距今两千多年前,当时没有汽车,路途没有旅店,凭的只是两只脚板,孔子在拜师路上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他是怎么样做的呢?
孔子也许会遇到炎炎夏日,烈日当头照着,也许寒风凛冽,……渴了,他……;饿了,他……;累了,他……;晚上,他……几乎分不清白天和黑夜。

孔子在拜师过程中历经千辛万苦,让我们一起来读出孔子拜师的艰辛。

孔子战胜了种种困难,再让我们读出孔子的顽强意志。

孔子终于到达了目的地,让我们读出孔子的高兴心情。

(3)师范读,请学生评价老师的朗读。

此时的孔子站在你面前会是什么样?——风尘仆仆。

学生模仿老师,有感情的朗读这句话。

【设计意图:通过想象,不仅使学生加深了对“风餐露宿、日夜兼程、风尘仆仆”的理解,更重要的是更深入地体会到了孔子的谦虚好学,为求学不怕吃苦的精神。

在体会之后,再次引导学生读出自己的体会。


c.孔子想:这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访的老师吧!于是上前行礼,问道:“老人家,您就是老聃先生吧?”
d.孔子连忙说:“学生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请收下我这个学生。


师:孔子终于见到了他最想见到的老师了,课文有一段孔子和老子的相见的描写,同桌先自由练习,把当时两位圣人见面的情景再现。

学生自由练习,然后请同学分角色朗读,直接读人物语言。

你是——(学生拖长音,读出疑问的语气。


师:你为什么要这样读?
生:因为他(老子)不知道孔子是谁,所以老子是问“你是——”
小结:会读书的同学,能读出标点符号所包含的意思。

标点符号是无声的语言,这里的破折号“——”表示疑问。

从两位同学这么生动的表演中,我们仿佛看到了什么样的孔子、老子?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的?从迎候、拜访等词语体会——有礼貌[设计意图:演读让学生进一步受到情感熏陶与感染,真情面对人物的形象。

]
e.学习是没有止境的。

(1)你对这句话是如何理解的?用一个成语进行概括。

师:“学习是没有止境的。

您的学问渊博,跟您学习,一定会大有长进的。


可是老师不明白,把老子的知识学完了,学习不就到头了吗?
生:知识很多,永远学不完。

是啊,工作了,还要学习,直到老都要学习,真是活到老,学到老,这就叫——学无止境。

(板书: 学无止境。


(2)从本句中你感受到了孔子的什么品
行。

(3)指导朗读
f.从此,孔子每天不离老师左右,随时请教。

从本句中你感受到了孔子的什么品行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主动探究,通过感受人物形象,体验人物的内心世界,获得更多自己独特的阅读感受。

](二)谈老子
孔子有这么多的品行值得我们敬重和学习,那我们再来看看老子有哪些品行?
a.“你就是仲尼啊,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儿迎候。

研究学问你不比我差,为什么还要拜我为师呢?”
b.老子也把自己的学问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他。

师:老子也把自己的学问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

真是无私呀,不怕孔子超过他。

老子还会怎么教?
生:老子一丝不苟地教孔子,一下也不会觉得孔子很烦。

生:老子一字不露地教孔子。

生:老子一心一意地教孔子。

生:老子专心致志地教孔子。

师:我们来齐读这句话。

老师领读,孔子怎么学?生读老子怎么教?生接读
师:说说此时你心中的孔子和老子是什么样的吗?
小结:同学们,孔子的虚心好学、老子的诲人不倦被世人称颂,正是他们做到了学无止境,才学识渊博,得到后人的敬仰。

来,请大家端起课本,朗读最后两个自然段,读出对两位圣人的敬佩。

[设计意图: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让点点知识如涓涓细流被学生接受、吸收、运用。

]
四、拓展延伸
1、课件出示课后孔子的名言,进行诵读。

2、课下请同学们多读读有关孔子和老子的故事。

[设计意图:创设情景,激发课外积累的兴趣,让语文学习更加有趣。

]
板书设计:
17.孔子拜师
孔子老子
谦虚好学毫无保留
永不满足悉心传授
学无止境
教学反思: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我们课堂更需要反思,有反思才有进步,上完《孔子拜师》以后,心中颇多感受。

教学中我让学生在情境中理解词语,帮助体悟情感,效果较好。

字、词、句的理解我们提倡在一定的语境中进行,不能脱离语言环境。

这也是对学生一种学习能力的培养。

本堂课中的“风餐露宿”、“日夜兼程”两个词语的理解。

我先请学生展开想象,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再联系课文中的孔子说说当时孔子路途中是怎样生活的,碰到什么困难,他又是怎么做的。

这样学生说出来的不是简单的词语解
释,呈现的是一种生活场景。

这不近帮助学生加深理解,更好体会情感,还使学生掌握了一种学习方法。

教学中我抓住主线来贯穿课堂,条理清晰。

一篇课文是一个整体,我们要在这个整体中找一条主干,来贯穿全文的学习。

在这堂课中我就抓住课文的最后一节。

再回到全文让学生找出哪些言行中看出孔子什么品行。

这样以一条线带到整个面上,就是教学现得清晰、连贯。

总之,学生能利用书中的资料和文后的资料来了解人物,这是很好的学习习惯,但是仍然希望能从课外获取更多资料作为补充,这样可以丰富大家的知识。

读文谈感受有进步,能找出文中的词句来理解,读懂了课文。

友情提示:范文可能无法思考和涵盖全面,供参考!最好找专业人士起草或审核后使用,感谢您的下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