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衡水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地理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武强2023--2024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
高一地理试题(答案在最后)
考试时间:75分钟命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32小题,每小题2分,共64分。

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2012年地球将会遭遇强烈的超级太阳风暴,其破坏力将远远超过‘卡特里娜’飓风,而且地球上几乎所有的人都将难逃其灾难性的影响。

”近日,英国《新科学家》网站出现了这样一篇“耸人听闻”的文章。

正确认识和辩证看待太阳活动十分必要。

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有关太阳活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太阳黑子是太阳光球层的低温区域
B.太阳“强风”只能影响地球
C.太阳黑子的多少,可以作为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
D.太阳黑子与耀斑活动的周期相同
2.有关太阳风暴对地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不可信的是
A.对部分地区短波通信和短波广播造成短时间影响
B.两极及高纬度地区出现极光
C.世界许多地区的降水量有异常变化
D.漠河出现极夜现象
3.当冰川的终端位置暂时稳定时,冰碛物在冰川前缘堆积形成的弧形垄状地貌,称为终碛垄。

终碛垄是古冰川停滞位置的一个重要标志,若冰川在后退过程中有多次停顿,则会形成多条终碛垄。

与流水堆积地貌相比,终碛垄组成物质的特征叙述正确的是()
A.分选性好
B.磨圆性好
C.棱角分明
D.大小均匀
4.对流层的气温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其主要原因是()
A.大气组分对太阳辐射有削弱作用
B.地面对太阳辐射有反射作用
C.地面辐射是其主要热源
D.太阳辐射是其主要热源
5.牛轭湖是流经平原地区的河流随着流水作用愈来愈曲,最后导致自然截弯取直,原来弯曲的河道被废弃形成的湖泊。

读北半球某地牛轭湖形成过程及景观图。

完成导致图中②阶段虚线处河道相连通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A.流水侵蚀
B.流水搬运
C.流水沉积
D.地壳下陷
温州市江心屿位于瓯江江心,下图为江心屿示意图。

完成下面小题。

6.依据材料推测与江心屿形成的地质作用类似的是()
A.青藏高原
B.黄河三角洲
C.桂林山水
D.长白山天池
7.驱动瓯江水流动的能量主要来自()
A.地球内能
B.月球引力
C.岩浆活动
D.太阳辐射
下图为新月形沙丘的剖面和俯视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8.新月形沙丘分布地区气候特点可能是()
A.降水较为集中
B.风力较弱
C.盛行风强劲
D.降水均匀
9.若图中箭头表示盛行风向,则图示正确的是()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下图示意某地常见的地貌景观。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形成图中天窗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A.风化作用
B.风力侵蚀
C.流水沉积
D.流水侵(溶)蚀
11.该地地下可能发育的地貌有()
①石林②峰林③石柱④石笋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2.该类地貌对当地生产生活的影响主要是()
A.丰富旅游资源
B.利于发展水运
C.降低基建成本
D.增加耕地面积
下图为不同地貌景观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图示地貌①②③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依次是()
A.风力堆积、风力侵蚀、流水侵蚀
B.流水侵蚀、海浪堆积、冰川侵蚀
C.风力侵蚀、海浪侵蚀、流水堆积
D.流水溶蚀、海浪堆积、流水堆积
14.下列关于图示地貌的说法正确的是()
A.①地貌的延伸方向受风向影响
B.②地貌景观含有风蚀柱、海蚀拱桥
C.②地貌多分布于我国中部地区
D.③地貌多分布于我国平原地区
每年的3月23日是“世界气象日”,世界气象组织要求各成员国在这一天举行庆祝活动,广泛宣传气象工作的重要作用,引导人们积极关注我们赖以生存的大气环境。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干洁空气中所占比例最大的成分是()
A.二氧化碳
B.臭氧
C.氧气
D.氮气
16.在地球大气的组成成分中,作为成云致雨必要条件的是()
A.水汽和氧
B.水汽和二氧化碳
C.水汽和固体尘埃
D.水汽和臭氧
昼夜温差是由白天温度的最高值和夜间温度的最低值之差决定的。

在实际测量中,白天最高温常在午后的14点左右,夜间最低温常在日出前。

下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7.影响夜晚降温快慢的主要因素是图中的()
A.①
B.②
C.③
D.④
18.下列选项中,昼夜温差最小的是()
A. B. C.
D.
19.增大昼夜温差可提高农产品的品质,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夜晚在温室大棚里放置装满水的水桶
B.给刚种植的农作物覆盖地膜
C.在果园里铺设鹅卵石
D.夜晚在农田点烟释放烟雾
地表物质不同其热力性质也就不同。

林地增温与降温的速度、幅度远低于裸地。

下图表示某地区地表情况。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0.下面A、B、C、D四幅示意图,与该地区白天高空和低空等压面分布相符的图是()
A. B.
C. D.
21.能正确表示该地白天热力环流过程的示意图是()
A. B.
C. D.
山谷风是一种常见的热力环流现象。

下图为山谷风示意图。

完成下面小题。

22.图中表示谷风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3.图中与“巴山夜雨涨秋池”中“夜雨”形成关系最直接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读水循环示意图,回答下面小题。

24.图中①、②、③、④、⑤分别表示()
A.蒸发、降水、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
B.下渗、地表径流、蒸发、水汽输送、地下径流
C.蒸发、地表径流、水汽输送、下渗、地下径流
D.水汽输送、下渗、地下径流、蒸发、地表径流
25.关于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A.目前人类对环节④施加的影响最大
B.跨流域调水可以增加环节③的水量
C.植树造林可以增加环节④的水量
D.修建水库可以减少环节⑤的水量
读大西洋表层海水性质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6.关于图中甲、乙、丙三条曲线的含义,组合正确的是()
A.甲—温度,乙—密度,丙—盐度
B.甲—温度,乙—盐度,丙—密度
C.甲—密度,乙—温度,丙—盐度
D.甲—密度,乙—盐度,丙—温度
27.由图可知,北极地区的表层海水()
A.温度高、盐度低、密度小
B.温度高、盐度高、密度小
C.温度低、盐度低、密度大
D.温度低、盐度高、密度大
28.海水的密度()
A.与海水温度呈正相关,与盐度呈负相关
B.与海水温度呈正相关,与盐度呈正相关
C.与海水温度呈负相关,与盐度呈正相关
D.与海水温度呈负相关,与盐度呈负相关
海洋能开发是未来人类能源开发的重点方向之一,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9.对于海洋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总量大,密度小
B.可再生
C.绝对没有污染
D.分布不均
30.海洋能不包括()
A.潮汐能
B.波浪能
C.海水温差能
D.地热能
浙江省沿海滩涂开发历史悠久,其土地利用经历了垦荒植棉、围海养殖、临海工业为主的多个阶段。

近年来,随着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推进,国家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严格围填海审批。

下图为1990-2015年浙江省围填海类型及其所占比例示意图。

完成下面小题。

31.围填海主要利用了()
A.海洋生物资源
B.海洋空间资源
C.海洋矿产资源
D.海洋旅游资源
32.围填海带来的影响是()
A.渔业产量逐年锐减
B.海洋矿产减少
C.海水盐度变化较大
D.海水污染严重
二、综合题(36分)
33.读下列一组地貌示意图,并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各图所表示的地貌名称:A____,C____。

(2)判断以上各种地貌的主要成因:B主要是因____形成的;C主要是因____形成的。

(3)图A所示的地貌一般出现在____地区,图B所表示的地貌通常分布在____。

(4)图C所表示的地貌是____地区的基本地表形态。

34.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进行以下实验来验证某原理(如图),观察实验回答问题。

材料:长方形的玻璃缸(长100厘米左右,宽30厘米左右,高40厘米左右)、胶合板、一盆热水、一盆冰块、一束香、火柴等。

实验步骤:①将一盆热水和一盆冰块分别放在玻璃缸的两端;②用平整的胶合板将玻璃缸上部开口处盖严;③在胶合板的一侧(装冰块的盆上方)开一个小洞;④将一束香点燃放进小洞内,观察烟雾在玻璃缸内的飘动。

(1)该实验验证了大气运动的_____原理。

(2)由实验可知,热力环流形成的原因是_____;AB两地受热的是_____,气压较高的是_____。

(3)图中点①至点⑤,气压最高的是_____气压最低的是_____
35.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城市道路大多为普通沥青路面,其热容量和不透水性特点带来诸多问题。

为了改善这一状况,科研人员研究出大孔隙透水沥青,这种沥青铺设的路面具有良好的透气性和透水性,具有改善城市热岛效应,减轻城市内涝等诸多优点。

下左图示意某城市透水沥青路面和不透水沥青路面温度日变化,下右图示意大孔
隙透水沥青路面的结构形式。

(2)从水循环的角度,说明铺设透水沥青在减轻城市内涝中的作用。

武强2023--2024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
高一地理试题
考试时间:75分钟命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32小题,每小题2分,共64分。

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2012年地球将会遭遇强烈的超级太阳风暴,其破坏力将远远超过‘卡特里娜’飓风,而且地球上几乎所有的人都将难逃其灾难性的影响。

”近日,英国《新科学家》网站出现了这样一篇“耸人听闻”的文章。

正确认识和辩证看待太阳活动十分必要。

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有关太阳活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太阳黑子是太阳光球层的低温区域
B.太阳“强风”只能影响地球
C.太阳黑子的多少,可以作为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
D.太阳黑子与耀斑活动的周期相同
2.有关太阳风暴对地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不可信的是
A.对部分地区短波通信和短波广播造成短时间影响
B.两极及高纬度地区出现极光
C.世界许多地区的降水量有异常变化
D.漠河出现极夜现象
【答案】1.B 2.D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太阳活动相关知识。

A、太阳黑子是太阳光球层的低温区域,叙述正确,A错误;
B、太阳风暴指太阳在黑子活动高峰阶段产生的剧烈爆发活动。

太阳风暴爆发时释放大量带电粒子不只是影响地球,叙述错误,B正确;
C、太阳黑子的多少,可以作为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叙述正确,C错误;
D、太阳黑子和耀斑的活动周期为11年,叙述正确,D错误。

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太阳风暴对地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A、太阳风暴的爆发会对部分地区短波通信和短波广播造成短时间影响,叙述正确,A错误;
B、当太阳带电粒子流(太阳风)进入地球磁场,在地球高纬度附近地区的高空出现极光,叙述正确,B错误;
C、太阳活动的高峰年剧烈天气现象出现的概率会增加,世界许多地区的降水量有异常变化,叙述正确,C 错误;
D、极夜现象和太阳活动无关,叙述错误,D正确。

故选D。

3.当冰川的终端位置暂时稳定时,冰碛物在冰川前缘堆积形成的弧形垄状地貌,称为终碛垄。

终碛垄是古冰川停滞位置的一个重要标志,若冰川在后退过程中有多次停顿,则会形成多条终碛垄。

与流水堆积地貌相比,终碛垄组成物质的特征叙述正确的是()
A.分选性好
B.磨圆性好
C.棱角分明
D.大小均匀
【答案】C
【解析】
【详解】分析材料可知,终碛垄是冰碛物在冰川前缘堆积形成的弧形垄状地貌。

与流水堆积地貌有严格的分选性相比,冰川沉积物棱角分明,磨圆度差,无明显的层状结构,沉积物颗粒大小杂乱无章,分选性差。

C正确,ABD错误,故选C。

4.对流层的气温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其主要原因是()
A.大气组分对太阳辐射有削弱作用
B.地面对太阳辐射有反射作用
C.地面辐射是其主要热源
D.太阳辐射是其主要热源
【答案】C
【解析】
【详解】对流层大气对太阳短波辐射的吸收能力较弱,对地面长波辐射的吸收能力很强,因此对流层大气
的热量主要直接来源于地面辐射,因此离地面越远,大气获得的热量越少,气温越低,因此对流层气温一般随高度升高而降低,C符合题意;对流层气温随高度升高而降低,与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地面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无关,排除AB;对流层大气对太阳短波辐射的吸收能力较弱,太阳辐射不是对流层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排除D。

故选C。

5.牛轭湖是流经平原地区的河流随着流水作用愈来愈曲,最后导致自然截弯取直,原来弯曲的河道被废弃形成的湖泊。

读北半球某地牛轭湖形成过程及景观图。

完成导致图中②阶段虚线处河道相连通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A.流水侵蚀
B.流水搬运
C.流水沉积
D.地壳下陷
【答案】A
【解析】
【详解】弯曲河道往往凹岸侵蚀,凸岸沉积,②阶段虚线框内两个弯曲处的凹岸不断受到侵蚀,随着侵蚀持续发展,两个凹岸相隔越来越近,最终相连,形成相对平直的河道,因此导致图中阶段虚线处河道相连通的主要地质作用是流水侵蚀作用,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温州市江心屿位于瓯江江心,下图为江心屿示意图。

完成下面小题。

6.依据材料推测与江心屿形成的地质作用类似的是()
A.青藏高原
B.黄河三角洲
C.桂林山水
D.长白山天池
7.驱动瓯江水流动的能量主要来自()
A.地球内能
B.月球引力
C.岩浆活动
D.太阳辐射
【答案】6.B7.D
【解析】
【6题详解】
根据图示信息可知图中的江心屿是处于河流中心的小岛,属于流水沉积作用形成的地貌,青藏高原是内力抬升作用形成,A错;黄河三角洲是流水侵蚀作用形成,B正确;桂林山水是流水侵蚀作用形成,C错误;长白山天池地貌是岩浆活动形成的,D错误。

故选B。

【7题详解】
由所学知识可知,岩浆活动属于地球内能,驱动瓯江水流动的能量主要来自地球外部,A、C错误;月球引力属于万有引力,对河流的作用小,B错误;太阳辐射是大气运动、水体运动的主要能量来源,因而驱动瓯江水流动的能量主要来自地球外部,主要是太阳辐射能,D正确。

故选D。

【点睛】外力作用,主要是指地球表面受重力和太阳能的影响所产生的作用,包括物理、化学和生物的风化作用,流水作用,冰川作用,风力作用,波浪及海流作用等。

下图为新月形沙丘的剖面和俯视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8.新月形沙丘分布地区气候特点可能是()
A.降水较为集中
B.风力较弱
C.盛行风强劲
D.降水均匀
9.若图中箭头表示盛行风向,则图示正确的是()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答案】8.C9.C
【解析】
【分析】
【8题详解】
新月沙丘主要分布在我国的西北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

气候干旱,沙漠广布,西北风强劲,多形成新月沙丘。

故选C。

【9题详解】
新月沙丘的迎风坡为缓坡和凸坡,图中只有①③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注意理解新月沙丘的形态与风向的关系,新月沙丘的迎风坡为缓坡和凸坡,背风坡的坡度较陡。

下图示意某地常见的地貌景观。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形成图中天窗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A.风化作用
B.风力侵蚀
C.流水沉积
D.流水侵(溶)蚀
11.该地地下可能发育的地貌有()
①石林②峰林③石柱④石笋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2.该类地貌对当地生产生活的影响主要是()
A.丰富旅游资源
B.利于发展水运
C.降低基建成本
D.增加耕地面积
【答案】10.D11.C12.A
【解析】
【10题详解】
此天窗的形成过程是图中岩石有裂隙,地表水沿岩层裂隙不断向下溶蚀,侵蚀形成落水洞,地下溶洞不断扩大,顶部不断坍塌,最终形成此景观中的天窗,D正确;岩石缝隙与风化作用有关,但溶洞顶部坍塌主要是流水溶蚀和重力崩塌,整个形成过程中风化作用体现较少,基本没有风力侵蚀和流水沉积作用,ABC 错误。

故选D。

【11题详解】
喀斯特地貌可分为地表喀斯特和地下喀斯特。

地表喀斯特景观主要有石芽、溶沟、石林、溶丘、峰丛、峰林、孤峰、溶蚀洼地、溶蚀平原等,①②属于地表喀斯特景观;地下喀斯特景观有溶洞、地下暗河、石钟乳、石笋、石柱等,③④属于地下喀斯特景观。

综上所述,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12题详解】
该地貌形成石林、溶洞等特殊地貌,可以丰富旅游资源,A正确;该地貌所在地区为石灰岩地区,地形起伏大,且地表水渗漏,地表水较少,而地下多溶洞、暗河,不利于发展水运,B错误;由于岩石碎裂,山体(危岩)崩塌较发育,基建成本高,C错误;土层薄且土壤贫瘠,不合适增加耕地面积,D错误。

故选A。

【点睛】喀斯特地貌是地下水与地表水对可溶性岩石溶蚀与沉淀,侵蚀与沉积,以及重力崩塌、坍塌、堆积等作用形成的地貌。

喀斯特地貌在中国分布最广,其集中分布于桂、黔、滇等省区。

下图为不同地貌景观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图示地貌①②③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依次是()
A.风力堆积、风力侵蚀、流水侵蚀
B.流水侵蚀、海浪堆积、冰川侵蚀
C.风力侵蚀、海浪侵蚀、流水堆积
D.流水溶蚀、海浪堆积、流水堆积
14.下列关于图示地貌的说法正确的是()
A.①地貌的延伸方向受风向影响
B.②地貌景观含有风蚀柱、海蚀拱桥
C.②地貌多分布于我国中部地区
D.③地貌多分布于我国平原地区
【答案】13.C14.A
【解析】
【13题详解】
风蚀垄是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海石柱是海浪侵蚀作用形成的,冲积扇是流水沉积作用形成的,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14题详解】
①地貌因受风力侵蚀作用,延伸方向受风向影响,A正确;②地貌受海浪侵蚀作用含有海蚀柱、海蚀拱桥,B错误;②地貌受浪侵蚀作用多分布于我国沿海地区,C错误;;③地貌多分布于我国山地山麓地区,D错误。

故选A。

【点睛】海浪侵蚀地貌主要有:海蚀洞﹑海蚀崖、海蚀拱﹑海蚀柱、海蚀平台。

每年的3月23日是“世界气象日”,世界气象组织要求各成员国在这一天举行庆祝活动,广泛宣传气象工作的重要作用,引导人们积极关注我们赖以生存的大气环境。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干洁空气中所占比例最大的成分是()
A.二氧化碳
B.臭氧
C.氧气
D.氮气
16.在地球大气的组成成分中,作为成云致雨必要条件的是()
A.水汽和氧
B.水汽和二氧化碳
C.水汽和固体尘埃
D.水汽和臭氧
【答案】15.D16.C
【解析】
【15题详解】
干洁空气的主要成分中,氮约占78%、氧约占21%、其他气体约占1%,因此干洁空气中所占比例最大的成分是氮,D符合题意,排除ABC。

故选D。

【16题详解】
在地球大气的组成成分中,作为成云致雨必要条件的是水汽和固体尘埃,其中固体尘埃是水汽凝结的凝结核,C符合题意;氧、二氧化碳、臭氧对成云致雨没有直接影响,不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排除ABD。

故选C。

【点睛】大气主要由干洁大气、固体尘埃和水汽构成,其中干洁大气由多种气体混合组成,主要成分有N2、O2、Ar、CO2等,氮气(N2)体积分数占比约为78%,氧气(O2)占比约为21%,其他气体占比约为1%。

昼夜温差是由白天温度的最高值和夜间温度的最低值之差决定的。

在实际测量中,白天最高温常在午后的14点左右,夜间最低温常在日出前。

下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7.影响夜晚降温快慢的主要因素是图中的()
A.①
B.②
C.③
D.④
18.下列选项中,昼夜温差最小的是()
A. B. C.
D.
19.增大昼夜温差可提高农产品的品质,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夜晚在温室大棚里放置装满水的水桶
B.给刚种植的农作物覆盖地膜
C.在果园里铺设鹅卵石
D.夜晚在农田点烟释放烟雾
【答案】17.C18.B19.C
【解析】
【17题详解】
①是太阳辐射,④是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不影响夜晚降温,AD错误;②是地面辐射,对夜晚温度影响小,B错误;③是大气逆辐射,主要是在夜晚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是影响夜晚温度的主要因素,C正确。

故选C。

【18题详解】
大气白天对太阳辐射具有削弱作用,夜晚是保温作用。

阴天时白天削弱作用强,气温不太高;夜晚保温作用强,温度不会太低,所以昼夜都阴天时温差最小,AC错误。

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同样的天气条件,海洋比陆地温度变化小,阴天且位于海洋上的地区昼夜温差最小,B正确,D错误。

故选B。

【19题详解】
夜晚在温室大棚里放置装满水的水桶,减小了夜晚降温程度,缩小了昼夜温差,A错误;给刚种植的农作物覆盖地膜可以起到保温作用,无法增大温差,B错误;在果园里面铺设鹅卵石,减小下垫面的比热,可以增大昼夜温差,C正确;夜晚在农田里点烟释放烟雾可以起到保温作用,缩小昼夜温差,D错误。

故选C。

【点睛】多云的白天气温低,主要是云层对太阳辐射有强烈反射作用,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少,气温低,
因此晴朗天气比阴天昼夜温差大。

海洋比热比陆地小,因此陆地昼夜温差变化比海洋大。

地表物质不同其热力性质也就不同。

林地增温与降温的速度、幅度远低于裸地。

下图表示某地区地表情况。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0.下面A、B、C、D四幅示意图,与该地区白天高空和低空等压面分布相符的图是()
A. B.
C. D.
21.能正确表示该地白天热力环流过程的示意图是()
A. B.
C. D.
【答案】20.B21.B
【解析】
【20题详解】
林地增温与降温的速度、幅度远低于裸地,因此白天近地面林地升温慢,温度较低,形成高压,图中等压面向上弯曲为高压,向下弯曲为低压,AD近地面为低压,AD错;近地面的气压形势与高空相反,C上下的等压面一致,B相反,C错,B对。

故选B。

【21题详解】
林地增温与降温的速度、幅度远低于裸地,因此白天近地面林地升温慢,温度较低,形成高压,近地面大气在林地下沉,在两侧裸地上升,AC林地大气运动状态不一致,AC错;B林地近地面大气下沉,D林地近地面大气上升,B对,D错。

故选B。

【点睛】近地面空气的受热不均,引起气流的上升或下沉运动,同一水平面上气压的差异和大气的水平运动都会影响热力环流的变化。

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由于地面的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

其形成过程为:受热地区大气膨胀上升,近地面形成低气压,而高空形成高气压;受冷地区相反,从而在近地面和高空的水平面上形成了气压差,促使大气的水平运动,形成高低空的热力环流。

热的地方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冷处收缩下沉。

于是上空相同高度处,热地方单位面积空气柱重量(即气压)大,冷地方高空气压小,高空形成热—冷的气流。

热处气流流失后,整个空气柱减轻,地面形成低压,冷处则形成高压,近地面形成冷—热的气流。

加上上升、下沉气流,构成了热力环流。

山谷风是一种常见的热力环流现象。

下图为山谷风示意图。

完成下面小题。

22.图中表示谷风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3.图中与“巴山夜雨涨秋池”中“夜雨”形成关系最直接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22.A23.D
【解析】
【22题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谷风是由山谷吹向山坡的风,由此可知,①符合该特征,A正确;②④是山谷处的垂直气流,并非谷风,BD错误;③由山坡吹进山谷,为山风,C错误。

故选A。

【23题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上升气流将水汽带到高空,使水汽冷却凝结易形成降水;而被下沉气流控制则不易形成降水,山风和谷风一般不会形成降水,由此可知,④气流代表上升气流,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点睛】山谷风的成因主要为昼夜交替过程中山坡-山谷和山地-平原间的气温差带来了近地面大气的密度和气压差,气压梯度力推动气流由高压(低温)区域向低压(高温)区域运动。

此外,夜间下坡风和山风的运动也受到重力和摩擦力的影响。

读水循环示意图,回答下面小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