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穴位详解:大杼穴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穴位详解:大杼穴
配伍: 配肩中俞穴、肩外俞穴治肩背痛。
中医穴位详解:大杼穴
治法: 寒则先泻后补,热则泻之。
谢谢!
大杼穴 穴位详解
中医穴位详解:大杼穴
大杼穴
拼音:dàzhù 别名:背俞穴,本神穴,百旁穴,百劳穴 经络:膀胱经
中医穴位详解:大杼穴
中医穴位详解:大杼穴
取穴: 大杼穴位于人体的背部,当第1胸椎棘突 下,旁开1.5寸。
中医穴位详解:大杼穴
解剖:
有斜方肌,菱形肌,上后锯肌,最深层为 最长肌;有第一肋间动、静脉后支布有第 一胸神经后支的皮支,深层为第一胸神经 后支外侧支。
中医穴位详解:大杼穴
解析:
4)百旁。百,数量词,多也。旁,侧也。 百旁名意指背俞各穴上行至本穴的阳热之 气不走督脉正中路线,而是走膀胱经的旁 侧路线上行头部。理同大杼名解。
中医穴位详解:大杼穴
解析: 5)百劳。百,数量词,多也。劳,劳动 也。百劳名意指本穴气血来自背俞诸穴。 理同大杼名解。
中医穴位详解:大杼穴
中医穴位详解:大杼穴
解析: 2)背俞。背,穴内气血来自于背部也。 俞,输也。背俞名意指本穴气血来自背部 各个俞穴。理同大杼名解。
中医穴位详解:大杼穴
解析:
3)本神。本,根本也。神,与鬼相对, 言穴内气血为天部之气也。本神穴名意指 本穴为头部气血的来源根本。本穴气血为 湿冷的水气,运行为向头部传输,而头部 为诸阳之会,热有余而寒不足,本穴上行 头部的湿冷水气能使头部之热降温,维持 头部在正常的温度范围,故名本神穴。
解析:
6)骨会。骨,水也。会,汇合也。本穴 为人之骨会者,是因为本穴的气血物质为 人体五脏六腑外输之气的冷缩水湿汇合之 处,冷缩水湿表现出水的润下之性,故为 骨会。
中医穴位详解:大杼穴
解析: (2)本经背部诸穴,不宜深刺,以免伤
及内部重要脏器。
中医穴位详解:大杼穴
意义: 膀胱经水湿之气在此吸热快速上行。
中医穴位详解:大杼穴
运行: 吸热后循膀胱经快速上行头颈天部。
中医穴位详解:大杼穴
气血: 气血物质为天部的湿冷水气。
中医穴位详解:大杼穴
附注: (l)八会穴之一,骨会大杼;手足太阳经 交会穴。
中医穴位详解:大杼穴
功能: 为头部提供湿冷水气,清热除燥。
中医穴位详解:大杼穴
主治: 咳嗽,发热,项强,肩背痛。
中医穴位详解:大杼穴
操作: 刺法:向内斜刺0.5-0.8寸。
中医穴位详解:大杼穴
操作: 灸法:艾炷灸或温针灸3-5壮,艾条灸510分钟。
中医穴位详解:大杼穴
操作:
按摩法:以手指指腹或指节按压,并作圈 状按摩。【按摩方法】感觉颈部酸痛、肩 部不适的时候,可以按摩、拍打大杼穴, 每天拍打按揉2-3次,每次10分钟,可以 促进气血畅通。按摩大杼穴时会觉得酸痛 每天敲打3-5次,每 次5分钟。也会有非常不错的效果。
中医穴位详解:大杼穴
解析:
1)大杼。大,大也,多也。杼,古指织 布的梭子。该穴名意指膀胱经水湿之气在 此吸热快速上行。本穴物质为膀胱经背俞 各穴吸热上行的水湿之气,至本穴后虽散 热冷缩为水湿成份较多的凉湿水气,但在 本穴的变化为进一步的吸热胀散并化为上 行的强劲风气,上行之气中水湿如同织布 的梭子般向上穿梭,故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