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木兰诗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多媒体
教学要点:
1、简介“乐府诗”及“乐府”。
2、诗歌诵读,初步感知。
3、整体感悟,走近木兰。
4、整体把握诗歌内容与结构。
特别关注:
“十二转”的“转”读zhuǎn。古代指勋级,每升一级叫一转,十二转为最高的勋级。“旧时裳”中的“裳”读“cháng”,古代指少女穿的裙子。“可汗”,读kèhán,我国西北古代少数民族君主的称号。
生:自由朗读
师:大屏幕出示要求。
(要求:读准字音,疏通文义,把握情感。)
师:组织学生分组朗读比赛。
生:分组进行朗读。
师:小结分组读的情况。
生:齐读。
三、合作交流
整体感悟,走近木兰。
(一)指导学生根据书下的注释,理解全诗的含义。
师:大家先各自口译,疑难处做上记号。
生:结合书下注释及工具书疏通文章大意.
师:通过投影展示学生练习册,大家检查。
师:小结。
七、布置作业
熟读并背诵全文。
个性化设计与教后修改
板书设计
24、木兰诗
故事情节:
木兰纺织—木兰从军—木兰征战
—木兰辞官—木兰还乡
教学反思
课题
24、《木兰诗》
第1课时
整理人:马艳新




知识与技能:1、反复诵读,整体把握诗歌内容与结构。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复述等方式,体会诗歌曲折的情节,认识木兰的形象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学习古代劳动人民勇敢乐观的爱国精神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重点
反复诵读,并背诵全诗。
难点
体会诗歌曲折的情节
教具
师:小结后强调。
(多媒体展示)
生:了解后识记重点内容。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故事
师:范读。
生:边听边勾划出不认识的字,并注意教师朗诵时节奏的变化,初步了解全诗大意。
师:请学生对范读进行点评。
生:点评老师的范读。
师:重点强调的生字词:
“十二转”的“转”读zhuan。古代指勋级,每升一级叫一转,十二转为最高的勋级。“旧时裳”中的“裳”读“cháng”,古代指少女穿的裙子。“可汗”,读kèhán,我国西北古代少数民族君主的称号。
第三部分(第5-6段)写木兰归来见天子,功成不受赏,请求还故乡,以及爷娘姐弟迎接木兰、木兰和亲人团聚的情形。
最后一段是附文,以兔为喻,赞美木兰
五、归纳总结
老师引导学生一起总结。
六、有效训练:
《导航》83页——积累与运用。
(为了巩固基础知识,特此练习。)
师:组织学生先独立完成,在组织学生汇报。
生:独立完成后汇报。
师:在中国共木兰是家喻户晓的女英雄,可她到底凭借什么魅力,打动了不同种族人民的心,以至于风靡世界呢?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在花木兰故事的最早来源《木兰诗》中寻找答案吧。
生:明确学习目标。
师:板书课题。
二、阅读感知
(一)、简介“乐府诗”及“乐府”。
师:指导学生结合自己搜集的资料,进行交流,完成对文学常识的把握。
知识链接:
《木兰诗》又叫《木兰辞》,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是北朝的一首乐府民歌。它产生的时代众说纷纭,但从历史、地理的条件可以判定出诗可能产生在后魏,这首诗形成于民间,在长期流传过程中,经后代文人的加工润色,被历代传诵,成为我国古典诗歌中一首脍炙人口的优秀诗篇,它和《孔雀东南飞》一起被称为我国诗歌史上的乐府“双璧”,二者异曲同工,交相辉映。它以浓挚的感情和铺叙、对照、渲染的表现手法,集中描绘了一个平凡的女子――木兰代父从军和她解甲还乡的不平凡的经历。
生:听完后对发言同学进行矫正,力求达到准确翻译全诗的目的。
师:明确。
四、深入探究
1、师出示问题,学生自由作答。
问题:这首诗叙述了一个什么故事?生:独立思考后回答.
师:小结后明确:诗中叙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的故事。
2.复述木兰故事。
师:在朗读课文的基础上,请学生根据自己的初步理解,复述木兰故事。
(2)互文的翻译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这一句运用了互文的修辞,意思是:将士们(“将军”“壮士”)身经百战,有的战死沙场(“百战死”),有的多年后重返故乡(“十年归”)。再如:“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当译为:雄兔和雌兔都脚步跳跃,目光迷离。关于互文的常识可以知道学生阅读课后“互文”介绍。
师:请一位学生翻译全诗,其他学生将翻译不当处做好记号。
生:再次大声朗读全诗,然后在翻译的基础上,在组内复述木兰故事。
师:选出优秀者在全班进行复述竞赛。
生:做好一人一评.
师:小结.(以鼓励为主)
3.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诗歌内容与结构。
师:利用课件,引导学生思考、填空:
要求学生以“木兰_________”句式概括每节内容,横线上限填四个字。
生:独立思考后作答.
师:组织学生质疑,教师可针对一些典型性问题给予回答。
如:
(1)对诗中数字应有的理解。
诗中多次说“十二”。军书是“十二卷”,同行是“十二年”,策勋是“十二转”,怎么都是十二?十二卷的军书,卷卷有爷名,不合理;“同行十二年”与“壮士十年归”有出入;“策勋十二转”,未免记功太多。其实,“十二”实际是极言其多,“十年”也是如此,都不能作为确实的数字。这样运用数字,不拘泥于事实,都体现了民歌的特点。
教法教学:
诵读法:要反复诵读,感受民歌的语言特点,找出背、完成练习册相关基础知识部分。
教学流程:
一、诱导激发
师:美国迪斯尼公司曾投巨资将中国的花木兰搬上了卡通银幕,轰动了世界,让全世界人民知道了这个英勇而美丽的奇女子。大家了解花木兰吗?
生:根据课前收集的资料进行介绍。
师:小结.(木兰停机叹息、替父从军、奔赴战场、征战沙场、辞官还乡、会见亲人、讴歌英雄)
个性化设计与教后修改
教学流程:
师:以故事的发生、发展、结局的时间为序,课文可以划分为几个部分?
生:独立思考后小组内先交流.
师:桌间巡视并指导.
生:全班交流.
师:小结.
诗的正文可分为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第1-3段),叙述木兰的身份,交代从军的缘由,以及写木兰出征前的准备工作和征途上的见闻、感受。第二部分(第4段),写木兰万里长征,十年转战凯旋的生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