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丹趣品人生读后感(精选18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于丹趣品人生读后感(精选18篇)
于丹趣品人生读后感篇1
于丹眼中的人生是什么样呢?她认为人生是有趣的,因此品位人生也是一件有趣的事。
于是于丹便有了《于丹趣品人生》这样一本书。
人生的趣味在于什么,怎样发掘人生中的趣味呢?这也是一个范围太大程度太深的问题,但,依然可以从个别的方面入手,从而窥一斑而知全豹。
人生就是一个过程,我们活的是这个过程中的感受,享受的也是这个过程中的感受。
在于丹看来,能否放开心境,从容而快乐地享受并经历人生,是人生是否圆满的关键。
但享受人生从哪里入手呢?于丹给出的答案是:琴酒茶。
琴酒茶大家都不算陌生,除了琴稍微不那大众之外,另外两项都是大家生活中频繁接触的东西。
琴在古代是非常高雅的东西,与琴关于的故事很多,例如高山流水,例如对牛弹琴,例如蔡邕的焦尾琴等,这些故事不但体现的是古人的风骨情趣,也体现了琴的风骨和韵味。
现在的人们生活节奏比古代要快很多,因此认为无法去享受那种闲逸的生活,尤其是听琴抚曲这样高雅的享受,更是可望而不可即。
其实,于丹告诉我们的是,我们不必照本宣科,不必邯郸学步,不必鹦鹉学舌,我们要学的是古人的一种心境,而不是照搬古人的生活方式。
如果学到了古人的那种心境,那,无论在什么样的时代背景下,在什么节奏的生活环境中,我们都能享受到生活的快乐,感受到内心的宁静与安逸。
于丹教授书中,延续了心灵鸡汤式的风格,或引经据典,或直陈观点,用一个个典故或现代故事将我们生活都将遇到的困惑阐释得淋漓尽致,清晰明了地回答了我们生活中所碰到的种种问题,句句直指人心、撞击心灵。
因此,与其说这是一部文化随笔,还不如说这是一本身心灵的佳作。
在书中,你将读到如何借助古人“一生相伴的酒,日常品的茶,宛若天籁的琴声”,让自身疲惫、充满噪音的内心停一停、静一静,重新找回真实的自身,找到自身内心的真正所需。
从某种程度上说,于丹教授更像是一位“心理医生”,在她的悉心开导下,那些曾经萦绕在心头的负面情绪——焦躁、迷茫、抑郁、愤懑将会逐渐消散。
我们困顿的心灵将会在寂静的阅读中找回生命的本真,找回那个最初的自身。
这就是于丹和她的《于丹感悟生活》,超越今人与古人的时空界限,解读当下的生活状态,让我们用一颗闲闲的心去享受生活,在建功立业的同时不要丢失自身。
无论生命的道路上多么忙碌,不妨忙里抽闲让自身停一停、静静心,回头看看最初的起点,向前望望最终的归宿,然后带着一个从容的自身,走上漫漫的人生道路。
于丹趣品人生读后感篇2
于丹在与读者阔别三年之后,推出了新作《于丹趣品人生》。
在书中,她传达给我们一个理念:用休闲的方式找回淡定幸福的自我,也是一种生活的方法。
在这本书中,于丹讲述了古代名士富有情趣的生活方式,用各种事例告诉我们,高品质的生活并不是有钱人、有闲人的专利,每个人都能拥有古代名士般悠闲舒适的生活。
于丹认为,悠闲是内心的一种发现,悠闲是一种乐趣,悠闲是生命的一个节奏。
于丹选取了茶、酒、自然山水等每个人都能触摸到的载体。
这些载体无关物质财富,又十足中国式,自成一套仪式,能让每个人找到一种心灵寄托。
为此,于丹延续了心灵鸡汤式的风格,或引经据典,或直陈观点,用一个个典故或现代故事,将我们生活中遇到的困惑阐释得淋漓尽致,清晰明了地回答了我们生活中所碰到的种种问题,句句直指人心,撞击心灵。
于丹用清代大戏剧家李渔的“且停亭”的故事阐述自我对人生的理解:亭子的“亭”加
一个单立人,就是“停”,人进了亭子就“停”下脚步。
亭子原本是空,有了人以后就
有了好处。
我想,《于丹趣品人生》的好处就在于,于丹想在忙碌生活里给大家搭几个小亭子,让匆忙的脚步有停歇的时间。
那,我们究竟就应以什么样的方式去生活呢?于丹认为,在用尽一生去实现自我毕生的愿望的时候,要懂得停下来享受生活的意趣与闲情,时时观照自我的内心,不要在忙碌中失去自我的心灵。
值得一提的是,该书中哲理性的语言俯拾即是:“喝茶未必要最好的,关键是要学
会品味,才能滋养心”,“明月清风是最好的滋养品”,“走到山水之间,才能感觉到
与生命有如此亲近而深刻的融合”——这些精妙的语言背后是对生活通透的感悟,
需要我们用心细细品味。
于丹趣品人生读后感篇3
现在,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为自身的事业忙碌着,每天看着相同的景物,走着相同的路线,到达相同的目的地。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忙碌变成习惯,人们惭惭忘了自身要去哪,忘了自身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在这个所有人都在为制造财富,营造关系而奔波的时代里,停下来歇歇脚,让疲惫不堪的心休息一下,实在是件奢侈的事。
大概在这熙熙攘攘,人来人往的城市里,没有多少人会在其他人都向著名利、财富狂奔的时候,一个人远离尘嚣,纵情于山水之间,品茶之味,琴之趣再或小酌一两杯。
因为大多数人都深信着:“钱不是万能的,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
”有了扎实的经济基础才会有未来美好幸福生活。
于是,人们小心谨慎地计算着,将自身所有可利用的时间都奉献给工作来夯实这个物质基础,却忽略了自身精神的安慰。
因为休息并
不能满足物质需求,因此就不要休息。
但这真的是地迈向幸福生活吗?分明就是地往反方向走。
有很多的人已经有了夯实的基础,却也没觉得生活多么多么美好,自身多么多么幸福。
他们走得太匆忙,浪费了很多美好的时光,错过了很多美丽的风景。
《于丹趣品人生》这本书告诉我,幸福的生活,不只是用物质来衡量,而更多的是情感与精神。
看似无用的事却会给生活添上几分趣味。
那些事绝不是专门用来打发时间,它们之间蕴涵着无限智慧等着我们去发掘,它们拥有着神奇的力量,可以净化心灵,陶怡情操,让人拥有清醒的头脑去思考人生的真谛。
在人们都来去匆匆,忙忙碌碌的时候,一个人慢下来,去享受这片刻的安宁,即是无上的幸福。
于丹趣品人生读后感篇4
于丹说,生活,就像是茶,一杯刚刚沏好茶,只是有的人会把这茶品出是极品的铁观音,有的人则会品出是很普通的大碗茶而已!这就是人世,这便是不同的人不同的人生!或许,每一个人刚刚生下来,刚刚降临这个五彩斑斓的世界,我们每个人的生命,每个人的起点都是一样的,然而,当对待的方式变了,看事物的眼光不同了,我们,也就有了高低贵贱之分!
笑看百态人生,是于丹可以做到的,是我们做不到的,然而,我们尚且可以静观那世事无常,有些时候,真的就是,烟花易冷,人世难分!一直很喜欢于丹,不为别的,只为她的文字的洒脱,看过之后,如在沙漠中觅见了一汪清泉;在狂风中寻到了一弯避风港;在炎炎夏日饮下一杯冰水……那是一种释然,那是一种淡雅,那是一种恬静……于丹,总是可以做到,用特别浅显的语言,特别简单的文字,来阐述那些别人一直都无法参透的世事。
正如,我用了近一个月,读了两遍的她的新书《趣品人生》一样,她是在趣品人生!而且,她真正的品味了这场轰轰烈烈满是荆棘的人生!
很喜欢书中的一个小故事:一个小兵负责押送一个重犯,这个犯人是个和尚,一直小心翼翼,每天晚上睡觉之前他都要做三件事,首先是检查包裹在不在,前路很遥远,要是没有了包裹里的银子,可能,他会和这个犯人一起曝尸荒野;第二是检查自身好不好,有没有受伤,有没有哪里不舒服,如果自身的身体有异样,一定要看大夫,不然,不但无法完成任务,可能还要把自身的命搭上;第三是检查和尚在不在,有没有逃跑,很简单,要是和尚跑了,他还是得死,因为办事不力!在长长地路途中,他与这个和尚,每天畅谈,每天讲述自身的经历,而和尚也讲他自身的过往,就这样,日复一日,两个人成了好朋友一样的。
渐渐地,他对和尚的防备之心也不那的强了!一天,恰值中秋,和尚说,你把我解开,我去买点酒,咱两喝点,毕竟是团圆节嘛!他,就解开了!不一会,和尚带着好酒好菜回来了,两个人喝得大罪,只是,一个人是真的醉了,一个人是假的醉了,当然,真的醉的是那个兵,
假的是和尚。
这是他处心积虑很久的逃跑计划!他把兵的头发剃了,剃成了和尚的样子,然后,把自身的袈裟给兵换上,自身跑了……第二天,兵醒了,发现和尚不见了,就开始找和尚,找了许久,也没有找见,然后,一摸自身的头发,发现,自身就是和尚,一看自身的衣服,他说:“原来,和尚在,那我也在”,随手抓起包裹,包裹也在。
只是,为什么觉得缺了点什么?他想着,出了门上了路,一路上,他都在想,为什么三样东西都在,却还觉得缺了点什么?
只是他不知道,自身没有看清的是自身,他只记住了和尚,包裹,自身,却忘记了,此时,他不是原以为的自身,而是和尚,这样的人是否可笑,可是,这样可笑的人在我们的生活里是不是有很多,在四周仔细看看,仔细找找,就会发现,如此之人,大有人在,而且比比皆是!甚至说,我们都是那样的人,没有看清自身,只记住了自身被别人冠以的称谓,同样也只记住了别人的称谓,或者有大多数的人只记得住对自身有帮助的人的名号,其他的,根本不如他的“法眼”!人世如此,太多的人唯利是图,太多的人利欲熏心!!或许说,我的言论过于的绝对,影响了社会的文明,只是,看着于丹的书,看着她用那干净的文字,去讲述一个个这社会的冷漠,我真的一阵阵的心痛!
或许,我们,没有什么,人生的起起落落,我们都没有经历,或许,我们,有点什么,毕竟祖国的未来是靠着我们去创造,我们,看见的是人生无常,世事变幻,是几经浮沉,几经沧桑,或许,提起人生,对于很多人都是一个遥远的文字,一个无法领悟的词语,当然,我与很多人一样,只是看过了,于丹的书,单单的靠着自身浅薄的理解,自身的愚昧来揣测这本书!
笑看人生百态,静观世事无常,很多年了,一直都在做着,一直都没有看懂什么!也许,人生太过于深奥,世事不经历就无法讲明,而我,不是于丹,也永远不会是于丹,我没有她的释然,她的旷达,因此,对于,世事,我也只能是看着表面,望文生义而已……
于丹趣品人生读后感篇5
刘禹锡在《陋室铭》中说道“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弹琴彰显生活简单,读佛经透露生活悠闲,内心宁静。
其实这些仅代表着一
个现在人们一生追求的东西——幸福!
一个人,只要拥有个好心态,一个坚定不移的信念,那他的生活便是幸福的。
其实幸福很简单,但现实生活中有太多太多的人不愿意放弃一些子虚乌有的东西,不愿放弃金钱利益,为了虚荣而活着。
这样的人,一生追求幸福的路必定会很累很累。
而往往,当这些人累了的时候,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借酒消愁”,而他们却不知“举杯消愁愁更愁”。
于丹在《趣品人生》中写到过清代大戏剧家李渔“且停亭”的故事来阐述她对人生的理解。
我想于丹写《趣品人生》这本书的意义是想在忙碌的生活里为我们建立几个亭子,让我们匆忙的脚步能有停歇的时间。
于丹认为,在用尽一生去实现自身毕生的愿望的时候,要懂得停下来享受生活的意趣与闲情,时时观照自身的内心,不要在忙碌中失去自身的心灵。
人生就像品茗,开始会苦一阵,但不会苦一辈子。
生命绝非一帆风顺的旅途,每一次不幸的遭遇都是一次生命的洗礼。
要么,在痛苦中一蹶不振,放弃希望;要么,把痛苦踩在脚底下,活出崭新的自身。
我想起“中国达人秀”的刘伟曾说过的一句名言“人生中,只有两条路,要么赶紧死,要么精彩地活着”!
人可以憧憬未来,可以缅怀过去,但能抓住的只有现在。
于丹通过讲述琴酒茶的故事,告诉我们人生其实很有趣,不妨学习古人的意趣,在抚琴品酒饮茶里趣品人生。
于丹趣品人生读后感篇6
“嘀嗒,嘀嗒”雨滴在雨棚上跳着圆舞曲,时而快,时而慢,月光透过玻璃,洒落在窗台上。
蟋蟀的歌声与蝉鸣交织着,我正半眯着眼,依靠在窗边,这样的自然美景在配上悠扬的乐曲和一位悠闲的人,这便是读于丹的《趣品人生》给我的大概感受。
这本书主要是写于丹通过对很多诗词的理解与感悟写出了让大家在充实自我价值的同时,不要丢失自我,而这方式便是静下来细细品味万物想告诉我们的道理与故事。
本书分成从山水中悟人生、从茶中悟人生、从酒中悟人生和从琴中悟人生四个部分。
在这本书中,令我影响最深刻的还是那佛学三境界:1.看山就是山。
2.看山不是山。
3.看山只是山,但人的心境已经超越了山水!是啊,事物不就是如此吗?只要有一
双语文的慧眼,不但能从山水中参悟,还能从一盘棋、一朵花、一片海,等等中悟出人生,悟完了再利用这些哲理,真君子不就是这样炼成的吗?
想到这儿,眼前不禁浮现出了那一场如人生交响音乐剧般的大雨,一开始的那一声巨响就如一个婴儿的呱呱落地,他似乎为自身挣脱了襁褓而喜悦得撕破了天幕,接着便一步一下地懂得了给予与退让,学会了与万物合作,学会了共生,并学会了智慧或圆滑地利用各种方法或手段,修炼自身回报他人或达到目的,前者君子,后者为小人,这,便是人生吧?再想到我那时奋笔疾书的文青样,不禁笑了起来:“哈哈,和于教授有一些相似哦。
”
人生轮回,轮回人生,这意义何在?除了爱,不就是感悟与感动吗?
于丹趣品人生读后感篇7
大家都喝过茶,知道茶,但有没有想过,“茶”这个字是什么意思呢?于是,我无意之间翻开了于丹教授写的《趣品人生》。
我带着疑问,仔细阅读。
原来,“茶”字从笔画构成上讲,就是人在草木之间。
上有草,下有木,人在草木间,得以氤氲,吸收天地精华,是茶真正的秘密。
那,如何喝茶,一定要喝昂贵之茶吗?每天,爸妈都会在我的水壶里放上几片茶叶,吿诉我这是什么茶,乌牛早、铁观音、白茶、红茶、苦丁茶等等,日复一曰。
终于,我忍耐不住问道:“我是为了什么而
喝茶的,喝多了跟白开水没啥两样。
”于是,我跑到厨房,打开一罐茶,一股我从
未闻到的清香从茶罐中飘出,让人陶醉。
沏了杯茶,独自走进房间。
清静,是茶的本质。
我将窗门关上,远离外界之?闹,可静心也。
将所有琐事放下,什么作业、考试、课外练习等等统统忘记,只剩下这杯清香之茶。
喝上一小口,闭眼,我仿佛蓦然走进了草木之间。
这让我明白,“茶不求精而壶亦不燥”,喝茶不求很昂贵,不求非得是名茶,只要喝的快乐,求得自身心意畅快,自得其乐,就是人间好时节。
茶禅一味,对于红尘中的你我,倒也不失为一种启发。
有心之人,不妨将喝茶当成生活中一个小小的插曲。
静心与清茗相随,必然有所感悟。
清茶洗涤过的一生,必有不同的滋味。
“长短任天涯”,人生只要有茶相伴,我就能喝出一份坦然,喝出一味自在的光景。
于丹趣品人生读后感篇8
曾经特别喜欢于丹老师的书,但这本~怎么说呢。
感觉精华的部分太少了,好多都
是教化性的东西。
当然也有知识类和分析类的,比较少啦。
图书以“茶”“酒”“琴”三
大部分为主题,力求以回归传统的生活消遣方式来感染我们当代中国人,让我们看着自身的雅文化来生活。
书中对酒品的介绍不对,主要是以通过对历史上那些爱酒之人的描绘来侧面描写的。
茶嘛~我完全不懂,但对于丹老师的知识文化底蕴却是好佩服呀。
引经据典、旁征
博引各种对茶对比,品茶时的滋味,还有更重要的是品茶的心境。
这些都不需要太多的金钱或时间就能完成的,只是现在的我早已静不下心来体悟很多东西了。
琴,多少关于琴的佳话传说,从小听到大,但好像没有现场安安静静的欣赏过。
相对比前两种来说,似乎离我很远。
可是于丹老师也能让我在她的讲述中向往不已,很多历史上文人墨客的描述让我觉得琴,真得离我好远……
要说精华,个人认为最好的当属最后代后记里面于丹老师和泽道法师的对话了。
人总要有和自身实力相当的人做对手,摩擦碰撞才能产生最美的火花。
一位是佛教弟子,本以为会借机说很多常规发言的话,结果却妙笔生花。
让我一下子回到了上学时候的纯粹与空静,就像在课堂上坐着。
好久都没有的清净感。
于丹趣品人生读后感篇9
前几天读了于丹的新作《趣品人生》,读后颇有感触。
“品茶、饮酒、弹琴”是古人推崇的高雅之举,当然,在古代生产力比较落后的背景下,能品上茶,喝上酒,弹上琴的毕竟是少数,大部分劳动人民还是为生计而奔波,最多喝碗粗茶,饮杯劣酒罢了,弹琴之类的就更谈不上了。
但,作者在文中透露出来的“放慢生活节奏、品味人生点滴”的哲理还是很有现实好处的。
当今社会发展迅猛,尤其是中国,三十年大发展天翻地覆,个人、企业、社会都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转变,大家你追我赶,唯恐落后于人,浮躁的,急功近利的思想充斥在角角落落,品茶、饮酒变成了不得已的应酬,弹琴学艺也仅仅为了加分升学。
于是便有了下方这句于丹的话:“当下生活节奏越来越匆忙,生命中越来越缺乏仪
式感。
没有仪式感,人生就不庄严,心就不平静。
”心不平静了就会感到累,感到
压力山大,人会变得更加急躁,于是便陷入这个恶性循环中去了。
冷江鳖业(主要是我)目前也有也有这种思想存在,为了我们的理想和目标,我们一步步向外发展,想在短时间内做很多事:开拓新市场,开发新渠道,研发新产品,组建团队,企业文化,管理制度等等等等,这些事确实都是我们发展过程中务必要解决的,但此刻看来,根据企业自身实力与现实状况,分主次,分步骤地实施,效果会更好些,做企业是跑马拉松,不是百米赛跑,而且我们的目标也是做百年品牌,不是要一时的风光。
看了《趣品人生》这本书,我有了以下感悟:事业是人生的重要组成但不是全部,我们需要事业以外的兴趣爱好与朋友,这是不矛盾的,有益的;很多事欲速则不达,持续好的心态,把基础工作做扎实,量力而行;有时候放慢脚步,做个调整,会有利于接下去跑得更快;心里平静有利于个人健康有利于企业长远发展。
于丹趣品人生读后感篇10
偶然在图书馆看到了于丹教授的《趣品人生》,在网上购买了一本每每于临睡觉前品读只言片语。
半年多下来,把于丹教授的这本书读完了。
我们眼中的人生苦不堪言,那于丹眼中的人生是什么样呢?读完后感觉到她觉得人生是搞笑的,因此品位人生就是一件搞笑的事。
于丹说:“生活,就像是茶,一杯刚刚沏好茶,只是有的
人会把这茶品出是极品的铁观音,有的人则会品出是很普通的大碗茶而已!”当我
们中国的第一位若贝尔文学奖得主被记者采访时,也以前被追问“你觉得你幸福吗?”“幸福”这个在当下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变得多么奢侈的字眼啊,似乎即将变
成比成功更奢侈的一件事,很多成功人士煞费苦心拥有了财富、名誉、地位,却惊觉发现自我恰恰丢掉了的是幸福。
此刻竞争的压力使得每个人丢掉了意趣与闲情的生活方式,经常在忙碌中迷失了自我。
“宁静是一种生产力”书中给我们阐述了一种宁静的生活方式。
文章引用了清人涨潮在《幽梦影》在书中的语言:“能闲世人之所忙者,方能忙世人之所闲”在这个篇章里,讲述了一个这样的故事:一木匠带着一帮徒弟干活,一不留意把手腕的手表甩
在了麻屋子的刨花堆里,刨花组组有半人高。
一群徒弟东翻西找仍然没找到,都去休息回来时,木匠的小儿子把手表交到了木匠手里。
原先他等别人走了后,静静坐在那里倾听到了手表滴滴答答的声音,才找到了。
故事十分简单,却揭示了宁静就是一种生产力的结果。
文章结尾有这样一段话:一个人的心里有太多的欲望,或者是过分地在意他人的赞誉或者诽谤之语,这颗心就会像喧嚣的小溪碎沫和澎湃的大海的浪花,鼓荡着,躁动着,以这样的心看世界和自我,能没有偏差吗?如果不能拥有一份宁静,不能拥有一种闲的话,我们能看见生命的本真吗?期望自我能拥有一份这样的宁静,还生命一份本真。
于丹趣品人生读后感篇11
清晨,本就应是在家里悠闲自在的吃一顿早饭的时间,可重视高效的上班族们急急忙忙地飞奔单位;而学生们也正争分夺秒的赶向学校,每时每刻都在为那最终的一场考试准备着,做不完的练习,写不完的作业。
我们被高压和快节奏的生活压迫得喘但气来,从早上被闹钟吵醒,匆匆忙忙奔向学校,备课、讲课、改作业,一天紧张忙碌的工作,累得筋疲力尽。
美妙的音乐、泛着墨香的书本、一路的风景从没有时间,也没有情绪去欣赏。
这就是所谓的生活吗?
也许,我们就应偶尔抽出那几分钟,去体会一番什么叫真正的生活。
翻开于丹的《趣品人生》,就仿佛变成了深山隐士,没有了尘世的喧嚣,没有了俗人的市侩,有的只是无限的宁静与雅致。
一字一句,将人的灵魂领入了最纯粹的自然中,带着我们感受古文化中的生活之趣。
捧起这本《趣品人生》感到了人生的另一种滋味。
于丹讲述了古代名士富有情趣的生活方式,以各种事例告诉我们,高品质的生活并不是有钱人、有闲人的专利,每个人都能拥有古代名士般悠闲舒适的生活。
在书中,她传达给我们一个理念:用休闲的方式找回淡定幸福的自我,也是一种生活的方法。
于丹认为,悠闲是内心的一种发现,悠闲是一种乐趣,悠闲是生命的一个节拍。
我们感叹生活的琐碎和无趣,感叹幸福在这天似乎变成比成功更奢侈的一件事。
我们自我把寻找快乐的潜力给丢了,丢给了繁杂的生活、丢给了忙碌的时间、丢给了世俗的名利。
我们所有的悠闲和情趣丢弃的无影无踪。
我们的生活需要一些看似无好处的事情来进行调剂,人生苦短,生存的好处不光在于奋斗和拼搏,还在于懂得欣赏擦肩而过的美丽和随处可见的淡然。
正如书中的介绍:“于丹教授将带领我们体验古代名士的生活情趣,作个闲人,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杯茶,于闲适间找回生命本真,找回幸福的感觉。
悠闲的情趣与生活方式并非要让我们闲置大把的时光,放下理想和职责,而恰恰是要让我们在建立价值的同时不要丢失自我。
无论生命的道路上多么忙碌,不妨忙里抽闲让自我停一停、静静心,回头看看最初的起点,向前望望最终的归宿,然后带着一个从容的自我,走上漫漫的人生道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