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太网学习总结
以太网组建实验心得
篇一:《实训2 简单以太网组建》实训2 简单以太网组建【实验目的】????? 使用双绞线实现双机通信使用交换机构建简单的局域网理解传输介质、网络拓扑、交换机等概念掌握直通和交叉双绞线的制作掌握交换机的使用【实验器材】? 所需设备? 两台安装了操作系统的计算机? 三台交换机? 若干RJ-45连接器(水晶头)? 若干条长度为3米左右的双绞线? 实验所需工具? 一把RJ-45压线钳? 一部简易电缆测试器【实验要求】正确安装与设置DNS服务器【实验原理】? 两台计算机通过交叉双绞线连接后可以实现双机通信。
? 交换机级联方式? 直通线级联直通线的一端接到交换机的普通端口,另一端接到交换机的Uplink端口。
? 交叉线级联交叉线的两端分别连到两台交换机的普通端口上。
? 交换机堆叠方式? 星形堆叠用一台有多个堆叠端口的交换机作为堆叠中心,其它交换机通过堆叠电缆与该交换机连接在一起。
? 菊花堆叠通过堆叠电缆将交换机一个一个串接起来,每台交换机都只能同自身相邻的交换机相连接。
【实验内容说明】? 制作双绞线并测试其连通性? 使用双绞线实现双机通信? 交换机采用级联方式组网? 交换机采用堆叠方式组网【实验步骤】? 制作双绞线? 测试连通性? 使用双绞线实现双机通信? 按照图示结构,将两台计算机通过交叉双绞线直接连接。
? 为计算机安装网络协议并配置网络属性。
? 使用PING命令测试两台计算机之间的连通性。
PCI? 交换机采用级联方式组网PCII? 按照图示结构,将两台计算机通过直连双绞线与两台交换机进行连接,交换机之间采用级联方式。
? 为计算机安装协议并配置网络属性。
? 使用PING命令测试两台计算机之间的连通性。
? 交换机采用堆叠方式组网? 按照图示结构,将三台计算机通过直连双绞线与三台交换机进行连接,交换机之间采用堆叠方式。
? 为计算机安装协议并配置网络属性。
? 测试两台计算机之间的连通性。
【实验报告】完成实验报告实习周实验报告班机:计算机应用2班姓名:梁建新学号:62006112043 日期:12月29日一,实验名称:组建小型对等网二,实验目的1,掌握网卡(以RTL8139 PCI Fast Ethernet Adapter为例),双绞线和交换机等网络硬件设备之间的连接与应用.2,学习应用Windows xp组网及有关参数的设置.3,熟悉对等网络的特点.三,实验内容1,打开我的电脑,右击D盘(不特定)然后点击"共享和安全".然后逐步安装"网络共享和安全",接着确定共享.2,然后在共享磁盘中新建一文件夹,再通过共享网络互相复制对方的新建文件夹.在共享打印机,打印自己新建文件夹中的文档.3,把工作组内任意一个计算机的共享磁盘分区映射到自己的计算机上.PCIIPCIII四,实验心得通过本次实验,使我对网络共享的安装和应用有了更深的了解和认识.并学习到通过共享打印机的应用和共享磁盘分区影射到自己计算机上的应用.通过实验还使我感觉到了自己的知识上的诸多不足和存在的眼高手低的问题.还认识到本课程不能只学习课本上的理论知识,还要多上机亲自操作和实践.只有多亲身实践才能从中找出不足,培养能力,找到自信.篇二:《简单以太网组建》简单以太网组建【实验目的】????? 使用双绞线实现双机通信使用交换机构建简单的局域网理解传输介质、网络拓扑、交换机等概念掌握直通和交叉双绞线的制作掌握交换机的使用【实验器材】? 所需设备? 两台安装了操作系统的计算机? 三台交换机? 若干RJ-45连接器(水晶头)? 若干条长度为3米左右的双绞线? 实验所需工具? 一把RJ-45压线钳? 一部简易电缆测试器【实验要求】正确安装与设置DNS服务器【实验原理】? 两台计算机通过交叉双绞线连接后可以实现双机通信。
以太网实验报告
以太网实验报告篇一: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以太网帧格式分析)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学院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专业网络工程班级 1401班学号一、实验名称:IP分组分片实验二、实验目的:使用ping命令在两台计算机之间发送大于MTU的数据报,验证分片过程,加深对IP分片与重组原理的理解。
三、实验环境:实验室局域网中任意一台主机PC1,另一台为校园网的服务器。
四、实验步骤及结果:步骤1:查看实验室PC1和校园网WWW服务器的IP地址并记录PC1:WWW服务器:步骤2:在PC1上运行Wireshark捕获数据包,为了只捕获和实验内容有关的数据包,设置Wireshark的捕获条件对方主机的IP地址即步骤3:在PC1上执行ping命令,向WWW服务器发送4500B的数据报文:Ping -l 4500 –n 2。
步骤4:停止截获报文,将结果保存为IP分片-学号-姓名,并对截获的报文进行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 以太网的MTU是多少?答:1500字节(2) 对截获的报文分析,将属于同一ICMP请求报文的分片找出来,主机PC1向WWW服务器发送的ICMP请求报文分成了几个分片?答:四个分片,如图(3) 若要让主机PC1向WWW服务器发送的数据分为3个分片,则ping命令中的报文长度应为多大?为什么?答:长度应为:2961~4440,由图可知(4) 将第二个ICMP请求报文的分片信息填入表。
ICMP请求报文分片信息篇二:计算网络实验实验报告(樊国龙XX118015) 湖北文理学院计算机网络课程实验报告学院物电学院专业自动化班级 1211学号 XX118015姓名樊国龙任课教师王福林实验一、以太网帧的构成实验目的1. 掌握以太网的报文格式2. 掌握MAC地址的作用3. 掌握MAC广播地址的作用4. 掌握LLC帧报文格式5. 掌握仿真编辑器和协议分析器的使用方法实验原理1、两种不同的MAC帧格式常用的以太网MAC帧格式有两种标准,一种是DIX Ethernet V2标准;另一种是IEEE的802.3标准。
以太网交换技术总结
第七篇以太网交换技术第二十八章以太网交换技术原理在局域网中,交换机是非常重要的网络设备,负责在主机之间快速转达数据帧。
交换机与集线器的不同之处在于,交换机工作在数据链路层,能够根据数据帧中的mac地址进行转发28.1 共享式与交换式以太网1.共享式以太网Hub与同轴电缆都是典型的共享式以太网所用的设备,工作在OSI模型的物理层。
Hub与同轴电缆所连接的设备位于一个冲突域中,域中是设备共享宽带,设备间利用CSMA/CD机制来检测及避免冲突。
共享式以太网中,每个终端所使用的宽带大致相当于总线带宽、设备数量。
缺点:(1)终端主机会收到大量的不属于自己的报文,它需要对这些报文进行过滤,从而影响主机处理性能。
(2)两个主机之间的通讯数据会毫无保留地被第三方收到,造成一定的网络安全隐患。
2.交换式以太网交换式以太网大大减小了冲突域的范围,增加了终端主机之间的宽带,过滤了一部分不需要转发的报文。
交换式以太网所使用的设备是网桥和二层交换机。
二层交换机与网桥的区别在于交换机比网桥的端口更多、转发能力更强、特性更加丰富。
二层交换机也采用CSMA/CD机制来检测以及避免冲突,但与Hub所不同的是,二层交换机各个端口会独立地进行冲突检测,发送和接收数据,互相不干扰。
所以。
二层交换机中各个端口属于不同的冲突域,端口之间不会竞争带宽的冲突发生。
由于二层交换机的端口处于不同的冲突域中,终端主机可以独占端口的带宽,所以交换式以太网的交换效率大大高于共享式以太网。
28.2MAC地址学习为了转发报文,以太网交换机需要维护mac地址表。
Mac地址表的表项中包含了与本交换机相连的终端主机的mac地址、本交换机连接主机的端口等信息。
交换机在mac地址学习时,需要遵循的原则:一个mac地址只能被一个端口学习。
一个端口可学习多个mac地址。
如果一个主机从一个端口转移到另一个端口,交换机在新的端口学习到了此主机mac地址,则会删除原有的表项。
以太网交换机学习要点总结
以太网交换机学习要点总结通过近来的基础知识学习,对以太网交换机的一些基本技术以及相关实现有了一定的了解,在本文中将通过两个大的部分:以太网技术基本知识和以太网交换机实现原理来对以太网交换机的理论知识进行总结。
同时我们在第三部分简单总结了vxWorks操作系统的相关知识。
1.2.3.2.一些知识要点(1).自动协商:针对不同站点的工作速率以及单双工模式不同,通过自动协商,可以让局域网设备自动配置运行方式,避免复杂的手工配置。
自动协商的实现:双绞线物理链路在空闲的时候以周期16ms发送脉冲,在周期内发送17-33个脉冲,组成协商编码通告自己的工作模式。
(2).以太网帧结构:(1) 长度可变,Length/Type<1500表示该帧是802.3帧,这个值是帧的长度。
如果Length/Type>=1500则指示承载的上层协议类型。
(2) MAC地址高字节在前,字节内部则是低位在前。
发出的第一个比特是0是单播,否则为组播或广播(01,全1)。
(3).交换机的“学习”,维护一个CAM(Context Address Memory)数据结构。
接收到新的MAC地址时,建立新的地址项放入MAC表中。
在多播情况下,MAC 表项的建立不是通过学习得到,而是通过CPU配置得到的。
(4).交换机的转发模式:存储转发、直通方式(Cut Through)、碎片隔离(Frag-Free)(5).线速转发条件:背板总线速率>= 端口速率* 端口数(6).多条性质相同的链路可以逻辑聚合成一条高速链路。
静态配置,定义在802.3ad标准中,LACP(Link Aggregation Control Protocol)协议。
链路聚合的条件:a).各分离的链路速率相同;b).各分离的链路必须是全双工链路;c).各分离的链路两端参数一致,比如流量控制;d).各分离的链路速率不能小于100M。
(7).C arrier Ethernet:IEEE802.3以太网+5项基本属性:标准化的业务、可扩展性、可靠性、服务管理、服务质量。
交互式以太网实验心得
交互式以太网实验心得
交换式以太网是以交换机设备(交换机为核心)为中心构成的以太网络,是一种星型拓扑结构的网络。
这种网络在近几年运用的非常广泛。
优点:交换式以太网不需要改变网络其它硬件,包括线缆和用户的网卡,仅需要用交换机,节省用户网络的费用。
它同时提供多个通道,比传统的共享式集线器提供更多的带宽,传统的共享式10MBPS/100MPS以太网采用广播式通信方式,每次只能在一对用户间进行通信,如果发生碰撞还得重试,而交换式以太网允许不同用户间进行传送,比如,一个16端口的以太网交换机允许16个站点在8条链路间通信。
特别是在时间响应方面的优点,使的局域网交换机倍受青睐。
它以比路由器低的成本却提供了比路由器宽的带宽、高的速度,除非有上广域网(WAN)的要求,否则,交换机有替代路由器的趋势。
在本次课程设计中我做的是对网络拓扑图的设计,从刚开始选拓扑结构到设计合适的拓扑结构,中间翻阅了很多资料也和同学讨论了很多,这些让我了解到局域网络建设作为一项重要的系统工程,它的所用到的各种技术是多方面的。
以太网基础学习笔记
1.PC机上的cmd命令ping 192.168.1.100 -t (-t表示持续ping)route print (查看PC机的路由表)* ping包可以用wireshark抓取,关键词过滤为icmp协议包,有request与reply。
* ping需要注意PC的防火墙,还要注意ping不通时,检查拓扑网络时,检查ping包发送与接收两个方向的路径是否可行2.路由器不同于PC,没有缺省网关的概念。
默认情况下,路由器上的路由表只知道直连的路由信息。
加入静态路由表的方法,可指定下一跳的端口或者IP地址:(1)Router(config)#ip route 192.168.10.0 255.255.255.0 G0/1(当目的地址为192.168.10.1-254网段时,该数据包的下一跳接口为G0/1端口)(2)Router(config)#ip route 192.168.10.0 255.255.255.0 192.168.20.1(当目的地址为192.168.10.1-254网段时,该数据包的下一跳地址为192.168.20.1)3.默认情况下,网关路由的WAN端口禁ping。
关闭该路由器的防火墙,就能ping了。
4.关于以太网帧(1)以太网最小帧是64字节的原因首先说一下时隙,时隙在一般的数字通信原理中是这样定义的:由各个消息构成的单一抽样的一组脉冲叫做一帧,一帧中相邻两个脉冲之间是时间间隔叫做时隙。
以太网的时隙有它自己的特定意义:a.在以太网CSMA/CD规则中,若发生冲突,则必须让网上每个主机都检测到。
但信号传播到整个介质需要一定的时间。
b.考虑极限情况,主机发送的帧很小,两冲突主机相距很远。
在A发送的帧传播到B的前一刻,B开始发送帧。
这样,当A的帧到达B时,B检测到了冲突,于是发送阻塞信号。
c.但B的阻塞信号还没有传输到A,A的帧已发送完毕,那么A就检测不到冲突,而误认为已发送成功,不再发送。
以太网总结
以太网总结:1、分层1) 链路层,通常包括操作系统中的设备驱动程序和计算机中对应的网络接口卡。
2) 网络层,处理分组在网络中的活动,例如分组的选路。
在T C P / I P协议族中,网络层协议包括I P协议(网际协议),I C M P协议(I n t e r n e t互联网控制报文协议),以及I G M P协议(I n t e r n e t组管理协议)。
3 ) 运输层主要为两台主机上的应用程序提供端到端的通信。
在 T C P / I P协议族中,有两个互不相同的传输协议:T C P(传输控制协议)和U D P(用户数据报协议)。
T C P 为两台主机提供高可靠性的数据通信。
它所做的工作包括把应用程序交给它的数据分成合适的小块交给下面的网络层,确认接收到的分组,设置发送最后确认分组的超时时钟等。
由于运输层提供了高可靠性的端到端的通信,因此应用层可以忽略所有这些细节。
而另一方面,U D P则为应用层提供一种非常简单的服务。
它只是把称作数据报的分组从一台主机发送到另一台主机,但并不保证该数据报能到达另一端。
任何必需的可靠性必须由应用层来提供。
这两种运输层协议分别在不同的应用程序中有不同的用途,这一点将在后面看到。
4 ) 应用层负责处理特定的应用程序细节。
几乎各种不同的 T C P / I P实现都会提供下面这些通用的应用程序:• Telnet 远程登录。
• FTP 文件传输协议。
• SMTP 简单邮件传送协议。
• SNMP 简单网络管理协议。
2、在T C P / I P协议族中,网络层I P提供的是一种不可靠的服务。
也就是说,它只是尽可能快地把分组从源结点送到目的结点,但是并不提供任何可靠性保证。
而另一方面, T C P在不可靠的I P层上提供了一个可靠的运输层。
为了提供这种可靠的服务, T C P采用了超时重传、发送和接收端到端的确认分组等机制。
一个路由器具有两个或多个网络接口层(因为它连接了两个或多个网络),它的功能只是单纯地把分组从一个接口传送到另一个接口。
以太网实训总结-王娜
实训总结---中软国际项目实训七天的实训,对于我来说,就像是七年的工作生涯,如果用一句话概括我的实训感受那就是:我充实,我快乐。
现在我们已步入大学,经过半年的在校学习,对计算机还只是初步的认识和理解,在这期间,一直忙于理论知识的学习,没能有机会放开课本,对于我们所学的计算机知识渗透较少,之前都是老师操作为主,自己动手为辅,没有真正切身感受计算机魅力,据我了解,大多数同学都以前接触过电脑,也有玩过一些游戏,却不懂操作一些对我们以后工作有用的系统。
所以在实训之前,电脑对我们来说是比较含糊的,但通过这次实训,我们揭开了她神秘的面纱!在参加实训的第一天,我就发现自己明显不足。
因为这次培训的内容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实用性和工具性很强,这都是平时学习中很少用到的。
所以我就专心致志地听讲,把学习内容与以前操作不规范或不熟练的地方进行对比,感觉学习效果很好,受益匪浅。
“磨刀不误砍柴工”,现在想起来这种基础知识的培训是必要的。
只有具备了基本知识,我们才能在试训的时候有能力处理难题!正如一位同学说的:人类其实和动物一样,总喜欢趋利避害。
逃避我们害怕的而趋近对我们有利的,仔细想来,真的是这样。
在这短短的七天里,我害怕的东西很多,怕累、怕苦、怕晚,这就是我的痛,相信也是大多数同学的痛吧!因为,我们是“娇生惯养”的大学生,自从告别了高中那个白天就是黑夜的日子,进入了大学以后,以为自己找到了人生的天堂,在这里我们不用再像“大熊猫”那样带着黑眼圈,我们可以有自己多余的娱乐时间,可以找到自己生活的乐趣,从此以后,我们就可以“安逸”的体会生活的美好了。
所以,我们的想法里或多或少的缺少了“悬梁刺股”的那种学习精神,但是,这七天的实训,让我彻底的回到了从前那种“苦日子”,早起摸黑,过着猫头鹰的生活,真的“痛”,还有的感觉就是不习惯,因为生物钟彻底的打破了,早睡早起的美好没有了,说实话,开始的时候我真的好抱怨,认为我们可以完全不用这样拼命就可以完成我们该做的事情,这样下来,留给我们的是累,是累,还是累,没有太多的休息时间怎么可能会有精力再工作呢?但是,渐渐的我明白了,我的想法是多么的愚蠢!正因为学习上有所收获,思想上也就豁然开朗起来。
以太网协议分析实验总结
以太网协议分析实验总结篇一:网络协议分析实验一学院学生姓名计算机学院专业学号网络工程指导教师实验日期黄杰一、以太帧格式的分析 1. 抓取方法描述先在命令窗口下输入ipconfig查看本地的ip地址,得到的结果如下:可以得到本地的IP地址为,默认网关为,物理地址为3C-77-E6-6E-92-85,然后打开wireshark软件开始抓包,找到可以建立连接的IP地址来进行ping。
这里选择的目的ip地址为,将wireshark之前抓取的包清空重新打开进行抓取。
在命令窗口下输入ping2. 记录抓取的过程关闭wireshark,在过滤器中输入icmp,可以找到发送并接受的8个icmp协议下的数据包。
选择其中一个数据包对以太帧格式进行分析。
3. 抓取数据的内容抓取数据内容如下:这里面包括了发送数据包的源MAC地址和接受数据包的目的MAC地址,以太帧类型以及数据内容等等。
4. 抓取数据的格式解释(可直接在抓取数据的内容旁边标注)? 源MAC地址:3C-77-E6-6E-92-85? 目的MAC地址:00-00-54-00-01-02? 类型:协议类型为ICMP类型? 长度:IP包总长度为60? 校验和? 以太帧类型:0x0800帧内封装的上层协议类型为IP,十六进制码为08005. 补充说明(如果有需要补充的内容写在这)ICMP的以太帧中数据内容为32字节,这里可以看到里面的内容是:abcdefghijklmn opqrstuvwabcdefg hi 。
二、ARP协议的分析 1. 抓取方法描述首先查看本地的IP地址:这里是,目的主机是室友的电脑,IP地址为。
首先清除arp缓存2. 记录抓取的过程在wireshark中选择arp过滤,在过滤规则中设置host ,然后点击开始抓包。
接下来在命令窗口中输入ping 。
成功ping通后在wireshark中找到arp请求数据包和arp响应数据包。
3. 抓取数据的内容保存为抓包文件并导出为文本文件,文本文件内容如下:No. Time Source Destination Protocol Length Info3 _6e:92:85 Broadcast ARP42 Who has ? TellFrame 3: 42 bytes on wire (336 bits), 42 bytes captured (336 bits) on interface 0Interface id: 0 (\Device\NPF_{3D0F013B-07F2-4556-90A3-C7EBFBDCBCE0}) Encapsulation type: Ethernet (1)Arrival Time: Nov 6, XX 17:55: 中国标准时间[Time shift for this packet: seconds] Epoch Time: seconds[Time delta from previous captured frame: seconds] [Time delta from previous displayed frame: seconds] [Time since reference or first frame: seconds] Frame Number: 3Frame Length: 42 bytes (336 bits) Capture Length: 42 bytes (336 bits) [Frame is marked: True] [Frame is ignored: False][Protocols in frame: eth:ethertype:arp] [Coloring Rule Name: ARP] [Coloring Rule String: arp] Ethernet II, Src: HonHaiPr_6e:92:85 (3c:77:e6:6e:92:85), Dst: Broadcast (ff:ff:ff:ff:ff:ff) Destination: Broadcast (ff:ff:ff:ff:ff:ff)Address: Broadcast (ff:ff:ff:ff:ff:ff).... ..1. .... .... .... .... = LG bit: Locally administered address (this is NOT the factory default) .... ...1 .... .... .... .... = IG bit: Group addres(来自: 小龙文档网:以太网协议分析实验总结)s (multicast/broadcast)Source: HonHaiPr_6e:92:85 (3c:77:e6:6e:92:85)Address: HonHaiPr_6e:92:85 (3c:77:e6:6e:92:85).... ..0. .... .... .... .... = LG bit: Globallyunique address (factory default).... ...0 .... .... .... .... = IG bit: Individual address (unicast) Type: ARP (0x0806) 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 (request) Hardware type: Ethernet (1) Protocol type: IP (0x0800) Hardware size: 6 Protocol size: 4 Opcode: request (1) Sender MAC address: HonHaiPr_6e:92:85 (3c:77:e6:6e:92:85) Sender IP address: ()Target MAC address: 00:00:00_00:00:00 (00:00:00:00:00:00) Target IP address: ()No. Time Source Destination Protocol Length Info4 _25:f7:56 HonHaiPr_6e:92:85 ARP42 is at3c:77:e6:25:f7:56Frame 4: 42 bytes on wire (336 bits), 42 bytes captured (336 bits) on interface 0Interface id: 0 (\Device\NPF_{3D0F013B-07F2-4556-90A3-C7EBFBDCBCE0}) Encapsulation type: Ethernet (1)Arrival Time: Nov 6, XX 17:55: 中国标准时间[Time shift for this packet: seconds] Epoch Time: seconds[Time delta from previous captured frame: seconds] [Time delta from previous displayed frame: seconds] [Time since reference or first frame: seconds] Frame Number: 4Frame Length: 42 bytes (336 bits) Capture Length: 42 bytes (336 bits) [Frame is marked: True] [Frame is ignored: False][Protocols in frame: eth:ethertype:arp] [Coloring Rule Name: ARP] [Coloring Rule String: arp] Ethernet II, Src: HonHaiPr_25:f7:56 (3c:77:e6:25:f7:56), Dst: HonHaiPr_6e:92:85 (3c:77:e6:6e:92:85)Destination: HonHaiPr_6e:92:85 (3c:77:e6:6e:92:85)Address: HonHaiPr_6e:92:85 (3c:77:e6:6e:92:85).... ..0. .... .... .... .... = LG bit: Globally unique address (factory default).... ...0 .... .... .... .... = IG bit: Individual address (unicast)篇二:网络协议分析软件的使用网络实验报告南京理工大学泰州科技学院实验报告书课程名称:《计算机网络》实验题目:实验八班级:11计算机(2)学号:姓名:胡施兢指导教师:吴许俊一、实验目的1. 掌握网络协议分析软件的安装与配置方法;2. 学习以太网数据链路层帧结构的分析;3. 学会分析数据传输过程,理解TCP/IP协议工作原理。
以太网接入实训报告心得
一、实训背景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技术已经成为企业、学校、家庭等各个领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为了提高同学们对网络技术的理解和实践能力,我们开展了以太网接入实训。
本次实训旨在通过实际操作,让同学们深入了解以太网的基本原理、设备配置以及网络搭建过程。
二、实训过程1. 实训准备在实训开始前,我们首先对同学们进行了以太网基础知识培训,包括以太网发展历程、工作原理、传输介质、拓扑结构等。
接着,我们为每位同学配备了实验设备,包括交换机、路由器、网线、计算机等。
2. 实训内容(1)以太网基本原理学习通过学习,我们了解到以太网是一种基于IEEE 802.3标准的局域网技术,采用CSMA/CD(载波侦听多路访问/碰撞检测)的介质访问控制方法。
以太网采用共享介质,支持全双工和半双工两种工作模式。
(2)交换机配置在交换机配置环节,我们学习了交换机的基本功能和配置方法。
通过配置交换机的VLAN、端口镜像、链路聚合等参数,实现了网络的隔离、监控和优化。
(3)路由器配置路由器是连接不同网络的设备,我们学习了路由器的基本功能和配置方法。
通过配置路由器的静态路由、动态路由、NAT等参数,实现了不同网络之间的通信。
(4)网络搭建在搭建网络的过程中,我们按照以下步骤进行:a. 确定网络拓扑结构,包括核心层、汇聚层和接入层。
b. 配置交换机、路由器等网络设备,确保网络设备之间能够正常通信。
c. 搭建DHCP服务器,为接入层设备分配IP地址。
d. 搭建DNS服务器,实现域名解析。
e. 配置OSPF协议,实现内网路由。
f. 配置NAT,实现内网与外网的通信。
3. 实训总结通过本次实训,我们掌握了以下技能:(1)熟悉以太网基本原理和设备配置。
(2)能够根据实际需求搭建网络,实现不同网络之间的通信。
(3)具备故障排查和优化网络性能的能力。
三、实训心得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本次实训,我深刻体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
在理论学习阶段,我们掌握了以太网的基本原理和设备配置方法,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我们才能真正理解并运用所学知识。
学习笔记-以太网基础和CRC心得
以太网基础和CRC心得1.以太、以太网1.1.先上凉菜,闲扯以太(就不留作案底了)1.2.局域网(LAN)1.2.1.局域网主要特点(范围__、站点数__、信道误码率__、传送速率__)1.2.2.局域网与以太网(IEEE 802.3)triple1.3.网络层次结构概念1.3.1.一个简单的网络叠罗汉示意1.3.2.交换芯片的作用:在数据链路层(MAC子层)和物理层之间作数据交换。
FPGA只要关心数据链路层的东西。
1.4.以太网帧结构及数据传送顺序1.4.1.以太网帧结构以太网帧结构图1.4.1.1.数据同步部分(包括Preamble和SFD)1)数据同步意义:可以从一串数据流中准确地找到所需数据包的始末位置,然后可以定位包内各字段位置,从此就我为刀俎,包为鱼肉,庖丁解包,绰绰有余了。
2)数据同步的常见方式:a)增加同步信号线,具体例子可参见PDH设备中CU和TU的两根同步信号线。
另加自以为是的见解优点:同步处理方便缺点:增加了一条信号线,相当于可以提供两倍信号速率,但现在只用了一倍,效率较低。
适用情况:在信号传送距离较短,走线资源比较丰富的情况下,如芯片内部,单板内部以及同一设备各板之间也可以考虑。
b)信号数据流中插入特定同步码,如以太网帧结构中的Preamble和SFD部分。
另加自以为是的见解优点:带宽浪费较少,数据传送效率得到提高,具体传送效率和同步码长度及数据包长度有关。
缺点:同步处理相对复杂,同步时间变长,并需要一定缓存存储数据。
适用情况:远距离通信。
3)以太网帧数据同步部分简介:a)P reamble: 前同步码,共七个0x55字节。
b)S FD: 包头指示,一个字节,值为0xD5。
1.4.1.2.路由相关部分(包括DA和SA)1)DA(目的地址):指示数据帧发送的目的地,路由设备根据DA及内部存储的路由表决定收到该包后从哪个端口转发。
FF-FF-FF-FF-FF-FF为广播地址,而如果DA的第一字节最低位为1的地址保留为组播地址。
EPON学习总结
EPON 学习1.EPON网络模型及功能模块EPON全称,Ethernet Passive Optical Networks,以太无源光网络。
是承载封装成IEEE 802.3标准的以太网帧的PON。
采用的是P2MP的技术。
PON系统的组成包括:(1)OLT:光线路终端(局端设备)(2)光分配网络: ODN(3)ONU:光网络单元(用户侧)OLT的功能模块图ONU的功能模块图2.EPON网络层次划分EPON工作的网络层范围是在物理层到数据链路层。
(1)物理层从低到高分成如下子层和接口MDI(煤质相关接口):规范物理传输煤质信号和传输煤质与物理设备之间的机械和电气接口PMD(物理煤质相关子层):负责与传输煤质的接口。
PMA(物理煤质附加子层):负责发送、接收、定时恢复和相位对准功能。
在EPON中需要扩展以规接收机对数据流的相位和频率同步时间。
这一时间称为时钟和数据恢复时间(CDR时间)。
IEEE 802.3ah规定OLT PMA在400ns内比特同步,32ns完成码组对齐。
PCS(物理编码子层):负责把数据比特编成合适物理煤质传输的码组。
在EPON中PCS子层扩展为检测高层要发送的数据以在正确的时间开启和关闭激光器。
GMII(吉比特MAC和吉比特物理层之间的吉比特煤质无关接口)允许多个数据终端设备混合使用各种吉比特速率物理层。
RS(协调子层):提供GMII信号到MAC层的映射。
EPON采用的是扩展的协调子层,它通过LLI来仿真点到点煤质。
另外的扩展是可选的向前纠错码(FEC)。
(2)数据链路层由下列子层组成MAC(煤质接入控制子层):负责向物理层的数据转发功能(与煤质无关)。
一般来说,MAC子层负责封装(成帧、地址标识、差错检测)和煤质接入(冲突检测和时延过程)功能。
MAC控制子层:是可选子层负责MAC子层操作的实时控制和处理。
负责ONU的接入控制,通过MAC控制帧完成对ONU的初始化、测距、和动态带宽分配,采用申请/授权(Request/Grant)机制,执行多点控制协议(MPCP),MPCP的主要功能是轮流检测用户端的带宽请求,并分配带宽和控制网络启动过程。
以太网协议分析实验总结
以太网协议分析实验总结篇一:网络协议分析实验一学院学生姓名计算机学院专业学号网络工程指导教师实验日期黄杰一、以太帧格式的分析 1. 抓取方法描述先在命令窗口下输入ipconfig查看本地的ip地址,得到的结果如下:可以得到本地的IP地址为,默认网关为,物理地址为3C-77-E6-6E-92-85,然后打开wireshark软件开始抓包,找到可以建立连接的IP地址来进行ping。
这里选择的目的ip地址为,将wireshark之前抓取的包清空重新打开进行抓取。
在命令窗口下输入ping2. 记录抓取的过程关闭wireshark,在过滤器中输入icmp,可以找到发送并接受的8个icmp协议下的数据包。
选择其中一个数据包对以太帧格式进行分析。
3. 抓取数据的内容抓取数据内容如下:这里面包括了发送数据包的源MAC地址和接受数据包的目的MAC地址,以太帧类型以及数据内容等等。
4. 抓取数据的格式解释(可直接在抓取数据的内容旁边标注)? 源MAC地址:3C-77-E6-6E-92-85? 目的MAC地址:00-00-54-00-01-02? 类型:协议类型为ICMP类型? 长度:IP包总长度为60? 校验和? 以太帧类型:0x0800帧内封装的上层协议类型为IP,十六进制码为08005. 补充说明(如果有需要补充的内容写在这)ICMP的以太帧中数据内容为32字节,这里可以看到里面的内容是:abcdefghijklmn opqrstuvwabcdefg hi 。
二、ARP协议的分析 1. 抓取方法描述首先查看本地的IP地址:这里是,目的主机是室友的电脑,IP地址为。
首先清除arp缓存2. 记录抓取的过程在wireshark中选择arp过滤,在过滤规则中设置host ,然后点击开始抓包。
接下来在命令窗口中输入ping 。
成功ping通后在wireshark中找到arp请求数据包和arp响应数据包。
3. 抓取数据的内容保存为抓包文件并导出为文本文件,文本文件内容如下:No. Time Source Destination Protocol Length Info3 _6e:92:85 Broadcast ARP42 Who has ? TellFrame 3: 42 bytes on wire (336 bits), 42 bytes captured (336 bits) on interface 0Interface id: 0 (\Device\NPF_{3D0F013B-07F2-4556-90A3-C7EBFBDCBCE0}) Encapsulation type: Ethernet (1)Arrival Time: Nov 6, XX 17:55: 中国标准时间[Time shift for this packet: seconds] Epoch Time: seconds[Time delta from previous captured frame: seconds] [Time delta from previous displayed frame: seconds] [Time since reference or first frame: seconds] Frame Number: 3Frame Length: 42 bytes (336 bits) Capture Length: 42 bytes (336 bits) [Frame is marked: True] [Frame is ignored: False][Protocols in frame: eth:ethertype:arp] [Coloring Rule Name: ARP] [Coloring Rule String: arp] Ethernet II, Src: HonHaiPr_6e:92:85 (3c:77:e6:6e:92:85), Dst: Broadcast (ff:ff:ff:ff:ff:ff) Destination: Broadcast (ff:ff:ff:ff:ff:ff)Address: Broadcast (ff:ff:ff:ff:ff:ff).... ..1. .... .... .... .... = LG bit: Locally administered address (this is NOT the factory default) .... ...1 .... .... .... .... = IG bit: Group addres(来自: 小龙文档网:以太网协议分析实验总结)s (multicast/broadcast)Source: HonHaiPr_6e:92:85 (3c:77:e6:6e:92:85)Address: HonHaiPr_6e:92:85 (3c:77:e6:6e:92:85).... ..0. .... .... .... .... = LG bit: Globallyunique address (factory default).... ...0 .... .... .... .... = IG bit: Individual address (unicast) Type: ARP (0x0806) 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 (request) Hardware type: Ethernet (1) Protocol type: IP (0x0800) Hardware size: 6 Protocol size: 4 Opcode: request (1) Sender MAC address: HonHaiPr_6e:92:85 (3c:77:e6:6e:92:85) Sender IP address: ()Target MAC address: 00:00:00_00:00:00 (00:00:00:00:00:00) Target IP address: ()No. Time Source Destination Protocol Length Info4 _25:f7:56 HonHaiPr_6e:92:85 ARP42 is at3c:77:e6:25:f7:56Frame 4: 42 bytes on wire (336 bits), 42 bytes captured (336 bits) on interface 0Interface id: 0 (\Device\NPF_{3D0F013B-07F2-4556-90A3-C7EBFBDCBCE0}) Encapsulation type: Ethernet (1)Arrival Time: Nov 6, XX 17:55: 中国标准时间[Time shift for this packet: seconds] Epoch Time: seconds[Time delta from previous captured frame: seconds] [Time delta from previous displayed frame: seconds] [Time since reference or first frame: seconds] Frame Number: 4Frame Length: 42 bytes (336 bits) Capture Length: 42 bytes (336 bits) [Frame is marked: True] [Frame is ignored: False][Protocols in frame: eth:ethertype:arp] [Coloring Rule Name: ARP] [Coloring Rule String: arp] Ethernet II, Src: HonHaiPr_25:f7:56 (3c:77:e6:25:f7:56), Dst: HonHaiPr_6e:92:85 (3c:77:e6:6e:92:85)Destination: HonHaiPr_6e:92:85 (3c:77:e6:6e:92:85)Address: HonHaiPr_6e:92:85 (3c:77:e6:6e:92:85).... ..0. .... .... .... .... = LG bit: Globally unique address (factory default).... ...0 .... .... .... .... = IG bit: Individual address (unicast)篇二:网络协议分析软件的使用网络实验报告南京理工大学泰州科技学院实验报告书课程名称:《计算机网络》实验题目:实验八班级:11计算机(2)学号:姓名:胡施兢指导教师:吴许俊一、实验目的1. 掌握网络协议分析软件的安装与配置方法;2. 学习以太网数据链路层帧结构的分析;3. 学会分析数据传输过程,理解TCP/IP协议工作原理。
关于以太网的一些总结
以太网PHY和MAC以太网PHY和MAC对应OSI模型的两个层——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
物理层定义了数据传送与接收所需要的电与光信号、线路状态、时钟基准、数据编码和电路等,并向数据链路层设备提供标准接口(RGMII / GMII / MII)。
数据链路层则提供寻址机构、数据帧的构建、数据差错检查、传送控制、向网络层提供标准的数据接口等功能。
一个以太网路PHY是一个芯片,可以发送和接收以太网路的数据帧或讯框帧(frame),不同于NIC(Network Interface Card)的是PHY没有自己的MAC地址。
PHY连接一个数据链路层的设备(MAC)到一个物理媒介,如光纤或铜缆线。
典型的PHY包括PCS(Physical Coding Sublayer,物理编码子层)和PMD(Physical Media Dependent,物理介质相关子层)。
PCS对被传送和接受的资讯加码和解码,目的是使接收器更容易恢复信号。
以太网芯片微控制器、以太网媒体接入控制器(MAC)和物理接口收发器(PHY)整合进同一芯片,这样能去掉许多外接元器件。
这种方案可使MAC和PHY实现很好的匹配,同时还可减小引脚数、缩小芯片面积。
单片以太网微控制器还降低了功耗,特别是在采用掉电模式的情况下。
媒体接入控制器。
以太网MAC由IEEE-802.3以太网标准定义。
它实现了一个数据链路层。
通常情况下,它实现MII接口。
媒体独立接口,它是IEEE-802.3定义的以太网行业标准。
它包括一个数据接口,以及一个MAC和PHY之间的管理接口。
数据接口包括分别用于发送器和接收器的两条独立信道。
每条信道都有自己的数据、时钟和控制信号。
MII数据接口总共需要16个信号。
管理接口是个双信号接口:一个是时钟信号,另一个是数据信号。
通过管理接口,上层能监视和控制PHY。
物理接口收发器,它实现物理层。
IEEE-802.3标准定义了以太网PHY。
它符合IEEE-802.3k 中用于10BaseT(第14条)和100BaseTX(第24条和第25条)的规范。
以太网知识学习
报文类型
保留 保留
2)双绞线的技术能力;
第 三 章 以 太 网 技 术
1000BASE-X接口的自协商 100BASE-TX 全双工 4)确定主/从定时器; 非对称方向 相同类型接口间的数据交换包括: 100BASE-T4 半双工 远程故障 15)双绞线电缆的并行检测; 流控制支持 1)全双工或半双工能力: 远程故障2 远程故障指示6)通过双绞线交换协商数据。 2)流量控制机制; 确认
第 三 章 以 太 网 技 术
0、1平衡原则,为码组流选择合适的RD- 3选码:按照 )利用公式,调整某些符号,使传输线上的“+”、 T T 或 RD +组成信息码流。 “-”平衡。 R R
T R T R
3.3 以太网透明网桥
3.3.1 转发与学习
开始
帧的错误校验以及过滤 的限制查询逻辑
No •存储转发模式进行完全的错误校验、报文过 帧正确地从端口接收?
第 三 章 以 太 网 技 术
1998~今:1996年,IEEE802.3成立千兆以太网标准开发组,
1998年完成并同过了该标准,以太网第二次提速;1999年, IEEE成立高速研究组HSSG致力于万兆以太网标准的研究,2002 年完成并通过了该标准,以太网第三次提速。
3.1.2 全双工交换式以太网
1973~1982年:1973年,Xerox公司提出并实现最初的以太网;
1979年,Xerox与DEC联合,后来Intel加入,1980年发布10Mb/s 版以太网标准[DIX80];1980年,IEEE的802组成立。
1983~1990年:1983年,IEEE发布了802.3标准;1984年,DEC
发布透明LAN网桥产品;1987年,开始研究不同的LAN互联, 1990年产生802.1D标准;1990年,IEEE通过了双绞线以太网标 准。 1991~1997年:1991年,Kalpana公司开始开发新型的以太网 交换机,1995年IEEE802.3委员会开始研究全双工交换标准, 1997年通过该标准;1991~1992年,Grand Junction公司开始 开发100Mb/s以太网,1995年IEEE通过了快速以太网标准,自 [DIX80]后,以太网第一次速度升级。
以太网学习笔记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我学习使用DM9000以太网模组以及TCP/IP协议过程中的一些心得体会,希望能对接触此模块及网络相关领域的伙伴们提供一些参考。
1 TCP/IP协议体系简单认识简单理解,TCP/IP协议族是一整套把各种系统连接在一起并保证数据数据准确快速传输的规定和格式。
通常我们把TCP/IP协议族抽象成为一种具有四层结构的模型:链路层、网络层、运输层、应用层。
每层各负责一个或一系列独立的功能。
接下来将简单介绍各层的功能。
其中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地址标识的概念。
协议族中每一层都会有自己特有的身份识别方式。
如同我们要读取某个存储器单元的数据需要有地址一样,对等的层与层之间也是依靠某些标志性信息识别传输对象的。
这一点在各层的简单介绍中都会提及。
1) 应用层:应用层直接面向用户,必须具有清晰的会话过程。
如常见的HTTP协议、FTP协议等。
直观来说,就是为用户提供有特定的功能的一些应用实例。
2) 运输层:运输层提供的服务可以让应用层的程序或者进程可以通过特定的通道或特定的标志(如端口)获取流入本机的网络数据或者将应用层的数据加上这些特定的标识信息后送入发送队列中。
如,A机器的某个应用程序进程PA需要传输一个文件给B机器的一个应用程序进程PB,则进程PA可以通知运输层需要占用某个端口PortA来进行通讯,并告知其需要送到的目的地址与端口号PortB。
那么,进程PA通过端口PortA写入给运输层的数据就会被准确的传送到目的地B主机的PortB端口。
此时,如果主机B上的进程PB已经将PortB设置为自己的监听端口,那么运输层就会将此数据送给进程PB,从而完成端到端的数据传输。
可以看出,运输层就是依靠这种端到端的身份识别实现的通讯。
TCP协议和UDP协议是该层中的主要协议。
其中,TCP协议是基于连接、确认机制的协议,可以提供可靠的传输服务,两个进程通讯之前必须建立一条TCP连接通道,每次发送数据,对方接收到之后必须回传确认信号以表示数据的接收成功,从而保证数据从某台主机的某个端口准确传输到另一台主机的某个端口;UDP协议提供不可靠的传输服务,它仅提供最大努力的端口到端口的交付服务,并不保证数据的正确,也没有数据到达的确认机制。
02-09 以太网局域网_模块总结
模块总结
以太网线缆和分段只能传播有限的物理距离,但通过诸如中继 器和集线器等设备能够扩展局域网网段。 网桥和交换机将一个局域网划分为多个分段。但是交换机的转 发速度更快,并支持更多高级的功能,交换机主要包括以下3个 功能:数据帧的转发、过滤和泛洪。 交换式以太局域网通过多种方式提高了网络的性能,其中包括 微分段、层次型网络结构;但是交换式以太网可能出现环路的 问题,使用STP能够解决环路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Ethernet学习综述
一、 名词解释
1. OPB:On‐chip Peripheral Bus;
2. IPIF:IP Interface;
3. MII:Media Independent Interface;
4. CSMA/CD: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with Collision Detection;
5. FCS:Frame Check Sequence;
6. SFD:Start of Frame Delimiter
7. TX:transmitter;
8. RX:receiver;
9. CRS:Carrier Sense Signal;
10. CRC:Cyclical Redundancy Check;
11. LLC:Logic Link Control;
二、 学会的概念
1.OSI模型
层1:物理层
层2:数据链路层层3:网络层
层4:传输层
层5:会话层
层6:表示层
层7:应用层
2.通信层划分
传输层——数据段(Segment)
网络层——分组(数据包)(Packet)——路由器
通信层
数据链路层——数据帧(Frame)——交换机、网桥
物理层——比特(Bit)——集线器、中继器
3. 数据链路层
9 链路就是数据传输中任何两个相邻的结点间的点到点的物理线路。
9 数据链路层分为逻辑链路控制子层(LLC )和媒体访问控制子层(MAC )
9 逻辑链路层与物理层是相关的。
9 针对不同的物理层,提供不同的MAC 子层来访问。
4. 半双工(Half Duplex )与全双工(Full Duplex )
9 任一时刻只能接收或发送 9 采用CSMA/CD 工作机制 半双工9 同一时刻可以发送和接收 全双工
9 最大吞吐量达到双倍速率
与半双工相比,提高了灵活性,降低了成本。
5. 集线器(HUB )与交换机(Switch )
9 半双工机制
9 一般,一条总线 9 物理层网络设备
HUB 9 全双工机制
9 数字交叉网络 9 数据链路层网络设备
itch
Sw 交换机与HUB 的最大区别就是能够做到端口到端口的转发。
6. CSMA/CD
所谓的 CSMA/CD 就是一种来避免多个设备在同一时刻抢占线路的情况
的冲突检测和避免的机制,称为带碰撞检测的载波监听多路访问。
7. 流量控制
如果发送结点的发送能力大于接收结点的接收能力,将导致接收方来不
及接收。
流量控制所要解决的就是控制发送方的速率,使其不超过接收方所能承受的能力。
三、 帧格式
1.Ethernet II 的成帧
9 若L/T>1500,代表该帧的类型;
若L/T<=1500,代表该帧的长度。
此时,该帧就是802.3帧。
9没有 LLC 子层功能。
9以太网数据帧的最小长度必须大于 64 字节。
2. IEEE 802.3帧
9LLC子层帧结构中,DSAP称为目的服务访问点;
SSAP称为源服务访问点。
3. 802.1q帧
在传统的以太网帧格式的“类型/长度”字段前面,附加了一个4字节的额
外部分,标记为1Q。
其中,TYPE:2字节,指出该数据帧的类型;
PRI:3比特,用来表示该数据帧的优先级;
CFI:1比特,用在一些环形结构的物理介质网络中;
VID:1Q的核心部分,12比特,表示4096个VLAN(VLAN1用来做
默认)
4. MAC控制帧
Pad:This field is used to insure that the frame length is least 64.
四、 通信操作
1.半双工CSMA/CD工作
z传输前侦听
z如果电缆忙则等待
z传输且检测冲突
z重传前等待
z重传前夭折
2.半/全双工的流控方法
z半双工流控:
半双工流控采用一种称为“后退压力”(Backpressure)的概念,即在将要到来的数据之前采取某种动作,来组织发送者发送它们的数据。
在CSMA/CD LAN中,有两种方法可以达到这一个目的:
1)强行与将要到达的帧发生冲突;
2)插入“载波检测”,使信道看起来处于忙状态。
z全双工流控:
3. PAUSE功能与操作
——应用在全双工以太网链路上实现流量控制。
z操作:
PAUSE操作实现了一种简单的“停—启”形式的流量控制。
如果某个设备 (站或交换机)想阻止帧到来,它可以发送一个带有参数的PAUSE帧,该参数指明了全双工中的另一方在开始继续发送数据前需要等待的时间。
当另一个站接收到 PAUSE帧后,将在指定的时间内停止发送数据。
当这个时间超时后,该站将从暂停的位置继续发送帧。
z语义:
9目的地址是PAUSE帧要到达的目的地。
它总是包含一个为PAUSE保留的唯一的组播地址:01‐80‐C2‐00‐00‐01。
9源地址域包含了发送PAUSE帧的站单播地址。
9类型域包含了所有MAC控制帧使用的保留值:0x8808。
9PAUSE帧只带一个称为暂停时间(pause_time)的参数。
这个参数是2个字节的无符号整型值。
它是发送方请求接收方停止发送数据帧的时间长度。
接收者应暂停的时间等于pause_time乘以用当前数据率传输512比特的时间。
五、 MAC控制器
借助资料中的操作流程图,理解了MAC控制器
z结构图
z发送:
z接收:
六、 总结
了解了一些通信的基础知识。
知道了以太网的常见名词和定义。
熟悉了以太网的帧格式及其语义。
熟悉了以太网的流量控制和以太网MAC控制器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