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莱州市第五中学高三语文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届莱州市第五中学高三语文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现代文阅读I(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从诗经、楚辞、先秦散文、汉赋到唐诗、宋词、元曲以至明清小说,中国的文学艺术始终如《礼记》所说:“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更是成为各自时代特有的艺术符号,形成了一条反映中国文化创新前行的审美曲线。
任何国家的富强,都需要优秀文化提供相应的精神引领与智力支持。
当今世界以信息技术、人工智能和生物科学为主导的科技革命突飞猛进,迅速改变着人类的生产方式、产品形态和生活方式,人们的思想更加多元。
新时代的文化创新只有立足传统,才能不忘民族之魂;只有拥抱未来,才能适应时代之需。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之根、智慧之源,水载着中华民族古老而长青的光荣与梦想。
我们要积极探索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对接融合,用新的体验与知识找回、激活、重组个体身上传承了数千年的中华优秀文化基因,使传统文化再次获得生机与活力。
平昌冬奥会的“北京8分钟”,以现代思维和手法,运用智能科技完美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符号——凤凰展翅、龙凤呈祥、梅花、长城、中国结等。
通过“北京8分钟”,我们不仅看到了文化的魅力,也看到了科技的力量。
传统文化是创新的不竭源泉,继承传统又不拘泥沿袭,才能超越传统,独辟蹊径。
改革开放40年,中国人民创造了丰富的物质与精神财富,为人类文明发展做出了新贡献。
文化创造应当高度关注和反映当代中国各领域的建设成就,以广大人民投身其中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伟大实践为表现对象,创造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形式新颖的文艺作品。
中国当代文化创造不但要出精品、出品牌,还要出思潮、出流派,形成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中国艺术思潮和设计流派。
现代以来,欧美产生了一批明显有别于古典艺术传统的现代艺术国际大师,如毕加索、马蒂斯等,以全新视角和艺术手法观察表现世界,对现代艺术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近代以来,中国艺术也开启了现代化进程,产生了一批有影响的艺术家,如齐白石、张大千等,但他们总体上还是延续着中国绘画传统。
在超越传统的艺术方面,我们还缺之具有国际影力的节术大师。
因此,文化创造不能仅仅将思维和视野局限在传统的现代化转化上,而是要超越传统与现代融合的思维阈限,创造属于中国自己的当代艺术语言。
中国传统文化中不乏对未知世界和宇宙空间的想象与叙事,创造出了夸父追日、嫦娥奔月等脍炙人口的艺术精品,构成东方神话故事特有的审美体系,与希腊神话遥相呼应;但在现代科幻文艺方面我们却不尽如人意,除了《三体》,我国目前鲜有优秀科幻文艺作品能跻身全球文化市场。
科幻文艺是依据一定的科
学知识和科学原理的文化创造,比神话传说更具有科学精神。
在科幻文艺创作方面,培育民族的科学意识,大胆放飞想象的翅膀,是进行文化创新的一个可行路径。
文化创新的三个向度是面对当今世界文化发展趋势的理性选择,是单纯对传统与现代融合向度的拓展与完善,更能体现文化发展的当代特性与走向,有利于全面推动中国文化的创新发展,有利于全方位实现中国文化的现代转型,也有利于实现中国文化软实力的全面提升。
(摘编自管宁《文化创新的“术”与“道”》)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化创新面临着复杂的现实境遇,新时代的文化创新要立足传统,拥抱未来。
B.中国的文学艺术是各自时代特有的艺术符号,反映了中国文化创新前行的审美历程。
C.中国的建设成就为文化创造提供了鲜活的素材,也为文化创新提供了广阔的土壤。
D.中国传统文化是弥足珍贵的财富,挖掘、利用优秀文化基因是创新文化的重要途径。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运用引证法,以“北京8分钟”来印证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对接融合的探索。
B.文章阐述中外艺术大师对艺术发展的影响力,彰显中国要创造当代艺术语言的立场。
C.文章从传统与现代、实践与创新、现实与未来三个向度阐明了文化创新的路径。
D.文章以新时代如何进行文化创新为立论前提,采用总分总的论证结构进行论述。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艺术家不能跳出中国绘画传统的藩篱,因而难以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大师。
B.如果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能够对接融合,那么传统文化就会重新获得生机与活力。
C.中国文化软实力要全面提升,就有必要推动文化的创新发展,实现文化的现代转型。
D.科幻文艺比神话故事更具有科学精神,科幻文艺的创作,离不开科学意识与想象力。
(二)现代文阅读II(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社日
在充满自然信仰的上古时代,从土地中讨生活的先民,很容易对土地生发万物的功用产生神秘的理解,将土地神化,所以在商周时代出现“社”这一土地之神是自然而然的事情,“社,所以神地之道也”。
既然土地有灵,就需礼敬献祭,所以人们“封土以为社”,“封土”为社神原始的象征。
社稷在周代即被奉为国家主神,列入祀典,并作为国家政权的象征;国家有太社,王室有王社,诸侯国有国社,诸侯有侯社,大夫以下与百姓一起按地域立社。
周朝因俗制礼,将祭祀活动作了系统的整饬与安排,因此有了祭社的日期,时间确定在仲春之月。
这是根据土神自然属性的选择。
仲春之月,阳气发动,
万物萌生,自然是祭祝的好时机,“元日”为二月的甲日,即选用二月中吉利的甲日作为百姓祭祀社神的日子,这也就是最初的社日。
秦汉时期,社日有了进一步发展,为适应春祈秋报的需要,形成了春社与秋社两个社日。
汉代以后,社日时间虽出现过几次变化,但一般确定在立春后第五个戊日(春分前后),立秋后第五个戊日(秋分前后)。
这一时期,由于统一的封建政权的建立,形成了官社与民社的区别。
上层社会的社祀活动庄严、隆重,祭品丰厚,享以太牢之礼,民间社祀简朴,随意。
尽管民间社日活动在当时为上层人士所讥讽,但因其更接近人情、人性的本原,因而具有更生动的色彩,更能体验到社日的欢乐。
魏晋南北朝时期,传承了汉代社会风习,但稍有变化,这一时期的基层社会组织——“里”已开始过渡为地域性的“村”,村虽然大小不一,但“百家为村”的形态较为常见。
因此,村社活动表现为“结综会社”的形式,春社日,村邻纠集,准备社猪、社酒,在社树下搭起供台,祭祀社神,然后分享祭肉,百家共度社日,社日活动的规模较前代为大。
秋社一如春社,并有卜问年成的内容。
此时亦由于佛、道信仰渗入,村社生活相应地发生了一些变化,出现了与佛、道有关的社会活动。
唐宋时期,社日达到全盛状态,社日的欢愉成为唐宋社会富庶太平的标识。
社日在传承汉魏以来神人共娱传统的同时,不断她吸收民众的愿望与思想。
社日是妇女儿童的节日,在社日,勤劳的妇女有了难得的闲暇,“今朝社日停针线,起向朱樱树下行”(张籍《吴楚歌词》)。
儿童亦兴高采烈,“太平处处是优场,社日儿童喜欲狂”(陆游《春社》)。
成年男子更是社日活动的主角,他们共祭社神,分享社酒、社肉,笑语欢歌不绝;“春醪酒共饮,野老暮相夸”。
社日是乡村的集体公共节日,家家参与,人人踊跃,“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的咏社佳句给我们传递了社日宴乐的盛况(王驾《社日》)。
在礼教束缚较少的唐宋社会,社日给人们提供了狂欢的机会,民众在社日中的尽情娱乐,又为社日增添了喜气与热闹。
社日在盛极唐宋之后,元明顿衰,虽然在一些地方(主要是偏远地区)仍有保留,有的还比较热烈,犹有古风,但社日在整个节日文化体系中乃至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大大下降。
秦汉以前,社腊并称,为一年中数一数二的重要节目,及至唐宋,社日依然盖过中秋、重阳诸节,成为民众生活的兴奋点。
但元明之后,社日连保持一般节日地位都不可能。
社日衰落的原因,有人说是元蒙主政,蹂躏汉俗的结果。
恐怕不仅仅如此,衰落的根本原因,当从社会结构内部变动与社会文化背景方面去寻找。
4. 下列关于“社日”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社日”时中的“社”为土神,出现在商周时代,人们“封土以为社”,对社神礼敬献祭。
B. “社日”这一盛大的古代节日,可以说是发端于中国古代的先民对土地崇敬与膜拜之情。
C. “社日”的内容随着社会结构内部变动与社会文化背景的变化而不断地发生变化,但组织形式直到唐宋都没有发生变化。
D. “社日”起源于商周,初兴于秦汉,传承于魏晋南北朝,兴盛于唐宋,衰微于元明。
5. 下列对“社日”发展演变过程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汉代以后,由于统一的封建政权的建立,又形成了官社与民社的区别,同时村社生活中出现了与佛、道有关的活动。
B. 魏晋南北朝时期,百家共度社日,活动的规模较前代为大;秋社较春社增加了卜问年成的内容。
C. 唐宋时期,社日在传承前代传统的同时,不断地吸收民众的愿望与思想,成为了人们尽情娱乐的狂欢节日,增添了喜气与热闹。
D. 在元明时期,社日衰落,虽然在有些地方仍有保留,古风犹存,但社日在整个节日文化体系中乃至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大大下降。
6. 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周朝把自发性质的祭祀活动作了整饬与安排,大致确定了祭社的日期,选用二月的甲日作为祭祀社神的日子,这也就是最初的社日。
B. 秦汉时期的民间社祀活动简朴、随意,但因其更接近人情、人性的本原,因而具有更生动的色彩,更能让人体验到社日的欢乐。
C. 从众多唐宋文人对民间社日的生动咏唱中,我们在千年之后仍能强烈地感受到当时社日气氛的浓烈。
D. 关于社日衰落的原因,众说纷纭,外族文化入侵仅仅是根本原因,更多原因还应该从社会和文化层面加以探寻。
(三)现代文阅读III(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随着国家政策频繁出台利好新能源汽车,各地方对于新能源汽车的扶持力度也逐步加大,截至2018年6月20日,全国共有上海、深圳、重庆等15省市出台新能源汽车补贴、奖励政策。
在如此大规模促进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情况下,电动汽车的产销量也获得了可喜的成绩,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分析,2018年1-5月,汽车产销均呈增长趋势。
5月,汽车生产234.44万辆,同比增长12.84%;销售228.77万辆,同比增长9.61%。
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9.6万辆和10.2万辆,同比分别增长85.6%和125.6%。
就在这形势看似一片大好的情况下,一个致命的问题却悄然浮现。
一些为蹭热度、蹭补贴进入这个领域的电池厂商生产出来的电池远远达不到新补贴政策要求,由于产品不合格,生产的大量电池只好报废。
福建猛狮科技总经理王少平表示,“国内锂动力电池正在向高品质、有产能的企业集中,大者恒大的趋势开始越来越明显。
”而随着动力电池市场的进一步升温,锂电池行业内的企业分化开始进一步加剧。
(摘编自《动力电池市场的“内忧外患”》,上海有色网2018年6月21日)材料二:
2017年全球动力电池销量前10的企业中,中国企业就有7席,占据世界第一位;预计到2020年,我国在全球电池市场所占的份额将达七成以上;目前我国电池生产企业已超过了200家,是全球拥有锂电池生产企业最多的国家。
然而这一串数字,并没有让业内人士觉得骄傲。
南开大学新能源材料化学研究所所长周震说:“从行业角度来看,美国有比较强的研发设计能力,目前仍然引领锂电池原始创新、核心材料研发;日本作为电池材料制造大国,生产规范严格,能够最先制造出新的成品电池;我国和韩国作为第二梯队,后续跟进。
”据了解,电池四大核心材料中,正、负极材料、电解液都已实现了国产化,唯独隔膜仍是短板。
核心专利缺乏,隔膜等关键材料不给力,不仅成了国产锂电池难以承受之痛,也拖了国产锂电池企业“走出去”的后腿。
(摘编自《一层隔膜两重天:国产锂电池尚需拨云见日》,《科技日报》2018年6月22日)材料三:
日本新能源产业技术综合开发机构日前宣布,该国部分企业及学术机构将在未来5年内联合研发下一代电动车全固态锂电池,并力争早日应用于新能源汽车产业。
该项目预计总投资100亿日元,丰田、松下等23家汽车、电池和材料企业以及京都大学、日本理化学研究所等15家学术机构将共同参与研究,计划到2022年全面掌握全固态电池相关技术。
此前,法国雷诺汽车业务负责人诺曼德表示,全固态电池是新能源汽车工业的新希望,在成本、密度和热稳定性方面都较目前的锂离子电池有巨大优势。
相比于传统锂离子电池,全固态电池将体现出比较明显的优势。
首先,相同能量下,全固态电池更薄且体积更小,从而方便应用在新型小尺寸智能电子设备,实现终端产品的小微型化。
其次,全固态电池轻便,能量密度高。
综合考虑到以上两大因素,全固态电池相比于一般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可以有一个较大幅度的提升。
到目前为止,许多实验室中,都已经可以小规模批量试制出能量密度为300-400Wh/kg的全固态电池。
从能量密度的数据上看,全固态电池带给人们的直观体会是我们的手机等电子产品从“一天一充”升级到“两天一充”。
(摘编自《日本为何对全固态锂电池情有独钟?》,OFweek锂电网2018年06月20日)
7.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材料一以2018年5月份的汽车产销量为例,通过列数据、作比较可以看出,在汽车整体产销增长的情况下,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势头更为迅猛。
B. 动力电池市场的进一步升温,加大了对为蹭热度、蹭补贴而进入该市场的电池厂商的淘汰力度,锂电池行业内的企业分化开始进一步加剧。
C. 中国动力电池在市场份额和企业数量上占有绝对优势,但从业内人士的角度来看,我国动力电池产业虽然规模够大,但仍然存在着不足。
D. 作为电池四大核心材料之一的隔膜不能实现国产化,不仅制约了国产锂电池的进一步升级,也成了国产锂电池企业“走出去”的障碍。
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国家关于新能源汽车的利好政策,推进了地方补贴、奖励政策的出台,为新能源汽车的蓬勃发展提供了契机,而相应的动力电池行业的跟进迫在眉睫。
B. 三则材料都提及了新能源汽车和动力电池之间的关联,新能源汽车为电池产业带来市场,优质的动力电池则是前者得以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
C. 日本作为电池材料制造大国,能够最先生产出新的成品电池,走在动力电池制造的前列,这可能得益于日本的企业和学术机构共同参与研究这一特点。
D. 全固态电池在成本、密度和热稳定性方面都较目前的锂离子电池有巨大优势,它是新能源汽车工业的新希望,也将为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便利。
9. 请结合以上三则材料,分析我国动力电池产业想要有所突破应该从哪些方面努力?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宋本,字诚夫,大都人。
自幼颖拔异群儿,既成童,聚经史穷日夜读之,句探字索,必通贯乃已。
尝从父祯官江陵。
江陵王奎文,明性命义理之学,本往质所得,造诣日深。
善为古文,辞必己出,峻洁刻厉,多微辞。
泰定元年春,除监察御史,首言:“逆贼铁失等虽伏诛,其党枢密副使阿散,身亲弑逆,以告变得不死,窜岭南,乞早正天讨。
”逾月,调国子监丞。
时宿卫士自北方来者,复遣归,乃百十为群,剽劫杀人桓州道中。
既逮捕,旭灭杰奏释之。
蒙古千户出使京师,宿邸中,适民间朱甲妻女车过邸门,千户悦之,并从者夺以入,朱泣诉于中书,旭灭杰庇不问。
本适与议,本复抗言:“铁失余党未诛,桓州盗未治,朱甲冤未伸,刑政失度,民愤天怨,灾异之见,职此之由。
”辞气激奋,众皆耸听。
二年,转中书左司都事。
会议招抚溪洞民,故将李牢山之子李恢尝假兵部尚书,从诸王帅兵征郁林州徭民,李恢在道纳妾,留不进,兵败归,枢密副使王吉言:“李平徭有功,当迁官。
”本言:“李弃军娶妾,逗挠军期,宜亟置诸法,况可官邪!”王色沮,乃不敢言。
本性高抗不屈持论坚正制行纯白不可干以私而笃朋友之义坚若金铁人有片善称道不少置,尤以植立斯文自任。
知贡举,取进士满百人额;为读卷官,增第一甲为三人。
父官南中,贫,卖宅以去。
居官清慎自
持,饘粥至不给。
本未弱冠,聚徒以养亲,殆二十年,历仕通显,犹僦屋以居。
及卒,非赙赠几不能给棺敛,执绋者近二千人,皆缙绅大夫、门生故吏及国子诸生,未尝有一杂宾,时人荣之。
本所著有《至治集》四十卷,行于世。
谥正献。
弟褧,字显夫,登泰定元年进士第,授校书郎,累官至翰林直学士,谥文清。
褧尝为监察御史,于朝廷政事,多所建明,其文学亦与本齐名,人称之曰二宋云。
(《元史·卷一百六十七·列传第六十九》,有删改)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本性高抗不屈/持论坚正制行/纯白不可于以私/而笃朋友之义/坚若金铁/人有片善/称道不少置
B. 本性高抗/不屈持论/坚正制行纯白/不可干以私/而笃朋友之义坚/若金铁/人有片善/称道不少置
C. 本性高抗不屈/持论坚正/制行纯白/不可千以私/而笃朋友之义/坚若金铁/人有片善/称道不少置
D. 本性高抗/不屈持论坚正/制行纯白/不可干以私/而笃朋友之义坚/若金铁/人有片善/称道不少置
11. 下列对义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泰定:年号。
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
先秦至汉初无年号,汉武帝即位后首创年号。
始创年号为建元。
B. 兵部:官署名。
隋始置,六部之一,掌管选用武官及法律、刑狱、军械、军令等。
以尚书为主官,侍郎为次官。
C. 贡举:古时地方官府向帝王荐举人才,有乡里选举、诸侯贡士之制,至汉始合贡、举为一,而称贡举。
元、明、清则泛指科举制度。
D. 谥:古代皇帝、贵族、大臣或其它有地位的人死后依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所加的带有褒或贬意义的称号。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宋本天资聪颖,嗜爱读书,为学力求字斟句酌,且求融会贯通,再加上他治学善问,使得他学问造诣颇深。
B. 宋本刚正不阿,敢于直斥,面对百姓朱甲妻女被千户所抢,旭灭杰包庇不问之事,他痛斥旭灭杰错误行为,辞语气愤激昂,众人震惊。
C. 宋本清廉孝顺,身居高官,仍住在他的旧房子里。
去世时,靠捐赠的钱物才得以入敛。
成年后,他招收门生来奉养双亲,达二十年。
D. 宋本为政有建树,治学也颇有造诣,他的弟弟宋褧也是如此,兄弟两人被当时的人所称赞,人称“二宋”。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自幼颖拔异群儿,既成童,聚经史穷日夜读之,句探字索,必通贯乃已。
(2)李弃军娶妾,逗挠军期,宜亟置诸法,况可官邪!
(3)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听筝
柳中庸
抽弦促柱①听秦筝,无限秦人悲怨声。
似逐春风知柳态,如随啼鸟识花情。
谁家独夜愁灯影?何处空楼思月明?
更入几重离别恨,江南歧路洛阳城。
【注】①抽弦促柱:弹奏时,以手指或鹿骨爪拨弄筝弦;缓拨叫“抽弦”,急拨叫“促柱”。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中重点写“声”,却又不直接写“声”,而是精心刻画发出“悲怨声”的形象。
B.首联由秦筝联想到“秦人悲怨声”,以此渲染氛围,奠定全诗悲怨的情感基调。
C.颈联展开想象,连连发问,较颔联有参差变化之美,能激发读者的想象。
D.本诗着力表现弹奏者精湛的技艺,借此传达心声,抒发人世悲欢,真切感人。
15.本诗的颔联在表达效果上和《听颖师弹琴》的“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飞扬”有异曲同工之妙,请对此加以分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在《离骚》中,诉说自己曾因佩戴蕙草而遭到贬逐,也曾被加上采摘白芷的罪名,但他坚定地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白居易《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利用周围环境来衬托琵琶女弹奏的音乐给人的强大艺术感染力。
(3)李贺《雁门太守行》中“_______,_______”两句,引用典故,写出了将士们誓死报效国家的决心。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9分)
17.下面是某小区物业张贴的一则启事,在语言表达、格式上共存在五处错误,请找出并改正。
尊敬的阳光城住户:
冬季即将来临,又到了火灾事故多次频发的时候。
为了增强小区广大住户对火灾事故的防范意识,请大家务必注意以下几点:
(1)保持楼梯口、家中阳台畅通,切忌不要堆放杂物。
(2)家用电器应摆放在防潮、防晒、通风处,在不使用时应拔下电器插头,开关、路线应经常检修。
(3)取暖设备不可直接放置在桌子、凳子等木制家具或可燃物上。
2020年11月1日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11分)
18.请从下列五个词语中至少选三个词语,写一段话。
要求语意完整,语言连贯、得体,不少于60个字。
词语:曹雪芹心智人世凋零《葬花吟》
四、写作(60分)
19.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在岁月的回眸里,总有眼泪陪我们一路走来,或快乐的眼泪或激动的眼泪或痛苦的眼泪。
那些悲伤过、幸福过的眼泪就像是生命里不可缺少的色彩,点缀着我们的人生。
你还记得珍藏在记忆中的那颗晶莹的泪珠吗?兴奋的、喜悦的、委屈的、伤心的……
请以“泪水一下子涌了出来……”为结尾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题目自拟,感情真挚,叙事有波澜,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此类题要求学生在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能快速找出题目各选项在文章中的对应句子并进行比对,得出正确结论。
B项,“中国的文学艺术是各自时代特有的艺术符号”错误,以偏概全,原文第一段“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更是成为各自时代特有的艺术符号”,不能扩大成“中国的文学艺术”。
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论证的分析能力。
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结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
A项,“文章运用引证法,以‘北京8分钟’来印证”错误,“以‘北京8分钟’来印证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对接融合的探索”应是“例证法”。
故选A。
【3题详解】
本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
先要对作品有整体的了解和准确的把握。
要善于抓住关键语句,理解作品内容,把握作者观点。
解答本题,可将各选项表述同文本相关内容加以比照,确定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