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法和税务会计概述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存在某些差异: 〔1〕必须考虑支付能力原那么; 〔2〕确定性的需要,使得收入和费用的实际实
现具有确定性; 〔3〕保护政府税收收入。
2.与财务会计日常核算方法根本一致的原那么
3.划分营业收益与资本收益原那么
营业收益是指企业通过其经常性的主要经营活 动而获得的收入,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 务收入,其税额的课征标准一般按正常税率计 征;资本收益是指在出售或交换资本资产时所 得的收益,如投资收益、出售或交换有价证券 收益等,资本收益的课税标准具有许多不同于 营业收益的特殊规定。
2. 征税对象〔纳税客体〕 用于区别不同税种的主要标志。 与之相关的概念:
〔1〕税源 ①征税对象与税源一致----如所得税 ②征税对象与税源不一致----如财产税 〔2〕计税依据〔税基〕→征税对象量的表现 从价计税、从量计税 〔3〕税目→征税对象的具体化
3. 税率---税额和征税对象的比率 〔1〕比例税率 我国采用情况: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等。 〔2〕累进税率 ①全额累进税率 ②超额累进税率 我国采用情况:个人所得税中的工资、薪金所得等。 ③全率累进税率 ④超率累进税率 我国采用情况:土地增值税。 〔3〕定额税率〔固定税额〕 我国采用情况:资源税、车船使用税。
6.其他会计要素 退免税、退补税、滞纳金、罚款、罚金等也可作 为税务会计要素,但非主要的会计要素.
7.税务会计等式 计税依据×适用税率〔或单位税额〕=应纳税额
〔适用于所有税种〕 应税收入-扣除费用=应纳所得
〔仅适用于所得税〕
八、税务会计账户设置 1、应交税费 2、营业税金及附加 3、所得税费用 4、递延所得税资产 5、递延所得税负债
个人 所得税
资源税 城市维护 建立税
印花税
25%
其余
其余的 40%
其余 40%
其余
其余
证券6% 其余
第三节 税务会计概述
介于税收学和会计学之间的新兴边缘学科
税收学:税的合理征收、经济开展与税的关系 会计学:对税收过程中税款的形成、调整、计算、缴纳等
进展的一种会计上确实认、度量、记录和报告。
融税收法令与会计核算为一体的特种专业会计
2.法律效力—由高到低
第二节 税收根本理论概述
一、 税收的概念及特征
1. 税收的概念
国内观点: ?赋税论?认为“赋税是国家公共机关,谋共同之利益,根据于 国家总制权,遵循国家之经济政策,制定适当的方法,所征国 民之财富〞; ?财会知识手册?的定义是“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 力,按照法定标准和程序,强制地、无偿地取得的财政收入〞; ?税务词典?认为“税收是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按照法律规定 的标准,强制地、无偿地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手段,是国家凭 借政治权力参与国民收入分配的一种方式〞等。
税基,如收入额、销售额〔量〕、增值额、所得 额和财产计税额等
2.应税收入
即税法所认定的收入,也称法定收入,不同于会 计收入,确认应税收入根据两点:⑴与应税行 为相联系;⑵与某一具体税种相关
3.扣除费用
是指企业因发生应税收入而必须支付的相关本钱、 费用,即税法所认可的允许在计税时扣除的工 程金额,又称法定扣除工程金额。
成、计算、申报、缴纳等税务活动方面的会计 信息。 ⑴各级税务机关 ⑵企业的经营者、投资人、债权人 ⑶社会公众
五、税务会计的根本前提
1.纳税主体
就是税法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实体,包 括单位和个人〔法人和自然人〕。与财务会计 中的“会计主体〞有密切联系,但不一定等同。
2.持续经营
假定企业个体将继续存在足够长的时间以实现 其现在的承诺,如预期所得税在将来被继续课 征。
二、 税法与其他法律的关系
1. 税法与宪法的关系 宪法是母法。
2. 税法与民法的关系 3. 税法与刑法的关系 4. 税法与经济法的关系
税法是经济法的主要内容之一。 5. 税法与行政法的关系
三、 税法的构成要素
1.纳税人〔纳税主体、纳税权利义务人〕 与之相关的概念: 〔1〕负税人
每个公民不一定都是纳税人,但根本上都是负税人。 〔2〕扣缴义务人 代扣代缴、代收代缴
第一章 税法与税务会计概述
本章情景引入:
“捐税表达着表现在经济上的国家存在。赋税是政府 机器的经济根底,而不是其他任何东西。〞 ——马克思
赋
贝 武
禾
税
兑
货币 军事
农作物 兑换
第一节 税法根本理论概述
一、 税法的含义及作用 理解税法含义应注意几个问题: 〔1〕税收制度与税法的关系: 税收制度≠税法 税收制度的主要内容之一是税法 〔2〕税法调整的税收关系: 税收制度之间的关系、征纳关系、税收管理关系等。 〔3〕税法包括的内容: 税收实体法、税收程序法。 〔4〕税法的立法机关: 全国人大、国务院、地方人大、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
2. 税收的特征
(1) 强制性
(2) 无偿性
(3) 固定性
二、税收的原那 么 1.财政原那么 2.公平原那么 3. 效率原那么
三、 税收分类
1.按征税对象的性质分 流转税、所得税、资源税、财产税和行为税。 2.按税收管理权限的归属关系分 中央税〔消费税、关税〕、地方税〔房产税、土地增值税〕、中央地方 共享税〔增值税〕。 3. 按税负能否转嫁分 直接税、间接税。 4. 按计税依据分 从价税、从量税。 5.按税收与价格的关系分 价内税、价外税〔增值税〕 。
中央政府 固定收入
地方政府 固定收入
消费税,车辆购置税,关税,海关代征的增值税 城镇土地使用税、耕地占用税,土地增值税,房产税、车船税,契税
居民储蓄
75%
铁银保 总缴
铁银海油总 存款利息
缴局部;其 所得;
余60%
其余60%
海洋 铁银保 石油 总缴局部
证券94%
中央地方 共享收入
国内 增值税
营业税
企业所得税
一、 税务会计的概念
以国家现行税收法令为准绳,以货币计量为根本形式, 运用会计学的理论和方法,连续、系统、全面地对税 款的形成、计算和缴纳,即税务活动引起的资金运动 进展核算和监视的一门专业会计。〔盖地〕
二、 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关系
1. 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联系
〔1〕税务会计的信息以财务会计的信息为根底。从各 国税务会计的实践看,大都先以企业的会计利润为根 底,再按税法的要求进展调整。 〔2〕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协调最终将反映在企业对 外编制的财务报告上。
以货币表现的税务活动,即税务资金运动。 〔2〕具体对象 ①计税依据 *应税流转额〔经营收入〕:商品流转额、非商
品流转额、委托加工产品、自制自用产品的计 税金额。 *本钱、费用额 *应税利润额与收益额 *应税财产额
⑤应税行为计税额 ②税款的计算与核算 ③税款的缴纳、退补与减免 ④税收滞纳金与罚款、罚金 2. 税务会计的目标 是向税务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关于纳税人税款形
流转税类流转税类所得税所得税财产和行为税类财产和行为税类特定目的税特定目的税资源税类资源税类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关税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关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房产税车船税印花税契税房产税车船税印花税契税资源税土地增值税城镇土地使用税资源税土地增值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暂缓征收筵席税地方决定城市维护建设税车辆购置税耕地占用税和烟叶税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暂缓征收筵席税地方决定城市维护建设税车辆购置税耕地占用税和烟叶税我国现行实体税法体系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3.货币时间价值
它深刻地提醒了纳税人进展税务筹划的目标之 一——纳税最晚,也说明了所得税会计中 采用纳税影响会计法进展纳税调整的必要性。
4.纳税年度—纳税人应向国家缴纳各种税款的 起止时间
5.年度会计核算
六、 税务会计的一般原那么 1.修正的应计制原那么 〔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结合〕 应计制用于税务会计时,与财务会计的应计制
扣除费用确实认包括三种情况:⑴按发生额直接 扣除;⑵按税法允许的会计方法进展折旧、摊 销后扣除;⑶按不超过税法规定扣除标准的金 额扣除〔限额扣除〕
4.应税所得〔或亏损〕
是指应税收入与法定扣除工程金额的差额,与会 计所得存在差异。应税所得为负数时,那么为 应税亏损。
5.应纳税额
即应纳税款,是指计税依据与其适用的税率〔或 单位税额〕的乘积,是税务会计特有的会计要 素。
4.配比原那么
主要应用于所得税会计,即纳税人发生的费用应当 与导致纳税义务发生的税前会计收益相配比〔在 同期报告〕,而不管税款支付的时间性。
5.确定性原那么
在所得税会计处理过程中,按所得税法的规定,在 纳税收入和费用的实际实现具有确定性的特点。
6.可预知性原那么
七、税务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
1.计税依据
2. 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区别
三、税务会计核算模式
我国的税务会计模式: 财税合一模式,逐渐转变为财税别离模 式,税法与企业会计准那么、制度别离, 并且差异逐渐拉大,以流转税〔增值税 为主〕与所得税并重。
四、税务会计的对象与目标 1.税务会计的对象 〔1〕一般对象:是指纳税人因纳税而引起的能
我国现行实体税法体系
流转税类 所得税
财产和行为税类 资源税类
特定目的税
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关税 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 房产税、车船税、印花税、契税
资源税、土地增值税、城镇土地使用税 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暂缓征收)、筵席税(地方决定) 城市维护建设税、车辆购置税、耕地占用税和烟叶税
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收入的划分
四、我国现行税法体系
1.税法所覆盖的内容: 〔1〕税收实体法〔核心〕 ①流转税类—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关税 ②所得税类---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 ③资源税类---资源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土地增值税 ④特定目的税类---城市维护建立税等 ⑤财产行为税类---房产税、车船税、契税、印花税 〔2〕税收程序法
4. 纳税环节 5. 纳税期限 〔1〕按期纳税
1天、3天、5天、10天、15天、1个月。 〔2〕按次纳税
契税等采用这种形式。 〔3〕按年征收,分期预缴
企业所得税采用这种形式。 相关概念:纳税义务发生时间、申报纳税时间。 6. 纳税地点
7. 附加、加成和税收优惠 〔1〕附加和加成—加重税负
①附加〔地方附加〕 A.正税、副税 B.城建税、教育费附加 ②加成〔加成征税〕 个人所得税法劳动报酬 〔2〕税收优惠—减轻税负 ①减免税 A.免税 B.减税---减率、减额 ②起征点和免征额 8. 违章处理
现具有确定性; 〔3〕保护政府税收收入。
2.与财务会计日常核算方法根本一致的原那么
3.划分营业收益与资本收益原那么
营业收益是指企业通过其经常性的主要经营活 动而获得的收入,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 务收入,其税额的课征标准一般按正常税率计 征;资本收益是指在出售或交换资本资产时所 得的收益,如投资收益、出售或交换有价证券 收益等,资本收益的课税标准具有许多不同于 营业收益的特殊规定。
2. 征税对象〔纳税客体〕 用于区别不同税种的主要标志。 与之相关的概念:
〔1〕税源 ①征税对象与税源一致----如所得税 ②征税对象与税源不一致----如财产税 〔2〕计税依据〔税基〕→征税对象量的表现 从价计税、从量计税 〔3〕税目→征税对象的具体化
3. 税率---税额和征税对象的比率 〔1〕比例税率 我国采用情况: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等。 〔2〕累进税率 ①全额累进税率 ②超额累进税率 我国采用情况:个人所得税中的工资、薪金所得等。 ③全率累进税率 ④超率累进税率 我国采用情况:土地增值税。 〔3〕定额税率〔固定税额〕 我国采用情况:资源税、车船使用税。
6.其他会计要素 退免税、退补税、滞纳金、罚款、罚金等也可作 为税务会计要素,但非主要的会计要素.
7.税务会计等式 计税依据×适用税率〔或单位税额〕=应纳税额
〔适用于所有税种〕 应税收入-扣除费用=应纳所得
〔仅适用于所得税〕
八、税务会计账户设置 1、应交税费 2、营业税金及附加 3、所得税费用 4、递延所得税资产 5、递延所得税负债
个人 所得税
资源税 城市维护 建立税
印花税
25%
其余
其余的 40%
其余 40%
其余
其余
证券6% 其余
第三节 税务会计概述
介于税收学和会计学之间的新兴边缘学科
税收学:税的合理征收、经济开展与税的关系 会计学:对税收过程中税款的形成、调整、计算、缴纳等
进展的一种会计上确实认、度量、记录和报告。
融税收法令与会计核算为一体的特种专业会计
2.法律效力—由高到低
第二节 税收根本理论概述
一、 税收的概念及特征
1. 税收的概念
国内观点: ?赋税论?认为“赋税是国家公共机关,谋共同之利益,根据于 国家总制权,遵循国家之经济政策,制定适当的方法,所征国 民之财富〞; ?财会知识手册?的定义是“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 力,按照法定标准和程序,强制地、无偿地取得的财政收入〞; ?税务词典?认为“税收是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按照法律规定 的标准,强制地、无偿地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手段,是国家凭 借政治权力参与国民收入分配的一种方式〞等。
税基,如收入额、销售额〔量〕、增值额、所得 额和财产计税额等
2.应税收入
即税法所认定的收入,也称法定收入,不同于会 计收入,确认应税收入根据两点:⑴与应税行 为相联系;⑵与某一具体税种相关
3.扣除费用
是指企业因发生应税收入而必须支付的相关本钱、 费用,即税法所认可的允许在计税时扣除的工 程金额,又称法定扣除工程金额。
成、计算、申报、缴纳等税务活动方面的会计 信息。 ⑴各级税务机关 ⑵企业的经营者、投资人、债权人 ⑶社会公众
五、税务会计的根本前提
1.纳税主体
就是税法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实体,包 括单位和个人〔法人和自然人〕。与财务会计 中的“会计主体〞有密切联系,但不一定等同。
2.持续经营
假定企业个体将继续存在足够长的时间以实现 其现在的承诺,如预期所得税在将来被继续课 征。
二、 税法与其他法律的关系
1. 税法与宪法的关系 宪法是母法。
2. 税法与民法的关系 3. 税法与刑法的关系 4. 税法与经济法的关系
税法是经济法的主要内容之一。 5. 税法与行政法的关系
三、 税法的构成要素
1.纳税人〔纳税主体、纳税权利义务人〕 与之相关的概念: 〔1〕负税人
每个公民不一定都是纳税人,但根本上都是负税人。 〔2〕扣缴义务人 代扣代缴、代收代缴
第一章 税法与税务会计概述
本章情景引入:
“捐税表达着表现在经济上的国家存在。赋税是政府 机器的经济根底,而不是其他任何东西。〞 ——马克思
赋
贝 武
禾
税
兑
货币 军事
农作物 兑换
第一节 税法根本理论概述
一、 税法的含义及作用 理解税法含义应注意几个问题: 〔1〕税收制度与税法的关系: 税收制度≠税法 税收制度的主要内容之一是税法 〔2〕税法调整的税收关系: 税收制度之间的关系、征纳关系、税收管理关系等。 〔3〕税法包括的内容: 税收实体法、税收程序法。 〔4〕税法的立法机关: 全国人大、国务院、地方人大、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
2. 税收的特征
(1) 强制性
(2) 无偿性
(3) 固定性
二、税收的原那 么 1.财政原那么 2.公平原那么 3. 效率原那么
三、 税收分类
1.按征税对象的性质分 流转税、所得税、资源税、财产税和行为税。 2.按税收管理权限的归属关系分 中央税〔消费税、关税〕、地方税〔房产税、土地增值税〕、中央地方 共享税〔增值税〕。 3. 按税负能否转嫁分 直接税、间接税。 4. 按计税依据分 从价税、从量税。 5.按税收与价格的关系分 价内税、价外税〔增值税〕 。
中央政府 固定收入
地方政府 固定收入
消费税,车辆购置税,关税,海关代征的增值税 城镇土地使用税、耕地占用税,土地增值税,房产税、车船税,契税
居民储蓄
75%
铁银保 总缴
铁银海油总 存款利息
缴局部;其 所得;
余60%
其余60%
海洋 铁银保 石油 总缴局部
证券94%
中央地方 共享收入
国内 增值税
营业税
企业所得税
一、 税务会计的概念
以国家现行税收法令为准绳,以货币计量为根本形式, 运用会计学的理论和方法,连续、系统、全面地对税 款的形成、计算和缴纳,即税务活动引起的资金运动 进展核算和监视的一门专业会计。〔盖地〕
二、 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关系
1. 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联系
〔1〕税务会计的信息以财务会计的信息为根底。从各 国税务会计的实践看,大都先以企业的会计利润为根 底,再按税法的要求进展调整。 〔2〕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协调最终将反映在企业对 外编制的财务报告上。
以货币表现的税务活动,即税务资金运动。 〔2〕具体对象 ①计税依据 *应税流转额〔经营收入〕:商品流转额、非商
品流转额、委托加工产品、自制自用产品的计 税金额。 *本钱、费用额 *应税利润额与收益额 *应税财产额
⑤应税行为计税额 ②税款的计算与核算 ③税款的缴纳、退补与减免 ④税收滞纳金与罚款、罚金 2. 税务会计的目标 是向税务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关于纳税人税款形
流转税类流转税类所得税所得税财产和行为税类财产和行为税类特定目的税特定目的税资源税类资源税类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关税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关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房产税车船税印花税契税房产税车船税印花税契税资源税土地增值税城镇土地使用税资源税土地增值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暂缓征收筵席税地方决定城市维护建设税车辆购置税耕地占用税和烟叶税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暂缓征收筵席税地方决定城市维护建设税车辆购置税耕地占用税和烟叶税我国现行实体税法体系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3.货币时间价值
它深刻地提醒了纳税人进展税务筹划的目标之 一——纳税最晚,也说明了所得税会计中 采用纳税影响会计法进展纳税调整的必要性。
4.纳税年度—纳税人应向国家缴纳各种税款的 起止时间
5.年度会计核算
六、 税务会计的一般原那么 1.修正的应计制原那么 〔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结合〕 应计制用于税务会计时,与财务会计的应计制
扣除费用确实认包括三种情况:⑴按发生额直接 扣除;⑵按税法允许的会计方法进展折旧、摊 销后扣除;⑶按不超过税法规定扣除标准的金 额扣除〔限额扣除〕
4.应税所得〔或亏损〕
是指应税收入与法定扣除工程金额的差额,与会 计所得存在差异。应税所得为负数时,那么为 应税亏损。
5.应纳税额
即应纳税款,是指计税依据与其适用的税率〔或 单位税额〕的乘积,是税务会计特有的会计要 素。
4.配比原那么
主要应用于所得税会计,即纳税人发生的费用应当 与导致纳税义务发生的税前会计收益相配比〔在 同期报告〕,而不管税款支付的时间性。
5.确定性原那么
在所得税会计处理过程中,按所得税法的规定,在 纳税收入和费用的实际实现具有确定性的特点。
6.可预知性原那么
七、税务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
1.计税依据
2. 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区别
三、税务会计核算模式
我国的税务会计模式: 财税合一模式,逐渐转变为财税别离模 式,税法与企业会计准那么、制度别离, 并且差异逐渐拉大,以流转税〔增值税 为主〕与所得税并重。
四、税务会计的对象与目标 1.税务会计的对象 〔1〕一般对象:是指纳税人因纳税而引起的能
我国现行实体税法体系
流转税类 所得税
财产和行为税类 资源税类
特定目的税
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关税 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 房产税、车船税、印花税、契税
资源税、土地增值税、城镇土地使用税 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暂缓征收)、筵席税(地方决定) 城市维护建设税、车辆购置税、耕地占用税和烟叶税
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收入的划分
四、我国现行税法体系
1.税法所覆盖的内容: 〔1〕税收实体法〔核心〕 ①流转税类—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关税 ②所得税类---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 ③资源税类---资源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土地增值税 ④特定目的税类---城市维护建立税等 ⑤财产行为税类---房产税、车船税、契税、印花税 〔2〕税收程序法
4. 纳税环节 5. 纳税期限 〔1〕按期纳税
1天、3天、5天、10天、15天、1个月。 〔2〕按次纳税
契税等采用这种形式。 〔3〕按年征收,分期预缴
企业所得税采用这种形式。 相关概念:纳税义务发生时间、申报纳税时间。 6. 纳税地点
7. 附加、加成和税收优惠 〔1〕附加和加成—加重税负
①附加〔地方附加〕 A.正税、副税 B.城建税、教育费附加 ②加成〔加成征税〕 个人所得税法劳动报酬 〔2〕税收优惠—减轻税负 ①减免税 A.免税 B.减税---减率、减额 ②起征点和免征额 8. 违章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