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当代佛教建筑的文化特色及其启示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文希望通过研究台湾当代佛教建筑,能够为今后大陆佛教建筑风格大部分仍旧处于初期的模仿古代建 筑的形式,其设计显然还处于摸索阶段。因此,通过研究台湾 当代佛教建筑,探讨如何适应僧团的使用需求,以及社会、时代、 地域的要求。
特别是如何反应当代佛教精神内涵,以及寻求具有时代意义的 建筑形式语汇,是十分有借鉴意义的。本文通过对台湾佛教建 筑的整个发展过程进行梳理,以台湾解严之后,台湾佛教文化 发生现代转型,从而影响台湾当代佛教建筑现代化与社会化为 主要研究内容。
台湾当代佛教建筑的文化特色及其启 示
佛教在明朝时由闽南移民传入台湾,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台湾 佛教日渐兴盛。尤其是1987年后,台湾的佛教文化发生了根本 的变革,呈现世俗化和现代化的特征。
台湾的佛教建筑也相应发生了变化,除了建设现代化的佛寺之 外,还开办了许多佛学院以及设置与现代社会生活相关的一些 机构,如社会教育、慈善救济等,将佛法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相 结合。由于笔者对于佛教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一直关注佛教 建筑与佛教文化。
调研台湾当代佛教建筑的实际案例,搜集研究台湾佛教建筑的 文献资料,梳理其发展过程。以及归纳1987年台湾解严之后的 佛教文化转型的特点。
利用“佛教文化——佛教建筑”这一模型,从社会功能变化以 及佛教理论转型后对佛教建筑形态的影响这两个角度,分析台 湾佛教文化现代转型后对台湾当代佛教建筑的影响,分析台湾 当代佛教建筑的特色,发掘佛教文化内涵。最后,通过大陆与 台湾当代佛教建筑的比较,总结台湾当代佛教建筑产生新建筑 形态的原因,是因其佛教建筑设计应顺应时代发展,正确认识 历史,重视现实问题,在佛教自身现代化的基础上,因地制宜 地采取设计策略,坚持创新,回归建筑基本原理。
一方面在实践层面上满足当代佛教建筑设计的实际需要,另一 方面在理论上探索佛教建筑的继承与创新。目前,大陆的经济 发展已经达到了比较高的水平,但是传统文化的断裂与西方文 化的冲击所造成的文化迷失已随着社会发展逐步显现,并且日 益严峻。
同时,当代社会的快节奏和竞争机制往往给人们带来沉重的精 神压力,人们急需在日常生活空间中得到一种精神上的舒缓。 因此,对于现今大陆来说急需能够真正表达佛教精神内涵的建 筑。
2012年笔者作为交换生被选派至台湾,在此期间调研了许多台 湾当地的佛教建筑。通过与大陆比较,笔者发现佛教在台湾十 分兴盛,台湾的佛教建筑数量庞大,并且其建筑形式与功能与 大陆相比已经非常成熟。
因此萌生了研究台湾当代佛教建筑的念头。本文以台湾当代佛 教建筑(即台湾1987年后所建的台湾汉传佛寺以及与佛寺相关 联的建筑,如展览馆,佛学院等)为研究对象,希望通过对台 湾当代佛教建筑研究,进而对大陆佛教建筑现代化提供创新思 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