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高一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语文期中考试试题
平时快乐地学习,今天快乐地做题。
轻松地调用你的知识储备,给每道题每一个空格书写一个珍贵的答案。
畅游祖国文学瀚海,听!号角为你的胜利长鸣!
一、检验基础(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罡.(gāng)风齑.(jī)粉云蒸霞蔚.(wèi)
B.夙.(sù)愿苗裔.(yī) 断壁残垣.(yuán)
C.荒冢.(zhǒng) 湮.(yān)没涣.(huàn)然冰释
D.黧.(lí)黑阴翳.(yì) 甘之如饴.(yí)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无垠斡旋轻歌曼舞渊远流长
B.遐思户牖茕茕孑立仁至义尽
C.蓝褛披覆潜移默化莞尔一笑
D.禁锢寒喧残羹冷炙冠冕堂皇
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的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 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有许多伟大的诗人,如屈原、李白、杜甫、陆游……等等。
B.明代《咏荔枝膜》诗描写吃荔枝时把壳和膜扔在地上,好似“盈盈荷瓣风前落,片片桃花雨后娇”,是夸张的说法。
C.怎样保卫每一寸土地呢?怎样使每一寸土地都发挥它巨大的威力?一天天更加美好呢?
D.图形文字和原始绘画有本质的区别:图形文字是记录语言的工具,而原始绘画不是。
绘画要求传情表达逼真,而图形文字只求达意明确。
4.依次填人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生态城市应该纳入整个国土生态平衡的。
②“海尔”独特的营销使其在国内市场更是攻城掠地、势如破竹。
③个人幸福从物质生活得到的快乐和幸福,包括从精神生活得到的快乐。
A.范围方式不仅是/也
B.范围模式不是/而是
C.范畴模式不仅是/也
D.范畴方式不是/而是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A.这篇小说选取了生活中的几个场景,通过简洁的对话,展现了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构思匠心独运,给人以妙手回春
....之感。
B.滥捕滥杀野生动物屡禁不止,就是千夫所指、一片喊打的吃野味,现在
又在某些地方死灰复燃
....。
C.这场篮球赛,休斯顿火箭队在丧失了姚明篮下优势的情况下,力克尼克
斯队,表现还算差强人意
....。
D.张教授年逾花甲,仍然精神矍铄,听他的报告真有如坐春风
....的感受。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人类获得了遨游太空的梦想,获得认识自然认识宇宙的新基点,新条件,这是人类文明史。
B.通过太空通讯卫星和直播线路,人们将可以看到北京奥运会上精彩纷呈的体育比赛和观众的热烈喝彩声。
C.在医学上,人类基因与人类疾病有相关性。
一旦弄清其中关系,人类就可以制造出基因药物,对人类健康起到促进。
’
D.纵观凹世纪各国的发展,可以清楚地看到,国家的强大,民族的振兴,取决于多方面的因素,而良好的国民素质,无疑是重要的最具潜力的因素。
二、趣味阅读(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
太空行走
在地面上,行走是指用双腿克服地球引力,轮流迈步,从一处地面走向另一处地面。
但在太空轨道飞行的失重环境中,失重将行走的概念完全搞乱了。
在航天器密封座舱中行走,只要用脚、手或身体任何部位触一下舱壁或任何固定的物体,借助反作用力,就可以飘飞到任何想去的地方。
座舱里充满空气,划动四肢也可前进,因此行走范围是立体的。
随着航天事业的发展,有大量工作需要航天员走
................................出密封座舱,这是一件非
常困难的事
.....。
太空是高真空、强辐射和极端温度环境,还有微流星体伤害,必须身着舱外活动航天服以保证生命安全,但也不能立即走出密封座舱,因为还要吸纯氧排氦。
由于氧气助燃,容易引起火灾,所以密封座舱中一般不用纯氧,而用以氧、氦为主的混合气体。
这样,航天员体内便存在大量的氦。
这些氦不像氧和二氧化碳那样会与血红蛋白和缓冲物质起化学作用,而是物理地溶解在血液和脂纺组织中。
目前,密封座舱中一般采用与地面相同的1个大气压,即760毫米汞柱,而舱外活动航天服一般采用210毫米汞柱压力。
这样,穿上航天服后,体外压力降低,溶解在脂肪组织中的氦便游离出来。
由于脂肪组织中的血液供应较差,流动量不大,不能将氦气迅速地通过血液带到肺部排出,因
而会在血管内外形成气泡,堵塞血管,形成气胸,这就是减压病。
为了防止减压病,必须在出舱前吸纯氧,使体内的氦气逐渐排出。
吸纯氧的时间长短,根据密封座舱中氦的含量多少而定。
若氦气与地面大气中的比例相同,即占78.09%,则需要吸纯氧3小时。
如果将舱外活动航天服的压力提高到380毫米汞柱以上,穿着它出舱行走,也不会产生减压病,但制造这种舱外活动航天服,不仅材料、工艺等方面的要求更高,而且会增加穿着后活动的困难。
在太空中,八面无着,双脚无用武之地,必须靠太空机动器来移动身体的位置。
目前用的是喷气设备。
安放在舱外活动航天服背部,叫喷气背包,通过三个自由度六个方面上的喷嘴喷气,以达到向任何方向运动的目的。
另外,太空真空环境中没有空气传播声音。
因此,在太空行走时,必须靠航天服背部的无线电通信背包与同事联系。
困难还不止这些,比如,太空里没有任何参照物,人容易迷失方向,失去远近感。
当然,太空行走不仅仅是在太空轨道飞行时的行走,还有在其他天体上的行走。
比如在月球上行走。
登月航天员的经验告诉我们,由于月面没有空气,因而没有空气阻力,加上重力只有地球重力的1/6,如果像在地球上那样双脚轮流迈步,走起来会轻飘飘的,一蹬脚身体就会弹得老高,一步能跨出老远,感觉很别扭,还不如像袋鼠一样双脚并齐,向前蹦跳感到舒适。
假如到木星那样巨大的行星上去,其比地球大300多倍的质量所产生的重力及其厚密的大气,将会使人动弹不得。
7、下列对“太空行走”的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A、航天员在航天器密封座舱失重环境中行走,其范围是立体的,可以飘飞到任何地方。
B、航天员在密封座舱外高真空、强辐射和极端温度环境中行走,靠太空机动器来移动身体。
C、航天员在重力和大气环境与地球的重力和大气环境悬殊的月球、木星等其他天体上行走。
D、航天员在太空轨道飞行的失重环境中和在重力、大气环境与地球悬殊的其他天体上行走。
8、下列对防止减压病的方法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吸纯氧排氦或者提高舱外活动航天服的压力。
B、吸纯氧排氦并且将舱外活动航天服的压力提高到380毫米汞柱以上。
C、如果舱内氦气的含量与地面大气中的比例相同,则需吸3小时纯氧。
D、将舱外活动航天服的压力提高到380毫米汞柱以上。
9、“随着航天事业的发展,有大量工作需要航天员走出密封座舱,这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
”下列对这句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缺乏传播声音的空气,须借助无线电背包与同事联系。
B、没有任何参照物,不易确定正确的方向。
C、没有空气阻力,行走起来轻飘飘的。
D、易遭受微流星体伤害,须身着舱外活动航天服。
10、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航天员在航天器密封座舱中行走,因为是在失重环境中进行的,所以可以“倒走横行”。
B、在太空中,航天员依靠太空机动器来移动身体,因此可以飘飞到任何想去的地方,行走范围是立体的。
C、航天员在月球上行走,由于没有空气阻力,重力也只有地球重力的1/6,所以与在地面行走一样,而且是“健步如飞”。
D、假如借助科技手段消除了木星上厚密的大气带来的阻力,那么航天员在木星上行走就不会陷入“动弹不得”的窘境。
三文言展示 (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盲文,完成11—14题。
汝阴侯夏侯婴,沛人也。
为沛厩司御。
每送使客还,过沛泗上亭,与高祖语,未尝不移日也。
婴已而试补县吏,与高祖相爱.。
高祖戏而伤婴,人有告高
祖。
高祖时为亭长,重坐伤人,告故不伤婴,婴证之。
后狱.覆,婴坐高祖系岁余,掠笞数百,终以.是脱高祖。
高祖之初与徒属欲攻沛也,婴时以县令史为高祖使。
还定三秦,从击项籍。
至彭城,项羽大破汉军,汉王败,不利,驰去。
见孝惠、鲁元,载之。
汉王急,马疲,虏在后,常蹶两儿欲弃之,婴常收,竟载之,徐行面雍树乃驰。
汉王怒,行欲斩婴者十余,卒.得脱,而致孝惠、鲁元于丰。
追北.至平城,为胡所围,七日不得通。
高帝使使厚遗阏氏,冒顿开围一角。
①高帝出欲驰,婴固徐行,弩皆持满外向,卒得脱。
婴自上初起沛,常为太仆。
竟高祖崩。
以太仆事孝惠,孝惠帝及高后德婴之脱孝惠、鲁元于下邑之间也。
乃赐婴县北第第一,曰“近我”,以尊异.之。
孝
惠帝崩,以太仆事高后。
高后崩,代王之.来,②婴以太仆与东牟侯入清宫,废
少帝,以天子法驾迎代王代邸,与大臣共立为孝文皇帝,复为太仆。
八岁卒,谥为文侯。
(节选《史记》)
注:面雍树:大人面向小孩,小孩抱着大人的脖子好象悬在树上一样,可理解为安排好孩子,面,面向,面对;雍,通“拥”,抱着。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婴已而补县吏,与高祖相爱.爱:亲近
B.后狱.覆,婴坐高祖系岁余狱:案件
C.追北.至平城,为胡所困北:向北
D.曰“近我”,以尊异.之异:使…与众不同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汉王怒,行欲斩婴者十余,卒.得脱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B.与高祖语,未尝不移日也.独五人之皎皎,何也.?
C.终以.是脱高祖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D.高后崩,代王之.来君之.所知也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夏侯婴年轻时就和刘邦有交往,刘邦犯“伤人”罪,他不仅为刘邦开脱,而且替刘邦受过。
B. 刘邦兵败而逃,夏侯婴冒着被杀头的危险,多次救护刘邦的儿女——后来的孝惠帝.和鲁元公主。
C.被胡人围困于平城而脱身时,夏侯婴劝刘邦慢行,让弓箭手拉满弓,防止敌人有诈。
D.夏侯婴以太仆的身份先后侍奉高祖、孝惠帝和高后,又与大臣共立汉文帝,在汉文帝八岁时去世,死后被谥文侯。
14.下列对夏侯婴的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夏侯婴戎马倥偬,为刘氏政权的创建、巩固和发展贡献了自己的一生。
B.夏侯婴是一个为刘氏江山尽心尽力无怨无悔的忠正之臣。
C.夏侯婴虽然重情义,为人善良,做事谨慎,但缺少谋略。
D.夏侯婴忠心耿耿,废少帝,立代王,稳定了刘氏基业,促进了汉王朝的长治久安。
四、体验诗意(18分)
15.把上面文言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
①高帝出欲驰,婴固徐行,弩皆持满外向,卒得脱。
②婴以太仆与东牟侯入清宫,废少帝,以天子法驾迎代王代邸
16、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6分)
蝶恋花
苏轼
花褪残红青杏小。
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
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消,多情却被无情恼。
⑴“绿水人家绕”中的“绕”字,有的版本写作“晓”。
你认为哪个字更恰当?为什么?请简要赏析。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⑵俞陛云在《宋词选释》中对这首词的上阕作过这样的整体评价:“絮飞花
落,每易伤春,此独作旷达语。
”你同意他的看法吗?为什么?请结合词的内容简要赏析。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17.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任选两小题)(4分)
(1)亦余心子所善兮,。
(屈原《离骚》)
(2) ,,亦曷故哉?(张溥《五人墓碑记》)
(3)夫祸患常积于忽微,,岂独伶人也哉!(欧阳修《伶官传序》)
五、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8——22题。
①横在山之陬,水之滨,卧在江南烟雨里,北国迷茫风雪中,无论石拱的,木架的,无论藤编的,舟浮的,简素的、玲珑、野朴,永远是小桥的品格。
比之现代的长堤大坝,小桥没有宏丽的桥头堡,没有高大的石墩跨梁,甚至连雕龙绘凤的栏杆也常常略去。
就那么简简单单,潇洒出尘的"一"撇。
②然而,这一撇,曾经跨越了多少危崖峭壁,急流险滩,茫茫岁月,给行路人带来希望和信心向着遥远的彼岸不停地追索着。
③小桥是一道凄美的风景。
那瘦骨伶仃的支柱,那宽宽窄窄的桥板,临水兀立,幽独而自怜。
是谁骑驴过小桥,独叹梅花瘦?又是谁小桥人独立,望尽天涯路?
④自古以来,桥头就是折柳送别的最佳所在。
在那细雨蒙蒙,柳色青青的渭城早春,唐代大诗人王摩诘在灞桥头与友人依依相别了,"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古人"。
这似海的深情,不仅让桥下的流水为之动容幽咽,以至百代之下依然令我们仰慕不已,历尽人生坎坷的南宋诗人姜白石过垂虹桥时诗兴大发:"自作新词韵最娇,小红低唱我吹箫。
曲终过尽松陵路,回首烟波十四桥。
"小桥,演绎了几多凄切曲折的人生故事。
⑤然而,小桥上伫立最多的应是无尽的离愁吧?"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寒树鸟初动,霜桥人未行"。
板桥,霜桥,不仅是路的延伸,也是一种乡愁的具象。
而马致远的秋思小令,更是道尽了天涯游子的凄苦情怀。
眼前是小桥流水的幽雅环境和安居其间的人家,而自己的故乡却还在山重水复的迢迢远方不正衬出旅人的奔波不定,以及由此引发的羁旅愁思?
⑥当然,小桥还是一种闲适与静远。
你看那位归荫诗人,当他带月荷锄归,又在桥下清且浅的溪水里灌足,洗去躬耕的汗尘与劳累,洗去一腔旷达的胸臆,然后邀邻呼友,或斗酒吟诗,或手挥五弦,目送归鸿。
小桥载着他陶然自乐的心境,载着他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傲骨与气节。
⑦就这样,小桥成了人生的各种象征,成为一幅幅千古不朽的诗画。
这里,
除了小桥本身的古朴、空灵的气质,还因为小桥总是与流水舟楫、渔歌号子,以及岸边的草屋农舍、牧童短笛紧紧相连,拓印出一幅古老凄美、宁静闲适的田园风景画。
那些文人墨客、达官显贵在官场失宠、情场失意之后,拖着疲惫的身心走荒村野店。
一座苍古的小桥,可以慰籍他们饱经沧桑的心灵,又是散怀写意的最美笔触,还是寻求哲理禅意的去处。
张继进京赶考落榜之后,驾一叶小船到姑苏城外枫桥边停泊。
在那悔恨煎熬的不眠之夜,那秋月,那乌啼,那红枫,那渔火,那江桥,正与寒山寺钟声,撞击在张继的心坎上。
于是他推枕头而起,摸黑写下了"枫桥夜泊"四字,成就了一首流传千载的好诗,让世世代代的游客有了一方寻梦的去处。
而当代诗人卞之琳的"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更是深沉含蓄地道出了人与桥之间乃至宇宙万物之间息息相关、互为依存地哲学毅蕴。
⑧世间有太多地坎坷不平,惟质朴的小桥站立在江流天堑,用宽容与坦诚,支撑起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信念,引渡一颗颗饱经忧伤的心灵,引渡平平凡凡的人生。
18.“摩诘”是唐朝诗人的字,苏轼称赞他的作品“”。
(2分)
19.第①段中“简简单单,潇洒出尘的‘一’撇”中的“一”的含义是。
(4分)
20,第④段中“百代之下依然令我们仰慕不已”的原因是(3分)
A. 灞桥是折柳送别的最佳所在 B.诗人与友人在桥头依依惜别
C.诗人写下的送别友人的诗篇 D.细雨蒙蒙柳色新的渭城春景
21.第⑦段说“小桥成了人生的各种象征”,这里的“象征”在第⑤、⑥段中具体指(6分)
22.以下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没有寒山寺的钟声,张继就不可能成为诗人。
B.文中引用卞之琳的诗深情讴歌了小桥的品格。
C.有关渔歌号子和牧童短笛的生动描写引人人胜。
D.本文语言流畅,视野广阔,充满了文化气息。
六、展现自我风采(12分)
23.右图是某地几所学校的课外阅读活动与学生阅读能力情况图表,读后在后面的空格处填写句子。
(要求:①填写的内容要与上下文衔接,语言连贯通顺。
②要确切表现出图表内容)(3分)
某地几所学校开展课外读书活动的时间不等,其时间分别为偶尔一次、两月一次、一月两次、每周两次,学生阅读能力值分别为2、4、6、8,这表明,说明经常开展课外阅读活动。
24.在下面横线处填上适当的词句,组成前后呼应的排比句。
(9分)
人的一生都在选择和被选择。
选择了高山,也就选择了坎坷;,;,;,。
25作文(60分)
(一)
感动是一种品质。
在你的生活经历中,在你的阅读积累中,也许有一位人物的行为感动了你,也许你曾对某个人物特别感兴趣,也许你正在关注某个人物,你的脑海中始终有某个人物的形象萦绕不去……请以“精神的坐标”为题目,写一写你最敬仰的人。
①题目可以加副标题。
②字数不少于700字。
写作之前请精心构思,最好先列个提纲,想好了再动笔,努力写出自己作文的亮点。
请注意自己的书写,建议使用蓝色水笔和钢笔,清爽整洁的卷面对
自己以及阅卷者都是一种美好的享受。
高一语文期中考试答题纸选择题(42分每题3分)
四、(18分)
15、(8分)
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6分)
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4分)
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18分)
18、(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3分)
_________
21、(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3分)
_______________
六、(12分)
23、(3分)
这表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说明经常开展课外阅读活动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9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作文(60分)
高一语文期中考试答案
选择题(42分每题3分)
四、(18分)
15、(8分)
⑴①汉王出城时想快点跑,夏侯婴却坚持慢慢行走,弓箭手都拉满弓向外护驾,终于脱身。
(“驰、固、徐、外向、卒、脱”每错一处扣1分,共4分)
②夏侯婴以太仆身份与东牟侯进人宫廷清除,废去少帝,用天子车驾到代王宫邸迎接代王。
(“以、清宫、废、法驾、以、迎”每错一处扣1分,共4分)
16、(6分)
⑴①“绕”字好,因为它切实具体地描绘出了绿水环抱人家的场景,生动形象,具有动态美。
②“晓”字好,因为它既点明了时间,又渲染了早晨的清新氛围,能够使读者有更自由、更广阔的想像空间。
⑵答案可以有两种,答其中一种即可。
①同意。
起句“花褪残红青杏小”,虽写了花之凋零,却又写了青杏新生,显示出生机与活力;二、三句则又移向更广阔的空间,燕子轻飞,给画面带来了盎然生气,而绿水绕人家也饶有情趣,这样一来,人的心情也自然随之敞阔;末句虽言萋萋芳草,却以“天涯”起笔,意境开阔。
总之,词的上片虽写“絮飞花落”的暮春之景,却处处可见旷达之语。
②不同意。
起句写花之凋零,青杏酸涩,为整首词投下了悲凉的阴影;二、三句写燕子翻飞、绿水绕人家,虽富情趣,也不乏暖意,但却是以乐景衬哀情;四句说柳絮飘飞,这一“又”字,则又表明词人之看絮飞花落,非止一次,伤春之感、惜春之情自然流出;“芳草”在古诗词中常用来写愁情,此处亦然,“天涯何处无芳草”即言愁情无限。
因此,这首词中对“絮飞花落”等景物的描写,依然浸透着伤春之情,并非旷达之语。
17.(1)虽九死其尤未悔
(2)激昂大义,蹈死不顾
(3)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共4分,每2分,错、漏一处扣1分,扣完为止)
五、(8分)
18.王维(1分)诗中有画,画中有诗(1分)
19.简单的外表(2分)朴实的品格(2分)
20.C(3分)
21.第⑤段:桥上的无尽离愁(1分),道尽天涯游子的羁旅愁思(2分)。
第⑥段:桥下的闲适生活(1分),表现出乎凡人生的旷达胸襟(2分)。
22. D(3分)
六、(12分)
23. 学生阅读能力与课外读书时间成正比(2分)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1分)
24. 示例:选择了宁静,也就选择了孤独;选择了机遇,也就选择了风险;选择了求索,也就选择了磨难。
(每句3分,共9分)
七、(60分)
26.评分标准参照2006年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6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