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有效教学模式 提高品德教学实效性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构建有效教学模式
提高品德教学实效性
2012年8月20日
分享我的思考:
1、生活化教学,体现生活性
2、活动式教学,体现活动性
3、学生为主体,体现主体性 4、课前、课中、课后三结合,体现开放性 5、创造性使用教材,体现创造性
一、课例分析。
1、观课。 2、议课。
3、观课小结:
(1)突出品德与社会学科特点 (2)独辟新径的教学呈现方式 (3)深入学生生活,引导学生自 悟自得 (4)再现生活实际巧用多媒体辅 助教学手段去激发情感
五、构建课前、课中、课外三结合 模式,凸显品德实效性
(三)行在课外 “行在课外”是希望我们老师重视 课后的强化实践。 1、与班主任工作配合 2、与少先队活动配合 3、与社会实践配合 4、与家庭教育配合 5、把课外知识融入课堂教学
六、如何创造性使用教材
教师要树立新的教材观,在充分了解和 把握课程标准、学科特点、教学目标、教材 编写意图的基础上,既能以教材为载体,又 能创造性使用教材,拓展课堂教学空间,提 高课堂教学实效。 1、结合学生实际,适当重组教材。 2、结合校班实际,适当整合教材。
3、课尾,列举、评析生活实例
• 品德源于生活,品德的形成与发展本身 只是一种经验生活的过程。教学中,我们不 能将品德从孩子们的实际生活中剥离出来, 把它们作为一种孤立的现象来对待,而应开 放地纳入各种来自于学生生活的信息资源, 寻找一条通向生活的道路,在课尾环节,可 让学生多列举和评析生活中的实例,使学生 置身于他们生活中所遇到的各种自然、社会、 文化因素中,从而在各种环境因素、社会关 系、社会生活的相互作用中形成的发展各种 良好的品质。
3、结合本地实际 ,适当增减教材。
七、分享、共勉
赵昕老师在2011年全国小学 品德优质课观摩研讨活动闭幕式 上的总结发言:优质课应是朴素、 常态的课,要有生成,要有亮点; 优质课应把教学的目光转向学生, 要关注学生的课堂需求;优质课 要留给孩子思考的空间;优质课 应更恰当地处理网络信息与生活 本源的关系。
4、课外,拓展,链接生活实际。
• 构建生活化教学要回归生活。品德 教育的根本目标就是引导儿童学会生 活,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 与社会能力。儿童不断扩大的社会生 活是教材编写的主线,包括范例的选 取也源于儿童的真实生活,教材因 “生活”而丰富,我们在拓展教学内 容时同样要把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有机 联系,关注社会新的发展和变化,及 时丰富、充实各种内容。
三、 构建活动式教学模式,教学 过程要体现活动性
• 1.活动的设计要注意动静交替。 • 2.活动的设计要以人为本。 • 3.活动的设计要有梯度。
四、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 式,教学过程体现主体性
1.给学生充足的活动时间 2.给学生宽阔的活动空间
• (一)功在课前 • “功在课前”就是要课前做足功课,多进 行学情调查。 • (二)赢在课堂 • “赢在课堂”需要我们努力做到课中情感 引发。 • 1、创情境引发情感 • 2、设思辩引发情感
1、课首,调查、调动生活经验
• 学生生活能力的培养、品德的形成, 不能单纯从传统意义的教材中获取,更 多的是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 感悟。教学中,教师要在吃透教材的基 础上,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 经验,结合他们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问题, 共同探究学习主题,不断丰富和发展他 们的生活经验,为直奔教材中心学习 “铺路搭桥”,寓品德教育于润物无声 中。
海南品德学科群组 122569549
• 陈文华电子信箱 chenwenhua55@ • QQ:651993848 • 成长博客一区:29463 • 海南教研:600376
品德路上, 与您同行! 谢谢聆听! 敬请指正!
二、构建生活化教学模式, 教学过程体现生活性
• 品德与社会课程性质: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 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 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 程。 • 品德教材的主要特点之一生活化 • (1)教材内容以儿童的生活为主要源泉。 • ( 2)教材编写遵循的是生活的逻辑,而不是 知识体系和道德规范的逻辑。 • ( 3)关注儿童已有的生活经验。
2、课中,感悟、体验生活范例
• 作为德育的载体,我们的品德教材大都来 自于生活,比较符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但作为 一本教材,它存在很多的共性,不可能切合每 个学校、每个孩子的实际状况。这就需要教师 灵活运用教材,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补充、 删改或变通,构建多元化的教学体系,以儿童 生活为基础,以学生直接参与丰富多彩的活动 为主要形式,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参与教学 活动,在活动中学生的认知有提升的过程,情 感有体验的过程,意志有磨练的过程,行为有 实践的过程,这样,教学生活为载体,以 实践体验为途径,以主体 发挥为方式,以情感培养 为核心,并积极主动生活 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模式。
品德课教学要构建生活化教学, 就要根据活动主题目标,找准贴近儿 童实际生活的切入点,尽可能地为儿 童创造条件和机会,让他们在丰富多 彩的活动中自主学习,从而引发儿童 内心的道德体验,并将领悟的道德观 念自觉地用于指导自己的生活实践, 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

生活化、实践化是品德的教学特点。 教学中,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水平和 兴趣能力来与生活紧密联系,体现以 学生为中心,以解决问题为核心,培 养学生发现问题、主动探究,创造性 的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应用生活能力。 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并能 够有创造性地运用到生活中去,使品 德回归生活。

课后,凡是学生可以涉足的地方都尽可能成为 品德教学的大课堂,让他们到不同的场合去感受 真实的生活,习得做人处事的准则。 • 所以我们的活动教学设计始终要坚持“从学生 的生活中来,又回到学生的生活中去”这样一条 基本思路,整合教材,为生活道德搭建平台。课 堂教学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方面贴近学生生 活、再现生活情景,让学生在观察生活、感受生 活、体验生活的过程中,注重在实践活动中指导 学生探究知识,给学生创设了充分自主的学习情 境,让学生看一看、说一说、读一读、帮一帮、 演一演、唱一唱、做一做,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 和理解生活,从而构建起面向生活的潜在性或现 实性能力,使儿童知行统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