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物理光的折射试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二物理光的折射试题
1.阳光下,在平静水面上观察水中的鱼,如图所示。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只有甲图能看到鱼B.只有乙图能看到鱼C.只有丙图能看到鱼D.四个图都能看到鱼
【答案】D
【解析】只要有折射光线射入人眼,人就能看的鱼的虚像,所以四个图都能看到鱼。

【考点】光的折射
2.如图所示,两个并排且深度相同的水池,一个未装水,另一个装水,在两池的中央各竖立一长
度相同且比池深略长的标杆,此时,阳光斜射到水池。

下列关于两水池中标杆的影子的说法中,
正确的是()
A.装水的池中标杆影子较长
B.未装水的池中标杆影子较长
C.两池中标杆影子长度相同
D.装水的池中标杆没有影子
【答案】 B
【解析】光由空气中进入水中时,折射光线靠近法线,使装水的标杆中标杆的影子变短,故选项
B正确。

【考点】光的折射
3.如右图所示,画中人出现了错误判断。

下图的四幅光路图中,能正确说明产生这一现象原因的
是()
【答案】D
【解析】水池中的水看起来没有那么深是由于光的折射引起的人的视觉感受。

人看到水底情景是
水底物体反射的光从水中折射入空气进入了人的眼睛。

光从水中进入空气中,折射光线远离法线,人眼逆着折射光线看过去,由于视线不会拐弯,感觉水没有那么深,对照各图,D符合题意,选
填D 。

【考点】光的折射规律
4.如图S′是潜水员在水中看到的岸上的灯的虚像,请你画出由空气射入水中的折射光线和入射光
线的大致的位置。

【答案】如图所示
【解析】光从空气进入水中时会发生折射,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S′在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
线上,连接眼睛与S′与界面交点O为光线的入射点,空气射入水中的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的大致
位置如图所示。

【考点】根据光的折射规律作图
5.图是水中的鱼反射出的一条光线。

(1分)
请在图中画出此光线在空气中的大致传播方向。

【答案】如图所示
【解析】光线从水中射入空气中,折射光线远离法线(初中阶段可理解为空气大角)。

【考点】光的折射规律,折射光路作图。

6.如图所示的是光从空气斜射入水面中时情况,请在图中画出该入射光线斜射入水面时的光路图。

【答案】
【解析】光从空气斜射入水面中时,会发生光的反射和折射,画出的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
线的两侧,折射角等于入射角;折射光线射入水中,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并且折射角小
于入射角。

【考点】光的反射和折射,光路图作图。

7.在探究“光从空气斜射入水和油时,哪种液体对光的偏折本领较大”的实验中,小明提出如下实
验方案:先让一束入射光从空气直接斜射入透明的空水槽中,记录下光斑位置(如图甲所示);
接着分别倒入水和油(如图乙所示),记录对应的光斑位置,再通过分析就可得到实验结
论.
(1)实验时,同学们在水槽底部贴上一把自制纸质刻度尺,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确定光斑的
____,以方便比较.确定光斑的位置,方便比较
(2)小明实验方案中存在明显问题,请你帮他指出来.答:没有控制____相同。

没有控制液体
的深度相同和入射角相同
(3)某小组同学根据修改后正确的实验方案实验后,所记录的三次光斑的相对位置如图丙所示,经分析可知:光从空气斜射入水和油时,____ 油对光的偏折本领较大。

【答案】位置液体深度或入射角油
【解析】:(1)在水槽底部贴上一把自制纸质刻度尺,目的是为了记录液体对光的偏折的光斑
的位置,比较液体对光的偏折程度,体现了转换法的思想;
(2)根据控制变量法可知,小明在实验没注意控制液体的深度相同和入射角相同;
(3)根据记录,油中光斑的位置距离空气比较远,因此油对光线的偏折程度大,对光的偏折本
领较大.
【考点】光的折射
点评:(1)为了把液体对光线的偏折程度体现出来,需要在水槽底部贴上刻度尺,记录折射光
线照射在水槽底部的光斑的位置;
(2)为探究光从空气斜射入水和油时哪种液体对光的偏折本领较大,在实验时应控制其他变量
不变,只改变液体的种类;
(3)通过记录的位置,和空气中照射点光斑相比较,距离空气中光斑越远,说明对光的偏折本
领越大.
8.一条入射光线AO从空气斜射向鱼缸中的水面,请画出折射光线的大致方向,并标明折射角γ.
【答案】见解析。

【解析】光从一种透明的介质斜射入另一种透明的介质中时发生折射现象。

一条入射光线AO从
空气斜射向鱼缸中的水面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此题中需要先画出法线。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光的折射作图。

点评:“气中的角是大角”解决此题的关键。

9.观察如图所示的漫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人看到的“水底”比实际的水底浅
B.人看到的“水底”是虚像
C.人能看到水底是因为光线从空气射向水中
D.人产生了错误的判断是由于光的折射导致
【答案】C
【解析】如图中可知,一位游泳者站在岸上看水的深度感觉不深,就跳进了水里,就发现了水的
深度比看到的要深,这是由于当光从水中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的缘故.根据图中提
供的情景,可以推出水的实际深度比看起来的深度要深,这是由于光的折射现象造成的,因当人
站在岸上时,射向眼睛的光线在水面处发生偏折,且折射角大于入射角,人眼睛逆着折射光线看
过去,误认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会感到水底的位置比实际位置要高一些,人看到的水底是虚像.故选C.
【考点】本题考查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
点评:(1)此题告诉我们,由于光的折射现象,水底看起来比实际的要浅,因此不要贸然下水
游泳,这是比较危险的;
(2)本题图文并茂,从生活中的现象入手,考查光的折射现象的知识,理论联系实际,考查物
理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锻炼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10.在下面四种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是:()
A.潜水艇利用潜望镜观察水面情况
B.光线射到不透明物体上,在物体后面形成影子
C.站在河水中的同学看到水中的腿变短了
D.汽车司机通过观后镜看到汽车后面的物体
【答案】C
【解析】根据光的直线传播、平面镜对光线的作用、光的折射分析.A、潜水艇利用潜望镜观察
水面情况,利用了平面镜能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B、光线射到不透明物体上,在物体后面形成影子,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C、站在河水中的同学看到水中的腿变短了,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
D、汽车司机通过观后镜看到汽车后面的物体,利用了平面镜能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故选C.
【考点】本题考查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光在均匀介质中直线传播、平面镜对光的作用
点评:解题的关键是弄清各种现象的物理实质.
11.光从空气射入水中,若折射角为60°,则入射角( )
A.大于60°B.等于60°C.小于60°D.均有可能
【答案】A
【解析】光由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将发生折射,通过实验现象可得出折射规律,由空
气斜射入其它介质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光线将向法线偏折,折
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着增大,但折射角仍小于入射角.所以当光从空
气射入水中时,若折射角为60°,则入射角一定大于60°.
故选A.
【考点】本题考查光的折射规律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熟知光的折射规律,只要对实验现象有深刻印象,并对入射角和折射角的概念有准确认识,则不难得出答案.
12.2005年5月23日,在“人间仙境”蓬莱阁以东海域上空出现了88年以来最为清晰的“海市蜃楼”奇观,远处望去楼房林立,还有葱绿茂盛的热带森林等。

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A.光沿直线传播
B.景物经过海面反射所成的像
C.光经过密度不均匀的空气发生了漫反射
D.光经过密度不均匀的空气发生了折射
【答案】D
【解析】光在传播过程中有很多现象,例如光的直线传播的现象,光的反射的现象,光的折射的现象等。

本题考查光的折射现象,由于大气的密度不均匀,光线在空气中传播时,也会发生折射现象,在一些特殊的条件作用下,就会形成海市蜃楼现象。

故答案应该选择D
【考点】光的折射现象
点评:解决此类习题,学生要对光的三种传播方式的现象有所了解,才能正确的进行解答。

13.下面列举的各种现象中,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是()
A.筷子插到水里,看到它在水面以下的一段向上翘起
B.岸边的树在湖水中形成的倒影
C.注满水的池底看起来变浅了
D.海市蜃楼现象
【答案】ACD
【解析】关在传播过程中,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如影子、日食、月食等现象都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光斜射到介质界面上时,光改变传播方向再返回原介质的现象是光的反射,平面镜成像、水中的倒影等现象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光斜射到介质界面上时,光改变传播方向进入另一种介质的现象是光的折射现象,凸透镜成像、我们看到的水中物体比实际位置浅、插入水中的物体在水面处“折断”等现象,都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A、看到插入水中的筷子弯折,是光的折射形成的,符合题意.
B、湖面倒影,是一种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不符合题意.
C、池水看起来比它的实际位置浅些,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符合题意;
D、海市蜃楼是由于光线在不均匀的大气中传播,传播方向发生弯折,产生的折射现象造成的;
符合题意.
14.如图的四种情景,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答案】B
【解析】树荫下形成圆形光斑是光的直线传播现象;水面“折”枝是光的折射现象;世博会夜晚的
灯光和斑马倒影都是光的直线传播,所以选B。

15.如图所示是四个同学分别画出的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的光路图,其中正确的是
【答案】B
【解析】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
入射角会大于折射角
故选B
16.小军同学在研究光的折射现象时,发现折射角会随着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但增加的角度并不相等,谁的增加量更大呢?小军想通过实验对这一问题进行研究,实验步骤如
下:
①将半圆形玻璃砖放在标有角度的圆盘上,使二者的圆心重合,如图所示。

②将一束激光射向圆心O,激光在O处发生折射;
③读出入射角和折射角的大小,并记录在下面的表格中;
④逐渐增大入射角,重复②③步骤数次
⑤对记录的数据进行处理,并比较入射角增加量与折射角增加量的大小,得出结论。

(1)图中光线的入射角大小为_______,折射角大小为_______。

(2)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入射角增加量与折射角增加量的大小,谁的更大呢?。

(3)分析表格中的数据,你一定还会有所发现,请写出两点。

【答案】
【解析】(1)根据入射角和折射角的定义即可得出结论.
(2)根据表中数据,入射角每增加15°,则反射角分别增加9°和8°可得出结论.
(3)观察表格中的数据,比较折射角和入射角的关系,比较入射角变化时,折射角是怎样变化的,以及在入射角相等时,水和玻璃对光的折射程度的不同等.
解:(1)入射角为入射光线OA与法线的夹角,此夹角为:20°;
折射角为折射光线BO与法线的夹角,此夹角为:14°;
(2)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当入射角每增加15°时,则反射角分别增加9°和8°,所以入射角的增加量更大一些.
(3)由表中的数据分析可知:当入射角变为30°时,折射角变为21°;
当入射角变为45°时,折射角变为30°,当入射角变为60°时,折射角变为38°;
当垂直入射时,入射角变为0°时,折射角变为0°.
由此可得出结论:①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②入射角减小折射角也减小;
③当垂直入射时,折射角等于入射角都为0°,即传播方向不改变.故答案为:当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光线垂直入射时,传播方向不改变
17.一束光线从空气斜射入水中,在水和空气的界面上会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若使这束光的入射角增大,则下列判断中错误的是()
A.反射角变大B.折射角变小C.折射角变大D.折射角仍比入射角小
【答案】B
【解析】由于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同时要发生反射和折射,且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折射角小
于入射角,故当入射角增大时,反射角和折射角都增大,但折射角仍比入射角小.故选B.
18.(1)水中有一盏灯,它发出的光在进入空气时发生了折射.请在图8甲中大致画出其中一束
光线AO的折射光线。

(2)根据光线通过透镜前后的方向,在图8乙虚线框中画出适当的透镜
【答案】
【解析】分析:(1)首先画出法线,再根据:当光从水或玻璃等透明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
射角大于入射角;作出折射光线;
(2)凸透镜对光具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具有发散作用;根据入射光线与折射光线的位置关
系画出透镜.从图中看出:入射光线经透镜后发散,该透镜为凹透镜.
解答:解:
(1)画出法线;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远离法线;
故答案为:
(2)与入射光线相比,折射光线远离主光轴,所以该透镜对光具有发散作用,为凹透镜;
故答案为:
19.如图所示的现象可以用光的折射解释的
是 ( )
A.树叶缝隙穿过缕缕
B.有灯罩的台灯C.吊桥在水中倒影D.水面冰山一角
阳光
【答案】D
【解析】A、沿直线传播的阳光透过树叶间的缝隙在地面上留下圆形的光斑,是小孔成像现象,
是光的直线传播.不合题意.
B、台灯的目的是让光线尽量集中照射到需要照射的地方,因此灯罩的作用是利用光的反射原理,从而起到增强亮度的作用.是光的反射,不合题意.
C、物体水中倒影是平面镜成像现象,是光的反射形成的,不合题意;
D、在空气里的人能看见在水里的冰山,那是因为光从水中射入空气中,是光的折射.符合题意.
故选D.
20.如图所示的光学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答案】A
【解析】A、折射B、反射C、光沿直线传播D、反射。

故选A
21.(6分)下图是研究光的折射规律的实验原理图;下表中记录了不同的入射角和对应的折射角的实验测量数据。

(l)请你结合图,以光从空气进入到玻璃中的情况为例,分析实验数据(光从空气进入其它透明
介质中也可得到具有相同规律的实验数据),对光从空气进入其它透明介质中的折射规律加以总
结(补充完整)
折射光线跟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并且分别位于法线两侧;
(2)请定量比较实验数据.把你新的发现写在下面: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入射角增大,折射角也增大,但折射角总是小于入射角;
(2)入射角较小时,入射角i与折射角近似成正比关系;当入射角较大时,正比关系不再成立。

【解析】分析:(1)分析表格中入射角i大小变化时,折射角γ随入射角的变化情况,并比较它
们的大小,得到入射角和折射角的大小变化规律.
(2)入射角i为10°时,折射角γ为6.7°,比较入射角每增加一倍,折射角是否增大一倍,得出
折射角是否与入射角成正比.
解答:解:(1)b表格中入射角i从10°逐渐增大到80°,折射角γ随之从6.7°逐渐增大到40.6°,而且对应的折射角总是小于入射角.
故答案为:b.入射角增大,折射角也增大;但折射角总是小于入射角.
(2)从表格中数据还可以看出:
入射角为10°.折射角为6.7°;
入射角变为20°,折射角为13.3°=2×6.7°-0.1°;
入射角为30°.折射角为19.6°=3×6.7°-0.5°;
入射角为40°.折射角为25.2°=4×6.7°-1.6°;
入射角为50°.折射角为30.7°=5×6.7°-2.8°;
可见,入射角较小时,入射角增大几倍,折射角近似增大几倍;入射角增大的倍数较大时,这种
关系不再成立.
故答案为:入射角较小时,入射角i与折射角γ近似成正比关系;当入射角较大时,正比关系不
再成立.
22.筷子放在盛有水的碗里,侧面看去筷子发生曲折,这是由于光的:()
A.折射现象B.反射现象C.漫反射现象D.镜面反射现象
【答案】A
【解析】插入水中的筷子,由于筷子反射的光线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传播方向发生了偏折,远离法线,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所以看到筷子在水中的部分是向上弯折.此时看到的像是筷子的虚像,故选A.
23.一束光线斜射入容器中,如图在容器的底部出现一光斑,现向容器内逐渐加水直至加满的过程,容器底面上的光斑将()
A.逐渐向左移动至最后静止B.逐渐向右移动最后静止
C.先向左后向右移动D.仍停留在原处
【答案】A
【解析】当容器内加水时,由光的折射规律可知,光线将发生折射现象,折射光线靠近法线,即向下偏折,也就是在容器底的光斑向左移动如下图,当水加满后,光斑就停止移动;
故选A.
24.下列现象,能用光的折射现象解释的是
【答案】B
【解析】A、拱桥倒影是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现象,不能用光的折射现象解释;
B、水面“折枝”是光由水中斜射入空气时发生折射,折射光线远离法线向水面偏折造成的,是光的折射现象,能用光的折射现象解释;
C、沿直线传播的光照到不透明的手上,被手挡住,在手后面的墙上光照不到的地方形成手影,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不能用光的折射现象解释;
D、镜中花是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现象,不能用光的折射现象解释.
故选B
25.光从空气斜射向水面发生折射时,图l所示的光路图中正确的是()
【答案】C
【解析】A、因为入射角等于折射角,因此不符合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时,折射光线的方向,故该
选项错误;
B、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发生折射,折射光线位于水中,图中画成反射光线了,故该选项错误;
C、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符合折射的规律,故该选项正确;
D、因为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因此不符合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的光路,故该选项错误.
故选C.
26.如图所示的是四个同学分别画出的——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的光路图,其中正
确表达
是:
A B C D
【答案】D
【解析】根据光的折射规律:入射光线、折射光线、法线在同一个平面内;入射光线、折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A错误);当光由空气斜射人其它介质时入射角折射角小于折射角入射角;当光由其它介质斜射入空气时,折射角入射角大于折射角入射角(BC错误)。

故选D。

27.如图所示的是四个同学分别画出的——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的光路图,其中正
确表达
是:
A B C D
【答案】D
【解析】根据光的折射规律:入射光线、折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个平面内;入射光线、折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A错);当光由空气斜射入其它介质时入射角大于折射角;当光由其它介质斜射入空气时入射角小于折射角(BC错)。

故选D。

28.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的是()
A.演员通过平面镜看到自己的表演动作
B.光射到不透明的物体上,在物体后面形成的影子
C.潜水艇里的人通过潜望镜观看海面
D.插入水中的筷子,从水面上斜着看,筷子在水下的部分向上弯折了
【答案】D
【解析】A.演员通过平面镜看到自己的表演动作(光的反射现象)
B.光射到不透明的物体上,在物体后面形成的影子(光沿直线传播)
C.潜水艇里的人通过潜望镜观看海面(光的反射现象)
D.插入水中的筷子,从水面上斜着看,筷子在水下的部分向上弯折了(光的折射现象)选D
29.光线射到平行的厚玻璃板上,在它的上、下表面发生折射,在图中正确的图是()
A.甲B.乙C.丙D.丁
【答案】C
【解析】因为空气是光疏介质,玻璃是光密介质;
所以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时,折射光线靠近法线,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当从玻璃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远离法线,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故选C.
30..如图所示,由于大气层是_____________的,太阳光在大气层内传播的路径是________的,因此,清晨太阳还没有升到地平线以上时,我们就已经看到了太阳的______(填“虚”或“实”)像,这实际上是光的_________现象.
【答案】不均匀;弯曲;虚;折射
【解析】略
31.光线在空气中通过平行玻璃板如图所示。

光路正确的是()
【答案】A
【解析】垂直入射传播方向不变,A对
斜射情况如下图
所以选A
32.下列关于凸透镜应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透过放大镜看到的是物体的正立、放大的实像
B.使用投影仪时,通过凸透镜所成的是物体的倒立、放大的实像
C.放电影时,屏幕上所成的是物体的正立、放大的虚像
D.照相时,底片上成的是物体的正立、缩小的实像
【答案】B
【解析】放大镜所成的像是正立放大的虚像,所以A是错误的;
因放电影时与投影仪的原理相同,故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所以B是正确的,C是错误的
而照相机是照相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所以D是错误的,
故选B.
33.(7分)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大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
(1)小明通过前面物理知识的学习,知道放大镜就是凸透镜,在活动课中,他用放大镜观察自
己的手指(如右图),看到____________的手指的像;然后再用它观察远处的房屋,看到
______________的房屋的像。

(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
(2)小明想知道“凸透镜成像的大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请你帮助小明完成猜想,凸透镜成像
的大小可能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

(3)小明在光具座上,不断改变蜡烛与透镜间的距离,并移动光屏进行实验,所获得的实验数
据如下表所示。

分析数据可知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越短,光屏上像的大小就越_________,同时
发现像到凸透镜的距离就越 ________。

(4)小明班照毕业照时,摄影师发现两旁还有同学没有进入取景框内,这时摄影师应使照相机
___________同学(选填“靠近”或“远离”),同时还应将照相机的镜头__________。

(选填“伸长”、“缩短”或“不改变”)。

【答案】共7分
①变大;缩小;(每空1分)
②物体距离凸透镜的距离有关(1分)
③大;远(每空1分)
④远离;缩短;(每空1分)
【解析】分析:提出问题: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u>2f,成倒立缩小
的实像来回答;
进行猜想:根据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不同,距离大了成倒立缩小的实像,距离小了成正立放大的
虚像,得出结论;
结论与应用:分析表中的物距、像距、像的大小变化规律,就可以得到结论.
解答:解:【提出问题】
当用放大镜观察自己的手指时,此时手指在凸透镜的焦点之内,成放大、正立的虚像.
若看远处的物体,此时物体在凸透镜的2倍焦距之外,所以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故答案为:放大;缩小.
【进行猜想】甲乙两图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不同,所以可以看出凸透镜成像的大小可能与物体到
凸透镜的距离有关.
故答案为: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物距).
(1)从表格中数据可以看出,成实像时,物距在逐渐减小,成的像逐渐变大,像距也逐渐变大.故答案为:大;远.
(2)要想使所有的景物都进入取景框,需要增大物距,为了得到清晰的像,需要减小物距.所
以应使照相机远离同学,并缩短暗箱的长度.
故答案为:远离;缩短.
34.投影仪是教学中常用的仪器,如图10所示是投影仪的结构图,在水平放置的凸透镜的正上方
有一与水平面成450角的平面镜,右边竖直放一屏幕,物体发出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和平面镜后,
可在屏上成一清晰的像。

一教师在使用投影仪时,发现在屏幕上画面太小,正确的调节方法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