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选科怎么选及注意事项(整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选科怎么选及注意事项(整理)
高考选科怎么选
以兴趣爱好为出发点
在实际生活中,大部分学生在高一并不能明确自己心仪的专业,这时候可以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
学习从根本上讲,还是学生主观能动性的体现,兴趣可以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且也可以通过兴趣爱好的培养来确定大学要报考的专业。
以专业覆盖率为出发点
正如上面所说,不同的选科组合可以报考的专业不同。
如果学生没有固定的专业要考取,就要充分考虑专业覆盖的问题,合理避免出现想学的专业因为限考问题不能报考的尴尬。
总体而言,物理是专业覆盖率最大的科目,而物理+化学+地理这个偏理科的选科组合,在专业覆盖率上可达99%以上。
什么是新高考选科
“3+1+2”新高考
“3”:为全国统考科目语文、数学、外语,所有学生必考。
每科满分均为150分,总分450分,各科均以原始成绩计入考生总成绩。
“1”:为首选科目,考生须在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的物理、历史科目中选择1科。
满分为100分,以原始成绩计入考生总成绩。
省级招生考试机构将按选考物理、选考历史两个类别分别公布招生计划、分别划线、分别进行投档录取。
“2”:为再选科目,考生可在化学、生物、思想政治、地理4个科目中选择2科。
每科满分均为100分,以等级赋分成绩计入考生总成绩。
高考选科注意事项
新高考选科注意学科基础。
学生和家长主要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判断自己学科基础的强弱:(1)分数,分数是权衡学科基础的最直观的数据,历次考试平均得分较高,就说明该学科的基础较好。
(2)排名,由于新高考采用等级赋分制,最终赋分分数取决于名次,因此排名是衡量学科基础的重要依据。
高一、高二的排名参考班级或学校排名,高三模拟考试后,参考全市乃至全省的统考排名。
层次越高,范围越广,其参考价值越大。
(3)知识掌握程度,可以根据平时学习情况或试卷分析,从各个知识点的得分率或正确率来看,知识掌握得越全面,学科基础越牢固。
新高考选科注意兴趣倾向。
有的学生因为喜欢某个学科,或者喜欢某个老师,最终选了这门学科。
上课喜欢听这个老师的课,未必表示你能考出高分。
根据对老师的喜好选科,高考很可能会吃亏。
喜欢老师和你最终能考多少分是两码事,不能感情用事,老师不能最后帮你考大学。
有时候,自己学得好的优势学科,未必是适合未来职业发展的科目。
建议可以借助霍兰德职业测试,帮助自己更准确地判断自身的兴趣倾向。
网上搜一下,就可以找到最基础的职业测试。
新高考选科最佳有什么方案
1、适合偏理科学生的选科组合
(1)物理+地理+生物选科
这个学科组合,报考范围相对较广,可供考生选择的余地大。
三门学科需要背诵的知识点不如政治和历史那么多,但要求考生具备良好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相对于物理、化学、生物三科组合来说,难度没那么高。
(2)物理+化学+生物选科
该组合符合理工学科类专业的选考要求,能够报考的范围相对较广。
但这三门学科难度较大,适合成绩拔尖的学霸报考。
2、适合偏文科学生的选科组合
(1)历史+生物+地理选科
生物和地理两个学科,没有时事热点的考查,且没有不容易得分的主观题,赋分难度低一些,这两科比较考察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这种组合方式没有传统政史地文科的学习难度,且专业报考覆盖率可达77.8%,对于理科薄弱想学文科的考生来说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新高考选科的主要参考因素
个人兴趣爱好:学生首先考虑的自己喜欢哪些学科,擅长哪些学科,但自己真正的兴趣、爱好、特长往往难以发现。
高校专业了解:学生会考虑自己将要选择的高校专业开设哪些课程、就业方向如何,特别是各个专业对物理、化学、生物、历史、政治、地理等学科的限制。
高中学科认识:物理、化学、生物、历史、政治、地理等各学科知识容量、难度,以及学科教师的教学水平、师生关系会对学生选课产生重要影响。
不同组合成绩:学生选择不同组合时的成绩也会成为学生考虑的重要因素。
职业倾向分析:性格及职业倾向的测评数据能为学生选课提供一些基本参考。
家庭成员职业:家庭成员及社会关系的职业有时会对学生选择产生较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