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诗》PPT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归来。
回来拜见天子,天子坐在殿堂上(论功行赏)。木兰被记了
很大的功劳,赏赐了很多财物。天子问木兰想要什么,木兰不愿
做官,希望骑上千里马,送我回到故乡。
穿 注释翻译4:
外城
扶持
对着,朝着
爹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
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
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
其四,中华民族一直有阳刚阴柔的审美主张, 木兰上马有男儿的勇武,下马有女儿的娇柔, 具有巨大的持久的魅力。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这两句是复沓句。
类似的语句有“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以及“旦辞爷娘去……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两节八句,也是重复用法。
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这两句是顶针句。顶针,又称“联珠”。 类似的语句有“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也是顶针。
花木兰简介
花木兰是古代河南 虞城县营廓人,女扮男 装,替父从军,征战沙 场十多年,屡立战功。 凯旋回朝,天子封官加 爵,木兰不受;扬鞭催 马,回归故乡。唐朝初 年,追封为“孝烈将 军”,建木兰祠,并立 碑塑像,流芳千古。
安徽亳州 木兰像
河南虞城 木兰祠
读准下列加点字的音
答案
机杼 可汗 鞍鞯 辔头 燕山 胡骑
雄兔两只前脚时时动弹,雌兔两眼常常眯着,雄雌两兔一起并 排着跑,又怎能辨别哪个是雄兔,哪个是雌兔呢?
1____顺序
战前 代父从军 战时 十年征战 战后 回朝还家
重点战前木兰备战、战后亲人相逢, 而战争的过程、场面没有重点描写, 万里征程和十年苦战则一笔带过, 给读者留下极大的想象空间。此外, 作者的兴趣并不在于表现战争,也 不在于讴歌木兰驰骋沙场、克敌建 功的英雄行为,而在于木兰女扮男 装替父从军这一戏剧性事件上。表 现了人民对和平生活的渴望。
译一 译(注意整体意思)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 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这四句的意思是到各处街市备办鞍 马等战具,不是一处地方买一样东 西。
三、译一 译(注意整体意思)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这两句的意思是征战多年,经历 很多战斗,许多将士战死沙场, 木兰等幸存者胜利归来。
三、译一 译(注意整体意思)
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动弹
行军打仗
眯着眼
怎么
贴着靠 跑 哪里
译文:父母听说女儿回来了,互相搀扶着到外城来迎接木兰;姐姐
听说妹妹回来了,对着门户梳妆打扮起来;弟弟听说姐姐回来了, 忙着霍霍地磨刀准备杀猪宰羊。木兰回到了原来的房间,打开各个 房间的门,坐一会儿各个房间的床,脱去打仗时穿的战袍,穿上以 前的旧衣裙,对着窗户对着镜子梳理云一样的头发和在脸上贴花黄。 出门去见同去出征的伙伴,伙伴们都很吃惊:同行多年,竟然不知 道木兰是个姑娘。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这两句是很工整的对偶句。 此外,“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也是很 工整的对偶句。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 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这几句是排比句。 “东市买骏马……北市买长鞭” 也是排比句。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修辞? 对偶
翻译
北方的寒气传送着打更的声音,清冷的月光 照射着铠甲。
作者作品
乐 府
民 歌
字词积累
拼 音
字 词
课文欣赏
听 读
朗 读
翻译课文
排 比
互 文
复述故事
口 述
概 括
课文分析
结 构
形 象
拓展练习 选 制
择作
木 兰 诗
花木兰的故事源于《木
兰诗》,又叫《木兰辞》, 选自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 诗集》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 一首民歌,是北朝民歌的代 表作 。北朝民歌是当时北方 民族一种在马上演奏的军乐。
布
织布机 发出的
声音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
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
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爹征。
表示多
只
征
数不是
为此 买
也
确指
父亲
译文:叹息一声连着一声,木兰在对着门织布。听不到织布的声
注释翻译2
辞别
住宿 过夜
原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
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爹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但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爹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
啾。
到
只
胡人
早晨
战马
译文:木兰到集市各处买了骏马,鞍垫子,驾驭牲口用的嚼
子和缰绳和长鞭。(东、西、南、北市只是一种名叫互文的修 辞手法并不是去东、西、南、北市。)早晨辞别父母上路,傍 晚宿营在黄河边,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能听到黄河 的激流的水声。木兰早晨辞别黄河上路,傍晚到达黑山上,听 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能听到燕山胡人的战马的嘶鸣声。
音,只听见女儿在叹气。 问一声闺女你在想什么,问一声闺女你在思念什么。闺女并没
有想什么,闺女也没有思念什么。昨夜看见军中的文告,皇上要大 规模地征兵,征兵的名册有很多卷,每一卷(都)有父亲的名字。 父亲没有大儿子,木兰没有哥哥,(我)愿意为此去买鞍马,从现 在起替代父亲出征。
互文:指诗文的相邻句中所用的 词语互相补充,结合起来表示一 个完整意思的修辞方式。
特
长: 英勇善战
最喜欢的生活: 和平、安宁的田园生活
优
点:纯朴、孝顺、善良、勤劳、
温柔、勇敢、机智、坚强、爱国
敬仰女英雄 制作小档案
1、你还知道哪些女英雄?请作简要的介绍。
制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作 档女 案英
雄
2
示例
姓名______
年代______
名言______
简评______
___2_、__制__作___女_
zhù kèhán jiān pèi
yān jì
戎机 朔气 金柝 红妆
róng shuò tuò zhuāng
著我旧时裳 zhuó
傍地走
bàng
汉字区分识记
形近字
杼 柝戎 抒 析戍
生僻字
鞯
辔
识记通假字
1、对镜帖花黄 帖:通“贴”,
粘贴,贴上。
2、出门看火伴 火:通“伙”,
伙伴。
注释翻译1
想
思念 对着门织
其一,中华民族自古崇尚忠孝的美德,木兰代 父从军,既是对父亲的孝,也是对国家的忠, 因此赢得了人民的尊敬。
其二,中华民族历来崇敬不恋功名、洁身自好 的节操,木兰英勇善战,不恋高官厚禄,功 成身退,归隐故乡,不改劳动人民本色,是 人民心中美好品德的化身。
其三,中华民族自古从军征战的都是男人,木 兰敢于打破传统,以女儿之身从军数年,巾 帼不让须眉,让人刮目相看,真心敬佩。
从课文的“____” 一句,可以看出花木兰是一个 ____的人.
木兰形象
既是巾帼英雄又是平民少女, 既是矫健的勇士又是娇柔美的女儿,
她勤劳善良又坚毅勇敢, 淳厚质朴又机敏活泼,
热爱亲人又报效国家, 不慕高官厚禄而热爱和平生活。
讨论交流
一千多年来,花 木兰形象一直深受人民 喜爱的原因是什么?
参考:
修辞? 排比 互文 对偶
写出木兰一连串富有年轻女性特征的换装梳妆 动作,表现出木兰久征胜利归来,恢复女妆,____ 的感情。
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修辞? 反问,比喻,以双兔为喻,很风趣。
木兰在从军十二年中未被发现是女郎,赞美 了木兰的谨慎、机智。
体现了对木兰亲切和喜爱的感情
6.课文总结
《木兰诗》这首叙事诗塑造了花木兰这个巾帼 女英雄形象。她既是一个云鬓花黄的少女,又是一 个金戈铁马的战士。在国家需要的时候,她挺身而 出,驰骋沙场,立下汗马功劳。得胜归来之后,她 又谢绝高官,返回家园,重新从事和平劳动。她爱 亲人也爱国家,把对国家对亲人的责任感融合在一 起。
木兰的形象,集中体现出中华民族的_______的 优秀品质。不慕高官厚禄而热爱___生活的品格。
拓展学习
1、在感悟全诗内涵的基础上, 背诵全诗。
2、了解“巾帼不让须眉” 女皇帝 女佳人 女才子 女英雄
7.木兰档案
生活时代: 南北朝
性
别: 女
年
龄: 正值妙龄
婚姻状况: 未婚
家庭成员: 父、母、姊、弟 兄弟姊妹排行: 第二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这两句的意思是每间房子都要 开了门进去看看,不是开了东 阁的门而不进去,然后转到西 阁的床上去坐着。
三、译一 译(注意整体意思)
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这两句的意思是当着窗户, 对着镜子,先理云鬓,后贴 花黄。
注释翻译3
奔赴
过
像
表示多数, 不是确指
记功
北方
原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
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
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 送儿还故乡。
有余
拜见
想要 做 骑上
译文:木兰不远万里奔赴战场,像飞一样地越过一道道的关塞山
岭。北方的寒气传送着打更的声音,清冷的月光映照着战士们的
铠甲。将军战士身经百战,有的不幸死了 ,有的转战数载胜利
___英__雄__小__档________ ___案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3.表达作用? 描写了战地生活的艰辛,烘托出木兰__坚强___
的性格。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修辞?对偶 互文
翻译 将军和战士们经历过上百次战斗,多 年后有的战死沙场,有的胜利归来。
4.表达作用?
概述战争______,战斗_____。烘 托了木兰____,生还的不易。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 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何为“乐府诗”?
古代主管音乐的官署称“乐府”。
秦朝及西汉惠帝时设有“乐府 令”,汉武帝时的乐府规模较大。采 集民间诗歌和乐曲。
后来人们将乐府采集的诗篇称为 “乐府诗”。《“乐府诗”——继 《诗经》《楚词》之后,在汉魏六朝 文学史上出现一种能够配乐歌唱的新
《木花诗》的重要地位
北朝乐府最有名 的是长篇叙事诗《木 兰诗》,它与《古诗 为焦仲卿妻作》即 《孔雀东南飞》,被 称为乐府民歌中的 “双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