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湘桂大溃败的回看(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豫湘桂大溃败的回看(4)
柳州失陷后,日军11军的第3师团和第13师团沿黔桂铁路(都匀-柳州)向西北进攻,第23军沿柳邕公路(柳州-南宁)向西南进攻。
第23军进攻南宁的部队于1944年11月24日占南宁,而沿黔桂铁路进攻的第3师团和第13师团一部本来进入到了贵州,但是后来又退回了广西。
1944年12月,日军退回广西后不久,日军第21师团与第22师团各一部在绥渌(今属广西扶绥)会合。
12月中旬,豫湘桂会战结束。
接下来主要介绍的是中日双方在贵州境内的攻防。
黔桂铁路,是抗战时期就开始修建的一条铁路。
当时,国民党统治的核心区域——西南地区交通不便,如果不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内陆与边境的联系,外援就只能依靠类似驼峰航线这样的“险途”进入国内,这显然是不利的。
在这样的背景下,由国民政府交通部选线设计,铁道专家候家源负责的黔桂铁路开始修建。
修建黔桂铁路的工人在规划中黔桂铁路经过的各县中征发,有十余万人,他们以以简单的工具开山架桥筑路。
因筑路官僚贪污腐化,克扣粮饷,工头肆意欺压筑路工人,加上匪患频繁,致使工程时停时续,1940年年末,柳州至金城江段建成。
至1944年日军攻进广西、时局日趋紧张、全线不得不停工时,筑路工人死伤逾万,处处埋骨,仅修好柳州至都匀清泰坡461公里,勉强通车运营。
而在桂柳会战后半期,黔桂铁路在日军向西进攻贵州的情况下,黔桂铁路遭到严重损毁。
中日双方在黔桂铁路沿线的攻防,可以称为独山战役,当然,把中日双方在黔桂铁路沿线的攻防全部纳入独山战役的范围并不是很合适,因此也可以按字面意思来理解,在独山周边发生的战斗的总称为独山战役。
另外,也有资料将日军入侵贵州的行动称为黔南事变。
黔南事变(独山战役,图片来源:网易号文章《全民抗战,始于卢沟桥,终于深河桥,独山战役意味着什么?》,作者:奇闻研究所)1944年11月23日,日军向黔桂交界处的南丹发起进攻,由陈素农率领的第97军对来犯之敌展开了顽强地阻击。
第97军下辖第168、第196师,原为重庆卫戌部队,1944年9月奉调赶赴黔桂边区作战,
11月10日才抵达贵阳,匆匆赶往广西北部的南丹布防。
战区给其下达的作战任务是迟滞日军由贵州进逼重庆,至少坚守7天,等待各战区的援军到达。
第97军官兵利用南丹附近的石山和隘路逐次抵抗,同时利用了野炮、迫击炮,在近战时发挥了手榴弹的威力。
激战至11月27日,日军的攻击毫无进展。
第13师团长赤鹿理中将命令主力部队由八圩、东河、大厂间猛攻,而另派一个大队千余人从西北方向分进迂回,绕到南丹西面20公里的罗富实施夹击。
第97军的防线已无力抵挡日军精锐重兵的冲击。
当日夜,军长陈素农率领守军弃城而逃,损失各类大炮40余门,连密码本等也悉数丢失。
陈素农(图片来源:温州日报瓯网《【抗战故事】永嘉白泉村陈氏家族走出四位抗日将士——满门忠烈热血报国》)
1944年11月28日,这一天是个重要的一天,南丹被日军占领,宜山(今广西宜州)被日军占领,由川入黔的第29军先头部队第91师在师长王铁麟将军率领下抵达贵州独山。
南丹保卫战虽告失败,但第97军完成了坚守7天任务,予日军精锐第13师团重大杀伤,不过,战后陈素农被免职。
日军占领宜山后,冈村宁次电令第六方面军第11军停止追击,要求他们“撤离黔桂铁路,将防线设置于柳州、宜山一线”。
可是,第11军回电表示,他们已经进入贵州境内了。
此时,第91师迅速占领黑石关、白腊坡和甲捞河桥边阵地,构筑工事,阻止沿黔桂公路北犯之敌,掩护友军集中,破坏六寨至独山间公路。
同时,部署兵力:黑石关一个营、甲捞河桥边设指挥所、白腊坡和凤凰山上设272团作预备队、白腊坡前两公里的矮关附近马蹄岩、文家山上设271团和炮兵阵地、马颈坳和上营盘上设273团阵地,两阵地交叉火力封锁住矮关垭口。
之后,29军军长孙元良随溃败的97军部队逃至独山,与王铁麟师长协同指挥对向独山进攻的日军进行防御作战。
1944年12月1日,日军第104联队与91师在黑石关展开激战,战斗十分惨烈,攻守双方均有数百人的伤亡,271团在黑石关所设阵地中,有的阵地上只剩下10人。
黑石关被日军占领后,日军继续以104联队第2大队为前卫,沿黔桂公路北犯,一路上见着掉队的国军就刺,碰着难民就打,气焰十分嚣张。
当日军白腊坡前的矮关时,遇到了91师271团和273团的猛烈阻击。
在这样的情况下,104联队联队长海福命令该联队第一大队迂回,由里旺绕山路,进逼独山,而后续的一支日军部队由上司经筹洞,沿铁路侵入独山。
此时,独山的守备部队已成了惊弓之鸟,1944年12月2日下午,日军进入独山城后,到火车站附近,放了两排枪,探知已无守军方敢入城。
实际上,11月30日拂晓,敌军未到,独山的警备司令“四分校”的教育长韩汉英就逃跑了,县警备部队也纵火弃城而逃。
在抗战期间,独山聚集了很多社会名流,比如说上海滩的商业巨头虞洽卿、影星胡蝶和她的丈夫潘有声,这使得独山这座西南小城变成了一个“小上海”。
独山有一个美军的军用机场,一支美军小分队被派到独山负责破坏飞机场、空军仓库和深河桥,按照他们的计划,应该先炸毁独山与外部相连接的深河桥,然后乘飞机撤离,但是负责这支小分队的美军军官看见城里的难民非常多,一旦炸了桥,逃难的人们就都无法离开独山了。
于是他就先炸了机场和仓库,直到12月2日,日军已经冲到了桥头,美国人才炸掉大桥,徒步前往贵阳。
随后,被称为“小上海”的独山县城被大火变成了一片废墟。
深河桥(图片来源于网络)
日军工兵第13联队沿铁路于1944年12月2日晚进入独山,占领车站附近时,已经天亮。
12月3日拂晓,104联队第二大队沿黔桂公路陆续入城,联队部最后于正午入城,至此,日军完全侵占了贵州黔南重镇独山,约有1000人驻扎在独山县城。
随着日军的进攻,贵州各地形势紧张,各地都担心日军会继续前进,军心动摇,12月2日,都匀县城守军由于担心日军进攻,放火把整座城市烧成了废墟,而实际上,日军根本就没有进攻都匀的打算,最近的日军部队距离都匀县城也在五十公里以上。
同时,国民党军也加强了在贵阳周边地区的兵力,汤恩伯命令13军和29军在马场坪一
线布防,20军和94军配合杨森二十七集团军守卫贵阳。
实际上,侵入独山的这支不到4000人的日军部队是一支孤军,由于战线太长,他们的给养不足,又时值初冬,衣不御寒。
日军方面也觉察到了这一危险,于是在12月2日晚,日军第11军就即向入侵黔南的第3和第13师团下达撤退命令。
1944年12月4日,日军开始撤出独山。
在日军撤出独山前,对独山县城及附近的各种工业设施、军事设施、交通设施、通讯设施进行了破坏。
日军撤退途中洞窟的弹药库、储油库等也大都被烧毁。
日军第13师团是参与过南京大屠杀的罪恶累累的部队,第13师团第104联队从向独山进攻开始,至撤出独山前后,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很多手无寸铁的平民百姓遭到他们残忍的屠杀。
在日军撤退后,汤恩伯与奉命坐镇贵阳指挥的军事委员会参谋长何应钦组织部队进行追击日军。
1944年12月中旬,国民党军先后收复独山、八寨、三合、荔波、上司、下司、六寨、南丹等地。
何应钦(贵州兴义人,中华民国一级上将,图片来源:博雅人物网)
日军在撤退的过程中多次发起反击,所以国民党军的追击并不顺利。
第6方面军要求第11军“在黔桂铁路以西,最低限度要坚守河池和宜山之间”。
第46军在攻击河池时,遭到日军的抵抗,尽管又调来两路增援部队对该城进行围攻,仍无法克复。
1944年12月14日,日军也增援2000人展开反击,阻击了国军的反攻。
双方都是久战之余,兵力疲惫,亟须整补,便在河池形成对峙状态。
独山战役,国民党军胜利了吗?胜利是胜利了,但是,独山战役的胜利主要不是靠他们打出来的,而主要是日军因孤军深入,缺乏给养,缺少过冬的衣物主动撤退的结果。
在独山战役中被炸毁的深河桥被认为是日军侵华的“最后一桥”,并有抗日战争“北起卢沟桥,南止深河桥”的说法。
包括独山战役在内的桂柳会战结束后,豫湘桂会战便结束了,日军在战略上最终完成了其打通大陆交通线的作战目标。
但日军在太平洋战场的彻底溃败,所谓打通大陆交通线几乎没有价值,而且实际从
未通车。
同时,中国不仅在豫湘桂会战中失去了大片国土,人民也流离失所,豫湘桂会战还给中国带来了十分不利的国际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