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九年级物理下册月考复习考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九年级物理下册月考复习考试
(时间:60分钟分数:100分)
班级:姓名:分数: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如图所示,人坐在小船上,在用力向前推另一艘小船时,人和自己坐的小船却向后移动.该现象说明了()
A.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 B.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C.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有关 D.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作用点有关
2、如图所示电路,电源电压不变,闭合开关S,两灯均发光.一段时间后,一盏灯突然熄灭,而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都不变,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A.灯L
1断路B.灯L
2
断路C.灯L
1
短路D.灯L
2
短路
3、四冲程汽油机在工作过程中,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冲程是()
A.吸气冲程B.压缩冲程C.做功冲程D.排气冲程
4、几位同学使用弹簧拉力器锻炼身体,每位同学都可以将弹簧拉力器拉开至两臂伸直,两臂伸直时对弹簧拉力器拉力最大的是()
A.几个同学都一样大 B.手臂长的同学
C.体重大的同学 D.力气大的同学
5、如图,AB和BC是由同种材料制成的长度相同、横截面积不同的两段导体,将它们串联后连入电路中,这两段导体两端的电压及电流的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A .U A
B >U B
C I AB =I BC B .U AB <U BC I AB =I BC
C .U AB >U BC I AB <I BC
D .U AB =U BC I AB <I BC
6、甲、乙两物体从同一地点同时向相同方向做直线运动,其s-t 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像可知( )
A .两物体在0~10s 内都做匀速运动,且v v <甲乙
B .两物体在15~20s 内都做匀速运动,且v v <甲乙
C .两物体在15 s 相遇,且0~15s 内通过的路程相等
D .两物体在20 s 相遇,且0~20s 内通过的路程相等
7、如图所示的电路中,小灯泡L1、L2规格相同,闭合开关S 后,发现L1不亮,L2发光.此电路的故障可能是( )
A .灯 L 1短路
B .灯 L 2短路
C .灯 L 1断路
D .开关 S 接触不良
8、黑暗的房间里有两盏电灯,只有一盏灯点亮,但人能看到未点亮的灯泡.以下对于“看到未点亮灯泡”所画的光路图,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9、物质M 通过吸、放热,出现三种不同物态,如图所示,甲、乙、丙物态依次为( )
A.固、液、气B.气、液、固C.气、固、液D.液、固、气10、某实习护士用两支体温计给两位病人测量体温,读数都是38.5℃,因病人多,护士一时粗心,忘记将该体温计甩一甩,紧接着用酒精擦拭后便直接用于测量另外两人的体温,如果后两位的实际体温分别是36.5℃和39.5℃,则这两支体温计的读数将分别为()
A.36.5℃、39.5℃B.都是38.5℃
C.都是39.5℃D.38.5℃、39.5℃
11、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正确的说法是()
A.闭合S
1,断开S
2
,L1发光,L2不发光 B.闭合S1,S2,L1,L2都发光
C.S
1,S
2
都断开,L1,L2都不发光 D.闭合S2,断开S1,L1,L2都发光
12、如图所示,在“○”处可以连接电流表或电压表测量电路中的电流、电压,为使L1与L2串联,以下做法正确的是()
A.a为电流表,b为电压表,c为电流表
B.a为电压表,b为电压表,c为电流表
C.a为电流表,b为电流表,c为电压表
D.a为电流表,b为电流表,c为电流表
13、关于温度、比热容、热量、内能,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一定升高
B.物体温度越高,含有热量越多
C.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加,但温度不一定升高
D.一个物体吸收了热量,如果质量、温度不变,说明它的比热容增大了
14、如图所示容器水中有一个空气泡,则其对水平射入其中的光线有何作用:()
A.会聚作用B.发散作用
C.既不会聚也不发散D.无法判断
15、如图甲所示,闭合开关,两灯泡均正常发光,且两个完全相同的电流表指针偏转均如图乙所示,通过灯泡L1和L2的电流分别为()
A.1.2A,1.2A B.0.3A,0.3A C.1.2A,0.3A D.1.5A,0.3A
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
1、一艘远洋轮船装上货物后,发现船身下沉了一些,则它受到的浮力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当船由内河驶入大海后,船相对于水面将 _______(填“上浮”“下沉”或“不变”).
2、合理分类和利用垃圾可以变废为宝,在一定条件下,1吨垃圾能榨出170kg 燃料油,若燃料油的热值为4.0×107J/kg,则这些燃料油完全燃烧释放出的热量为________J,燃烧时燃料油的化学能转化为______能.
3、自然界中的水循环是通过水的物态变化实现的.地面上江、河、湖、海中的水在太阳的照射下不断________成水蒸气,流动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空气后
______成小水滴或直接________成小冰晶,就形成了云.在一定的条件下,小冰晶熔化成水与原来的小水滴一同下落,形成雨水,汇集到江、河、湖、海中.
4、如图所示,在水平拉力F1=10N作用下,木板甲在水平地面上匀速向右运动,同时物块乙相对于地面静止,已知此时墙壁对物块乙的拉力F2=4N.则木
板甲与地面间的摩擦力是_____N.
5、考场内翻阅试卷的声音是由纸张的______产生的倒车雷达利用______选填“超声波”或“次声波”探测障碍物,帮助司机倒车.
三、作图题(每题5分,共10分)
1、根据通电螺线管的N、S极和磁感线形状,在图中标出磁体A的N极,磁感线方向(任选一根标出即可)和电源“+”、“-”极.
2、根据所示的电路图,用笔画线代替导线,连接实物电路,两个小灯泡中电流均不超过0.3A.(要求:导线不能交叉).
四、实验探究题(每题15分,共30分)
1、小明和小华同学在“探究串联电路电压的规律”实验中,都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电路.
(1)连接电路前,小明发现电压表指针如图乙所示,接下来他要对电压表进行的操作是______.
L或(2)小明根据图甲连接好电路,闭合开关后,发现电压表示数为零,若只有
1
L中的一处发生故障,则故障可能是______(写出一种即可).
2
(3)排除故障后,小明完成了实验,并把数据记录在下表中.
分析实验数据得出两个实验结论:
①串联电路两端的电压______各部分电路两端电压之和:
②串联电路中,各部分电路两端电压相等.
(4)实验结束后小明和小华互相交流,小华指出结论②是错误的,造成结论错误的原因是______,另外,小明的实验在设计方案上还存在另一个不足之处是______.
L (5)小明和小华还进行了深入交流,为了节省时间,利用原来的电路图,在测
2两端的电压时,电压表所接的B接点不动,只断开A接点,并把接线改接到C 接点上,这个方法______(选填“能”或“不能”)测出2L两端的电压,理由是______.
2、小明在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两种实验方案.
(1)通过实验比较,小明发现采用方案乙,实验效果更好,原因是
_____________.
(2)该实验装置中,木板两端的定滑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
(3)保持两盘中砝码质量相等,把小车在水平桌面上扭转一个角度,放手后观察
到小车转动,最后恢复到静止状态.这个实验现象说明: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_________,这两个力才能彼此平衡.
(4)小明在探究完“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后,又利用该装置进行探究,剪断小车左边的细线后,小车由静止向右运动,此现象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_________________.
五、计算题(每题10分,共20分)
1、如图甲所示的电路中,R0为定值电阻,R1为滑动变阻器(其最大阻值为40Ω).闭合开关S后,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从a端移至b端的过程中,R1消耗的电功率随R1电阻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根据图像信息.求:
(1)电路中最小电流;
(2)电源电压;
(3)R0消耗的最大电功率.
2、用一弹簧测力计挂着一实心圆柱体,圆柱体的底面刚好与水面接触(未浸入水)如图甲,然后将其逐渐浸入水中,如图乙是弹簧测力计示数随圆柱体逐渐浸入水中的深度变化情况,g取10N/kg,求:
(1)圆柱体的质量;
(2)圆柱体受到的最大浮力;
(3)圆柱体的密度;
(4)圆柱体刚浸没时下表而受到水的压强.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B
2、A
3、C
4、B
5、A
6、C
7、C
8、D
9、C
10、D
11、D
12、B
13、C
14、B
15、C
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
1、变大上浮
2、6.8×109内
3、汽化液化凝华
4、6
5、振动超声波
三、作图题(每题5分,共10分)
1、
2、
四、实验探究题(每题15分,共30分)
1、对电压表进行调零 2L 断路(或1L 短路) 等于 选用相同规格的灯泡做实验 只测出了一组实验数据,实验次数太少,得出的实验结论具有偶然性和片面性 不能 电压表的正负接线柱接反了
2、减小摩擦力对实验的影响 改变力的方向 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运动状态
五、计算题(每题10分,共20分)
1、(1)0.2A (2)10V (3)10W
2、(1) 0.2kg ;(2) 0.6N ;(3) 3.3×103kg/m 3;(4) 1200Pa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