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流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施工导流及降排水
2.5.1施工导流
本标段液压坝施工时需考虑导流及排水问题。

(1)导流方案
施工导流方案
本次液压坝施工导流拟考虑全断面导流,导流工程在河道内修筑上下游横向围堰,利用河道右侧导流沟过流。

(2)导流建筑物设计
本工程导流工程属临时工程,其导流标准按SL252-2000规定,导流标准采用5
年一遇。

导流沟开挖宽度3m,边坡按1:0.75设计,底部高程低于现状河床底
部30cm。

施工围堰
围堰采用土围堰,堰顶高程按设计蓄水水位加0.3~0.5m超高,平均堰高2.5m,上游堰顶宽度采用4m,下游堰顶宽度采用2m,边坡采用1:1。

(3)导流建筑物施工
施工围堰采用59kw拖拉机压实,进占法施工。

高出水面1.0m的以下部分采用
水中倒填法立堵的方式进行填筑,龙口合拢后,水面以上部分由T120推土机采用平堵的方式分层填筑压实,分层厚度为30cm,并且用人工削坡平整。

围堰表
面铺土工膜防渗,迎水坡用编织袋装砂土护砌。

(4)导流建筑物拆除
工程施工结束后,开始拆除临时施工围堰。

围堰拆除采用1.0m3反铲挖掘机开挖,装8.0T自卸汽车运至弃渣区,人工捡除废旧草袋等杂物。

围堰应拆除至原渠底高程,采取水上和水下两部分进行拆除,水上部分开挖拆除到水面以上50㎝,采取后退法开挖,围堰拆除与修筑方向相反。

对于水上部分临时围堰拆除
每个工作面采用1台液压反铲挖掘机后退开挖,3台8t自卸汽车运输;对于水
下部分的临时围堰,可以采用1台长臂反铲开挖,3台8t自卸汽车运输,弃碴
运至业主、监理工程师指定地点堆放。

(5)导流沟回填
施工围堰拆除完成后,开始进行导流沟回填,导流沟基面经“三检”合格后,并做好记录后,报请业主、监理工程师、设计代表等联合检查验收。

验收合格
后分层回填至设计高程。

2.5.2施工降水
为保证干地施工,在建筑物施工期间,根据现场地下水位情况合理安排降水。

施工期降排水主要采用管井降水、明沟排水相结合的方式,分块进行排水,分
块开挖,间隔分块进行管井布置。

对应基坑渗出的明水,在施工的渠道岸边挖
集水槽,采用污水泵进行抽排,单泵流量300m3/h,功率12.0kw。

管井降水10
眼为一套,每套控制200m,平均每套使用时间为50天。

(1)管井施工程序为:
井位放样→安装护筒、钻孔→清孔→吊放井管→回填滤料→冼井→安装水位控
制电路及水泵→试抽→降水井正常工作。

(2)管井施工方法:
管井管采用直径300mm无砂混凝土砾石管,全部为滤管,井孔直径400mm,井
管与井孔之间填0.5~1cm滤料,根据地质资料及以往的施工经验确定井间距为20m。

管井降水抽排至截流沟排至附近河道内。

管井成孔采用CZ22钻机冲击成孔,采用泥浆护壁。

下井管采用托盘法逐节吊放,井管连接采用竹片用16号铅丝绑紧。

要保持井管顺直,在井孔内居中。

填滤料要从周围均匀回填,防止将
井管挤偏,洗井后要补填滤料,井顶2m用粘土封口。

洗井采用9~12m3空压机
气举冲洗法,直至洗出清水,井内水位接近周围地下水位为止。

降水运转要配
备专人值班,保持昼夜连续运转并定期检查水泵及管路运转情况,测量水位、
水量,做好施工记录。

并配备备用电源,以防停电、停泵造成水位上升,发生
灾害,影响施工。

(3)防止降水过程中砂粒流失对建筑物的不良影响的措施
由于本工程上部荷载较小,而地下水浮力较大,为保证整个工程的施工安全,
降水过程应从基坑开挖开始至护岸砼施工并回填及铺盖防渗压实完为止,抽水
过程中砂层中的砂粒流失可致使地面沉陷,从而对已有建筑物及道路造成破坏。

我们采取如下措施减少砂流失:
①成井过程中认真记录地质情况,在砂层分布地段不设置滤水管。

②在粉细砂粒含量高的砂层中,采用0.5~1cm填砾作为滤水层,滤水管丝距采用1.5mm。

③保证足够的洗井时间。

④抽水必须连续中间不能间断。

(4)沉降观测
在降水过程中对建筑物影响比较大,因此在工地附近设置沉降观测点,随时对
地面及建筑物的沉降作好观测记录,观测必须连续中间不间断,并作出沉降观
测图。

若发现对建筑物影响超出了规定范围,即应采取必要的措施进行处理。

在施工过程中,应做好临时性地面排水设施,保持必要的地面排水坡度,设置
临时坑槽,排除积水以及开挖排水沟排走雨水和地面水。

并尽量保留利用天然
排水沟并进行必要的疏通,使排水畅通,防止地表水流入工作面内。

2.5.3施工排水
本工程施工排水主要为施工期间基坑排水和经常性排水。

经常性排水包括施工期降雨、施工用水及作业面积水等,
基坑排水根据基坑内水储量,选取6~10台2.2kw潜水泵进行抽排。

待基坑内明水排除完毕,在基坑坡脚附近开挖一条纵向排水主沟,排水沟断面为0.5m×0.5m,坡比1:1,沟底坡降约1/500~1/1000,沿沟底每隔15m设一座深1.0m 的集水井,预制无砂混凝土管井壁,配备6~8台10kw离心泵及时抽排集水井内积水,排向附近河道中。

同时在堤顶设截水沟和防护堤,拦截外来水进入施工作业面。

在施工过程中,应做好临时性地面排水设施,保持必要的地面排水坡度,设置临时坑槽,排除积水以及开挖排水沟排走雨水和地面水。

并尽量保留利用天然排水沟并进行必要的疏通,使排水畅通,防止地表水流入工作面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