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劳宫穴对偏头痛患者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及PI和RI的影响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针刺劳宫穴对偏头痛患者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及PI和RI的影响目的:通过针刺偏头痛患者患侧劳宫穴,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观测5
个不同时间点大脑中动脉(MCA)的血流速度及PI、RI的变化,探讨针刺患侧劳宫穴对偏头痛患者双侧大脑中动脉(MCA)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和针刺的时效关系,为临床是否选用该穴治疗本病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严格按照本实验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选取偏头痛患者30例,其中男患8例,女患22例,年龄22~48岁(30.2±3.8岁),病程6个月~15年(5.4±1.8年)。

实验开始前要求患者静卧10分钟,在其呼吸、脉搏、血压平稳之后进行实验,患者在实验开始前48小时及整个实验过程中禁烟、戒酒,严禁服用任何药物。

实验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仪观察毫针针剌患侧劳宫穴在进针前10min、进针时(进针得气并以平补平泻手法行针15s后)、行针时(留针15min并以平补平泻手法行针15s后)、出针时(留针30min并以平补平泻手法行针15s后)、出针后10min 双侧大脑中动脉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分别记录双侧大脑中动脉收缩期最大血流速度(Vs)、舒张期最大血流速度(Vd)、平均血流速度(Vm)、搏动指数(PI)和阻抗指数(RI)。

将所测得的实验数据录入SPSS17.0系统,进行统计学处理,P<0.05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1.针刺患侧劳宫穴对患侧大脑中动脉(MCA)的影响:收缩期最大血流速度(Vs)在出针时和出针后与针刺前相比均降低(P<0.05);舒张期最大血流速度(Vd)在出针时和出针后与针刺前相比均升高(P<0.05);平均血流速度(Vm)在出针后与针刺前相比升高(P<0.05);搏动指数(PI)及阻抗指数(RI)在出针时和出针后与针刺前相比均降低(P<0.05)。

2.针刺患侧劳宫穴对健侧大脑中脉(MCA)的影响:收缩期最大血流速度(Vs)、
舒张期最大血流速度(Vd)、平均血流速度(Vm)、搏动指数(PI)和阻抗指数(RI)在各个时间点与针刺前相比均变化不显著(P>0.05)。

结论:1.针刺患侧劳宫穴在出针时和出针后可使患侧MCA的收缩期最大血流速度(Vs)下降,但升高了舒张期最大血流速度(Vd),出针后平均血流速度(Vm)亦见升高,存在累积效应和后遗效应,该效应与MCA血管阻力下降,患侧MCA的舒缩功能改善相关;2.针刺患侧劳宫八过程中,健侧MCA的Vs、Vd、Vm及PI、RI在各个时川点与针刺前相比均无明显变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