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二年级下册两只青蛙教学反思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两只青蛙》浅谈教育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有效整合
《2011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方法,为学生创设有利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环境。

教师应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积极开发合理利用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和现代教育技术,启迪学生智慧,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在课堂中灵活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就是将教育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以便更好地完成语文课程的目标。

教育技术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不可或缺的有机要素,是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有力双翼。

我们设计了二年级的《两只青蛙》这一课,在如何更有效地应用信息技术、优化教学资源和教学过程从而提高语文教学效果这一方向,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一、巧用多媒体素材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大,求知欲强,但他们的无意注意占优势,有意注意还不完善。

他们的注意常常容易被活动的、鲜艳的、新颖的、有趣的事物所吸引。

语文课上用多媒体创设恰当的教学情景,可以让学生从视听诸方面接受与课文相关的教学信息,增加对课文的学习兴致,产生学习探究的兴趣,学生有了兴趣那么这堂课就成功了一半了。

因为兴趣是学习最重要的直接动力,是发展智力的活跃因素。

学生有了内在兴趣,可以表现出高度的学习积极性。

因此教师用多媒体教学时能设置与课文内容相吻合的情境导入吸引学生学习的热情非常重要。

在《两只青蛙》这一课,我们设计了由蛙声音效导入,“小朋友,听,这是谁的声音呀?”播放蛙声,立刻集中了孩子们的注意力,激起了他们的兴趣,孩子们齐声回答“青蛙”,“你们真不错,还记得上节课来我们这儿的小客人,他们是?”孩子们答:“大青蛙和小青蛙”。

“还记得他们住在哪里吗?”孩子们答“老井里”。

此时出示大小青蛙图后,教师提问“这两只青蛙在井底过着怎样的生活呢?”由此创设出这堂课的教学情境—两只青蛙在井底的生活。

孩子们的兴趣被调动起来了,产生阅读期待,为主动阅读探究提供了良好的心理环境。

值得一提的是,有时,从网络或光盘中找不到我们需要的素材,那么我们需要自己动手制作;还有些时候,我们能找到多媒体资源,但不能完全满足我们的需要,要么需要对它进行加工,那我们就要具备一定的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处理能力。

Windows自带的录音机可以用来录音。

音频教学资源要加工的话,比如我们找到一段音频,但只需要其中的一部分,那我们可以用常用的视频播放软件暴风影音,进行截取,还可以用暴风影音进行格式的转换,非常简单。

二、巧用多媒体素材化抽象为形象,突破语文教学中的重难点
小学低年级儿童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

虽然他们开始发展自己的抽象逻辑思维,但仍离不开具体形象的支持。

他们还很难掌握较抽象的事物。

因此,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直观图像是重要的辅助工具,当把文字同具体形象联系起来时,儿童就更易于理解。

《两只青蛙》这一课中,要使学生明白干事情只要有恒心,有毅力,就会获得成功,就必须理解小青蛙爬出井口的艰难,其难点就在于理解“小青蛙没有动摇自己的决心,他沿着又滑又陡的井壁向上爬去,跌下来,又继续爬”这一句。

这一句中“又滑又陡的井壁”这一事物,在学生以往的生活经验中是几乎不存在的,对于没有见过“又滑又陡的井壁”的城里孩子来说,光靠书本上的文字描述是很难理解的,而用教育技术,把小青蛙在这又滑又陡的井壁上爬上去跌下来,爬上去跌下来,跌下来又继续爬这一情景变成有声有色的直观动画在大屏幕上显现,学生就能体会到小青蛙为什么爬不上去,又滑又陡是什么意思,在这基础上理解小青蛙爬出去的艰难就容易得多了。

《两只青蛙》的课件中的动画也不是现成的。

教材配套的资源中的动画,由于小青蛙爬的速度过快,教学效果不太好,所以我们对这段动画进行加工处理,减慢播放的速度,配上了合适的背景音乐,才有了比较理想的效果。

三、巧用多媒体素材丰富课堂内容,拓展教学空间
图像是学习者最容易接受的信息,一幅图画可以形象、生动、直观地表示出大量的信息。

图片是帮助分析、理解教材,常使用的媒体元素。

本节课要求学生运用“多()多()的()啊”这一句式说话,我们设计了风景图片的展示,选择的是一幅景物比较多的风景画,这幅画激发了学生的发言欲望,学生既可以根据图片的提示,练习说话,也可以从图片的景物联想开来,说更多图片以外的景物。

需要注意的是,图像资源的加工处理可以借助一些工具,photoshop是比较专业的图像处理软件,Windows自带的画图工具可以对图像进行简单的处理,还有QQ的截屏功能也很方便,熟悉Word的老师会发现,利用Word插入图像后,图片的裁剪、亮度、对比度、饱和度等处理都非常方便快捷。

四、注意教学媒体的有效利用
在运用教育技术时,还有多注意其有效性。

比如用多媒体课件授课时,有人觉得屏幕上仅出现单纯的文字显得了无生趣,但是在低年级教学时,如果在屏幕上加上插图容易让学生分心,关注课堂之外的东西,出现舍本逐末的现象。

多媒体教学资源向学生展示的更多的是一些形象思维的东西,诸如图片、声音、影像等,使学生的视、听感官受到刺激,但过分依赖信息技术或不能科学地利用就会使学生产生思维的懒惰心理,况且图像画面具有很强的直观性,会抹杀语言的模糊的特性,会限制学生的思维。

我们要注意尤其是在低年级,这是一个培养孩子们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关键时期,一定不要滥用多媒体资源。

在语文教学中巧用教育技术,除了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最重要的还是要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自己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造性思维能力,这才是教育的最终目标。

教育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有效整合,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教学和学习效益的提高,它对传统的教学观念、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来说无疑是一种挑战,也对我们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通过自身不断努力的探索,才能尽快适应这种新型教学模式的需要。

同时,还要正确处理教育技术与其它教学手段的关系,只有各种教学手段并存,各自发挥特长,优势互补,才能取得最佳的课堂教学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