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福建省永定区第二初级中学中考联考化学试卷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4学年福建省永定区第二初级中学中考联考化学试卷
请考生注意:
1.请用2B铅笔将选择题答案涂填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请用0.5毫米及以上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主观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的答题区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均无效。

2.答题前,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按规定答题。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分)
1.如图是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装置图,下列关于该实验的说法中,不正确
...的是
A.只有左侧试管中的红磷能燃烧
B.只有右侧试管中的白磷能燃烧
C.磷燃烧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
D.烧碱溶液的作用是吸收燃烧产物,减轻污染
2.诗词是民族灿烂文化的瑰宝.下列著名诗句中只含有物理变化的是()
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B.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C.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D.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3.类比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氯化钠、碳酸铜等盐中都含有金属元素,所以盐中一定含有金属元素
B.煮沸将水中钙镁离子除去从而将硬水软化,同时蒸馏也可以将硬水软化
C.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同理带电的粒子就是离子
D.碳单质和一氧化碳都具有还原性,同理二氧化碳也具有还原性
4.推理归纳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

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A.两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则其化学性质一般相似
B.某物质能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则该物质一定是酸
C.某物质的水溶液中有电离出来的氢氧根离子,则该物质一定是碱
D.某反应的生成物中有单质,则该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
5.下列事例不能用分子运动相关知识解释的是()
A .品红溶解
B .篮球充气
C .酒精挥发
D .柳絮飞扬
6.某硝酸铵样品经测量含氮量35.7% ,其中只含一种杂质,该杂质可能为
A .NH 4HCO 3
B .(NH 4)2SO 4
C .NH 4Cl
D .CO(NH 2)2
7.下列实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熄灭酒精灯
B .称量NaOH 固体
C .倾倒液体
D .稀释浓硫酸
8.下列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A .60个碳原子: C 6o
B .铜离子: Cu +2
C .氦气: He
D .2个氢分子: 2H
9.下列各组物质中,按酸、碱和单质的顺序排列的是( )
A .硫酸钙、氨水、锌
B .硫酸、熟石灰、氮气
C .盐酸、纯碱、金刚石
D .硝酸、烧碱、氨气
10.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 .22 S+O SO ↑点燃
B .22 Δ CuO+H Cu+H O
C .4422CuSO 2NaOH Cu(OH)Na SO +=+
D .22 Mg+O MgO 点燃
11.根据如图提供的信息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若X >10,则该微粒属于阳离子
B .氟元素为金属元素
C .氟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9.00
D .氟原子核外有9个电子
12.下列关于铁、锌、铜三种金属及其合金的说法错误的是
A .铁在潮湿的空气中易生锈
B .黄铜(铜与锌的合金)的硬度大于纯铜
C .能用铁桶盛放波尔多液
D .自然界中,金、银有单质形式存在
13.生活中的下列物品所使用的主要材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A .塑料瓶
B .纯棉围巾
C .不锈钢菜刀
D .木制面板
14.若某实验制取的CO 2气体中含有水蒸气,则可选择的干燥剂为( )
A .NaOH 固体
B .NaOH 溶液
C .浓硫酸
D .生石灰
15.下列物质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是
A .铜
B .氧气
C .水
D .氯化钾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
16.如图A 、B 、C 三种物质都含有同一种元素,B 是单质, A 、C 都是氧化物,C 是一种黑色固体物质。

请回答:写出C的化学式;写出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指明反应②基本反应类
型。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5分)
17.(8分)实验室有甲乙两瓶久置的氢氧化钠固体,某学习小组为了研究其变质情况,进行了如下实验: (电子秤示数单位为克)
滴入紫色石蕊试液后溶液
为红色,说明反应后溶液呈____性。

上述实验中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质量为______克。

计算甲瓶固体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____________。

某同学另取10克乙瓶中的固体样品,用100克15%的稀硫酸按同样方法进行实验,他认为不管固体样品变质程度如何,稀硫酸加入后,都不需要使用石蕊试液,请计算说明他做出此判断的原因__________。

18.(8分)化学兴趣小组对某工业废水(含有H2SO4、Na2SO4)中H2SO4的含量进行测定.甲、乙两同学各提出不同的测定方法,请回答有关问题:
甲同学:取50g废水于烧杯中,逐渐滴入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NaOH 溶液,反应过
程溶液pH变化如图.
①当加入30gNaOH溶液时,烧杯中的溶质为______(填化学式)。

②50g废水中H2SO4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写出计算过程)。

乙同学:改用BaCl2溶液代替NaOH溶液测定废水中的H2SO4的含量,结果可能会_____(填“偏高”、“偏低”、“不变”),理由是_______。

四、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9.0分)
19.(8分)利用以下装置对酸的化学性质进行探究。

标号为①的仪器名称是_____。

实验
I中,在点滴板的a、b穴中滴入酸溶液后,溶液变红的是_____(填“a”或“b”)。

使用点滴板的优点之一是_____。

实验Ⅱ中,为了验证石灰石中含有碳酸根离子,试剂X的名称是_____。

实验Ⅲ中,在仪器①、②中均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

仪器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分)
1、A
【解题分析】
A.红磷的着火点是200℃左右,热水的温度达不到其着火点,所以红磷不能燃烧,故A错误;
B.白磷的着火点较低,热水的温度达到了白磷的着火点,且与氧气接触,所以白磷发生了燃烧,故B正确;
C.磷燃烧是磷与氧气发生的化学反应,属于氧化反应,故C正确;
D.白磷燃烧生成的五氧化二磷是一种有毒物质,可以与氢氧化钠反应,所以烧碱溶液的作用是吸收燃烧产物,减轻空气污染,故D正确;
故选A。

2、C
【解题分析】
A、野火燃烧的过程中发生了燃料的燃烧,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A错误;
B、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过程中发生了生石灰与水、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的反应,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B错误
C、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形成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正确;
D、蜡烛燃烧的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和水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D错误。

故选C。

3、B
【解题分析】
A、盐是由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盐中不一定都含有金属,如硝酸铵中不含金属元素,
属于盐,故A错误;
B、天然水煮沸时,水中可溶性钙、镁化合物转化为沉淀,水的硬度降低。

煮沸将水中钙镁离子除去从而将硬水软化;同时蒸馏能除去水中所有杂质,也可以将硬水软化,故B正确;
C、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但带电的粒子不一定是离子,例如质子带正电,故选C错误;
D. 碳单质和一氧化碳都具有还原性,但二氧化碳没有还原性,故D错误。

故选B。

4、A
【解题分析】
A、元素的化学性质由最外层电子数决定,两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则其化学性质一般相似。

A正确;
B、某物质能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该物质不一定是酸。

例如二氧化碳能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碳酸钙是盐)和水,但二氧化碳不属于酸。

B错误;
C、碱指的是电离得到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

某物质的水溶液中有电离出来的氢氧根离子,该物质不一定是碱。

C错误;
D、置换反应的特点是:单质和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化合物。

某反应的生成物中有单质,则该反应不一定是置换反应,如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发生的是分解反应,而不是置换反应。

D错误。

故选A。

5、D
【解题分析】
A、品红的溶解是因为品红的分子在不断地运动,品红分子运动扩散到水中形成的,选项正确;
B、篮球充气是因为气体分子间有间隙,分子间的间隔变小被压缩到篮球中,选项正确;
C、酒精挥发是因为酒精分子在不断的运动,酒精分子不断扩散到空气中,选项正确;
D、柳絮是宏观物质,不是分子、原子等,所以不能用分子的观点解释柳絮飞扬现象,选项错误,故选D。

6、D
【解题分析】
硝酸铵中含氮量为:
142
100%35%
142+4+163

⨯=
⨯⨯
,硝酸铵样品中含氮量为35.7%,故杂质中含氮量大于35%。

【题目详解】
A、NH4HCO3中含氮量为:
142
×100%30.1%
142+5+12+163


⨯⨯
,不符合题意;
B、(NH4)2SO4中含氮量为:
142
×100%21.2%
142+8+32+164


⨯⨯
,不符合题意;
C、NH4Cl中含氮量为:
14
×100%26.2%
14+4+35.5
≈,不符合题意;
D、CO(NH2)2中含氮量为:
142
×100%46.7%
142+4+1216


⨯+
,符合题意。

故选D。

【题目点拨】
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分数=
×
×100%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
相对分子质量。

7、D
【解题分析】
A、熄灭酒精灯要用灯帽盖灭,不能用嘴吹,否则会引起火灾,故A错误;
B、NaOH易潮解,具有腐蚀性,应在小烧杯中称量,故B错误;
C、倾倒液体:向量筒中倾倒液体时必须口对口,标签对手心,试剂瓶的瓶塞倒放在实验台上,故C错误;
D、稀释浓硫酸时,应将浓硫酸沿着烧杯内壁倒入水中,并不断用玻璃棒搅拌,防止液体飞溅,故D正确。

故选D。

8、C
【解题分析】
A、在原子前的数字表示原子的个数。

60个碳原子:60C。

A错误;
B、铜离子带了两个单位的正电荷,先标注数字2,后标注正负号。

铜离子:Cu2+。

B错误;
C、氦气属于稀有气体,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

氦气:He。

C正确;
D、1个氢分子带了2个氢原子。

在分子前的数字表示分子的个数。

2个氢分子:2H2。

D错误。

故选C。

9、B
【解题分析】
A、硫酸钙属于盐,氨水属于碱,锌属于单质,选项错误;
B、硫酸属于酸,熟石灰属于碱,氮气属于单质,选项正确;
C、盐酸属于酸,纯碱属于盐,金刚石属于单质,选项错误;
D、硝酸属于酸,烧碱属于碱,氨气属于化合物,选项错误,故选B。

10、B
【解题分析】
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步骤一般有四步:1.根据实验事实,在式子的左、右两边分别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并在式子的左、右两边之间画一条短线;当反应物或生成物有多种时,中间用加号(即“+”)连接起来。

2.配平化学方程式,并检查后,将刚才画的短线改写成等号(表示式子左、右两边每一种元素原子的总数相等)。

3.标明化学反应发生的条件(因为化学反应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才能发生);如点燃、加热(常用“△”号表示)、催化剂、通电等。

并且,一般都写在等号的上面,若有两个条件,等号上面写一个下面写一个。

4.注明生成物中气体或固体的状态符号(即“↑”、
“↓”);一般标注在气体或固体生成物的化学式的右边。

但是,如果反应物和生成物中都有气体或固体时,其状态符号就不用标注了。

【题目详解】
A. 硫燃烧生成二氧化硫: 22 S+O SO 点燃,选项错误;
B. 氢气还原氧化铜生成铜和水:22 Δ CuO+H Cu+H O ,选项正确;
C. 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4224CuSO 2NaOH Cu(OH)Na SO +=↓+,选项错误;
D. 镁燃烧生成氧化镁:2
2Mg+O 2M O g 点燃,选项错误。

故选B 。

11、B
【解题分析】
试题分析:A 、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若X >10,则该微粒属于阳离子,故正确;B 、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该元素的名称是氟,属于非金属元素,故错误;C 、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可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9.00,故正确;D 、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原子序数为9,氟原子核外有9个电子,故正确。

考点:考查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12、C
【解题分析】
A 、铁生锈的条件是铁与氧气、水接触,故铁在潮湿的空气中容易生锈,不符合题意;
B 、合金的硬度大于组成它的纯金属,不符合题意;
C 、铁能与波尔多液中的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从而使波尔多液失效,故不能用铁桶来盛放波尔多液,符合题意;
D 、金、银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很难与其它物质发生反应,故在自然界中,金、银有单质存在,不符合题意。

故选C 。

13、A
【解题分析】
A 、塑料瓶是用塑料制成的,塑料属于三大合成材料之一,正确;
B 、纯棉围巾由天然纤维组成,不属于有机合成材料,错误;
C 、不锈钢菜刀属于金属材料,错误;
D 、木制面板是用木材制成的,属于天然材料,错误。

故选A 。

点睛:掌握合成材料的三大特征(有机物、合成、高分子化合物)、分类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所在。

14、C
【解题分析】
A、NaOH固体具有吸水性,故可用作干燥剂,可以与CO2气体发生反应,不能用于干燥CO2气体,故不符合题意;
B.、NaOH溶液不具有吸水性,故不可用作干燥剂,而且还可以与CO2气体发生反应,可用来除去或吸收CO2,但不能用于干燥CO2气体,故不符合题意;
C、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以干燥中性气体和酸性气体,故可用于干燥CO2气体,故符合题意;
D、生石灰可以与水反应放热,故可用来作干燥剂,但生石灰可与二氧化碳发生反应,不能用来干燥二氧化碳气体,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C
【题目点拨】
干燥剂的选择遵循的原则是:一、可以吸收水;二、不能与被干燥的物质发生反应。

简单记为:酸干酸,碱干碱,氧化不能干还原,中性干燥剂,使用较普遍。

15、A
【解题分析】A、铜属于金属单质,是由铜原子直接构成的,正确;B、氧气属于气态非金属单质,是由氧分子构成的,错误;C、水是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由水分子构成的,错误;D、氯化钾是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氯化钾是由钾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错误。

故选A。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
16、(1)Fe3O4
(2)Fe + H2SO4 = FeSO4+ H2↑(或Fe + CuSO4 = FeSO4+ Cu )(3)化合反应
【解题分析】
试题分析:C是一种黑色固体物质,C可能是氧化铜或四氧化三铁,根据B与网站翻译生成了硫酸亚铁,那么B应是铁,那么C是四氧化三铁,A是氧化铁。

考点:物质的推断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5分)
17、酸 2.253%用100g15%的稀硫酸进行实验,稀硫酸一定过量,故稀硫酸加入后不需要加石蕊试液。

【解题分析】
本题考查了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

根据质量守恒分析得到二氧化碳的质量,根据二氧化碳的质量结合化学方程式计算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进一步计算固体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1)紫色石蕊试液遇酸性溶液变红色,滴入紫色石蕊试液后溶液为红色,说明反应后溶液呈酸性。

(2)根据质量守恒,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质量为80.00g+90g-167.80g=2.2g;
(3)设固体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为x
Na 2CO 3+2HCl═2NaCl+H 2O+CO 2↑
106 44
x 2.2g
106=44 2.2x g
x=5.3g 固体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5.310g g
×100%=53%; (4)若样品完全变质,样品全部变成碳酸钠。

设:与10g 碳酸钠反应需硫酸的质量为y ,
Na 2CO 3+H 2SO 4═Na 2SO 4+H 2O+CO 2↑
106 98
10g y
1061098g y = y=9.25g ,所需稀硫酸的质量=9.2515%
g =61.64g 。

61.64g<100g ,稀硫酸过量; 若样品没有变质,样品中有10g 的氢氧化钠。

设:与10g 氢氧化钠反应需硫酸的质量为z ,
2NaOH+H 2SO 4=Na 2SO 4+2H 2O
80 98
10g z
801098g z = z=12.25g ,所需稀硫酸的质量=12.2515%
g =81.67g 。

81.67g<100g ,稀硫酸过量; 所以不管固体样品变质程度如何,加入100g15%稀硫酸后,稀硫酸一定过量。

他做出此判断的原因是用100g15%的稀硫酸进行实验,稀硫酸一定过量,故稀硫酸加入后不需要加石蕊试液。

18、NaOH 、Na 2SO 4 19.6% 偏高 Na 2SO 4与BaCl 2反应
【解题分析】
(1)①当加入 30gNaOH 溶液时,氢氧化钠过量,烧杯中的溶质为过量的NaOH 、生成的Na 2SO 4;
②设50g 废水中 H 2SO 4的质量为x
242422NaOH+ H SO Na SO 2H O
2=+809820g x 0%⨯
2080%98=20g x
x=4.9g
50g 废水中 H 2SO 4的质量分数是4.9g ÷50g ×100%=9.8%
(2)硫酸、硫酸钠都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改用BaCl 2溶液代替NaOH 溶液测定废水中的H 2SO 4的含量,结果可能会偏高。

四、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9.0分)
19、 试管; a ; 节约药品(方便观察反应现象等,合理即可); 澄清石灰水; 红棕色固体逐渐消失、 溶液逐渐变成黄色; Fe 2O 3+3H 2SO 4═Fe 2(SO 4)3+3H 2O 。

【解题分析】
(1)仪器①的名称是试管;(2)a 中紫色石蕊试液遇到酸变红色,b 中酚酞试液遇到酸不变色;使用点滴板的优点是节约药品、方便观察反应现象等;(3)验证石灰石中是否含有碳酸根离子可以将盐酸滴到石灰石上,将产生的二氧化碳通到澄清石灰水中,如果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证明含有碳酸根离子;(4)氧化铁和盐酸或硫酸反应生成氯化铁或硫酸铁和水,反应的实验现象是红色固体逐渐溶解,溶液逐渐变为黄色;仪器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Fe 2O 3+3H 2SO 4═Fe 2(SO 4)3+3H 2O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