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贫困生认定存在的问题及资助对策研究
高校贫困生认定及资助工作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高校贫困生认定及资助工作的问题及对策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3a2594c6a2161479171128ea.png)
高校贫困生认定及资助工作的问题及对策研究高校贫困生认定及资助工作是学生工作中一项较为重要的工作。
如何公平、公正、公开地开展工作,并使真正需要帮助的同学得到资助是工作的重点。
但目前的认定及资助工作中仍存在诸多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几点对策建议。
标签:贫困生认定;资助;问题;对策一、贫困生认定及资助工作开展现状以本人所在学校所在系为例,目前,我系开展贫困生认定及资助工作具体流程如下:(1)每学年第一学期开学初(每年的9月份),由各班级辅导员负责组织班级学生如实填写《高等学校学生及家庭情况调查表》,详细填写家庭成员、收入来源、经济状况等信息。
(2)以辅导员为组长,班级干部、学生代表为组员的班级贫困生认定评议小组,负责对班级所有同学上交的《家庭情况调查表》及贫困证明等材料进行审核。
(3)按照学校文件《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办法》中的认定标准、认定程序及有效证明材料等的相关要求,由班级贫困生认定评议小组负责本班级的贫困生认定工作。
(4)各班级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名单及档次以适当方式在班级同学内公示,无异议后上报系部。
系部需将全系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名单及档次整理汇总成贫困生数据库,并以适当方式在全系范围内公示3个工作日,无异议后将电子版数据库及纸档材料一同上报学校学生资助工作办公室。
(5)按照《国家(省政府)奖、助学金评定发放实施细则》的相关要求,参照学校分配给各系的名额,从认定的贫困生数据库中评选出符合条件的国家(省政府)奖、助学金获得者。
(6)各班级将获得奖助学金的学生名单以适当方式在班级同学内公示,无异议后上报系部。
系部需将全系获得奖助学金的学生名单整理汇总成数据库,并以适当方式在全系范围内公示5个工作日,无异议后将电子版数据库及纸档材料一同上报学校学生资助工作办公室。
二、工作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一)认定时间太短,情况了解不深入新生开学一般是每年的九月初,而贫困生认定及奖助学金发放一般十月份就已经开始,短短一个月的时间,对学生的家庭结构、收入情况等自然信息了解太少。
高校贫困生资助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高校贫困生资助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901ee7d65022aaea998f0fbd.png)
基础 理论 研 讨
高 校贫 困生资 助 【 存在 的 问 题及 对 策 研 究 l 】
河 南科技 学院教 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 , 贫困生现 象日益突 出, 高校 并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长期 以来 , 国家、 社会 、 高 校对贫 困生给与 了大力的关心、 支持和帮助 , 在很 大程度上缓解 了高校 贫困生的经济 困难。但 是受思想观念 、 管理体制、 经济水平等 诸 多因素的影响 , 当前 高校在 贫困生资助的具体实践 中还存在不少问题 , 这严 重影响 了国家贫 困生资助政 策的贯彻落 实。为了切 实 解决当前贫 困生资助工作 中存在的问题 , 我们要勇于改革现行政策存在的一些弊端, 真正把 贫困生资助工作 的各项政策落实到 实处。 [ 关键 词 ] 高校 贫 困生 问题 对策
一
、
高校 贫 困生 及 资 助 体 系
“ 困” 贫 从经济学 角度来讲, 是指主体缺 少货币收入而造成 支 出匮 乏, 并影响主体身心健康及社会活动的状况 。贫 困大学生是跟普通大学 生相 对而言的, 不是一个严 格的定义词, 严格意义上应该称 为来 自贫困 家庭 的大学生。一般 意义上来讲 , 高校贫 困生是指 由于家庭经济困难 , 就学期间无力支付教育 费用或支付教育费用较 困难 的学生 。我们通常 把家庭人均收入较少, 有一定数额债务, 只能缴纳部分学杂 费, 本生活 綦 费接近于当地居 民最低生活保障线 的学生定为“ 贫网生 ”丽把家庭经济 , 收入没有任何来源, 基本上靠借债上学, 无力缴纳学杂费, 在校生活水平 明显低 于当地居 民最低生活保障线的学生称为“ 特园生” 。据教育部调 查统计 , 目前普通高校 中经济 困难学生 占在校生总数 的 1— 0 其 中 5 3 %, 经济特别 困难学生所 占的比例 为 8 1%。解决好 高校中经济 困难学生 -5 的问题 , 保证他们顺利完成学业 , 实践 “ 是 三个代表 ” 重要思想 的本质要 求, 是我 国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 的具体体 现, 不仅直接关 系到我 国高等 教 育事业的持续 、 健康发展 , 而且也关系到学校乃至社会的稳定 。 20 0 7年 , 国务院关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 、 等职业学校和中 《 高 等 职业 学校家 庭经济 困难学生 资助政策 体系 的意见》 国发 [0 7 1 ( 2 0 ]3 号) 及其配套办法颁布实施后 , 国家在高等教育阶段建立起 国家奖学金 、 国家励志奖学金 、 国家助学金 、 国家助学贷款 、 师范生免费教育 、 勤工助 学、 学费减 免等多种形式并存的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
高校贫困生认定存在的问题及资助对策研究
![高校贫困生认定存在的问题及资助对策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bff961dc360cba1aa811da94.png)
得一 部分需要 帮助 的同学得 不到应有 的资助 。
3认 定 过 程 缺 乏 规 范性 .
认定科学化 。 贫困认定 与数 学建模 相结合是一种好 的方法 。 把
三 、 究 方 向 及 目 的 研
由 于 不 同地 区 的 经 济 情 况 不 一 致 , 要 资 助 学 生 家 庭 需 的 经 济 问 题 也 是 各 不 相 同 ,这 些 差 异 增 加 了 贫 困 认 定 的 难
顺 利 完成 学 业 . 家 资 助 力 度 不 断加 大 。 这 种 背 景 下 , 套 行 之 有 效 的 资助 方 案 便 显 得 尤 为 重 要 。 者 通 过 对 目前 高校 资 助 国 在 一 作 方 案 所 存 在 问题 的分 析 和 研 究 , 及 对 一 些 先 进 方 法 的借 鉴 , 以 结合 本 校 实 际状 况 , 用 调 查 、 学 建 模 等 方 法 对 贫 困认 定 标 准 采 数 加 以整 理 . 以期 推 动 贫 困 生 资 助 制 度 的科 学 化 发 展 。 关 键 词 : 校 贫 困 生 认 定 资 助 对 策 高 高 校 贫 困 生 认 定 过 程 中 存 在 的 问题 1家庭 收 入 与 消 费 比较 认 定 法 .
派班 干部对家 庭经济 困难学 生进行 调查 ,召开 班委会 民主 讨论后 确定 ;三是 由辅 导员或 班主 任老 师提 出候 选人 并 由 全体 同学 集体投票 决定 。这 几种方法都有 一定 的合理 之处 , 但是在 实际操作 中存在很大 的随意性 , 不够科学 规范。其 主
要 原 因 就 是 其 中夹 杂 着 主 观 性 等 制 约 因 素 .比 如 辅 导 员 或 班 主 任 老 师 对 学 生 的 印象 、 生 表 述 是 否 充 分 等 。这 往 往 使 学
高校贫困生认定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高校贫困生认定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6fae266b0b1c59eef8c7b489.png)
[ 关■词] 大学生, 困认定 , 贫 同题 ; 对策 E o] O3 6/.sr l o —6 7 .0 10 .3 dil. 9 9Ji L O 8 0 2 2 1 .2 0 1 s
[ 圈 分 类 号: 6 0 中 ] 4 G [ 献标 识码 " 文 I A [ 文章 编 号 ] 0 8 6 7 (0 10  ̄ 0 1- 0 10  ̄ 02 2 1 )2 1 4 - 3
情 况 表 一 学 生 意 见 一 老 师 意 见 ” 定 出 所 谓 的 贫 评 困 生 。这 样 的 贫 困 生 认 定 过 程 缺 乏 约 束 性 , 难 很
评 定 出真 正 的贫 困 生 。
( ) 作 方 法 不 够 科 学 。 实 际 工 作 中 认 定 贫 三 操 困 生 大 致 有 以下 三 种 办 法 : 一 是 由 辅 导 员 或 班 第
生 的 不 道 德 行 为 。 】 ( ) 困 生 认 定 过 程 缺 乏 约 柬 性 。学 校 对 贫 二 贫
困 生 家 庭 情 况 逐 一 进 行 核 实 , 确 性 比 较 高 , 在 准 但
益 , 响到高等 教育 机会 的公平 与均等 , 于真正 影 对
实 现社会 平等具 有重 要意 义 。
偏 好 等影响 , 种 方 法要 求 辅导 员 对 学 生 十 分熟 这 悉 , 且 要 耗 费 辅 导 员 大 量 的 时 间 精 力 。第 二 种 并
核 实 , 至 还 有 一 部 分 学 生 和 学 生 家 长 利 用 所 拥 甚
有 的社 会 资 源 , 过 非 正 常 渠 道 获 取 假 证 明 , 期 分 布 广 的 情 况 下 显 然 难 以 生 办 到 , 且 将 耗 费 巨 大 的成 本 。 因 此 , 般 高 校 都 而 一
高校贫困生认定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高校贫困生认定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14246c72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9f52e54.png)
高校贫困生认定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一、问题分析在高校中存在一部分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需要通过认定贫困生身份来享受相关的帮扶政策和资助措施。
目前高校贫困生认定存在以下问题:1.认定标准不清晰:不同高校对贫困生认定标准存在差异,缺乏统一的规范,导致认定结果不一致,给学生带来不公平的对待。
2.认定程序繁琐:贫困生认定需要学生提交大量的家庭经济情况证明材料,填写各种表格,而这些程序繁琐且复杂,增加了学生的负担和困扰。
3.信息不对称:一些学生并不了解贫困生认定的政策和程序,无法及时获得相关的信息,也无法发现自己有可能享受的帮扶措施和资助项目。
4.评判主体不客观:一些高校贫困生认定工作由学校自行负责,评判主体不独立客观,容易出现人情主义和不公平的现象。
二、对策建议为了解决高校贫困生认定存在的问题,提供更好的帮助和资助给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可以采取以下对策:1.制定统一的认定标准:教育部门应制定统一的贫困生认定标准,明确家庭经济情况的评判指标和认定标准,提高认定结果的公平性和准确性。
2.简化认定程序:简化贫困生认定的申请和评审程序,减少学生的填表和材料准备工作量,例如可以采用线上申请和审核方式,提高办理效率。
3.加强信息发布和宣传:教育部门应加强对贫困生认定政策和程序的宣传,向学生普及相关的政策和权益,建立健全的信息发布渠道,确保学生能够及时了解到相关的信息。
4.建立独立的评审机构:高校可以建立独立的贫困生评审机构,由专门的工作人员承担认定工作,提高评判的客观性和公正性,避免人情主义和不公平的现象。
5.建立评估和跟踪机制:建立贫困生资助的评估和跟踪机制,定期对认定的贫困生进行追踪调查,确保帮扶政策和资助措施的有效落实,及时纠正可能存在的问题。
6.加强帮扶和资助力度:提供更为全面和有针对性的帮扶措施和资助项目,例如设立专项奖学金、减免学费、提供勤工助学岗位等,帮助贫困生缓解经济压力,鼓励其完成学业。
三、总结高校贫困生认定问题的解决,不仅需要政府和教育部门的关注和改革,也需要学校和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
高校贫困生认定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高校贫困生认定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d27ad21e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9b.png)
高校贫困生认定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高校贫困生认定是向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经济资助的重要环节。
贫困生认定不准确或不公平会对贫困生的成长和发展产生重大不利影响,同时也会损害高校的形象和声誉。
因此,对于高校贫困生认定存在的问题需要进行深入剖析,并提出应对策略。
问题一:认定标准过于简单粗暴当前,高校贫困认定标准普遍过于简单粗暴。
多数高校只以家庭经济收入为唯一标准,忽略了家庭负担或特殊情况。
建议:1.多维度考虑:总结多年实践,建立多维度考虑的认定标准,包括家庭收入、家庭人口、地区经济水平、家庭成员病患等,综合考虑学生家庭的整体情况。
2.强化认定程序:认定程序需要公开、公平,防止受贿和差错。
可以建立专门的审批中心或招募外部专家组成认定委员会负责认定和审核程序,确保程序透明和科学公正。
问题二:认定流程缺乏人性化现有的认定流程多为线下或集中式,通常需要学生家长多次往返学校,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对家长和学生的社交和学业产生不利影响。
建议:1.简化认定流程:可以在在线上或短信方式上进行认定申请,减少跑腿和等待时间,以及线下认证的繁琐操作。
2.简化认定材料:优化认定材料的要求,可以在学籍档案和社保系统中自动获取主要材料,通过家庭访问的方式获取其他具体情况,从而简化认定材料的要求和学生家长的提交。
问题三:数据信息共享不完善认定过程中,由于信息不完全共享,常常导致数据重复提交、认定效率低下,而且也可能会存在重复申请或搭便车的现象。
建议:1.数据信息一体化:高校贫困认定应建立专门的平台,促进学生数据资料的一体化,同时也保护学生个人隐私,防止信息泄露。
2.高效联动互通:通过社保数据等政府部门提供的数据库,建立信息联合共享项目,优化认定流程,提高认定效率。
问题四:配套资金使用不规范学生资助用途不够明确、管理不规范、流程不透明,也会引发不必要的争议和纠纷,需要加强资助资金的管理与监管。
建议:1.严格把关资助对象:设定学生家庭应急预算制度,有针对性地提供生活费用、教育支出、医疗保障等理财咨询服务,从源头上规范学生资助资金的使用。
高校贫困认定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高校贫困认定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26ec4d55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b8.png)
高校贫困认定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高校贫困认定工作是指对高校学生的家庭经济状况进行认定,以确定其是否符合享受相关经济援助政策的条件。
在实际操作中,高校贫困认定工作存在一些问题,需要研究并提出对策。
一、问题分析:1.认定标准不明确:目前各高校存在对贫困认定标准的不统一,有些高校过于苛刻,认定门槛过高,导致一些真正需要援助的学生无法获得帮助;有些高校则过于宽松,认定门槛过低,使一些不符合条件的学生获得了经济援助。
2.认定程序繁琐复杂:高校贫困认定涉及学生和家庭的多个方面信息,包括家庭收入、负债情况、教育支出等,但目前的认定程序繁琐复杂,需要学生或家长提供大量的材料,增加了认定的难度和学生家庭的负担。
3.认定结果的公平性难以保证:由于认定标准不统一和程序繁琐复杂,很容易导致认定结果的不公平。
一些学生可能会因为个别因素被判定为贫困生,而实际上他们并不需要获得经济援助;而另一些确实经济困难的学生可能由于认定标准太高无法获得应有的援助。
二、对策研究:1.建立统一的认定标准:各高校应制定统一、明确的贫困认定标准,明确收入、负债、支出等方面的具体指标,建立科学、公正的认定机制,确保认定结果的公正性和准确性。
2.简化认定程序:简化认定程序,尽量减少材料的提供,可通过与国家现有的贫困认定体系对接,进行信息共享,以达到简化认定程序的目的。
3.加强学生信息核查:建立完善的信息核查机制,加强对学生和家庭信息的核实和审核,确保认定结果的准确性,防止虚报等不正之风。
4.建立公正的申诉机制:对于认定结果有异议的学生,应建立公正的申诉机制,保障其合法权益。
建立独立的申诉委员会,及时处理学生的申诉,确保他们的合法权益得到维护。
5.加强扶贫资金管理和监督:对扶贫资金的使用进行监督和审计,确保扶贫资金用于真正需要帮助的学生身上,避免浪费和滥用。
6.完善帮扶机制:为经济困难的学生提供更多的帮助和支持,包括资助、免费住宿等,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避免因家庭经济原因导致的辍学现象的发生。
高校贫困生认定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高校贫困生认定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be46a83f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11274c7.png)
高校贫困生认定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学生能够进入高校接受更好的教育服务。
面对高额的学费和生活费,一些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家庭却难以负担这个额外的支出,成为了高校贫困生。
为了帮助这些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能够顺利完成学业,高校实行了贫困生认定制度,并提供相应的资助政策。
在实际操作中,贫困生认定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通过有效的对策加以解决,以确保资助政策更好地服务于真正需要帮助的学生。
一、问题存在1.认定标准不明确在高校贫困生认定中,缺乏统一的认定标准,导致不同学校、不同部门对贫困生的认定标准存在较大的差异。
有的学校认定标准过低,导致一些尚有一定经济实力的家庭也能够获得贫困生资助;而有的学校则认定标准过高,导致一些真正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无法获得资助。
这种差异化的认定标准会导致资助政策的不公平性,使得真正需要帮助的学生得不到应有的支持。
2.认定程序繁琐高校贫困生认定需要学生家庭出具一系列的证明材料,包括家庭收入证明、财产证明、申请书等,认定程序繁琐,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对于一些家庭条件较差、文化程度较低的学生家庭来说,提供这些材料会带来一定的困难,甚至可能影响到孩子的正常学习和生活。
一些学生家庭由于各种原因无法提供完整的证明材料,也难以顺利通过贫困生认定程序。
3.认定程序不透明在高校贫困生认定过程中,很多学生和家长对认定程序并不了解,缺乏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认定过程不透明,容易让一些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错失申请的时机或者获得不应有的资助。
这种不透明性也容易导致一些以假乱真的现象出现,影响到真正需要资助的学生。
二、对策研究1.建立统一的认定标准高校应建立统一的贫困生认定标准,确保所有学校、所有部门在认定贫困生时都能够按照统一的标准进行。
这就需要相关教育主管部门对认定标准进行统一规定,明确家庭经济困难的界定和认定条件,确保贫困生认定的公平公正。
学校也要根据实际情况对认定标准进行灵活调整,确保真正需要帮助的学生能够得到应有的支持。
我国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我国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7fdbd757312b3169a451a413.png)
的贫困生 , 一学期之内必须参加学校组织的义工活动, 如此提高造假 成本 , 那么假贫现象 可能会有所减 少。 其次高校应该建立专 门的资助机构 , 负责对贫困生资
助政策 的宣传 , 困生信息的收集 、 贫 核实、 监督、 投诉和
势, 能进人大学读书实属不易, 再加上部分资助政策的 重“ 不重“ 使得部分贫 困生不得不 自己寻求经 优” 贫” 济的来源 , 很多贫困生需要花费大量 的时间去做兼职
以赚取学费和生活费, 这样就使贫困生的学习时间缩 短了, 成绩很难超过其他全心全意学习的学生们 , 这样
就很容易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 ( 勤工助学岗位供不应求 三) 勤工助学不仅锻炼学生的工作能力 , 还在一定程 度上缓解了学生的经济压力 , 但是 目前高校勤工助学 岗位供给较少 , 不能满足所有贫困生的需求 。再者, 勤
关键词 : 高校 贫困生 ; 资助体 系; 问题 ; 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 :6 5 G 4 作者简介 : 王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6434 2 1 ) 1 0 90 17 -4 X( 1 1 - 9 -3 0 0 霞( 96一) 女 , 东新泰人 , 18 , 山 硕士研究生 , 研究方向为市场经济与教 育改革 。
我国 目前逐 渐形成 了以 “ 贷、 勤、 减、 奖、 助、 补、 等为一体的多元 化资助体系 , 这些资助体系在很 现为城市 以工业为主 , 农村以农业为主 , 城市和农村之 免” 间的经济差距拉大, 很多农村的学生就算考上 了大学 , 大程度上帮助了高校贫困生顺利 的完成学业。但是, 些资助政策却违背 了资助贫困生 的初衷 , 出现了重 也难 以负担学费, 我国高校贫困生 资助政策在一定程
高职院校贫困生认定问题与对策分析
![高职院校贫困生认定问题与对策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155da29d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d33bada.png)
高职院校贫困生认定问题与对策分析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高等教育已经成为越来越多家庭的选择。
随之而来的问题是,一些贫困生在高职院校的认定问题备受关注。
贫困生的认定不仅关系到他们能否获得相应的资助,也关系到学校公平公正的性质。
有必要对高职院校贫困生认定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高职院校贫困生认定问题1.1 认定标准不统一目前,不同高职院校对贫困生认定的标准不尽相同。
有些学校采取的是当地政府发布的贫困线标准,而有些学校则根据自身情况制定认定标准。
这种情况导致了贫困生的认定标准不统一,甚至有一些家庭明显处于贫困线以下却无法获得认定的情况。
1.2 审核过程繁琐一些贫困生在申请认定过程中,需要提供大量的家庭经济情况证明,包括家庭收入、家庭负债、家庭人口等等。
而这些证明需要经过繁琐的审核程序,有时候需要等待较长的时间才能最终得到认定。
1.3 资助政策不透明一些高职院校的贫困生资助政策不够透明,学生不清楚具体能够享受到哪些资助,导致一些贫困生并不申请认定,或者申请了认定却并没有获得相应的资助。
二、对策分析2.1 统一认定标准针对不同地区、不同学校贫困生认定标准不统一的问题,可以由相关部门或者教育部门统一发布贫困生认定标准,并向各个高职院校做出明确的要求。
这样可以有效避免因为认定标准不统一导致的贫困生认定不公平的问题。
2.2 简化审核程序为了避免贫困生在认定过程中面临繁琐的审核程序,可以建立统一的审核部门或者机构,负责对贫困生的认定进行审核。
可以通过提供更便捷的认定申请渠道和简化材料要求,来加快贫困生的认定流程。
2.3 加强资助政策宣传学校需要对贫困生资助政策进行全面的宣传,使学生和家长了解到自己有权利申请的资助政策。
这样可以避免一些贫困生因为对资助政策不了解而错失申请的机会。
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407b2473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cbfcbfd.png)
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贫困生认定不准确。
部分高校对贫困生认定标准过于严格,过多的材料要求导致一些真正需要资助的学生无法申请到资助。
2. 资助金额不足。
部分高校资助金额不足,无法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
3. 资助形式单一。
部分高校只提供生活费资助,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需求。
4. 资助流程繁琐。
申请贫困生资助需要填写大量的资料和表格,流程繁琐,影响学生的学习和生活。
二、对策
1. 改进贫困生认定标准。
高校应当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认定标准,减少申请材料和流程,让真正需要资助的学生能够获得资助。
2. 增加资助金额。
高校应当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合理增加资助金额,确保学生能够顺利完成学业。
3. 多样化资助形式。
高校应当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提供多样化的资助形式,如奖学金、助学贷款、实习机会等。
4. 简化资助流程。
高校应当简化资助流程,减少申请材料和表格,让学生能够更加便捷地申请到资助。
总之,高校应当在贫困生资助工作中,以学生为中心,以实际需求为导向,提供更加完善的资助政策和服务,帮助贫困生顺利完成学业。
高校贫困生认定工作难点分析及对策思考
![高校贫困生认定工作难点分析及对策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e0e3990d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11d544f.png)
高校贫困生认定工作的难点主要有:
一是贫困生的定位困难,由于贫困家庭的社会经济地位及收入水平等许多因素,很难准确确定贫困生的身份,以及贫困程度的辨识。
二是贫困生的资助工作难以有效实施,贫困生的发放资助金额实际有限,政府资助政策常常不能满足贫困生的需求,而且很多贫困生往往因为离校原因而无法及时获得资助。
三是贫困生支持工作难以有效推行,由于贫困生的资源有限,很难提供有效的支持,从而影响贫困生的学习成绩和发展。
对策思考:
一是加强公共资源配置,政府要把更多的资源投入到贫困生身上,充分展示政府对贫困生的关怀,及时发放资助,从而提高贫困生的生活水平。
二是加强贫困生认定工作,建立健全贫困生认定体系,
以便准确把握贫困家庭的经济状况,更好地针对贫困生实施帮扶政策。
三是细化贫困生资助项目,根据贫困生的经济状况和具体需求,细化贫困生资助项目,提供更多的资助。
四是加强对贫困生的支持,提供心理辅导、学习辅导、就业咨询等生活支持,以促进贫困生的发展。
当前高校贫困生认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当前高校贫困生认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050ff8a7d1f34693daef3eeb.png)
1 . 问 题 的 提 出
难 ’ 。众所周知, 即使家庭收入相同, 但 由于各种影 响因素 , 家庭 境况也会产生区别 , 故这样 的界定方式未免过于笼统 。还有些高 校 的 参 考 文 件 已经 多 年 未 进 行 修 订 , 在物价提 高, 各 地 已普 遍 提
高最 低 生 活 保 障 标 准 的 情 况 下 仍 沿 用 旧标 准 , 很 可 能 在 实 际 认 定
别 谁 是 贫 困生 , 谁 有 资 格 获 得 学 校 家 庭经 济 困难 学 生认 定工 作 的指 导 意 见》 , 各 高 校 结 合 工 作 实 际都 制 定 了相 应 的 贫 困 生 认 定 办 法 , 基 本程序足 : 家庭 所 在 地 民政 部 门开 具 学 生 家庭 情 况 证 明— — 学 生 个 人提 I i J 申请 —— 班 级 评 议— — 班 主 任 辅 导 员 评 议 — — 系 院 贫
息进 行 详 细 说 明 , 同 时提 供 民政 部 门邮 编 、 地址及经办人姓名 、 联 系 方 式等 信 息 。但 是 由于 没 有 制 度约 束 , 民政 部 门一 般 不 对 学 生
家庭情况进行调 查了解 , 由学生 自己填写 内容 , 民政部门只管盖 章 了事, 甚至有在空表上 盖章 , 内容任 由申请者补填 的现 象出现 。 这种行政不 作为行为直接导致本应 成为学生家庭情 况重要参考
从 学 生 家 庭及 学生 日常 消 费 情 况 两 方 面进 行考 量 , 应 该 可 以如 实
3 . 1 政府投入 巨额财力支持教育 事业 ,对 家庭经济 困难 学生
进行 资助 , 是一件 功在当代利在千 秋的丰功伟绩 , 但是好 的政策
推 行 需 要 相 关 配 套 制度 的保 驾护 航 。 对 学生 家 庭 境 况 进 行 充 分 摸 底 调 查 并 开 具 符 合 实 际 的证 明是 地 方 民政 部 门 的本 职 工 作 , 如 果 只 做 好 好 先 生 ,对 上 门 办 理 贫 困证 明 的家 庭 或 个 人 一 律 开绿 灯 ,
高校贫困生资助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高校贫困生资助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c338a10beff9aef8941e0619.png)
( 1 )国际贷款力度不够 ,申请贷 款手续复杂 。根据 现存的 情况 ,国家可以下发 的的助学贷 款相对于 高校 众多贫 生的需 求来讲是很不足的。 为供不应求 ,银行存 审批贷 款 l 要 求高 , 并且 比较愿意知名高校 以及 就业形势 好的学校合作 ,针‘ 对普通
火。
资助政策 ,但在贯彻落实 围家政策 ,不断 完善实施这一 体系 的 过程 巾,要想使 高校 贫闲生资助 管理健康 可持 续发展还 需要思
考 以 下几 方 面 的 问题 。
( 一 ) 贫 困 学生 的 资助 管理 机 制 建设 不健 全
根据现有状况 ,在高校学生 管理 1 二 作 巾贫 资助 管理机 制建设还不健全 。比如 在贫 闲生 的认 定一 r - 作 巾,认 定过程存存 不 同 程度 的主 观 性 、认 定 缺 乏 明确 客 观 的 标 『 伟、认 定 方 法 缺 乏 科学性合理性 ;大学生 助学金 的没有能够正 确合理 的使用 ,还 有部分学 生有浪 费和挥霍 的情况 ;对贫 学 生的欠费管 理 ,各 类 资 助 金用 于 贫 闲 学 生 时 的 分 配 原 则 ,社 会 资 助 金 的管 理 ,专 职 教 师 队伍 建 设 有 待 进 一 步 加 强 等 等 问题 。各 类 学 校 助 学 金 的 发 放 大 都 …学 校 辅 导 员 处 理 ,而 辅 导 员 自身 T 作 仟 务 五 ,事 情 杂f 繁琐 ,并 且存 存 流 动 性 高 的 现 象 ,这 样 就 给 贫 I ; } : f 资 助 管 理T作带来 了很 多麻烦 。与此 同时 ,学 校之 间 的交 流活 动 少, 没有能够共享 I 作经验 ,] 一 作创 新力度不 足 , 此 贫 网学生 助学金的分配丁作 、管理T作 等都存在管理 』 - 的问题 。
高校贫困生认定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高校贫困生认定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c3a10b12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5da027f.png)
高校贫困生认定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普及和扩招政策的实施,越来越多的学生通过高考进入大学深造。
面对高昂的学费和生活费用,一部分贫困家庭的学生往往难以承受这样的经济压力。
为了帮助这部分学生顺利完成学业,高校开展了贫困生认定工作,并提供相应的资助政策。
贫困生认定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影响了资助政策的公平性和有效性。
本文将对高校贫困生认定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应对策略。
一、存在的问题1. 缺乏标准化认定程序目前,我国高校在贫困生认定方面缺乏标准化的程序和标准,导致各高校之间认定标准存在差异,甚至同一所高校不同部门之间的认定标准也不一致。
这就容易导致一些同样的家庭经济状况,被不同的学校或不同的部门认定为不同的结果,使得资助政策的公平性受到质疑。
2. 考核指标单一目前高校贫困生认定往往只关注家庭的经济困难程度,忽略了学生个人的实际情况。
一些家庭虽然经济贫困,但学生在学业上有较好的表现,或者有特殊的困难情况,但在认定时往往被忽视,导致这部分学生无法得到应有的资助。
3. 审批程序繁琐在部分高校中,贫困生认定审批程序繁琐,需要提交大量的证明材料,办理手续繁杂,时间长。
这对于一些急需资助的学生来说,可能会影响到他们正常的学习和生活,甚至耽误了认定的进程。
二、对策建议为了解决高校贫困生认定标准不统一的问题,有必要针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标准进行统一规范。
建议教育部门制定统一的认定标准和程序,并加强对高校贫困生认定工作的指导和监督。
各高校也要建立健全的认定管理制度,确保认定工作的公平公正。
2. 综合考虑家庭经济和学生个人实际情况在贫困生认定过程中,应该综合考虑家庭经济情况和学生个人的实际情况,建立起综合性的考核指标体系。
除了家庭经济情况外,还应该考虑学生的学业表现、身体健康状况、家庭状况等因素,确保认定工作更加全面和客观。
为了减轻学生和家长的负担,高校应该简化贫困生认定的审批程序,精简材料,缩短审批时间。
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72efb5224b73f242336c5f99.png)
高 校 贫 困 生 资 助 工 作 存 在 的 问 题 及 对 策 研 究
庞衍 松 金 更 欢
( 东 工 业 大 学 环 境 科 学 与 丁 程学 院 , 东 广 州 5 0 0 ) 广 广 10 6 摘 要 : 着 高校 招 生规 模 的扩 大 , 困 大 学 生 数 量 逐 随 贫 年 增加 , 家 对 贫 困 生 的 资 助 力度 也 进 一 步加 大 . 效 解 决 了 国 有 部 分 学 生 的 学业 及 生活 问题 .与 此 同时 我 们 还 应 清 醒 地 认 识 到 它 的 不足 之 处 。 文 分 析 了 目前 高校 资助 体 系存 在 的 问题 , 本 提 出 了解 决 资 助 体 系中存 在 的缺 陷的 建 议 。 关 键 词 :高校 贫 困 生 资 助 工 作 存在 问题 对 策 随着 高 校 招 生 规模 的扩 大 . 校 贫 困生 现 象 日益 突 出 , 高 并
阻碍。
二 、 好 贫 困 生 资助 工 作 的 建 议 做 1规 范贫 困生认 定和 监 管 工 作 .
些 新 问 题 , 要 进 一 步改 进 和 完 善 。 需 高 校 贫 困 生 资 助工 作 的 问题 1 贫 困 生 的认 定 存 在 “ 漏 ” “ 报 ” 跟 踪 不及 时 等 不 . 遗 、谎 和
往 是 重 复 性 强 、 时 间 的 简 单 体 力 劳 动 , 仅 加 重 了 贫 困 生 耗 不 的 生 活 压 力 , 且 占用 了 大 量 的 学 习 和 休 息 时 间 , 得 沉 重 而 使 的 身 心 和 学 业 负 担 严 重 影 响 到 贫 困 生 的 正 常 学 习 与 身 心 健 康发展 。 3 国 家 助 学 贷 款 由 于 大 学 生 还 贷 违 约 率 高 , 行 贷 款 积 . 银 极性 不 高 。
高校贫困生精准认定中的问题与对策
![高校贫困生精准认定中的问题与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b01fb52f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12.png)
高校贫困生精准认定中的问题与对策高校贫困生精准认定是高校资助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旨在帮助真正的贫困生获取资助,实现公平公正。
在实际操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高校贫困生精准认定中存在的问题之一是信息收集不全面。
当前的贫困生认定主要依赖家庭经济状况调查表和贫困生申请表,但这些材料往往难以全面反映学生的真实情况。
一些家庭收入和资产问题可能无法准确体现,一些特殊家庭状况也没有得到充分考虑。
对此,高校应该加强信息收集工作,采用多种途径,比如与社区、乡镇等相关部门沟通,多方面了解学生家庭情况,确保信息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高校贫困生精准认定中存在的问题是认定标准不合理。
当前的认定标准主要以家庭经济困难为依据,但这种单一标准容易出现误判情况。
有些家庭虽然经济较差,但在其他方面还有能力支持学生的大学生活;而有些家庭虽然经济相对宽裕,但在其他方面存在困难,如生活环境差、父母离异、独生子女等。
应该综合考虑家庭经济状况、社会人口状况、学生本人特殊情况等多个方面的因素,建立更加科学合理的认定标准。
高校贫困生精准认定中存在的问题是审核程序不规范。
一些高校在进行贫困生认定时存在审批流程不规范、审核不严谨的情况。
在认定过程中,可能存在一些申请表材料填写不完整、审核不严格的问题,导致一些不符合条件的学生也能获得资助。
针对这个问题,高校应该建立严密的审核程序和流程,加强相关人员的培训,确保认定的客观公正性和准确性。
针对上述问题,我认为可以采取以下对策来改进高校贫困生精准认定工作。
加强信息收集工作。
高校可以与社区、乡镇、社会组织等建立合作关系,通过多途径获取学生家庭的全面信息。
可以鼓励学生主动申报特殊情况,积极了解学生的实际困难,确保认定工作的准确性和公正性。
第二,建立科学合理的认定标准。
高校应该综合考虑家庭经济状况、社会人口状况、学生特殊情况等因素,建立多维度的认定标准,确保认定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要定期评估和调整标准,与时俱进。
我国高校贫困生认定存在的问题及策略
![我国高校贫困生认定存在的问题及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5a6e42e7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24.png)
Science &Technology Vision 科技视界0研究背景近些年来由于高校大量的扩招,贫困生的数量大幅增长,高校贫困生问题引起了社会和学校的高度重视。
贫困生作为一个不可忽视的群体,若能有效地解决这数量巨大的贫困生的问题,可促进贫困生自身的发展,有利于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保障社会的和谐。
自1997年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以来,我国的教育投入的年均增长率达到了115.40%。
加大高校投入力度仅仅是第一步,要让国家的投入真正地惠及到每个高校学生尤其是众多的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做好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工作,是帮助高校贫困生的前提和关键,可是目前我国高校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没有统一的科学的标准,在理论和操作上尚存在诸多问题有待讨论。
1文献回顾高校贫困生认定一直以来是国内外教育界,尤其是教育实践学者研究的理论热点。
通过查询中国知网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按照“并且关系”依次输入关键词“贫困生”、“认定”、“高校”搜索到1999年至2013年国内相关期刊记录分别为1059条、347条、275条;然后经过逐年进行搜索,发现2004年以前的记录为0,2004年至2007年的总计记录17条,到2008年达到37条,2010年达到最高记录66条。
由此可见,我国关于高校贫困生认定的研究,已经成为了研究的理论热点问题。
丁桂兰、周艳华[1](2010)指出高校贫困生认定存在着认定标准难以界定、认定过程受人为因素影响、认定结果的公示和核查受主、客观条件制约等现实困境,从而提出加强高校贫困生认定的对策思考,即实行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认定标准、构建资助与育人相结合的工作理念、提高认定参与者的责任意识和法纪意识、兼顾认定过程的公开透明与贫困生的隐私保护、结合学校的整体工作开展认定结果的核查督导。
杨晴[2](2009)《高校贫困生认定的路径》认为国内贫困生认定方式分为10种,并分析各类认定方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贫困生认定的路径设计。
高校贫困生精准认定中的问题与对策
![高校贫困生精准认定中的问题与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9e2fabf6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bd6ee4f.png)
高校贫困生精准认定中的问题与对策近些年来,高校贫困生的问题不断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政府部门出台了一系列的扶贫政策,向贫困生提供各种形式的资助。
然而在贫困生的精准认定上,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将从我国高校贫困生精准认定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对策两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存在的问题1、“捆绑”认定目前,贫困生的认定标准主要是家庭经济困难标准,即每人年收入低于当地扶贫标准的人员才能认定为贫困生。
但是,很多大学学生认为这种定位方式不准确。
因为每个人的情况都不一样,但高校贫困生认定出现“捆绑”认定,即只要某项条件达到了就认定学生是贫困生。
例如,大学生有时候有家庭经济压力,但并不是每个家庭经济压力的学生都是贫困生。
2、贫困地区生源缺乏高校贫困生的认定很大程度上是基于地区的。
然而,目前高校招收的贫困生都是来自贫困地区,而一些相对富裕地区的学生也可能存在家庭贫困的情况,但因为他们所在的地区经济发达,导致他们不能被视为贫困生。
3、资助缺席认定贫困生后,针对他们的资助是关键。
但在实际操作中,很多大学的资助体系并不完善,如缺乏有效的公示程序、资助标准不明确、缺乏透明度等,导致部分符合条件的学生没有得到应有的资助。
二、解决问题的对策1、个性化认定为了避免“捆绑”认定的问题,在认定贫困生时,在家庭经济困难这一大方面认定的基础上,需要全面了解学生家庭的具体情况,例如家庭成员身体状况、收入情况、债务负担等,对于更需要接受资助的学生,应该进行个性化认定,并提供相应的资助。
2、平等对待应该平等对待所有学生,不以地区来判断学生的贫困程度,确保资助更需要的学生得到相应的帮助。
教育部门应该建立高校贫困生数据库,遵循教育公平原则,制定全国性的调查标准,防止高校通过地区判断学生贫困程度而产生倾向性。
3、完善资助体系大学应该建立完善的资助体系,严格按照政策要求,总结经验,完善管理,加强资金使用审核,确保资金公开透明。
并应该给受援助学生提供心理支持,积极开展心理疏导和情感咨询工作。
高校贫困生认定机制问题及对策研究
![高校贫困生认定机制问题及对策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680605b6d1f34693dbef3e01.png)
明关 、 评议关 、 消 费 关 。“ 三级” 指 的是班级 、 院级 ( 或 系
实甚至伪造情况开具证明 , 破坏 了该项工作 的公平性 。 1 . 3 认定程序缺乏有效的监督评估机制 目前 高校的贫 困生认 定 程序 基本 上是 依 照“ 班 级
— —
级) 、 校级 。不 可否认 这 种模式 具有 很强 的 可操作 性 ,
l 目前 高校贫困生认定 工作存在的 问题
贫 困生资助 的第 一步 就是 对学 生进行 贫 困认 定 ,
证 明材料有 , 《 高等学校 家庭 经济情况 调查表 》 、 个人 自 述 的家庭情况说 明 、 村居 委会开具 的贫 困证 明等 , 这些
贫 困认定工作 主要要 解决 两个 问题 , 一 个是 学 生是否 材料是老 师在认定过程仅有 的可 以用来 判定学 生贫 困 贫 困的问题 , 另一个是学生 的贫 困程度 的问题 , 例如 一 状 况的材料 。但是这些 材料 的真实性 究竟 如何确实很
业学校和 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 困难学生资 助政策体 所 以干脆不提 出申请 。消费关 指的是对 学生 的消 费情 系 的意见 》 , 对构建我 国高校家庭 困难的大学 生资助政 况 的摸底 , 有 的高校是看学 生的校 园卡消费情 况 , 有 的
策体系作 了全 面 的部署 和规 定。但是 , 由于在实 际工 是看学生饭卡 的消 费情况 , 但 是这 些数 据会 受 到诸如
作 中, 对贫 困大学生 的认定 、 资助方 式 、 资助 范 围、 资助 消 费偏好 、 消费 观念等 因素 的影 响 , 也 不能非 常真实 、 力度 的界定都存 在很 多 困难 , 使 得很 多高 校 的贫 困生 全 面的反 映学 生 的经济 情况 , 更何 况 这种数 据 的收 集 资助工作都或多或少的存在一定 的缺 陷。这其 中尤 以 工 作 量 是 巨大 的 。 贫 困生 的认定这个资助工作 的重要 步骤存在 的问题最 1 . 2 认 定 材 料 缺 乏真 实性 为突 出。 在进 行贫 困认定 的过 程 中, 学生 一 般需 要 提交 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校贫困生认定存在的问题及资助对策研究摘要:高等教育制度改革使得越来越多的城乡适龄青年走进大学校园,针对其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群体,为保障其顺利完成学业,国家资助力度不断加大。
在这种背景下,一套行之有效的资助方案便显得尤为重要。
作者通过对目前高校资助方案所存在问题的分析和研究,以及对一些先进方法的借鉴,结合本校实际状况,采用调查、数学建模等方法对贫困认定标准加以整理,以期推动贫困生资助制度的科学化发展。
关键词:高校贫困生认定资助对策一、高校贫困生认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1.认定过程缺乏真实性真实性的缺乏主要体现在贫困认定证明的真实性有待商榷,以及学生的资料填写是否属实。
根据现状,一些学校规定把县、乡、村三级证明作为贫困生认定的基本条件,但一些民政部门管理者,为了给本地区的人争取到有限的资源,对凡是要求开证明者,不经详细调查,“来者不拒”地一路开绿灯。
同时,因为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难以保障学生在家庭收入等资料的填写上做到真实准确。
这些问题都给高校本身贫困生的认定带来诸多困难。
2.认定过程缺乏客观性在实际工作中认定贫困生大致有以下三种办法:一是由辅导员或班主任老师根据学生的家庭经济困难申请和自己对学生的了解情况来确定;二是辅导员或班主任老师委派班干部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调查,召开班委会民主讨论后确定;三是由辅导员或班主任老师提出候选人并由全体同学集体投票决定。
这几种方法都有一定的合理之处,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存在很大的随意性,不够科学规范。
其主要原因就是其中夹杂着主观性等制约因素,比如辅导员或班主任老师对学生的印象、学生表述是否充分等。
这往往使得一部分需要帮助的同学得不到应有的资助。
3.认定过程缺乏规范性由于不同地区的经济情况不一致,需要资助学生家庭的经济问题也是各不相同,这些差异增加了贫困认定的难度,各个高校虽然都制定了相应的认定方法,也都具备各自的合理性,但是不得不承认当前的贫困认定体制还是不规范、不完善的。
主要原因在于找不到一个固定的方法,使得贫困认定的标准得到量化和统一。
[1]二、目前国内就高校贫困资助研究状况和先进做法教育部指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是指学生本人及其家庭所能提供的月生活费,难以支付其在校期间的学习和生活基本费用的学生。
”就目前国内关于贫困生认定的方法来看,还只是停留在通过一些比较简单的统计方法来解决贫困认定问题。
下面列举一些目前高校贫困认定的常见方法。
1.家庭收入与消费比较认定法这种方法主要就是根据家庭提供的月生活费用、学生的月生活费用及学生月消费的具体支出综合状况来评定,最终确定该生是否需要助学金。
2.民主评议法这种方法主要是由辅导员或班主任老师及身边的同学组成的贫困认定小组,根据认定小组对学生的了解来给出评定意见,通过民主投票的方法来确定该生是否应该得到助学金。
3.月最低保障线比较法这种方法与第一种方法类似,主要是比较学生家庭所能提供的月生活费用和学校所在地的月最低生活费,如果家庭提供的生活费低于学校所在地的月最低生活保障,则被认定为需要受到贫困资助的学生。
[2]4.综合评定法这种方法是目前相对比较先进的方法,它集上述的几种做法于一体,多方位、多角度、多层次地对学生的家庭经济情况进行调查研究,最终得出学生是否需要收到贫困资助的结论。
纵观上述的一些普遍做法,虽然都与贫困生生活紧密相关,但是普遍存在一定的不足,这些不足已经在本文的第一部分指出。
目前,很多学校资助部门开始将目光转移到将贫困认定科学化,把贫困认定与数学建模相结合是一种好的方法。
三、研究方向及目的结合上述问题及本校具体情况,我们发现,目前普遍存在的亟须解决的问题是:由于种种原因,很多需要资助的经济困难同学得不到应有的资助,致使无法保证他们在学校的正常生活,甚至影响到学习,同时,另有一些同学一边用着高档电子设备,一边还享受学校的资助。
而本次研究的目的就是针对这个问题,在现有条件下,尽最大努力保证贫困认定制度的公平公正,以期保证每一个需要资助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得到应得的资助,维持他们在校的正常生活和学习。
四、研究方法及思路本校作为众多高校中的一员,同样面对着贫困生认定问题,本文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及当前其他学校的一些做法,按着以下步骤,进行了一系列策划、意见征集、整理和研究,将认定因素量化,制定适合本校贫困生认定办法。
1.确定思路阶段首先查阅了最近关于贫困认定的文献,了解了当前其他高校对于该问题的一些先进做法,其次与本校从事贫困生资助的老师深入探讨,最终确定了研究思路:调查本校贫困生实际情况和影响他们在校生活的主要因素,通过实际运用数学建模,将因素给予合理的赋分,通过量化的方式,保证认证过程的公平性。
2.开展调查阶段确定了研究思路之后,针对在贫困认定工作中应该注意的问题,随机抽取了我校本科四个年级的部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深入座谈。
通过讨论研究,结合其他高校贫困认定因素,基本确定了贫困认定的因素,并将调查结果以问卷的形式展现出来。
为了贯彻公平公正的理念,同时做到尽可能覆盖所有贫困认定因素。
在做出问卷之后,我们抽取了519名本科生,就问卷意见征集做了一次大规模调查,并认真地讨论和考虑了反馈回来的信息,酌情采用,最后对问卷的内容给予了适当的补充和修改。
3.因素赋分阶段在将认定因素基本覆盖之后,我们随机抽取150名本科生,请他们根据自己对各个认定因素重要性的认识,对问卷中涵盖的认定因素赋予相应的分值权重。
最后综合分析平衡问卷中各项的分值,得出一个相对合理公平的分值作为该项因素占贫困认定的最终权重,为之后的数学建模打下基础,提供依据。
4.用模糊层次分析法确定因素权重以调查打分然后求平均分分配各指标权重或凭经验根据因素的重要性直接给出权重值都难以做到客观准确。
而模糊层次分析法将模糊数学引入层次分析法中,先将问题条理化、层次化,分析问题中各因素之间的关系,将这些指标按支配关系组成递阶层次结构,递阶层次结构一般按目标层、准则层、子准则层排列,同一层次的各指标关于上一层次中某一准则的重要性进行两两比较,构造比较判断矩阵,求解比较判断矩阵,从而确定被比较指标对于该准则的相对权重。
(1)建立递阶层次结构贫困学生的家庭情况的递阶层次结构如表1所示:表1 贫困学生认定指标体系的递阶层次结构(2)构造比较判断矩阵比较判断矩阵a表示针对上一层某元素,本层次与之有关元素之间相对重要性的比较,假定上一层次的元素s同下一层次中的元素s1,s2,…,sn有关,则比较判断矩阵a=(aij)nxn,元素aij具有如下实际意义:aij表示元素si和元素sj相对于元素s进行比较时,元素si和元素sj具有模糊关系“……比……重要得多”的隶属度。
为了使任意两因素关于上一层次中某准则的相对重要程度得到定量描述,通过“打分法”确定评价矩阵。
为了保证评价结果的可靠性和有效性,我们请学院的500多名同学对这十个评价指标方面以及选项进行打分。
具体数据见表2和表6。
表2 “打分法”统计表通过各同层级指标间的相互比较,确定比较判断矩阵,家庭情况整体的判断矩阵如表4所示,经济状况的判断矩阵如表5所示,家庭结构的判断矩阵如表6所示。
表3 家庭情况整体的判断矩阵a表4 经济状况的判断矩阵a22表5 家庭结构的判断矩阵a23为了得到每项指标的选项得分,通过同学们对每个选项的打分,得出每个二级指标各项选项所占百分值(每一项二级指标的所有选项所占百分值之和为100%)。
具体数值如表6所示。
表6 “打分法”各选项百分值统计表与上文求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的判断矩阵方法一样,可以得到每个二级指标选项的判断矩阵。
按照上文表6中10个二级指标的顺序,它们的判断矩阵分别为:b1=[1,25/33,25/42;33/25,1,33/42;42/25,42/33,1];b2=[1,3/2,7/3,7/2;2/3,1,14/9,7/3;3/7,9/14,1,3/2;2/7,2/3,1];b3=[1,41/29,41/17,41/13;29/41,1,29/17,29/13;17/41,17/41,1,17/13;13/41,13/29,13/17,1];b4=[1,5/3,40/19,40/17;3/5,1,24/19,24/17;19/40,19/24,1,19/17;17/40,17/24,17/19,1];b5=[1,4;1/4,1];b6=[1,8/3,8/3,4/3;3/8,1,1,1/2;3/8,1,1,1/2;3/4,2,2,1];b7=[1,12/17,12/29,2/7;17/12,1,17/29,17/42;29/12,29/17,1,29/42;7/2,42/17,42/29,1];b8=[1,3/5,4/9,12/41;5/3,1,20/27,20/41;9/4,27/20,1,27/41;41/12,41/20,41/27,1];b9=[1,19/15,19/27,19/39;15/19,1,5/9,5/13;27/19,9/5,1,9/13;39/19,13/5,13/9,1];b10=[1,11/19,11/28,11/42;19/11,1,19/28,19/42;28/11,28/19,1,2/3;42/11,42/19,3/2,1].(3)求解比较判断矩阵设a=(aij)nxn为比较判断矩阵,a的权重向量w={w1,w2,…,wm}可用公式计算:aw=λmaxw(1)根据公式借助matlab编程代入数据计算,求得家庭情况整体的权重向量:w=[自然状况,经济状况,家庭结构,特殊情况]=[0.0814,0.4070,0.4070,0.1045]经济状况权重向量:w22=[家庭人均年收入,家庭每月给予生活费,是否为低保户,在校期间月平均消费水平]=[0.3000,0.2250,0.2500,0.2250]家庭结构权重向量:w22=[家庭主要劳动力工作情况,是否为特殊群体,家庭在读学生总人数,赡养无经济来源人数]=[0.2500,0.2750,0.2250,0.2500]用上文求权重向量的方法继续求出10个二级指标的每个选项的权重向量:t1=[0.2500,0.3300,0.4200];t2=[0.4200,0.2800,0.1800,0.1200];t3=[0.4153,0.2937,0.1593,0.1317];t4=[0.4000,0.2400,0.1900,0.1700];t5=[0.8000,0.2000];t6=[0.4000,0.1500,0.1500,0.3000];t7=[0.1200,0.1700,0.2900,0.4200];t8=[0.1200,0.2000,0.2700,0.4100];t9=[0.1900,0.1500,0.2700,0.3900];t10=[0.1100,0.1900,0.2800,0.4200];(4)回归到实际问题根据上文算出的各项权重向量,将其换算成分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