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沪教版)语文六年级第一学期古诗文整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言简意赅,远见卓识。

望君采纳。

谢谢!删除水印可,编辑页眉,选中水印,点击删除。

六年级上册古诗及文言文
第一单元
望驿台
【唐】白居易
靖安宅里当窗柳,望驿台前扑地花。

两处春光同日尽,居人思客客思家。

【词释】
①《望驿台》:这是白居易应和好友元稹的诗。

②当窗柳:意即怀人。

唐人风俗,爱折柳以赠行人,因柳而思游子。

③望驿台:在今四川广元。

驿:旧时供传递公文的人中途休息、换马的地方。

④居人:家中的人。

诗中指元稹的妻子。

⑤客:出门在外的人。

指元稹。

【诗意】靖安宅里,天天面对着窗前的碧柳,凝眸念远;望驿台前,春意阑珊,花儿纷纷飘落到地面。

两处美好的春光,在同一天消尽;此时,家里人思念着出门在外的亲人,出门在外的人一样也思念着家中的亲人。

秋思
【唐】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词释】
①见:现。

②行人:此处指送信的使者。

③发:出发。

④意万重:思绪万千。

⑤开封:打开信封。

【诗意】一年一度的秋风,又吹到了洛阳城中,想写信又不知怎么说。

捎信人即将出发,我又拆开了缄上的信封,赶快再添上几句,说不尽的心事,无奈太匆匆。

第二单元
宿新市徐公店
【南宋】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词释】
①新市徐公店:地名。

②篱落:篱笆。

③径:小路。

④阴:树叶茂盛浓密。

⑤急走:奔跑着。

【诗意】在稀稀落落的篱笆旁,有一条小路伸向远方,路旁树上的花已经凋落了,而新叶却刚刚长出,还没有形成树阴。

儿童们奔跑着,追扑翩翩飞舞的黄色的蝴蝶,可是黄色的蝴蝶飞到黄色的菜花丛中,孩子们再也分不清、找不到它们了。

村晚
【宋】雷震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像被山咬住了。

③浸:淹没。

④漪(yī):水波。

⑤横牛背:横坐在牛背上。

⑥腔:曲调。

⑦信口:随口。

⑧池塘:堤岸。

【诗意】在一个长满青草的池塘里,池水灌得满满的,太阳正要落山,红红的火球好像被山口咬住一样,淹没在冰凉的池水波纹中。

放牛的孩子横坐在牛背上,随意地用短笛吹奏着不成调的乐曲。

陈太丘与友期①
【宋】刘义庆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②,去后乃至③。

元方④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⑤在不⑥?”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⑦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⑧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⑨之,元方入门不顾⑩。

【词释】
①选自《世说新语》,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

陈太丘,汉朝陈寔(shí),字仲弓,曾做太丘长。

太丘,地名;长,长官。

古代常以地名称其官长。

期,约会,约定时间。

②舍去:不再等候而离开了。

③乃至:才到。

④元方:陈纪,字元方,陈寔的长子。

⑤尊君:对对方父亲的尊称。

⑥不(fǒu):通“否”. ⑦相委:丢下别人。

委,放弃,抛弃。

⑧家君:家父。

⑨引:拉,这里表示友好的动作。

⑩顾:回头看。

【译文】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是正午,过了正午朋友还没来,太丘便离开了,太丘走后朋友才到。

元方这时七岁在门外玩耍。

朋友问元方:“你父亲在家吗?”元方回答说:“等你很久,已经走了。

”朋友便很生气说:“真不是人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自己走了。

”元方说:“您跟父亲约好正午见,正午时您还不到,就是没有信用;对着人家的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没有礼貌。

”友人感到惭愧,下车想拉元方陈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家大门。

两小儿辩日①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②,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③日始出时去④人近,而日中⑤时远也。

”。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⑥日中则如盘盂⑦,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⑧,及其日中如探汤⑨,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⑩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⑾!”
【词释】
①选自《列子·汤问》。

文学古籍刊行社1956年版。

《列子》相传是战国时列御寇所撰。

②辩斗:争辩。

③以:以为。

④去:距离。

⑤日中:正午。

⑥及:到。

⑦盘盂(yú):盛放物体的器皿。

⑧沧沧凉凉:清凉,略带寒意。

沧沧,阴凉的意思。

⑨探汤:把手伸到热汤里。

汤:热水。

⑩决:决断,判定。

11孰为汝多知乎:谁说你见多识广呢?熟,谁。

为,以为。

汝,你。

知,通“智”,智慧。

【译文】孔子向东游历,见到两个小孩在争辩,就问他们在争辩的原因。

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升起的时候距离人近,而到正午的时候距离人远。

”另一个小孩认为太阳刚升起的时候距离人远,而到正午的时候距离人
近。

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升起的时候大得像车盖。

到了正午就像圆盘一样大,这不是远的小而近的大吗?”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很清凉,到了中午的时候就像把手放进热水里一样烫,这不是近的热而远的凉吗?”孔子不能决断。

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见多识广啊?”
第三单元
暮江吟
【唐】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词释】
①暮江吟:黄昏时分在江边所作的诗。

吟,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

②残阳:快落山的太阳的光。

也指晚霞。

③瑟瑟:原意为碧色珍宝,此处指碧绿色。

④可怜:可爱。

⑤九月初三:农历九月初三的时候。

⑥真珠:即珍珠。

⑦月似弓:峨眉月,其弯如弓。

【诗意】一道残阳倒映在江面上,阳光照射下,波光粼粼,一半呈现出深深的碧色,一半呈现出红色。

更让人怜爱的是九月凉露下降的初月夜,滴滴清露就像粒粒珍珠,一弯新月仿佛是一张精巧的弓。

表达了作者对大好江山的喜爱之情。

夜泉
【明】袁中道
山白鸟忽鸣,石冷霜欲结。

流泉得月光,化为一溪雪。

【词释】
①结:凝结。

【诗意】夜晚山中夜鸟突然鸣叫了起来,石头冰凉得使在石上的露水快要结成霜了。

流泉在月光的照耀下,仿佛一溪流动的雪。

这首诗描绘了山间夜晚的山泉美景,表现了山的寂静和生机。

整首诗用以动衬静的方式来写。

饮湖上初晴后雨①
【宋】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②,山色空蒙③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④,淡妆浓抹总相宜。

【词释】
①选自《四部丛刊》影宋本《集注分类东坡先生诗》卷十。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眉山(今
四川眉山)人。

湖,即杭州西湖。

②水光潋滟(liànyàn)晴方好: 潋滟,波光闪动的样子。

方好,正显得美。

③空蒙:细雨迷茫的样子。

④西子:西施,春秋时期越国美女。

【诗意】在晴日的阳光照射下,西湖水波荡漾,闪烁着粼粼的金光。

风景秀丽;在阴雨的天气里,山峦在细雨中迷蒙一片,别有一种奇特的美。

如果要把西湖比作美女西施,那么晴朗的西湖就如浓妆的西施,而雨天的西湖就像淡妆的西施,都是同样的美丽无比。

曹操
东临碣石②,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③,山岛竦峙④。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⑤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⑥。

【词释】
①选自《曹操集译注》,中华书局1979年版。

这首诗是曹操以乐府旧题“步出夏门行”创作的五首诗中的第二首。

曹操(155~220),三国时期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

沛国谯人。

谯,今安徽亳(bó)州。

碣石:山名。

②澹澹(dàn):水波摇动的样子。

③竦峙(sǒngzhì):高高耸立。

竦,通“耸”,高。

④星汉:银河。

⑤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诗歌配乐演唱时的附加语,与正文内容没有关系。

幸,庆幸。

咏,歌吟。

咏志,即表达心志。

【诗意】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碣石山高高耸立在海边。

碣石山上树木丛生,各种草长得很繁茂。

秋风飒飒,海上涌起巨大的波涛。

日月的运行,好象是从这浩淼的海洋中出发的。

银河星光灿烂,好象是从这浩淼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

真是幸运极了,用歌唱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吧。

望岳①
【唐】杜甫
岱宗夫(fù)如何②? 齐鲁青未了③。

造化④钟⑤神秀,阴阳割昏晓⑥。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⑦。

会当凌绝顶⑧,一览众山小。

【词释】
①选自《杜少陵集详注》卷一,文学古籍刊行社1955年版。

杜甫(712~710),唐代诗人,巩县(今河南巩义)人。

②岱宗夫如何:岱宗,对泰山的尊称。

泰山是“五岳之首”。

夫如何,怎么样。

③齐鲁青未了:齐鲁,原是春秋战国时代的两个国名,在今山东境内,后用齐鲁代指山东地区。

未了,不尽。

④造化:大自然。

⑤钟:聚集。

⑥阴阳割昏晓:古代山南叫“阳”,山北叫“阴”。

此句说泰山很高,在同一时间,山南山北判若早晨和晚上。

⑦决眦(zì) 入归鸟:决,裂开。

眦,眼眶。

决眦,极力张大眼睛,入,收入眼底,即看到。

⑧会当凌绝顶:会当,应当,定要。

凌,登上。

【诗意】泰山有何等威仪呢?从齐到鲁青翠连绵。

一望无际。

大自然将天地间的神奇秀美都赋予了你,山南
向阳,山北背阴,明暗分别,判若晨昏。

远望层云叠起,不禁心胸坦荡,目送归鸟入巢,眼眶几乎都要睁裂。

我就快要登上泰山的顶峰,举目纵观群山的低矮渺小。

菩萨蛮①
韦庄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②江南老。

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垆③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④。

未老莫还乡,还乡须⑤断肠。

【词释】
①选自《花间集》,文学古籍刊行社1955年版(影宋本)。

菩萨蛮,词牌名。

韦庄(约836~910),五代前蜀诗人。

②合:应当。

③垆(lú):酒店里安放酒翁的土台子。

④皓腕凝霜雪:皓,白。

凝霜雪,像凝结起来的霜雪一样。

⑤须:应。

【诗意】人们都说江南是个好地方,你如果真想离家在外漫游一生的话,最好在江南去养老。

那里,春天的江水比晴天还要绿,在那美丽的水面上,你可以在静静飘荡的小船里睡觉,听那雨打船篷和波光的声音。

江边小酒店里的女店员犹如满月般纯洁,最绝的是她那双手臂,挽起袖子为你倒酒时你会发现那就是一双比霜雪还要白净的玉臂。

青春正应当在这种美景中度过啊。

所以没老你就别回家乡来,你要是回来的话也会发现家乡给你的温馨比不了杭州的美景。

卜算子①--送鲍浩然之浙东
【宋】王观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②。

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

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词释】
①选自《全宋词》中华书局1965年版。

卜算子,词牌名。

一作《别意》。

鲍浩然,作者的朋友。

之,往。

浙东,浙江东南部。

王观,宋代词人,生卒年月不详,江苏如皋人。

②“水是眼波横”两句:这两句以女子的眉眼比喻秀丽的山水。

【译文】碧绿的江水,像美人横转的眼波;重叠的青山,像美人聚拢的眉峰。

真想问问那些在路上行走的人儿要到那个方向?应该是像你一样,急着要去好山好水的地方吧!唉!才送走了春,如今又要送你回家乡。

朋友,回乡时,若还赶得上江南迷人的春色,千万住下来过过美好的日子,可别急着走呵!
山川之美①
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夕日欲颓②,沉鳞③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④。

自康乐⑤以来,未复有能与⑥其奇者。

【词释】
①选自《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梁文》卷四十六,中华书局1983年版。

原文题为《答谢中书书》。

本文为节选,题目为编者所加。

谢中书,指谢征,作者的友人。

中书,官职名。

后一个“书”指书信,这段文字是原信的一部分。

陶弘景(456~536)南朝齐梁时道教思想家、医学家,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人,有《华阳陶隐居集》。

②颓:坠落。

③沉鳞:前有水中的鱼。

④欲界之仙都:即人间仙境。

欲界,佛学语,意即人世间。

⑤康乐:即谢灵运,封康乐公,是南朝晋宋间山水诗人。

⑥与:参与。

【译文】山河的壮美,是自古以来人们共同谈赏的。

这里的高峰插入云霄,清流澄澈见底,河流两岸悬崖峭壁,在阳光下各种光彩交相辉映。

苍青的密林和碧绿的竹子,一年四季常青葱翠。

每当早晨,夜雾将要消歇,可听到猿猴长啸,鸟雀乱鸣;每当傍晚,夕阳将落,可见到水中的鱼儿竞相跳跃。

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自从谢灵运之后,还没有人能置身这佳美的山水之中。

第四单元
嫦娥
【唐】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诗意】透过装饰着云母的屏风,烛影渐渐暗淡下去。

银河也在静静地消失,晨星沉没在黎明的曙光里。

月宫的嫦娥恐怕后悔偷了后羿的长生不老药。

现在只有那青天碧海夜夜陪伴着她一颗孤独的心。

这首诗的艺术技巧也很成熟。

全诗旨在揭示人生哲理,但完全不用概念化的语言,而是讲述一个动人的故事,启发人们去思考。

迢迢牵牛星
无名氏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词释】
①《迢迢牵牛星》选自《古诗十九首》
②《古诗十九首》:选自南朝梁萧统《文选》卷二九(中华书局1977年版)此诗是《古诗十九首》之一。

《古诗十九首》,作者不详,时代大约在东汉末年
③迢迢(tiáo):遥远。

牵牛星:隔银河和织女星相对,俗称“牛郎星”,是天鹰星座的主星,在银河南。

④皎皎:明亮。

河汉:即银河。

河汉女,指织女星,是天琴星座的主星,在银河北。

织女星与牵牛星隔河相对。

⑤河汉女:银河边上的那个女子,指织女星。

⑥擢(zhuó):伸出,拔出,抽出。

这句是说,伸出细长而白皙的手。

⑦札(zhá)札弄机杼:这是一个象声词。

正摆弄着织机(织着布),发出札札的织布声。

弄:摆弄
⑧杼(zhù):织机的梭子
⑨终日不成章:是用《诗经·大东》语意,说织女终日也织不成布。

《诗经》原意是织女徒有虚名,不会织布这里则是说织女因害相思,而无心织布。

⑩零:落。

11几许:多少。

这两句是说,织女和牵牛二星彼此只隔着一条银河,相距才有多远!
12盈盈:清澈、晶莹的样子。

13脉脉(mòmò):默默地用眼神或行动表达情意。

14素:白皙。

15涕:眼泪。

16章:指布帛上的经纬纹理,这里指布帛。

17间:相隔。

[
【诗意】远远的牵牛星,灿烂的织女星。

举起柔美雪白的双手,札札地穿梭织布。

织女一整天也织不成布,哭得泪如雨下。

天河又清又浅,相隔又有多远呢?只隔一条又清又浅的河,含情脉脉而不能相互说话。

第五单元

唐: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词释】
①垂緌(ru):古人结在颔下的帽缨下垂部分,蝉的头部伸出的触须,形状与其有些相似。

②清露:纯净的露水。

古人以为蝉是喝露水生活的,其实是刺吸植物的汁液。

③流响:指连续不断的蝉
【译文】蝉垂下像帽缨一样的触角吸吮着清澈甘甜的露水,声音从挺拔疏朗的梧桐树枝间传出。

蝉声远传是因为蝉居在高树上,而不是依靠秋风。

【赏析】诗人笔下的蝉是人格化了的蝉。

三、四句借蝉抒情:品格高洁者,不需借助外力,自能声名远播。

首句“垂緌饮清露”,“緌”是古人结在颔下的帽带下垂部分,蝉的头部有伸出的触须,形状好像下垂的冠缨,故说“垂緌”。

古人认为蝉生性高洁,栖高饮露,故说“饮清露”。

这一句表面上是写蝉的形状与食性,实际上处处含比兴象征。

画眉鸟
宋代:欧阳修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译文】来到树林里,看到画眉鸟在开满红红紫紫山花的枝头自由自在地飞翔,听到它们在高高低低的树梢上随着自己的心意尽情愉快地唱歌,不由得感慨到:如果把它们锁起来,即使是锁在金笼里,它们也不会唱出这样美妙的歌声了。

因为自由是生活愉快的先决条件。

鸟是这样,人不也是这样吗?
【赏析】这首篇借咏画眉以抒发自己的性灵,诗题一作《郡斋闻百舌》。

画眉、百舌,都是声音婉转的鸣禽,诗人在《啼鸟》诗中也写过“南窗睡多春正美,百舌未晓催天明。

黄鹂颜色已可爱,舌端哑咤如娇婴。

”可见他对“林间自在啼”的欣赏,这儿以“锁向金笼”与之对比,更见出诗人挣脱羁绊、向往自由的心理。

诗人本在朝为官,后因党争牵连,贬为知州知县,此两句大概有所寄托。

欧阳修的《画眉鸟》,前两句写景:画眉鸟千啼百啭,一高一低舞姿翩翩,使得嫣红姹紫的山花更是赏心悦目。

后两句抒情:看到那些关在笼里的鸟儿,真羡慕飞啭在林间的画眉鸟,自由自在,无拘无束。

这里也要了解的是,作者欧阳修此时因在朝中受到排挤而被贬到滁州,写作此诗的心情也就可知了。

写画眉实是写自己,画眉鸟的百啭千声的表达的是归隐山林、不受羁绊的心曲。

看山花烂漫、叶木葱笼,管什么金带紫袍;无限的欣喜快慰如山间清流泻出,洗尽俗尘,只余下悦耳的音韵流转。

运用了对比手法:前两句(写自由自在,任意翔鸣的画眉)与后两句(写陷入囚笼,失去了自由的画眉)构成对比。

这首诗情景结合,寓意深远,反映了作者对自由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第六单元
唐代:李涉
朝牧牛,牧牛下江曲。

夜牧牛,牧牛度村谷。

荷蓑出林春雨细,芦管卧吹莎草绿。

乱插蓬蒿箭满腰,不怕猛虎欺黄犊。

【词释】
①稠:密。

此句是说村子四面禾黍稠密,不能放牧,只能去远处。

②陂(bēi):塘岸或河岸。

乌:乌鸦。

[
③垄头:原指田埂,此指高岸。

④白犊时向芦中鸣:小白牛时常向芦苇丛中鸣叫。

⑤吹叶:吹苇叶发声。

应:响应,回应。

⑥鼓长鞭:甩动长鞭以发出响声。

⑦截尔头上角:北魏时,拓拔晖出任万州刺史,在路上需角脂润滑车轮,便派人去生截牛角,吓得百姓不敢牧牛。

这里是牧童吓唬牛。

【译文】早晨去放牛,赶牛去江湾。

傍晚去放牛,赶牛过村落。

披着蓑衣走在细雨绵绵的树林里,折支芦管躺在绿草地上吹着小曲。

腰间插满蓬蒿做成的短箭,再也不怕猛虎来咬牛犊。

夜书所见
宋代: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词释】
①见:古同“现”,出现,显露。

②萧萧:风声。

③客情:旅客思乡之情。

④挑:挑弄、引动。

⑤促织:俗称蟋蟀,有的地区又叫蛐蛐。

⑥篱落:篱笆。

【译文】瑟瑟的秋风吹动梧桐树叶,送来阵阵寒意,江上吹来秋风,使出门在外的我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

家中几个小孩还在兴致勃勃地斗蟋蟀呢!夜深人静了还亮着灯不肯睡眠。

第七单元
劝学诗
唐代:颜真卿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词释】
①三更灯火:三更半夜,很晚了。

②五更鸡:天快亮时,鸡啼叫。

③黑发:年少时期,指少年。

④白首:人老了,指老人。

【译文】每天三更半夜到鸡啼叫的时候,是男孩子们读书的最好时间,少年时代要知道发愤苦读,勤奋学习。

但如果只知道玩,不知道要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才后悔自己年少时为什么不知道要勤奋学习。

【赏析】《劝学》是唐朝诗人颜真卿所写的一首古诗。

劝勉青少年要珍惜少壮年华,少年时代要知道发愤苦读,勤奋学习,有所作为,否则,等到老了再想读书就迟了,后悔已晚,应该珍惜时光。

使孩子初步理解人生短暂,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诗歌以短短的28个字便揭示了这个深刻的道理,达到了催人奋进的效果。

赠外孙
宋:王安石
南山新长凤凰雏,
眉目分明画不如。

年小从他爱梨栗,
长成须读五车书。

【译文】小外孙就像南山上新生的小凤凰一样,眉目清秀得比画上的还好看。

他小时候就让他想读什么书就读吧,但是年纪大些的时候必须读很多的书了。

为学
清:彭端淑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吾资之昏,不逮人也,吾材之庸,不逮人也;旦旦而学之,久而不怠焉,迄乎成,而亦不知其昏与庸也。

吾资之聪,倍人也,吾材之敏,倍人也;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

圣人之道,卒于鲁也传之。

然则昏庸聪敏之用,岂有常哉?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

”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

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

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是故聪与敏,可恃而不可恃也;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者,自败者也。

昏与庸,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自力者也。

【译文】
天下的事情有困难和容易的区别吗?只要肯做,那么困难的事情也变得容易了;如果不做,那么容易的事情也变得困难了。

人们做学问有困难和容易的区别吗?只要肯学,那么困难的学问也变得容易了;如果不学,那么容易的学问也变得困难了。

我天资愚笨,赶不上别人;我才能平庸,赶不上别人。

我每天持之以恒地提高自己,(也可翻译为:每天不停地学习,)等到学成了,也就不知道自己愚笨与平庸了。

我天资聪明,超过别人;能力也超过别人,却不努力去发挥,即与普通人无异。

孔子的学问最终是靠不怎么聪明的曾参传下来的。

如此看来聪明愚笨,难道是一成不变的吗?
四川边境有两个和尚,其中一个贫穷,其中一个富裕。

穷和尚对有钱的和尚说:“我想要到南海去,你看怎么样?”富和尚说:“您凭借着什么去呢?”穷和尚说:“我只需要一个盛水的水瓶一个盛饭的饭碗就足够了。

”富和尚说:“我几年来想要雇船沿着长江下游而(去南海),尚且没有成功。

你凭借着什么去!”到了第二年,穷和尚从南海回来了,把到过南海的这件事告诉富和尚。

富和尚的脸上露出了惭愧的神情。

四川距离南海,不知道有几千里路,富和尚不能到达可是穷和尚到达了。

一个人立志求学,难道还不如四川边境的那个穷和尚吗?因此,聪明与敏捷,可以依靠但也不可以依靠;自己依靠着聪明与敏捷而不努力学习的人,是自己毁了自己。

愚笨和平庸,可以限制又不可以限制;不被自己的愚笨平庸所局限而努力不倦地学习的人,是靠自己努力学成的。

【词释】
①为学:做学问。

②之:代词,它,指天下事。

③亦:也。

④矣:了。

⑤则:就。

⑥者:…的事情;…的人。

⑦资:天资
⑧庸:平庸。

⑨去:到
⑩逮:及。

11旦旦:天天。

12怠:懈怠。

13之: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14之:它,指代学问。

15蜀:四川。

16之:的。

17鄙:读(bǐ)音,边远的地方。

18语:读(yù)音,告诉,对…说。

19于:对。

20欲:想要,要。

21之:到…去,往,到。

22何如:如何,怎样,怎么样?
23恃:凭借,倚仗。

24何:怎么样?这是商量语气
25钵:佛教徒盛饭的用具。

26足:足够。

27数年:几年。

28下:顺流而下。

29还:回来。

30越明年:到了第二年。

31越:到了。

32明:第二。

33自:从。

34惭色:惭愧的神色。

35顾:难道。

36焉:加强语气的助词。

37哉: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吗”。

38恃:凭借,依靠,倚仗。

39买舟:雇船。

40以:介词,相当于“把”、“拿”、“将”。

41犹:还,仍然。

42顾:反而,还。

43.至:到达。

44去:距离。

45色:神色,脸色。

46之:在句子中不用翻译。

【意义】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我们只有立下了目标,努力去实现,才会获得成功。

主观努力是成败的关键。

人贵立志,事在人为。

人要立长志,不要常立志。

人之为学,贵在立志,无论客观条件的好坏,天资的高低,关键在于主观努力。

关于文中“吾一瓶一钵足矣”的:两个“一”字表现贫者对物质要求极低,一个“足”字体现了他战胜困难的坚定信心,表现了贫者面对困难知难而进的勇气和实现远大理想的坚定信念,以及无所畏惧的坚强意志和敢于大胆实践的精神
成功←行动,坚持←立志文中以四川两个和尚去南海的故事为例,生动形象地说明了难与易的辩证关系,告诉我们事在人为的道理。

孙权劝学
北宋史学家:司马光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语气词,通“耶”)!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lù)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suì多音字)拜蒙母,结友而别。

【译文】
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掌管政事,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的理由来推托。

孙权说:“我难道是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传授经书的学官吗?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你说军中事务繁多,谁能比得上我呢?我经常读书,(我)自认为(读书对我)有很大的好处。

”吕蒙于是就开始学习。

等到鲁肃到寻阳的时候,和吕蒙论议国家大事,(鲁肃)惊讶地说:“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以前那个吴县的阿蒙了!”吕蒙说:“和有抱负的人分开一段时间后,就要用新的眼光来看待,长兄怎么认清事物这么晚啊!”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才分别。

【词释】
①初:当初,这里是追述往事的习惯用词。

②权:指孙权,字仲谋,黄龙元年(公元222年)称王于建业(今江苏南京),国号吴,不久迁都武昌(今湖北鄂城)。

229年称帝。

③谓:告诉,对……说,常与“曰”连用。

④卿:古代君对臣或长辈对晚辈的爱称。

⑤今:现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