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向性2

合集下载

第四章第二节-优树选择分析

第四章第二节-优树选择分析
优树选择是利用林木种内第三个层次变异的一 种方式,始于上世纪30年代。
优树是根据表现性选择出来的、未经遗传测定 的,优树经遗传测定确定为真正遗传基础优良的 类型,称为精英树。
优树选择和种源选择都属人工选择,是选择育 种的范畴。
一. 人工选择的特点和选择育种方式
(一)人工选择的特点
根据人们的需求,从混杂群体中挑选符合要求的个体 或类型。
2. 混合选择
对入选个体混合采种、采条,混合繁殖的选择方式。 种源选择、类型选择、苗圃间苗、林分抚育伐、母树 林疏伐等属于混合选择。
适用性状遗传力高、种群混杂、变异幅大的群体。
优点:-简单易行,节约土地、人力和设备; -一次能获得较多的繁殖材料,便于及早推广; -能保持较丰富的遗传性,用以维持和提高品
3. 绝对值法
-根据生长过程表或立地指数表,分别龄级(分 布区的的树种还需要按不同气候区)制定出某 一地位级条件下一般优数的最低标准,超过标 准的入选。
-无生长过程表时,按不同的气候区和不同的立 地条件类型,分别设立标准地,取得资料,绘 制“树龄-材积”相关曲线。按标准实测侯选 树的生长量,利用相应立地条件类型下“树龄 -材积”的相关曲线确定是否入选。
四. 优树评选方法
(一)材积评定常用方法
1. 优势木对比法
– 以侯选树为中心,在立地条件相对一致的10—25 米半径范围内(包括30—40株以上),选出仅次 于侯选树的3—5株优势木,实测并计算其平均树 高、胸径和材积,如侯选树的材积等指标超过规 定标准,既可步向四周展开,在坡地可椭 圆形,长株、轴平行水平方向,实测30株以上树 木的胸径、树高,求出材积,在计算各指标的平 均值。把侯选树于平均值比较,符合标准的即可 入选。
为了弥补人工选择造成的遗传基础窄化的问题,在大规 模开展林木良种选育之初,应当重视育种资源的搜集和补充

选择性必修3 第三十八课 提高创新思维能力

选择性必修3 第三十八课 提高创新思维能力

对点精练2 利用已有的或引进的事物信息,通过列举的方法,将不同
信息有目的地进行组合,以产生新的思路。这种发散思维方法是指
A.检核表法
B.列举法
√C.信息交合法
D.头脑风暴法
发散思维的技法多种多样,信息交合法是其中一种。把不同的信息有目 的地进行组合,可以产生新的思路。注意理解各种不同技法的区别。
考点2 逆向思维 (1)含义:逆向思维是人们从过去所把握的事物原理的反面、构成要素的 反面、功能结构的反面等,去思考、去求索,以实现创新的目的。 (2)方法
√C.办事情要敢于打破常规,进行逆向思维、创新思维
D.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
按照常规是让人脱离水,而司马光则是打破水缸,让水脱离人,体现了 创新思维、逆向思维。故选C。
纠错 易错点集训
•易错点1 对检核表法、信息交合法、头脑风暴法区分不清
点拨 检核表法主要是通过对所设想问题的几个方面进行详细检 查,从看似“毫无问题”的事物中找到思维创新的突破口, 以求产生创新的思路。信息交合法是利用已有的或引进的 事物信息,通过列举的方法,将不同信息有目的地进行组 合,以产生新的思路。头脑风暴法是一种集思广益的群体 思维发散技法。
训练2 下列对思维创新的认识正确的是
①思维创新必须以科学理论为指导
②敢想敢干,求新求异就是思维创新
③培养思维创新能力必须敢于超越
④思维创新要敢于打破规律,进行逆向思维
√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②错误,敢想敢干,求新求异不一定就是思维创新; ④错误,思维创新要遵守规律,规律是客观的,不能打破规律; ①③是对思维创新的正确认识。故选B。
思路具有多 从思维方向上看,创新思维常常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苏教版高中学案数学选择性必修第二册精品课件 第六章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 6.1.1 空间向量的线性运算

苏教版高中学案数学选择性必修第二册精品课件 第六章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 6.1.1 空间向量的线性运算

(1)化简:1
1
− 2

1
=
2
(2)用, , 1 表示1 ,则1 =
;
.
答案 (1)1
解析 (1)1
1
1
(2) + + 1
2
2
1
1
1
− 2 − 2 = 1 − 2 (
= 1 + = 1 .
标出化简结果的向量.
(1)' − ;
(2)' + + ''.
解 (1)' − = ' − = ' + = ' + '' = '(或').
(2)' + + ''=(' + )+''=(' + '')+'' = ' + '' = '.
A.a+b+c
B.a-b+c
C.a+b-c
D.a-b-c
答案 A
解析 1 = + 1 = + + 1 =a+b+c.
)
4.(2022 江苏泰州海陵期中)在四棱柱 ABCD-A1B1C1D1 中, = 1 ,
=41 ,则 (
A. =
1

2
+
B. = +
(1)在表示空间向量时,表示该向量的有向线段的起点可任意选取.( √ )
(2)在空间中,任意两个向量都可以进行加减运算.( √ )

遗传学名词解释

遗传学名词解释

遗传学名词解释绪论1.变异:亲代与子代之间、子代个体之间,存在着不同程度差异的现象叫变异。

2.遗传:亲代与子代相似的现象称为遗传。

第一章1.同源染色体:形态和结构相同的一对染色体称为同源染色体。

非同源染色体:形态和结构不同的各对染色体之间,互称为非同源染色体。

2.有丝分裂:经过染色体有规律的和准确的分裂过程,分裂过程中出现纺锤丝,包括质分裂和核分裂两个过程。

3.无融合生殖:雌雄配子不发生核融合的一种无性生殖方式。

4.减数分裂:又称成熟分裂,经过两次分裂,使体细胞染色体数目减半。

5.联会复合体:是同源染色体联结在一起的一种特殊的固定结构。

6.交叉端化:交叉向二价体的两端移动,并且逐渐接近于末端的现象。

第二.三章1.单位性状:被分开的每一个具体形状称为单位性状。

2.相对性状:同一单位性状在不同个体间所表现出来的相对差异。

3.显性性状:在F1表现出来的性状叫做显性性状。

4.隐性性状:在F1未表现出来的性状叫做隐性性状。

5.不完全显性:杂种F1的性状表现是双亲性状的中间型,称为不完全显性。

6.共显性:双亲的性状同时在F1个体上表现出来,这种显性表现称为共显性。

7.自交:植物的自花授粉称为自交。

8.测交:被测验的个体与隐性纯合个体间的杂交。

9.基因型:个体的基因组合称为基因型。

10.表现型:是生物体所表现的性状,由基因型和环境共同作用。

11.基因纯合体:具有纯合基因型的个体称为基因纯合体。

12.基因杂合体:具有杂合基因型的个体称基因为杂合体。

13.分离: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同时表现出来的现象叫做分离。

14.等位基因:位于同一同源染色体的相对位点上的两个基因称为等位基因。

15.基因互作:不同对基因间相互作用的现象称为基因互作。

16.返祖遗传:F1和F2的植株表现其野生祖先的性状的现象称为返祖遗传。

17.多因一效:许多基因影响同一个性状的表现,称为多因一效。

18.一因多效:一个基因可以影响许多性状的发育,称为一因多效。

2-2线性相关与线性无关

2-2线性相关与线性无关

a rj



a mj
( j 1,2 , , m ),
即向量


j

的第
j
r 个分量与第
s 个分量对调而得,
则向量组 A 与向量组 B 的线性相关性相同。
定理 5设有两个向量组 A与B的向量满足
a1 j

j

a2


j
,
arj
有.解
定理3 (1若 )向量 A: 组 1,2, ,m线性,则 相关 向量 B:组 1, ,m,m1也线性 .反相 言 ,若 关 之 向
量B 组 线性,则 无 向关 量 A也 组线性 . 无关
三、线性相关性的判定
定的充理分必向要量条组件1是, 2, 1, , 2(,m 当, m m中2至时少)有线一性个相向关
一、线性相关性的概念
定义3 给定向 A:量 1,组 2,,m,如果存在
全为零 k1,的 k2, 数 ,km使
k11k22kmm0
则称向量组 A是线性相关的,否则称它线性无关.
注意 1若 . 1,2, ,n线性无 ,则关 只有 1 n 0时 ,才有
1122nn0成立 .
• 1.自身性:每个向量组与自身等价
• 2.对称性:若向量组A与B等价,则向量组B

与A等价。
• 3.传递性:若向量组A与B等价,向量组B与

C等价,则向量组A与C等价。
• 我们可以通过矩阵来表述线性表示。
若记A(1,2,,m)和B(b1,b2,,bs).B
能由A线性表示,即对每 量b个 j ( j 向 1,2,,s)存 在数k1j ,k2j ,kmj,使

具有D3d对称性构型的B2H6分子的Jahn-Teller效应与各向异性分析

具有D3d对称性构型的B2H6分子的Jahn-Teller效应与各向异性分析

go p te r a d y ru ho y n s mmer a ay e . T e irnc t y n ls s h vbo i Ha h na o h E o J h — elr y tm s mio in f te e a n T l sse wa e
c n tuce o sr t d.Th mitnin o h y t m s s p r td i t wo p rsu i g u ia h f ta so mai n,o e e Ha lo a ft e s se wa e a ae n o t a t sn n t r s i r n f r to y t n p r wa h Ha h n a fn t a i g p o o s e c td,a d t e oh r p r s t e a t st e mi o in o o h v n h n n x ie n h t e a t wa h Ha h n a fha i g mi o in o v n p o o s e ct d F o t i h n n x ie . r m h s,t e g o n tt s x is tt sa d t e re e g ft e s se i a h mi i m h r u d sae ,e c td sae n h i n r y o h y t m n e c n mu we e o an d,t e c re po dig e c td sae h i n r y we e as a c l td.I sfu h tt e ewe e r bti e h o r s n n x ie lt st ere e g r lo c lu ae twa o nd t a h r r
变还 导致 B H 分子从 D : 对称性降低到 C 对称性 , 同时 B H 分子 的振动频率发生分解 , : 而频率 的分解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_随机微分系统_基金支持热词逐年推荐_【万方软件创新助手】_2014080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_随机微分系统_基金支持热词逐年推荐_【万方软件创新助手】_20140802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正倒向重随机微分方程 桥梁结构 格点场 格林空间 最大值原理 最优控制 无支撑站立 故障检测滤波器 故障容错 振动 拟riccati方程 微机电陀螺 微小型飞行器 微分黎卡提方程 强非线性系统 开放式基金 巨额赎回 实时校正 姿态控制 均方稳定性 四元数 同步 可靠性灵敏度 可靠性 单自由度非线性干摩擦系统 功能性电刺激 倒向随机微分方程 传递路径 交换期权 主共振响应 p阶矩稳定性 ornstein-uhlenback过程 ms-稳定性 krylov-bogoliubov平均法 h∞控制 hull-white利率模型 hopf分岔 h-单调 gms-稳定性 galerkin变分法 fpk方程 car模型 brown运动
科研热词 随机微分方程 随机最优控制 随机摄动 精确极大似然估计 模态识别 扩展卡尔曼滤波器 姿态估计 均匀调制函数 milstein方法 高斯-牛顿 预留现金比例 鞍结点分岔 非线性随机延迟微分方程 非恒定流 非二次指标 集合卡尔曼滤波 随机鲁棒均方指数稳定 随机规划 随机脉冲微分方程 随机稳定性 随机漂移 随机样本 随机平均 随机响应 随机参数 随机hopf分岔 部分信息 连续自旋系统 连续时间自回归模型 连续性方法 转轴 转子系统 轨迹规划 路面谱激励 负荷随机扰动 裂纹扩展 蜜蜂算法 色噪声 脉冲 网络控制系统 线性连续时变系统 线性矩阵不等式 系统响应 精算定价 稳态响应 碰摩 矩形薄板 电压稳定 灵敏度分析 滤波发散 水动力学模型 正倒向随机微分方程组

多向性2

多向性2

多向性、应用型中文人才培养模式的现实意义On the value of the training mode of the multi-functional and practical talent李巧兰孙文莲Li Qiaolan(石家庄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河北,石家庄,050035)摘要:多向性、应用型中文人才的培养是社会发展和多元化经济结构的必然要求,多向性、应用型中文人才的培养,对于人才价值的实现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它既是获得多种就业机会,实现人才社会价值的有效手段,又是促进个性发展实现人才自我价值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中文人才;培养模式;意义作者简介:李巧兰(1971-),女,石家庄学院副教授,博士,河北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特长:高等教育学。

基金项目:河北省教育科学研究“十一五”规划课题——“面向地方区域经济发展,培养多向性、中文应用型人才模式探索”。

课题编号:O8020079。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在知识经济的新形势下,我们的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作为高校怎样为社会培养更多有用人才,是值得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深思的问题。

尤其是在新的社会发展形势下,作为文科专业如何更好地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怎样体现文科专业的应用性,也是我们面临的一个新课题。

作为文科专业,我们应该更深刻地理解多向性、应用型中文人才到底是什么样的人才?所谓应用型人才,一般认为“应用型人才不同于传统教育模式下所培养的人才,在知识层面上注重应用性知识的掌握,在能力层面上注重适应能力与实践能力,而其素质的核心是具有创新创业精神”[1]也就是说,这种人才应是一种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具有宽广的基础知识和厚实的专业知识,有一定的科研能力和较强的社会实践能力,能胜任相关领域的多方面工作的高素质、实践型的人才。

这种人才具体看来应具有如下基本特征:1.知识体系的多学科性或跨学科性,能力的多面向性,具有多种能力和发展潜能,能在本学科专业或相关学科专业内多方位地开展工作,有较强的适应、理解能力,有一定探索和创新精神,具有“一专多能,一能多用”的复合性特点。

[医学]遗传多态性与基因突变

[医学]遗传多态性与基因突变

物理因素
✓ 紫外线
紫外线的照射可使DNA顺序中相邻 的嘧啶类碱基结合成嘧啶二聚体,最常 见的为胸腺嘧啶二聚体(TT)。在复制 或转录进行时,该处碱基配对发生错误, 从而引起新合成的DNA或RNA链的碱基 改变。
紫 外 线 诱 发 的 胸 腺 嘧 啶 二 聚 体
物理因素


✓ 电离辐射
射线直接击中DNA链,DNA分子吸 收能量后引起DNA链和染色体的断裂, 片断发生重排,引起染色体结构畸变.
✓ VNTR 区域
VNTR 示意图
VNTR的特点 :
➢ 按孟德尔方式遗传 ➢ 复等位基因, 多态信息含量高 ➢ 用于个体鉴别、遗传分析和基因定位等
DNA指纹
用适当的限制性内切酶消化基因组DNA, 从各位点可获得一系列长度不等的小卫星片 断,如用适当的探针做印记杂交, 获得的具 有高度个体特异性的带谱。 用途:个体识别、亲子鉴定
✓ 环境因子易感基因的检出 ✓ 指导用药和药物设计
肝酯酶基因启动子区的一个多态与他汀类降血脂的效果 有高度的相关性
(Zambon A, et al Circulation, 2001, 103(6) :792-798)
参考文献
➢ 张思仲.人类基因组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及其医学应用,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1999,16(2):119-121.
➢ 张思仲. 基因多态性研究与遗传性疾病,《中华
医学遗传学杂志》2000,80(9):654-656.
基因突变的概念
基因突变(gene mutation)是 指基因组DNA分子某些碱基或其 顺序发身改变.
基因突变
生物进化的基础 产生新的基因 遗传病产生的原因
基因突变的分子机制
一般分为两大类-静态突变和动态 突变。

高中化学计算解题的基本思维方式详解

高中化学计算解题的基本思维方式详解

高中化学计算解题的基本思维方式详解在化学的学习中,学生需要注意化学的计算题,下面店铺的小编将为大家带来高中化学的计算题的解题的思维介绍,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中化学计算解题的基本思维方式化学计算题千变万化,千差万别,解法不一. 解题虽然没有一成不变的方式方法,却应建立解题的基本思维方式. 题示信息+基础知识+逻辑思维+心理素质,就是这样一种思维方式. 它强调解题应按一定的基本步骤进行,其中最不可缺少的4个步骤是:1?认真阅读,挖掘题示信息认真审题,明确条件和要求,挖掘题示和信息,弄清要解决的问题. 有些关键题示往往成为解题的突破口.2?灵活组合,运用基础知识弄清题意后,在明确化学涵义的基础上,需选择、调用贮存在自己脑中的基础知识块,使之分解、迁移、转换、重组. 化学基础知识的融会贯通、组合运用是解决化学问题的基础.3?充分思维,形成解题思路融入思考,运用化学知识,找出已知项与未知项在量方面的内在联系;找出突破口,并抓准解题的关键环节;广开思路,使隐蔽的关系项变明显,最终形成正确的解题思路,并灵活选择适合的方法将题解出.4?调整心态,提高心理素质一旦形成解题答案后,有些学生或因盲目冲动、或因焦虑程度过高、或因"暗示"干扰等等,忽视了对解题过程的监控和答案合理性验算,这些都与学生的心理因素有关. 尤其是化学计算,需要逐步认识和消除心理性失误造成对解题成绩的影响,才可能考出最佳水平. 以上4个步骤是解题思维的四个基本步骤. 从某种意义上讲,它也是一种能力,反映了解决化学问题的基本能力要求,所以我们有时称"题示信息+基础知识+逻辑思维+心理素质"为解题的能力公式.示例(2002年春季高考题)三聚氰酸C3N3(OH)3可用于消除汽车尾气中的氮氧化物(如NO2). 当加热至一定温度时,它发生如下分解:C3N3(OH)3=3HNCO.(1)写出HNCO和N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分别指明化合物中哪种元素被氧化,哪种元素被还原,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2)若按上述反应式进行反应,试计算吸收1.0kgNO2所消耗的三聚氰酸的质量.解析 (1)步骤:写出HNCO和NO2反应方程式?配平?确定化合价变化?确定N、C、O、H化合价?确定HNCO的结构式(H-NCO),问题得解. (审题、挖掘题示信息) (2)分析反应:H+→+CO2+H2O,反应前后H、O、N化合价不变,根据化合价升降数相等,配平. 根据氧化还原反应概念形成另一答题点. (基础知识) (3)根据共价化合物化合价概念,可从结构式判断HNCO中各元素的化合价. 反应中元素化合价升高(或降低)数=元素原子失去(或得到)电子数. 由配平的方程式确定计算关系式:C3N3(OH)3~3HNCO~9/4NO2. (逻辑思维) (4)检索审题:知识、方法、计算是否有疏漏,答案的合理性(如得、失电子数是否相等,有效数据取舍等,解题规范性等). (心理素质) HNCO中的氮元素被氧化,NO2中的氮元素被还原. (2)1.2kg.高考化学知识点计算训练1?以微观的质子数、中子数、电子数、质量数、核外电子数、阴、阳离子的电荷数、原子序数为主的有关原子结构的计算. 2?判断氧化产物、还原产物的价态,以反应过程中原子守恒为主的有关化合价计算. 3?以物质的量、质量、气体体积、微观粒子数为主的有关阿伏加德罗常数的计算. 4?以多角度、多综合为主的有关化学反应速率及化学平衡的计算. 5?以物质的量浓度、pH、H+浓度、粒子浓度为主的有关电解质溶液的计算. 6?有关溶解度、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物质的量浓度相互关系的计算. 7?以确定有机物分子组成为主的计算. 8?以处理图表数据、定量实验结果等为主的应用性计算.题型训练例释 ?1? 今有0.1mol·L-1Na2SO4溶液300 mL,0.1mol·L-1MgSO4溶液200mL和0.1mol·L-1A12(SO4)3溶液100mL,这三种溶液中硫酸根离子浓度之比是( ).A? 1∶1∶1 B? 3∶2∶1 C? 3∶2∶3 D? 1∶1∶3 (浓度的计算及思维的敏捷性测试.答:D2? 6.4g铜与过量的硝酸(8mol/L 60mL)充分反应后,硝酸的还原产物有NO、NO2,反应后溶液中所含H+为nmol,此时溶液中所含NO3-的物质的量为( ).A? 0.28mol B? 0.31mol C? (n+0.2)mol D? (n+0.4)mol (化学方程式计算、守恒法运用. 答:C. )3? 在一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充入2molA和1molB发生如下反应:2A(g)+B(g)?xC(g),达到平衡后,C的体积分数为W%;若维持容器体积和温度不变以0.6molA、0.3molB和1.4molC为起始物质,达到平衡后,C的体积分数也为W%,则x的值为( ). A? 4 B? 3 C? 2 D? 1 (等效平衡计算、思维多向性等.答:B、C. )4? C8H18经多步裂化,最后完全转化为C4H8、C3H6、C2H6、C2H4、CH4五种气体的混合物. 该混合物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可能是( ). A? 28 B? 30 C? 38 D? 40 (平均相对分子质量计算、守恒法和极端假设法运用等. 答:B、C. )5? 如图1表示金属X,Y以及它们的合金Z分别与足量盐酸反应时产生氢气量的情况,其中横坐标表示消耗金属的物质的量,纵坐标表示产生氢气的体积(标准状况). 下列有关Z的组成判断正确的是( ). A? n(Na)∶n(Fe)=2∶1 B? n(Mg)∶n(K)=1∶2 C? n(Na)∶n(Al)=1∶3 D? n(K)∶n(Al)=1∶1 气体摩尔体积计算、图像计算,平均值法和十字交叉法运用等.答:D.以高考Ⅱ卷为基准的利用数学工具解决化学问题的化学计算思想方法训练近几年高考化学试题Ⅱ卷中的化学计算试题,要求考生将题目中各种信息转变成数学条件,边计算边讨论足量、适量、过量、不过量等各种边界条件,利用不等式、不定方程、几何定理、数轴、图像等数学工具,灵活机智地将化学问题抽象成为数学问题,或者是将隐含的信息变为数学的边界条件,以解决化学问题. 高考化学试题中计算题使用的数学思想主要有函数思想、分类讨论思想、数形结合思想等.1?函数思想:就是用运动、变化的观点去分析和处理化学问题中定量与变量之间的相依关系,建立数学模型,解决化学问题.2?分类讨论思想:按照一定的标准把复杂、综合的计算题分解成几个部分或几种情况,然后逐个解决. 适用于连续、多步化学反应过程的计算,一般使用"特值-数轴"法. 特值:按某个化学方程式恰好反应的比值确定. 数轴:用变化的量或方程式中反应物的比值作为数轴的变量画出数轴,将连续分步化学反应过程分解为某个范围的特定反应过程,分段讨论,作出完整的答案.3?数形结合思想:就是将复杂或抽象的数量关系与直观形象的图形在方法上互相渗透,并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和补充的思想,以此开阔解题思路,增强解题的综合性和灵活性,探索出一条合理而简捷的解题途径. 可分为利用数求解形的题目和利用形求解数的题目. 按现行高考化学计算主流题型,分类设计针对性训练如下.1?混合物反应的计算①混合物计算是化学计算中的一种最基本的类型. 混合物可以是固体、气体或溶液,解题过程中必须仔细审题,理清各物质之间的数量关系,必要时可采用图示或简捷的化学用语表示.②二元混合物是混合物计算中最重要也最基本的一种类型,其一般解题思路是:设二个未知数,然后根据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物质的量关系,列出二元一次方程组求解.③在解题过程中注意运用原子守恒、电荷守恒、极值法等方法,以简化解题过程.题1 在含有7.16gNaHCO3和Na2CO3的溶液中加入1 mol·L-1的硫酸溶液70 mL,完全反应后生成1.792L(标准状况下)CO2,计算原溶液中含Na2CO3的质量.答:2.12g.2?过量问题的计算过量判断的化学计算题出现较多,其判断的方法因题型(即所给已知条件)不同而不同. 常见的有常规方法、极端假设法、产物逆推法等. 因此判断的方法灵活多变,具有一定的难度.题2 在一定条件下,使H2和O2的混合气体26g充分发生反应. 所得产物在适当温度下跟足量的固体Na2O2反应,使固体增重2g. 求原混合气体中O2和H2的质量.答:O2∶24g,H2∶2g或O2∶16g;H2∶10g.3?确定复杂化学式的计算该类题目的特点是:给出一种成分较为复杂的化合物及其发生某些化学反应时产生的现象,通过分析、推理、计算,确定其化学式. 此类题目将计算、推断融为一体,计算类型灵活多变,具有较高的综合性,在能力层次上要求较高. 其解题的方法思路:一是依据题目所给化学事实,分析判断化合物的成分;二是通过计算确定各成分的物质的量之比.题3 为测定一种复合氧化物型的磁性粉末材料的组成,称取12.52g样品,将其全部溶于过量稀硝酸后,配成100 mL溶液. 取其一半,加入过量K2SO4溶液,生成白色沉淀,经过滤、洗涤、烘干后得4.66g固体. 在余下的50mL溶液加入少许KSCN溶液,显红色;如果加入过量NaOH溶液,则生成红褐色沉淀,将沉淀过滤、洗涤、灼烧后得3.20 g固体. (1)计算磁性粉末材料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 (2)确定该材料的化学式.答:①20.45%. ②BaFe2O4(或BaO·Fe2O3).4?有机物计算推算有机物的分子式或结构简式,有机混合物的组成和含量的计算,有机物燃烧反应有关量的讨论及有机信息迁移等有关计算.题4 某含氧有机化合物可以作为无铅汽油的抗爆震剂,它的相对分子质量为88.0,含碳的质量分数为68.2%,含氧的质量分数为13.6%,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氢谱显示该分子中共有4个甲基. 请写出其结构简式.答:(CH3)3COCH3.5?多步反应的计算题目特征是化学反应原理是多个连续反应发生,起始物与目标物之间存在确定的量的关系. 解题时应先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再找出已知物和未知物之间的物质的量关系,列出计算.题 5 已知下列化学反应:4FeS+7O22Fe2O3+4SO2 2H2S+SO2=3S+2H2O Na2SO3+SNa2S2O3用下列途径制备海波(Na2S2O3·5H2O):(1)计算:原料FeS在反应(a)和(b)中的理论分配比. (2)现有88gFeS,设NaOH溶液吸收SO2的吸收率为96%,问最多制备海波质量为多少﹖答:①2∶1. ②120g6?范围讨论计算依据的化学原理是反应物之间相对含量不同而产物不同(如H2S与O2反应、多元酸与碱反应、CuO与焦炭反应、Na2O2与NaHCO3共热、C12与NH3反应等),所以,此类题目实际上是过量计算的演化和延伸. 范围讨论计算的解题方法思路是:(1)写方程式、找完全点. 即写出因反应物相对量不同而可能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并分别计算找出两者恰好完全反应时的特殊点.(2)确定范围、计算判断. 即以恰好完全反应的特殊点为基准,讨论大于、小于或等于的情况,从而划出相应的区间,确定不同范围,然后分别讨论在不同范围内推测判断过量,从而找出计算根据,确定计算关系.题6 向300 mL KOH溶液中缓慢通入一定量的CO2气体,充分反应后,在减压低温下蒸发溶液,得到白色固体. 请回答下列问题:(1)由于CO2通入量不同,所得到的白色固体的组成也不同,试推断有几种可能的组成,并分别列出.(2)若通入CO2气体为2.24 L(标准状况下),得到11.9g的白色固体. 请通过计算确定此白色固体是由哪些物质组成的,其质量各为多少?所用的K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多少?答(1)4种. ①KOH、K2CO3. ②K2CO3. ③K2CO3、KHCO3.④KHCO3.(2)K2CO3∶6.9g,KHCO3∶5.0g;c(KOH)=0.50mol/L.7?信息迁移型计算题目材料给出与计算有关的新信息,为了将给出的信息迁移至题设情境中,需要调用苦干已有的知识,形成新的知识网络. 信息迁移题的出现,有利于考查计算技能,有利于公平竞争.题7 参考下列(a)~(c)项的叙述并回答有关问题.(a) 皂化是使1g油脂皂化所需要的氢氧化钾的毫克数.(b) 碘值是使100g油脂加成碘的克数.(c) 各种油脂的皂化值、碘值列表如下(假设下述油脂皆为(RCOO)3C3H5型的单甘油酯):(1)主要成分皆为(C17H33COO)3C3H5(相对分子质理884)形成的油,其皂化值是_______.(2)硬化大豆油的碘值小的原因是_________.(3)使碘值为180的鱼油100g硬化所需要吸收的氢气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至少是_______L.(4)比较油脂的皂化值大小,可推知油脂_____.答:①190. ②主要为饱和脂肪酸甘油酸. ③15.9,④不同的油脂,所含的CC数不同.8?半定量计算将化学概念、原理的定性知识和化学定量计算结合的一类试题. 解答此类题应注重对相关化学知识的理解、分析、应用上,从而形成正确的解计算题的思想方法. 删减繁杂的数学计算是高考化学命题的趋势.题8 (1)由2个C原子、1个O原子、1个N原子和若干个H原子组成的共价合物,H的原子数目最多为_____个,试写出其中一例的结构简式______.(2)若某共价化合物分子只含有C、N、H三种元素,且以n(C)和n(N)分别表示C和N的原子数目,则H原子数目最多等于_________.(3)若某共价化合物分子中含有C、N、O、H四种元素,且以n(C)、n(N)和n(O)分别表示C、N和O的原子数目,则H原子数目最多等于_________.答:①7;H2NCH2-CH2OH. ②2n(C)+n(N)+2. ③2n(C)+n(N)+2.9? 数据缺省型的计算数据缺省型题目的特点是:构成计算要素的已知量缺省,要求学生根据计算要求补充这一缺省量,然后进行有关计算. 数据缺省型计算题是近几年国家命题组开发出来的成功计算题型. 此类试题对考查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及学习潜能特别有效.题9 一般情况下,较强的氧化剂[如MnO2、KMnO4、KClO3、K2Cr2O7、Ca(ClO)2等]氧化浓盐酸时,有如下反应规律:氧化剂+浓盐酸→金属氯化物+水+氯气. 将Ag漂粉精(过量)放入BLcmol/L浓盐酸中. ①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②欲测定盐酸被漂粉精氧化的最低浓度D,缺少的条件是______(用字母表示,并说明字母含义),列出求D的计算式,D=_____(假设溶液体积不变). ①漂粉精与不同浓度的盐酸的反应为:Ca(ClO)2+4HCl(浓)=CaC12+2C12↑+2H2O,Ca(ClO)2+2HC1(稀)=CaC12+2HC10. ②需测定"标准状况下生成C12的体积VL". D=,或mol/L.10? 图表型的计算本题型特点是解题条件隐含在图表之中,旨在考查学生挖掘图表信息能力、观察能力与思维的深刻性等.题10 图2是100mgCaC2O4·H2O受热分解时,所得固体产物的质量随温度变化的曲线. 试利用图2中信息结合所学的知识,回答下列各问题:(1)温度分别为t1和t2时,固体产物的化学式A是_____,B 是______. (2)由CaC2O4·H2O得到A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由A得到B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4)由图计算产物C的相对分子质量,并推断C的合理的化学式. 答:①CaC2O4? CaCO3. ②CaC2O4·H2OCaC2O4+H2O↑.③CaC2O4CaCO3+CO↑. ④56;CaO.11? STS计算计算背景材料为科学、技术与社会内容,反映化学学科发展的时代性和发展性. 如最新科技、化工生产、环境治理等方面计算.题11 在氯氧化法处理含CN-的废水过程中,液氯在碱性条件下可以将氰化物氧化成氰酸盐(其毒性仅为氰化物的千分之一),氰酸盐进一步被氧化为无毒物质.(1)某厂废水中含KCN,其浓度为650 mg/L. 现用氯氧化法处理,发生如下反应(其中N均为-3价):KCN+2KOH+C12→KOCN+2KC1+H2O 被氧化的元素是_________.(2)投入过量液氯,可将氰酸盐进一步氧化为氮气. 请配平下列化学方程式,并标出电子移方向和数目:□KOCN+□KOH+□C12→□CO2+□N2+□KC1+□H2O(3)若处理上述废水20L,使KCN完全转化为无毒物质,至少需液氯______g.答:①C. ② ③33.5.题12 已知1mol e-转移时所通过的电量为1法拉第(F),1F=96500C. 现有一个铅蓄电池,最初有100gPb和100g PbO2加入过量的硫酸,发生如下反应: Pb+PbO2+2H2SO4PbSO4+2H2O 理论上,一个电池可以放电直到其中的一个电极完全耗尽为止. 假如现不再充电,电池工作到反应完全,若该电池放电电流为1.00A. 通过计算求:(1)正、负极的电极材料,________极先消耗完.(2)理论上该电池放电最长时间是多少小时?答:①正. ②22.4h. 学生经过以上化学计算题型训练,可形成化学计算解题技能,并逐步培养《考试说明》规定的"将化学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利用数学工具,通过计算和推理?结合化学知识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高中化学燃料电池的电极反应式的书写介绍一、电极反应书写常见错误举例及错因分析1.完成甲烷—硫酸构成的燃料电池的电极反应1正极:2O2+8e- +4H+=4OH-2正极:O2+8e- =O2-3正极:2O2+8e- +4H2O=8OH-4负极:CH4-8e- +2OH- =CO2+6H2O5正极:CH4-8e- +3OH- =CO32-+7H+错因分析:在硫酸溶液显酸性,其中有很多H+,那么OH-、O2-、CO32-就不能存在的因此书写电极反应就应关注溶液的酸性;24中还存在质量不守恒电、荷不守恒的问题;5中CO32-与7H+本来就不能共存的,且没有区分开正、负极2.完成甲烷—氢氧化钠燃料构成的燃料电池的电极反应1正极:O2+8e- +H2O=8OH-2正极:O2+8e- +H+=H2O3负极:CH4-8e- +OH- =CO2+6H2O错因分析:在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其中有很多OH-+ ,那么H+、O2-、CO2就不能存在的因此书写电极反应就应关注溶液的碱性;1中还存在质量不守恒、23同时存在质量、电荷不守恒的问题。

多向思维的培养途径

多向思维的培养途径

多向思维的培养途径
1、运用立体视野和全局视野。

通过转换视角,从不同的角度来分析一个问题,把握它的全局性;培养对事物整体了解的能力,不管多复杂都要用一幅完整的图景来把握。

2、熟悉不同领域,拓宽视野。

多读多看;让自己的知识面多样化,扩展综合能力;重视跨学科的知识,提高跨学科思考能力。

3、发散思维,放宽思路。

学会自由思考,注意把握思维的灵活性和跳跃性,敢想敢干,放宽思维的路径,练习不断发散思维。

4、多接触高水平的思维场景。

多接触和借鉴一些解决问题的先进视角,启发自己多向思维的思路。

5、自我挑战,多运用思维。

不断给自己提出挑战,提高思维的敏捷性,创造出更多的思维模式,思维更多多向性。

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精品课件 第二单元 单元整合与提升

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精品课件 第二单元 单元整合与提升
目录索引
教考衔接·素养提升 单元写作·指导训练
教考衔接·素养提升
文言文翻译
知识阐释
文言文翻译的考查综合性较强,涉及文言知识点多,是考查学生文言文阅读 能力的重要手段,属必考题。文言文翻译题集中考查了实词、虚词、词类 活用、特殊句式、古代文化知识等多方面的知识,是高考文言文阅读的重 点和难点。
技法攻略
找准三处着眼点
(一)关键实词的翻译
1.活用实词,套用格式
①作状语的名词大都要在前面加上适当的介词,如
“像……”“用……”“在……”。
②活用为一般动词的名词,大都要带上该名词再加一个动词。如“填然鼓
之”中的“鼓”应译为“擂鼓”。
③意动用法要用“认为(以为)……”或“以(把)……为(看作、作为)……”的
格式进行翻译。
④使动用法要按照“使(让)……怎样”的格式翻译。
2.多义实词,语境确定 多义实词虽然有多个义项,但在具体句子中只能有一个义项切合。因此,要 学会利用上下文的具体语境来确定该实词的准确义项。在语境中确定多 义词的义项,特别要注意一词中几个相近而又易混的义项。如“爱”,义项中 的“爱护”“爱怜”“爱惜”较难区分;“坐”,义项中的“犯罪”与“判罪”易混等。 不管多么易混,只要到了语境中,就只有一个义项是最恰当的。这时,只有 细辨语境,代入检验来确定了。
一、审题的原则——“三性” 1.整体性原则:材料作文的审局部的细节,否则很有可能出现偏题、跑题现象。 2.多向性原则:一般来说,新材料作文中材料所蕴含的观点并不是唯一的,从 不同的角度可以得到不同的结论,因此,要学会多角度审视材料。 3.筛选性原则:①服从材料的整体;②观点较新颖;③自己有话可说。
国后,魏王倾韩国、魏国的军队,又西借秦国的军队,再依靠赵国的军队,用 四个国家的力量攻打燕国,大王将会得到什么好处呢?(燕国)是千里驰援好, 还是一出去就看见四国攻燕的军队好?四国军队到燕国的距离很近而且运 输也方便。这对大王有什么好处呢?”燕王说:“您回国复命吧,我听从您的 建议。”于是为孟尝君发兵八万、战车二百辆,跟从孟尝君。魏王非常高 兴地说:“您这么快就借到了燕、赵的大军。”秦王非常恐慌,割让土地向魏 国请求讲和。(魏王)归还了燕、赵的军队,并且封赏了孟尝君。

规划性意见的特点

规划性意见的特点

规划性意见的特点
规划性意见:规划性意见是对某一时期的某一方面工作提出的大体构想。

它的特点是适用时期长,内容宏观化、整体化,类似于规划、纲要等计划性文体。

它指示了一个时期内某项工作的要点、原则和努力方向,但一般没有具体的方法和措施。

特点:
1.内容的多样性
它既可以对工作做出指导,提出要求,又可以对工作提出建议,或者对工作做出评估,提出批评。

它主要用于党政机关,但也可用于人民团体、企事业单位;既可用于上级,又可用于下级甚至基层组织。

2.行文方向的多向性
它既可以用作下行文,表明主张,做出计划,阐明工作原则、方法和要求;又可以用作上行文,提出工作建议和参考意见;还可以用作平行文,就某一专门工作向平行的或者不相隶属的有关方面做出评估、鉴定和咨询。

3.内容的针对性
意见的制发往往是针对工作中急需解决的问题或必须克服的情形,因此它提出问题要及时,分析问题要结合实际,提出见解、办法要对症下药,具有可操作性。

4.作用的多重性
有的意见具有指导、规范作用,如《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意见》、《XX县人民政府关于切实减轻农民
负担的意见》;有的具有建议、参考作用,如《关于深化机关后勤改革的意见》就是XX省人民政府机关事务管理局上报省人民政府的一份建议性意见,又如《关于加强国有土地资产管理建立储备制度的意见》是北京市国土房管局向北京市人民政府提交的一份建议;有的具有评估、鉴定作用,如《关于XX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的考核鉴定意见》。

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精品课件 第二单元 单元写作 指导训练

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精品课件 第二单元 单元写作 指导训练
要求:结合材料,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 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字。
[审题立意] 这是一则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在审题时,我们要注意: 1.理清对象:材料共有三则。第一则材料阐述了余秋雨的观点:中华文明是 世界上最长寿的文明。第二则材料指出,六百年的故宫借助科技创新的力 量将自己打造成一个超级“网红”,展现了中华传统文化,提升了国人的文化 自信。第三则材料指出“国潮”现象以及它具备的两个要素。题干要求强 调了文化自信的重要性。 2.辨清关系:三则材料的共同话题是文化自信。 3.析清含义:文化自信的基础和底气就是几千年的中华文明,它源远流长,一 脉相承,生生不息,汇聚了一辈辈中华儿女的智慧和心血,博大精深而又有 顽强的生命力,是名副其实的令世人瞩目的东方明珠。
2.抓一抓,寻突破 有的材料较长,需先压缩概括材料,然后再抓住材料中的一些关键词句(“文 眼”)进行纵横思考,反复推敲,理解意蕴,从而找到立意的突破口。 3.辨一辨,明关系 诗歌、比喻、寓意类等材料因其题旨和意图含蓄隐晦,不容易分辨,这时应 化虚为实,寻找材料与生活的“对应点”或材料中的关键词与人生的“对应 点”,化大为小,化抽象为具体,跳出材料,向自然、社会、人生等维度延伸拓 展,与现实挂钩,更深切地理解题意。 4.想一想,悟旨意 有时材料中给出相互矛盾的观点,那么审题时则可从矛盾处入手,深入挖掘, 探究双方观点的合理性、片面性及互补性,在辩证分析中,引申出自己所写 文章的主旨。
[例文] 点亮文化自信,弘扬传统文化
众所周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中华民族的文 化根基,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 中站稳脚跟的坚实基础。我们作为新时代的弄潮儿,应燃文化自信,扬优秀 传统文化,担民族复兴大任。为此,我向广大青年朋友倡议:点亮文化自信,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从我做起。

创造性思维对视觉传达设计的重要意义

创造性思维对视觉传达设计的重要意义

视觉传达设计就是通过“视觉”语言表达理念以及传递信息的一种设计类别,它涉及的领域非常的广泛,相关设计人员主要依托设计方法当中创造性的思维,更好地把每一种客观的条件展开分类以及解读工作,进一步提取出来需要的元素,并且能够将自身思维变得具象化,最终提出来良好的方案。

一、视觉传达设计中创造性思维的概述(一)创造性思维的概念创造性思维就是对人基本的素质、知识、能力以及理论等方面均具有高要求的一种复杂思维形式,能够比较全面地将创造性的思维运用到视觉传达设计过程当中,具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在已有知识以及经验基础之上,充分地发挥出来设计者的主观能动性,勇敢向僵化的思维发出挑战,不断地发现新的问题,并且可以寻找到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能够突出表现为联动性、独立性、多向性以及超越性等基本的特点。

(二)创造性思维能力与视觉传达专业教学设计的内在联系1.创造性思维的真实性符合视觉传达设计的特点创造就是以社会发展需求作为基础。

所以,要展开创造就应当明确我国社会发展需求,进一步地发现需求以及与现实两者之间的差距,进而能够从现实开始着手,不断地满足到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需求。

然而,任何的创造均不是凭空出来的,就是创建在真实基础之上。

所以,创造性思维有着真实性的特点,特别是视觉传达设计,更不可以实现凭空创造,从以往优秀的作品当中能够发现,这些作品均建立在现实基础之上,创造性思维真实性这一特点完全贴合视觉传达设计的特点[1]。

2.创造性思维的批判性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体现每一个人所拥有知识是有限的,然而,每个人对事物理解也都是相对的,但在世界当中的知识就是无限的,然而,任何事物又是客观存在的。

所以,创造性思维有着批判性的特点,然而,其批判性就是要求勇于用客观科学的知识来怀疑批判创作的作品。

但是,人们受到以往习惯性思维所影响,通常会墨守成规,不喜欢批判现存的事物,结果就会严重阻碍到新事物的发展。

创造性思维批判性一样在视觉传达设计过程当中有所体现。

向性运动感性运动

向性运动感性运动

向性运动感性运动向性运动是指植物器官对环境因素的单方向刺激所引起的定向运动。

根据刺激因素的种类可将其分为向光性(phototropism)、向重性(gravitropism)、向触性(thigmotropism)和向化性(chemotropism)等。

并规定对着刺激方向运动的为正运动,背着刺激方向的为负运动。

植物的向性运动一般包括三个基本步骤:(1)刺激感受(perception),即植物体中的感受器接收环境中单方向的刺激;(2)信号转导(transduction),感受细胞把环境刺激转化成物理的或化学的信号;(3)运动反应(motor response),生长器官接收信号后,发生不均等生长,表现出向性运动。

所有的向性运动都是生长运动,都是由于生长器官不均等生长所引起的。

因此,当器官停止生长或者除去生长部位时,向性运动随即消失。

(一)向光性植物生长器官受单方向光照射而引起生长弯曲的现象称为向光性。

对高等植物而言,向光性主要指植物地上部分茎叶的正向光性。

以前认为根没有向光性反应,然而近年来以拟南芥为研究材料,发现根有负向光性(图8-29)。

王忠(1999)用透明容器(如玻璃缸)水培刚萌发的水稻等,并以单侧光照射根,也观察到根具有负向光性,即种子根向背光的一面倾斜生长(与水平面夹角约60°)。

向性运动是具有方向性的生长运动,而感性运动则是指无一定方向的外界因素均匀作用于植株或某些器官所引起的运动。

感性运动多数属膨压运动(turgor movement),即由细胞膨压变化所导致的。

常见的感性运动有感夜性(nyctinasty)、感震性(seismonasty)和感温性(thermonasty)。

(一)感夜性感夜性运动主要是由昼夜光暗变化引起的。

一些豆科植物,如大豆、花生、合欢和酢浆草的叶子,白天叶片张开,夜间合拢或下垂,其原因是叶柄基部叶枕的细胞发生周期性的膨压变化所致。

如合欢的叶片是二回偶数状复叶,它有两种运动方式,一是复叶的上(昼)下(夜)运动,二是小叶成对的展开(昼)与合拢(夜)运动。

MISR和MODIS二向性反射数据产品的对比分析

MISR和MODIS二向性反射数据产品的对比分析

MISR和MODIS二向性反射数据产品的对比分析陈永梅;王锦地;梁顺林;王东伟;马斌【期刊名称】《遥感学报》【年(卷),期】2009(013)005【摘要】The Bidirectional Reflectance Distribution Function (BRDF) of land surfaces specifies the behavior of surface directional reflectance as a function of illumination and viewing angles. The bidirectional reflectance products of the Moderate resolution Imaging Spectroradiometer (MODIS) and the Multiangle Imaging Spectroradiometer (MISR) and their BRDF model parameters products have been available respectively. Since the BRDF model parameters are inverted from limited angular observations for a given pixel, it is necessary to evaluate whether they can effectively characterize the directional reflectance in other viewing directions. In this study, we choose four kinds of land cover types to analyze the representation of MISR and MODIS BRDF model parameters, by comparing the directional reflectance extrapolated using the BRDF model parameters with the observed directional reflectance. The results show that: (1) both MODIS and MISR BRDF model parameters have better representation on directional reflectance at some viewing directions. Especially MISR BRDF model parameters have preferable representations at MODIS viewing directions; (2) the representative ability of both BRDF model parameters tends to weaken when the viewing zenith angle increases; (3) from theanalysis of the observed data set shown in this paper, it seems that the representative ability of MODIS BRDF models is better near cross-principal plane than that near principal plane.%利用4种地表类型共16个地面站点的MISR 9个角度反射率数据产品和MODIS反射率数据产品(MOD09A1),对比两种传感器获取的地表方向反射观测数据和用BRDF模型参数产品计算的方向反射数据,分析了这两种BRDF模型参数的外摊能力.研究结果表明:(1)MISR和MODIS BRDF模型参数数据产品都具有一定的对观测数据以外方向反射的外推能力,相比用MISR BRDF模型参数数据外推到相应MODIS观测角度方向反射的结果一致性较强.(2)采用两种BRDF模型参数推算的方向反射率与观测数据的接近程度有随观测天顶角的增大而减弱的趋势,在观测天顶角较小时一致性较好.(3)所用数据处理结果显示,MODISBRDF模型参数数据产品在近垂直主平面方向反射率推算结果相比近主平面方向的推算结果更接近观测数据.【总页数】15页(P801-815)【作者】陈永梅;王锦地;梁顺林;王东伟;马斌【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100875;解放军理工大学气象学院,江苏,南京,211101;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100875;美国马里兰大学,地理系,MD20742;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100875;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10087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P702【相关文献】1.偏振反射与二向性反射的关系 --以不同物候期杨树单叶的室内光谱测量为例 [J], 宋开山;赵云升;张柏2.花岗岩表面二向性镜面反射分量和漫反射分量的比较研究 [J], 赵乃卓;赵云升;晏磊;吴太夏;相云3.多角度偏振反射与二向性反射定量关系初探 [J], 赵云升;吴太夏;胡新礼;罗杨洁4.基于地面光谱数据的二向性反射模拟与分析 [J], CHEN Lei;QIAN Da;ZHANG Hu;CUI Tie-jun5.基于航天与航空多角度观测提取二向性反射系数与方向半球反射信息(英文) [J], JohnV.Martonchik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llama2 参数

llama2 参数

llama2 参数摘要:I.引言- 介绍llama2 参数的基本概念II.llama2 参数的类型- 列举llama2 参数的主要类型III.llama2 参数的作用- 分析llama2 参数在不同场景下的应用和效果IV.llama2 参数的优化- 探讨如何优化llama2 参数以提高模型性能V.结论- 总结llama2 参数的重要性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价值正文:I.引言llama2 参数是LLaMA 模型中的一种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模型的性能和效果有着显著的影响。

本文将详细介绍llama2 参数的基本概念,以及它在模型中的应用和优化方法。

II.llama2 参数的类型llama2 参数主要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学习率参数:控制模型在学习过程中的更新速度,对模型的收敛速度和最终性能有直接影响。

2.正则化参数:控制模型复杂度,防止过拟合,有助于提高模型泛化能力。

3.批次大小参数:影响模型训练的稳定性,适当调整可提高训练效果。

4.训练轮次参数:控制模型训练的迭代次数,过多或过少都可能导致性能下降。

5.温度参数:调节模型生成文本的多样性,影响生成结果的质量和丰富程度。

III.llama2 参数的作用llama2 参数在不同场景下有着不同的作用和效果:1.在文本生成任务中,合适的温度参数可以使模型生成的文本更加丰富多样,提高生成结果的质量。

2.在语言理解任务中,调整学习率参数和训练轮次参数可以有效地提高模型的性能和收敛速度。

3.在模型压缩任务中,正则化参数和批次大小参数的优化有助于减小模型体积,提高模型在低资源设备上的表现。

IV.llama2 参数的优化为了使llama2 参数发挥最大的作用,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优化:1.学习率参数的优化:通过调整学习率参数,可以使模型在不同的学习阶段表现出更好的性能。

2.正则化参数的优化:合理选择正则化方法,控制模型复杂度,防止过拟合。

3.批次大小参数的优化:根据计算资源和训练目标,选择合适的批次大小,提高训练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多向性、应用型中文人才培养模式的现实意义On the value of the training mode of the multi-functional and practical talent李巧兰孙文莲Li Qiaolan(石家庄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河北,石家庄,050035)摘要:多向性、应用型中文人才的培养是社会发展和多元化经济结构的必然要求,多向性、应用型中文人才的培养,对于人才价值的实现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它既是获得多种就业机会,实现人才社会价值的有效手段,又是促进个性发展实现人才自我价值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中文人才;培养模式;意义作者简介:李巧兰(1971-),女,石家庄学院副教授,博士,河北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特长:高等教育学。

孙文莲(1968—),女,河北行唐人,石家庄学院副教授,文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传统文化及文艺美学。

基金项目:河北省教育科学研究“十一五”规划课题——“面向地方区域经济发展,培养多向性、中文应用型人才模式探索”。

课题编号:O8020079。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在知识经济的新形势下,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高校怎样为社会培养更多有用人才,是值得教育工作者深思的问题。

尤其是在新的社会发展形势下,作为中文专业如何更好地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怎样体现中文专业的应用性,也是我们面临的一个新课题。

一般认为“应用型人才不同于传统教育模式下所培养的人才,在知识层面上注重应用性知识的掌握,在能力层面上注重适应能力与实践能力,而其素质的核心是具有创新创业精神”[1],这种人才应是一种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具有宽广的基础知识和厚实的专业知识,有一定的科研能力和较强的社会实践能力,能胜任相关领域的多方面工作的高素质、实践型的人才。

这种人才应具有如下基本特征:1.知识体系的多学科性或跨学科性,能力的多面向性,具有多种能力和发展潜能,能在本学科专业或相关学科专业内多方位地开展工作,有较强的适应、理解能力,有一定探索和创新精神,具有“一专多能,一能多用”的复合性特点。

2.是具有人文精神、科学素养与创新能力的全面发展的人。

也就是说他们是身体、智力、道德和谐发展以及知识、能力、人格的完整统一的全面发展的人。

作为中文专业,我们的任务就是培养这种具有多科性、多向性的应用型中文人才,这是社会发展给我们提出的要求,也是人才自身发展的必然途径。

一、多向性、应用型中文人才培养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人才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日益密切。

人才资源成为经济社会进步的第一资源,而经济社会的发展也产生了巨大的人才需求。

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社会转轨阶段,传统的“中国制造”式生产正在向技术密集型“中国创造”生产方式转变,人才需求也处在快速转型时期。

经济转型、社会转轨表面上看是物质要素和结构的提升,其实质则是人才质量和结构的优化。

经济转型期,生产方式的转变体现在经济活动和管理活动中就是对高级应用型人才需求的增长。

社会用人单位的价值取向已从偏重人才的专业性向偏重人才的适应性及实际工作能力转移。

这就使得多向性、应用型人才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青睐。

社会需求的人才类型,更主要的不是“专门人才”而是知识面宽、有一定专业素养、动手能力较强的多向性、应用型人才。

河北省某一课题组曾于1998年和2000年对用人单位进行了两次专题调查,结果表明,社会用人单位越来越需要具有社会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另外,关于生产企业对高等教育人才需求类型问题,清华大学有关人员曾对一些生产企业进行过人才需求类型问题调查。

调查结果是:明确需求人才为应用型人才的企业占66.2% ,需求创新型开拓人才的企业占13.7% ,既需要应用型人才又需要创新型人才的企业占9.8%。

①这两组调查数据都表明,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应用型人才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青睐。

胡锦涛总书记在清华百年校庆讲话中指出“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科技是关键,人才是核心,教育是基础。

”这充分说明教育是一种重要的生产性投资,也是获得生产能力的重要来源。

教育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的现实前提下,我们的人才培养模式革新也势在必行。

目前,我们许多高校的中文专业方向及课程的开设在不同程度上还带有机器大工业时代和计划经济体制的痕迹,难以满足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对创新型中文人才的要求。

在知识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知识的生产和创新、知识的传播及应用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而高素质的多向性人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

多向性人才的劳动能够解决难度更大、范围更广、涉及许多学科和矛盾的问题。

这类人才是在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知识体系下培养出来的,既有扎实的本专业基础知识和能力,又有相关相近学科的理论知识和技能,存在持续发展的可能性,拓宽转化的可能性。

总之,发展应用型本科教育,培养多向性、应用型中文人才是适应社会发展和现代化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

二、多向性、应用型中文人才培养模式的社会价值著名人才学专家叶仲恺先生认为,人才价值是由两方面构成的:人才社会价值和人才自我价值。

人才社会价值是指作为客体的人才个体对一定的社会主体的发展需要的满足。

多向性、应用型中文人才的培养,它既是获得多种就业机会的有效途径,又是实现人才社会价值的有效手段。

(一)实现多岗位就业目标的有效途径高校扩招使得中文专业的毕业生数量急剧增加,在市场经济条件的冲击下,中文专业人才的就业竞争趋于白热化。

就业难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残酷现实。

同时,社会的发展、经济的建设急需大批人才,国家每年都会投入大量人力和财力用于人才培养。

这充分说明就业难,其实并不是人才过剩,实质上是人才专业结构和人才的素质结构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问题。

随着经济社会文化的快速发展,传统中文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日益显示出缺乏鲜明的学科特色和实用性的缺陷。

学科特色“既是一个学科的立足之根,又是一个学科的竞争之本”[2]。

简单地将中文专业改成各种相近的新专业,实际上是放弃中文的精髓,将中文教育简化为职业训练的一种急功近利的做法。

真正需要做的应该是下功夫去主动适应市场经济,全面进行中文教育培养模式的改革,使中文教育回归到造就具有较宽的社会适应面、高素质应用型中文人才的教育模式上来。

由培养理论型人才转向能力与理论相结合的多向性、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①此处数据转引自杨志坚,本科教育培养目标基本定位的战略调整,辽宁教育研究[J],2004年第10期。

我们中文专业要适应为地方经济服务,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这样一种现实处境,立足现实,着眼未来, “要顺应时代要求,发挥综合性多学科优势,积极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采取多种措施为知识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创造条件” [3],构建具有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

坚持以能力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针对当前日益严峻的中文就业形势,深化、拓宽中文学科的专业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由培养只适用于某一行业或岗位的专业型人才转向培养适用面广的多向性、应用型人才,就成了我们培养人才的唯一选择。

总体来看,中文专业设置应“以宽为主,宽窄并存”,以满足市场经济发展以及不同经济区域的实际需要。

在这样的体系中,针对不同的教育目标,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选择机会和自由发展空间,为学生禀赋和潜能的充分开发创造宽松的环境,为学生的就业拓宽渠道,实现多岗位的就业,最大程度实现人才的社会价值。

(二)实现人才社会价值的有效手段胡锦涛总书记在清华校庆讲话时指出:“要注重更新教育观念,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人才培养水平的根本标准,树立多样化人才观念和人人成才观念”。

人才培养工作只有在不断满足社会各种实际需求的前提下才可能真正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正是社会需求的多样性决定了高校教育培养目标基本定位的多向性。

教育是通过人才培养来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是以各种人才产品来满足经济社会各方面的发展需要的。

当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多样化的,现代社会人才观念也正在发生转变,正在趋向于多样化、多层次的人才价值观,教育的模式也必须随之转变。

这就要求高校教育不仅要适应社会人才观的转变,而且要起到促进人才的价值重构的作用,培养出各种各样各层次的人才,使人才的价值结构多样化、多层次化,为人才的社会价值的实现打下良好的基础。

作为中文专业,我们构想的“多向性、应用型”中文人才培养的特色模式,就是要建立起以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实现从基本技能训练到综合技能训练到实际应用能力训练,增强实际岗位角色性的实践教学模式。

这是我们中文学科适应社会变化、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最大限度发挥中文人才的社会价值的有效手段。

三、多向性、应用型中文人才培养模式是实现人才个性发展的有效途径早在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同志就明确指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所以,教育的终极目的是要培养有利于民族和社会发展的未来型人才。

“这样的人才有着丰富广博的知识,但绝不是现有知识的奴隶;这样的人才有着很强的实践能力,但绝不是操作的简单重复和熟练。

一句话,这样的人才是富有头脑,善于思想,敢于开拓,勇于创新的未来型人才”[4]。

我国的高等教育急需加强教育创新,以适应社会发展的挑战。

传统教育体制越来越不适应知识经济的发展,封闭式的教育方式,妨碍了学生知识和人格的全面发展。

知识经济时代,是全球人才素质和人才标准发生量的变化和质的变化的时代。

人才的内涵和外延将有别于工业经济时代的知识人才观。

培养全面发展、具有高知识含量的高素质人才是经济社会发展对教育提出的新要求。

大学不能仅仅被当作训练技能的场所,它更是一个具有开放性和多元性的社会团体。

它所培养的人才,不仅应具备适应社会不同需要的能力,也要达到自己多重生活的目的。

这就需要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素质提高为一体,通过科学的教育途径,在人的天赋条件的基础上,融进社会的新质,使人的自然素质得到改造,提高人的各种素质水平,使其得到全面、充分、和谐地发展,实现社会需要和个人价值的统一。

高等教育要根据人的生理、心理、知识结构等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个性化的培养,扬长避短,发挥优势,最大限度地挖掘人才潜能。

要把学生的学习空间由过去狭窄的中文专业扩大到建立在学科群体基础上的大文科,并努力实现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社会人文科学之间的相互渗透和沟通,在人才培养中坚持知识、能力、素质的辨证统一和共同发展。

因此,在具体专业的培养方案中,应该对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进行多样化设计,使学生能够找到相适应的培养渠道,以充分发扬个性和发展潜力。

这同样要求我们改变传统的中文专业教育模式,由专门人才的培养转向多向性、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科优势,尊重学生的潜能差异,促进人的个性发展、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进而实现人才的自我价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