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P模式应用于水利工程的动机和政策建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能经济
PPP模式应用于水利工程的动机和政策建议
蔡毅
【摘要】水利工程属于国民基础工程建设的一种,它具有很强的社会效益,并且成本投入高、施工周期长。
在当下水利工程的建设资金基本都来自政府,几乎没有社会资本的参与。
PPP模式既能够降低政府在施工初期的投资负担和风险,还可以促进社会公共事业的服务质量的提高。
为构建水利多渠道投融资机制提供了便利,使投资结构更加合理和科学,确保水利工程建设的效率和质量,并减少风险。
同时它还可以促进水利建设运营管理和服务水平的提高,进而获取最大社会效益和投资回报。
【关键词】水利工程;PPP模式;问题对策
河南省水利科学研究院 河南郑州 450003
1、PPP模式概述
PPP融资模式并不局限于某个地域或者某个方面,其的概念与内容非常的广泛和多样,在不同的国家及研究机构都对其有着不同的理解和认知。
联合国研究院、欧盟委员会、美国PPP国家委员会等机构认为PPP是连接公共机构与私人投资者的之间纽带,以此作为合作的基础,进而实现对资源有效调控、权利共享和共同承担项目风险,从而为社会大众提供以往由政府部门负责的服务及项目,进一步提高公众服务的质量。
2、PPP模式应用于水利工程的动机
2.1 形成约束机制,改变公共供给方式
PPP模式的实现需要政府部门和社会资本的有效协作。
以下是政府部门在PPP模式应用中需要注意的地方:提高对公共服务的重视;供给体制从以往的独资,变成现在与社会资本的合资;将自身从投融资的决策者转换为服务提供的监管者。
PPP模式可以降低政府的资金压力,并对水利工程基础设施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进行有效的解决和完善,以满足社会的发展需求,确保经济的健康发展。
2.2 发挥市场作用,促进政府职能转变
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基本都是由政府部门提供的,对于水利基础设施来说更是由政府全面管控,但是该管理模式的弊端很多,效率低质量差。
随着时代的变化以及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管理模式也需要进行发展和优化。
PPP模式的实现需要公共部门和社会资本的共同努力,但是要想吸引社会资本的投资,政府部门必须改变以往的主导角色,进行角色上的创新和发展。
2.3 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为了保证其的正常运行,政府部门需要给予其适当的优惠政策、财政补贴等,只有这样才能对社会资本产生吸引力,使其投入到水利工程建设中。
2.4 转变投资模式,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水利工程属于一种投资大、工程量多、公益性强的基础项目建设,仅通过以往的融资方法是不能确保水利工程的顺利建设。
为了缓解政府资金压力,政府需要充分借助市场和社会的力量,构建相应的水利投资增长机制,有效吸引社会资本的参与。
在过去水利领域都是由国家专管,经常会会出现各种问题,浪费了大量的资金和资源。
而PPP 模式可以构建多元化的融投资机制,利用部分财政资金来吸引更多社会资金的投入,以确保水利工程的顺利完成;同时,为了提高经济效益,社会资本必然会尽可能的提高资金的利用率,避免资金浪费情况的出现,这同时也增加了财政资金的利用率。
2.5 引进社会资本,减轻地方财政压力
PPP模式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政府的财政压力。
综上所述,社会资本的参与不仅可以增加项目的资本金数量,弥补财政资源的不足,使原本缺乏资金的项目得以实行,而且还有利于提高资金利用率、降低资产负债率。
2.6 优化风险分配,促进项目长效运营
在以往,政府部门复杂对整个基础设施的施工和管理,但是因为缺乏专业型人才,所以经常会发生管理问题。
在PPP模式下,政府和社会都有着明确的分工,政府可以合理选择相应的模式和社会资本进行合作,比如BOT模式、TOT模式等等,由社会资本来完成对项目的投资、施工、经营和管理。
社会资本在一方面的专业程度比较高,并且具备丰富的经验。
在特定的经营管理期内,社会资本利用自身专业能力和经验可以使项目获得更加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实现项目的可持续性发展。
3、PPP模式应用于水利工程的建议
3.1 充分发挥政府投资的引导带动作用
水利工程的投资施工可以根据功能和效益的不同进行分摊,政府负责公益部分的投资建设,该部分产权属于政府。
并且政府可以约定放弃水利工程经营收益的分配,以促进社会资本积极性的提高。
3.2 完善项目财政补贴管理
公益性较强,建设项目的可回收资本不足以弥补成本和收益,但社会效益较好,防洪、防灾效益比较明显的重大水利项目,对工程维修养护和管护经费等政府应给予适当补贴。
3.3 完善价格形成机制
在现阶段,农业灌溉用水、农村居民用水安全以及费用收取难度大等问题都会影响着水利工程的资金回收以及经济效益的实现。
所以,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可以让项目投资经营方和用户进行协商,根据市场上的供需关系来确定相应服务或者物品的价格,但是它需要顾及社会资本的回报率,还需要充分结合用户的实际情况以及社会的公共利益。
如果价格调整不合理,运营单位的亏空较大,政府可以给予运营单位适当的资金补贴,以确保其的正常运行。
3.4提供低成本的资金支持,拓宽还贷来源
为水利工程建设提供资金贷款方面的优惠条件,比如低息贷款、扩大抵押范围等等。
除此以外,政府还可以给予其税收、土地等方面的优惠,以激发社会资本的积极性,使其主动投资到水利工程建设中。
结束语
由于社会资本一半都已追求利益为主,所以需要对社会资本在水利工程建设和运营中的行为进行合理规范,保证水利工程的公益性。
同时还需要制定相关的管控制度,以确保经营管理企业服务水平和工作质量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王桂贞,吴强.探究水利工程造价的控制与管理[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4(6).
[2]熊伟.广东省财政资金竞争性分配改革的问题及对策[D].广州:中山大学,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