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专业课教师如何做好大学班主任工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OI:10.16661/ki.1672-3791.2018.05.238
青年专业课教师如何做好大学班主任工作
①
刘红霞 张国哲
(江苏医药职业学院 江苏盐城 224005)
摘 要: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关键和核心,同时也是学生最信任、最依赖、最可靠也是最畏惧的人。
班主任对学生的教育和影响是持久
的、深远的,甚至有时会影响到学生的一生。
近年来,随着高校教师的不断年轻化,越来越多的青年教师(包括专业课教师)投入到班主任工作中,青年专业课教师如何做好班主任工作成为了职业院校正在面临的一大难题。
关键词:青年教师 专业课教师 班主任工作 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8)02(b)-0238-02
①课题来源:酒精性肝病的诊断标记物挖掘及中药葛根葛花的防治作用研究(项目:江苏省卫计委2017指导性课题,项目编 号:Z2017017)。
班主任是班级活动的“总导演”与“总指挥”;是班级学生学习训练的“总设计师”与“主教练”;是班级学生生活的管理者与服务者;是班级学生全面发展的“导师”与“舵手”;是班级学生健康成长的“心理保健医生”;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骨干力量;兼具有大学生成人与成才教育的双重职责。
本文就青年专业课教师担任班主任工作的优势与劣势以及新时期学生的特点做了剖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整改措施。
1 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
1.1 以自我为中心
现阶段的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从小就是家庭的核心,自我意识很强,很少能从别人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加上从未离开过父母,处理好与同学与老师的关系是他们首先要面临的一个问题。
因而班主任要积极引导其为人处事的方式。
1.2 思想上不够成熟
大学生大多是在刚成年时进入大学,对未知的世界充满了好奇,再加上职业院校的学生高考的失利让很多学生对学习、生活失去了信心,得过且过;有的同学对自己缺乏监督和控制能力,自暴自弃,放任自流;还有一些同学认为职业院校的学生没出息等等。
因而,班主任的首要任务是纠正学生的思想。
1.3 学习上不够积极主动
相比于本科院校的学生,职业院校的学生学习基础较为薄弱,学习能力欠缺,面对全新的知识更加难以接受。
随着职业院校校企合作的推进,我们的学生不仅面临理论知识的压力还面临着专业技能的挑战,这使得不少学生不愿意甚至是逃避学习。
1.4 职业素养有待加强
如今的大学生均为90后,从小娇生惯养,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久而久之学生的独立性差,缺乏主动探索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对自己没有正确的、科学的职业规划。
很多学生是在“替家长上学”,选择家长感兴趣的专业而非自己的兴趣专业。
可见,加强学生的职业教育与引导是有必要的。
2 青年专业课教师担任班主任工作的特点
2.1 有利于贴近学生
青年教师大多是从一个学校直接进入到另一个学校,和现阶段的大学生年龄相差不大,各方面的观念基本相似,相互之间基本没有代沟,更有利于走进学生、贴近学生、了解学生。
此外,青年教师的工作热情较高、精力较旺盛,愿意花时间走进学生,有利于加深师生之间的情谊。
2.2 具有一定的榜样作用
专业课教师本身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在学习方面能更有针对性的督促学生,在职业规划方面更具有引导力。
专业课教师兼任班主任还可以起到一定的榜样示范作用。
比如:专业课教师在个人工作研究之余,带动学生积极参与,一方面在班级学生中起到了良好的示范效果,另一方面推动班级学风与班风的发展。
2.3 专业导向性强
专业课教师可以通过对学生学习、实习及工作情况的了解,在学生与其他任课教师、学校之间搭建沟通桥梁,从而深入了解学生对专业的满意程度及社会对学生的满意程度等,有利于学院对专业的合理设置。
此外,专业课教师作为班主任可以为班级学生提供更多的专业实践和锻炼的机会,促进学生全方面发展。
2.4 事情多、任务重,很难达到均衡
青年专业课教师角色转变时间比较短,备课、上课、科研等任务繁重,不能全身心的投入到班级管理中;并且大多专业课教师未受过专业、系统的师范类课程的培养,对学生管理工作不够专业,很难兼顾学生的成长,很难兼顾学生的全面发展。
3 青年教师担任班主任工作的几点建议
3.1 以身作则,以身为范
俗话说,“学校无小事,处处是教育”,班主任自身的品德、言行对学生潜移默化地起着感染、引导和示范的作用,这就要求班主任必须做到政治素养、文明礼貌、心理素质等方面为学生做出榜样。
要求学生做的,自己先做到;要求学
(下转240页)
第一种是自然形态,这类形态主要强调纸材的自然度,是根据纸张自身材料的特点来彰显出纸张的魅力,让人们在自然形态下的纸张肌理中感受到自然的美,这样不仅可以对纸张的纤维有更加深入的了解,也可以呈现出纸张最为自然的色泽。
第二种是人工形态,这类形态与上一种有着本质的不同,这类形态主要强调的是通过人为手段来营造出人们所需要的肌理形态,人工形态下的肌理有好处也有不好之处,好处就在于可以在创造肌理的过程中按照自己的意愿设置出更加精密、稳定的肌理,但同时机器印压的手段会导致纸张失去自然的感觉,这样会导致人们在触摸的过程中偏离最真实的感知。
因此,设计师在书籍装帧的过程中应该根据不同的书籍、不同的客户需求选择不同形态下的肌理,这样才能让人们在阅读的过程中产生更多的联想,从而拓宽人们的情感世界,并建立与设计师之间的密切联系。
3.3 纸材的色彩语言
纸材的色彩并不是单独存在的,其往往被融合在书籍装帧之中,作为一种颜色被设计师表现出来。
不同的色彩本身就可以传递出不同的情绪,因此色彩在书籍装帧之中也可以呈现出不同的色彩。
随着印刷技术不断提高,在书籍装帧的过程中色彩的印刷就非常灵活,从而表达出的情感也就更加丰富。
不同的纸材在书籍装帧的过程中有着不同的印刷方式,色彩的加入也会随着纸材的改变与光线的调整而呈现出不同的效果,从而为读者带来不同的感受。
在书籍装帧的过程中,不同的故事背景要使用不同的色彩,这样不仅可以更好的呈现出故事人物的性格特点,也可以更好的描绘出故事中的场景特定,为读者还原真实的人物情节。
通过在书籍装帧的过程中不断调整色彩的使用方式,从而增加书籍的内涵与韵味,通过视觉传达,让读者感受到了书籍的魅力,真正与书籍产生情感的共鸣。
4 结语
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书籍的需求越来越大,但同时对书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因此,现在的书籍装帧设计必须在满足社会发展趋势的基础之上,也要满足人们的需求。
只有在书籍装帧设计的过程中加入情感元素,才能更好的了解读者内心真正的想法,真正让读者与设计师产生密切的联系,从而挖掘人们对书籍潜在的热爱。
视觉是传递读者感受的重要途径,情感因素的加入不仅可以提高读者的审美水准,更加可以满足读者对书籍的需要,促使书籍的内容丰富的同时也充满个性,实现书籍的长远发展。
因此,我们要正视情感因素在书籍装帧中的重要作用,并通过科学合理的手段来营造与读者产生共鸣的情绪氛围。
参考文献
[1] 郭文婷.从阅读到“悦读”——书籍装帧设计中的情感赏
析[J].美术教育研究,2013(4):57-58.
[2] 金雅庆,曹红梅.浅析纸材在书籍装帧设计中的情感表
达[J].设计,2015(3):106-107.
[3] 朱建霞.鲁迅书籍装帧艺术理念对现代书籍装帧设计的
影响[J].大舞台,2013(8):90-91.
(上接238页)
生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
走进学生、尊重学生、聆听学生。
3.2 及时充电,完善自我
针对管理不专业、经验不足的情况,青年专业课教师一方面应积极学习教育学、心理学等专业知识;另一方面还应多向老教师、辅导员等请教班级管理经验,尽力协调自身发展与学生培养之间的关系,确保遇到相关问题时能够处理的得心应手,真正做到关爱学生、重视学生、学生的“良师益友”。
3.3 目标明确,公私分明
青年教师大多与学生之间年龄相差不大,相互之间很容易接近,导致有些青年教师在学生之间毫无威严,学生对其不尊重、不礼貌的现象时有发生。
针对此现象,青年教师应正确处理严格要求与热情关爱的关系,尽量公私分明。
一方面,要坚持用“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标准严格要求,另一方面要真诚爱护学生,不做作、不弄虚作假。
只有严格要求而没有真诚关怀,学生会敬而远之,师生之间就会缺乏沟通与交流,教育效果就会差;只有关怀没有要求,学生教育的标准会降低,只有明确目标、公私分明,才能确保班级工作顺利有序的进行。
3.4 方法正确、均衡发展
作为一名兼有班主任工作的专业课教师,教学工作与学生管理应均衡发展。
专业课教师教学任务、课程建设等占据较多时间与精力,很难全面顾及学生发展。
这时候,班主任可以紧抓“先进学生”与“后进学生”发挥班委效力,促进整个班级共同进步。
对“先进学生”要实事求是的表扬与宣传,标准明确;对“后进学生”的教育与转化,尽量个别进行,尽量挖掘他们的闪光点并予以肯定与鼓励;对班委成员要关爱有加并严格要求,尽力发挥他们的模范带头作用。
总之,青年专业课教师作为班主任将是一项重大的挑战,他们要结合现阶段大学生的特点,做到严爱相济、管理有度、心到生知、树立榜样,以身示教,全面化并个体化引导每一位同学;要通过针对性激发,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由此形成教与学的良性循环,达到促进学生学习意识的转化,从而实现大学生的社会价值。
参考文献
[1] 聂广明.现阶段加强高校班主任工作的策略研究[J].山东
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5):65-66.
[2] 张京磊,王晓雷,李美玉.大学班主任工作的理论思
考和实践探索[J].莱阳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2):84-86.
[3] 张佩芳,张静之,万荃.浅谈专业教师担任高职班主任的利
与弊[J].当代教育论坛,2011(7):109-110.
[4] 丁雷.对专业教师担任高职院校班主任工作的思考[J].
镇江高专学报,2015,28(1):70-73.
[5] 徐丹丹.对高职院校专业教师兼任班主任工作的几点思
考[J].企业导报,2011(21):209-210.
[6] 肖莹.职教专业课教师教育模式研究[D].河北科技师范
学院,2013.
[7] 赵娜.高校青年教师如何做好新生班主任[J].科教文
汇,2009(1):17.
[8] 陈惠蓝.针对高职院校90后大学生特点有效开展班主任
工作的思考[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5,34(4):52-53. [9] 陈佳.高校班主任工作方法探析[J].新西部:理论
版,2015(2):104,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