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起点大学英语综合教程第三册第一单元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起点大学英语综合教程第三册第一单元教案
第一篇:新起点大学英语综合教程第三册第一单元教案
Unit one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能说出并拼写常见乐器名称,如piano, violin, organ, accordion, cello, harp, saxophone等。

2.理解课文A 和B的文章大意,了解人们对音乐梦想的追求。

3.掌握并运用课文A和B中的有用词汇、短语和句型。

4.了解从属分句的类型,合理使用从属连词、关系代词和关系副词。

5.了解段落主题句的作用,学会使用主题句。

6.了解古琴的历史地位与特点。

技能目标:
1.能用英语说出个人爱好。

2.能根据录音材料完成有关信息的听力任务。

情感目标:
1.学唱英语歌曲,感受音乐魅力。

【教学任务】
Unit 1 Section A The Violin 【教学流程】
Step 1 Warm-up T: Good morning!
Ss: Good morning!
T: How are you today? Ss: Fine, thank you.T: 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this weekend? Ss:…
T: How we are expecting this weekend!You have so many hobbies.Now look at the picture on the blackboard.How many words do you know about instruments? A student from each group comes here to write them out.Let’s see who knows the most words about hobby.Step 2 Lead-in
T: Now please look at the pictures in A.Do you know what they are? A: Look and say
(For each picture, the teacher may ask more questions to add more information and attrac t Ss’ attention.Make sure that Ss know the meanings of the new words: piano, violin, organ, accordion, cello, harp, saxophone.)Intention: The pictures can give Ss a deeper impression while learning the new words.T: Let’s have a game.Activity: A guessing ga me
One of the Ss comes to the front of the classroom.T shows the student some cards with words of activities on them.The student does the gestures of different activities, and each group watches carefully and guesses what he/she is playinging.The group who guesses the most words out will win.Intention: The guessing game helps to arouse Ss’ interest and creates a relaxing atmosphere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lesson.Step 3 Language Points
Step 4 Text Structure Analysis
[作业布置] 1.Read and copy the new words on P 6.2.Finish Ex.II on P 8-11 of the book.3.Preview listening.【课后反思】
第二篇:新世纪大学英语综合教程第三册 textB 全文翻译
第一单元
二十年之后欧·亨利
将近夜里十点,巡逻警察来到这条街上,样子威严,不时地看看街道两边的店铺,警惕的目光落在店铺的大门和橱窗上。

身材魁梧的他,俨然一副和平卫士的模样。

在一个街区走到一半时,他突然放慢了步伐。

只见一个光线黯淡的五金店门口,站着一个人,嘴里叼着没有点燃的雪茄。

他走了过去,那人赶紧开腔:
“没事儿,警官,”他说道。

“我只是在等个朋友。

这可是二十年前的约定。

听起来有点好笑吧?我跟你说,二十年前这里曾经是个饭店。


“五年前才拆的。

”警察说道。

门口那人划了根火柴,点燃了雪茄。

火光中可见一张苍白的脸,方下巴,目光敏锐,右边眉毛附近有一道白色的细小伤疤。

“二十年前的今晚,”那人说,“我和我最好的朋友吉米· 韦尔斯就在这里吃的饭。

他可是个再好不过的家伙了。

我俩在纽约这儿一起长大,好得像兄弟俩,那年我十八,他二
十。

第二天早上我就要动身去西部发财。

唉,要想让吉米离开纽约可是比登天还难哪!在他眼里人世间就只有纽约这么一个地方。

不过我俩那天晚上约定,二十年后的今日此刻,无论各自的境况如何,无论各自远在何方,都要在这里相
聚。

我们当时认为,二十年后,不管各自做什么,有什么样的命运,发多大的财,一切都该成了定局。

” “听起来还真有意思,”警察说道。

“那你离开后就再没有你朋友吉米的消息了?”
“不,我们通过一阵子信,”那人答道,“可一两年后就断了音信。

要知道,西部幅员辽阔,荒蛮原始,我又一直四处奔波,东跑西颠。

不过,我确信,吉米只要活着,他会来见我的。

他是这世界上最信得过的人。

他绝对不会忘记。

我千里迢迢来到这儿就是为了今晚站在这门口,只要我那老伙计露面,我也就不虚此行了。

他是不会食言的。

” 那守候的人掏出一只精致的怀表,表盖上缀满了小粒钻石。

“九点五十七分,”他说道,“我们是十点整在饭店门口的这个地方挥手告别的。

” “在西部混得不错吧?”警察问道。

“那还用说!吉米干得有我一半好就不错了。

” 警察转了转警棍,迈出了一两步。

“我走了,但愿你的朋友会按时赴约。


“我至少会等他半个小时,”那人说,“吉米要是还活着,他会在我走之前来的。

再见,警官。

” “晚安,先生,”警察说完,又继续巡逻,边走边检查店门。

这时,天下起了蒙蒙细雨,冷冰冰的,起风了。

为了履行和少时好友的约定,那个不远千里来到这里的人还站在五金店的门口,抽着雪茄。

约二十分钟后,一个身着大衣、衣领立起的高个子男人从街对面匆匆走了过来,径直走向那守候者。

“鲍勃,是你吗?”他狐疑地问
道。

“你是吉米·韦尔斯?”门口那人高声叫道。

“天哪!”新来者高兴地大叫了起来,一把握住了那人的双手。

“是鲍勃,真的是鲍勃!我就知道,只要你还活着,我就会在这里找到你。

哎呀呀,二十年啊,时间可真不短!老兄,西部待你怎样?”
“西部给了我想要的一切。

你变了很多啊,吉米!没想到你长高了二三英寸呢。


“哦,二十岁后我又长了点个子。


“在纽约混得不错吧,吉米?”
“马马虎虎。

在市政部门做事。

走吧,鲍勃,咱们到我熟悉的一个地方去,好好地叙叙旧吧。

” 两人手挽着手,沿街前行,西部来的这位开始讲他的发迹史,另一位饶有兴致地听着。

拐角处有一家药店,灯光明亮。

来到通明的光线里,两人同时转身盯住对方的脸。

西部来的人突然停下来,抽出手臂。

“你不是吉米·韦尔斯!”他突然喊道,“二十年时间是很长,但也不至于把鹰钩鼻变成了塌鼻梁。


“可是有时二十年会把一个好人变成恶棍,”高个子说
道。

“十分钟前你就已经被捕了。

芝加哥方面认为你可能到我们这里来了,他们要和你谈谈。

还是老老实实地跟我们走吧,放聪明点!不过,我们去警所之前,你先看看这张字
条,是一个人托我交给你的。

你就在橱窗边上看吧。


西部来的人展开小字条。

开始读的时候手握得很稳,可读完时,手微微地抖动了起来。

字条很短:“鲍勃:我准时赴约了。

当你划亮火柴点燃雪茄时,我发现你正是受到芝加哥警方通缉的人。

可我自己无论如何动不了手,所以就走开,找了个便衣行使职责。

吉米。


第二单元


丈夫保罗的手舒服有力:暖暖的,从来不会发凉潮湿,轻轻的一握总是令我感到安心踏实。

在他生命最后的那些日子里,每次他摸到我的手,都会把我的一只手放在他的两手之间握着。

也就是在那段时间里,我坐在他的床边,竭力记住他双手的样子。

他的手比我的手要长一倍,宽一半;手指上下一般粗,方方长长的,毛细血管一直延伸到指尖。

方正的指甲使得指尖也呈正方形,指甲一圈白色的边清晰可见。

他总是悉心地让双手洁净无暇。

它们既不粗糙,也不柔软多肉。

那是双持粉笔和红墨水钢笔的大学教授的手。

不知道他的学生是否觉得他的字难以辨认。

我们分开的那年我渐渐熟悉了他的字体。

我俩订婚后曾分隔两地,因为他要到距离宾夕法尼亚州(我们的家)800英里的布拉德利大学攻读硕士学位。

不知我是否记得告诉过他我觉得他那双大手很美。

不知我是否告诉过他,结婚前他定期到我家做客吃饭时,他使用银制餐具和咖啡杯的斯文样子,令我母亲十分欣赏,银具和杯盏在他手里几乎都没了踪影。

也不知我是否告诉过他,在看电影时,在教堂悲伤时,在那张最后四年病魔困得他脱不了身的病榻上,他紧紧的一握令我至真至切地感受到了他的爱。

他对孩子们的关爱之情也源于他的那双手。

大女儿的第一个澡就是他给洗的,这让他倍感骄傲。

7磅14盎司的女儿舒舒服服地躺在他那双大手里,长长的手指灵巧细致地给大女儿和后来的5个孩子洗浴。

在我们早期艰难的日子里,那双手给三个正在长大的儿子理发,给三个浴后的女儿擦干头发。

多少次要去宾夕法尼亚探望孩子的祖父母,在旅行大巴车顶上他那双手把一个个旅行箱往货架上放,他汗流浃背,但毫无怨言。

在他早年曾就读过的大学里,他教授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用这双手在空中比划出一个个营销模式。

在他病得最令人胆颤心惊的时候,那双手紧紧地攥着我的手。

在他经受7个月的化疗及其副作用的痛苦折磨期间,他向我伸出双手。

在他生命的最后几个星期里,他向我伸出双手。

孩子们来探视他,看出他们75岁的父亲命不久矣而提前祷告哀悼时,他还是向我伸出双手。

在那最为黑暗的时刻,他攥着我的手,在我耳边小声说道:“不知道······会是怎样死去。

不知道会不会疼痛。

”我当时唯一能告诉他的就是我深信他此生将有个圆满的结局:他会被簇拥着抬起,在上帝的
荣光中感到无比欢愉。

最后,他再也没有力气握住我的手了。

清晨,我给保罗喂早餐,他再也不能下咽了。

我在紧张焦虑中修剪、打磨他的指甲,把指甲白色的边缘弄干净。

我把他的手放到他的胸前(他的手放在那儿一动不动已经好几天了),它们没有动静,没有认可,没有反应。

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护士用听诊器做了检查,剩下我唯一能做的事就是合上他那双明亮的绿色眼睛,在我们卧室恬静的一隅里最后一次把我的手放在他的手上。

几个月后的一个周日,我打开保罗衣橱最上面的一个抽屉,取他折叠整齐的干净的手帕(我现在喜欢用那些手帕)时,我触摸到了一个开了封的指甲砂锉袋。

7个半月里,对丈夫逝去的悲伤如同冰凌雪块封存在心
中,不曾融化。

可在二月的最后一个周日,目睹面前的指甲锉具,我无法克制自己了。

我闭上眼睛,怎么也回忆不起保罗的双手握着我的手时的感觉,泪水夺眶而出。

那之后没过多少日子,斯蒂芬来看我,他是我们的最小的儿子,长得也最像他的父亲。

临走的时候,斯蒂芬吻了吻我,和我道别;然后,把我的手一把攥在他那双又大又宽的手中。

好一阵子,我说不出话来,仿佛他父亲那双长长的、雅致的手再次握住了我的手,令我依然感到安心平静。

第三单元
物质财富与幸福生活
物质财富未必会带给你幸福。

这是一个无可争辩的生活现实,但有时这一事实却难以理解,尤其在这个竭力向你灌输相反观念的社会里。

通常,你会陷入这样一种思维模式:“要是我拥有了X,我的生活就会完美无缺,幸福无比了。

”你非常想要的东西可能是一台新电视机、一辆新车或者是一双特别的鞋子等
等。

尔后,你就购买了,几天都在因为得到了它而喜滋滋的。

可是,过了段时间,你感到厌烦了,或者东西给用旧
了。

你会发觉这样一个模式在你自己的生活中不断地重复。

比如在你小时候,你父母或祖父母可能花费了成千上万美元给你买玩具:自卸货车、芭比娃娃、电视游戏、电动汽车,等等等等。

所有的那些玩具最终都会遭你厌倦、被你玩坏或因你长大而被搁置一边。

它们带来了一阵子或者一星期的快乐,可时间一长,它们变得一文不值,你的兴趣转向了某个新玩意儿。

这样一种模式自然让人们提出以下的问题:“假如物质的东西带来的幸福只是昙花一现,那么这一切又意味着什么
呢?”或许这就意味着,你得以一天一件的速度购置物品,才能维持住你因得到新东西而感受到的那种短暂的快感。

循着这个思路,你可以接着考虑下面的这些问题:●什么是幸福?●感到幸福意味着什么?●我这一生想做些什么?
物质上的幸福和精神上的幸福是不同的。

物质上的幸福基于生活所需一切必需品和奢侈品;精神上的幸福则基于生活必需品和奢侈品之外一切东西。

我的一个朋友持有这样一个哲学观:你无论赚多少钱,你都想要更多的钱。

假如你一年挣
25,000美元,你会认为要是挣到50,000美元,你就会感到幸福了。

于是,你就开始挣50,000美元。

等挣够了那个数目,你又会想,假如挣到100,000美元你就会感到幸福了,就这样周而复始,终其一生。

无论你一年挣25,000美元还是
10,000,000美元,情况都是一样。

因为你赚得越多,你的品味就越昂贵。

依我看,不妨学会一年挣得25,000美元就感到满足,想出一个轻轻松松把它们赚到手的办法,然后用余下的时间去做你想做的事情。

根据这个哲学观,要想令你的生活富有意义,你可以寻找除物质幸福以外的东西。

衡量“财富”这东西,办法不止一种。

传统上它是用金钱来衡量,但是还有很多其他的度量标准。

在与金钱没有丝毫关系的方面,你照样可以“腰缠万贯”。

例如:
●富有众多的朋友。

一个与人为友、乐观待人的人可以拥有数以百计的好友,可以超乎其他人想象得富裕。

●富有健康的体魄。

一个愿意花时间合理进食、锻炼身体、消除压力的人可以身强体健。

健康的体魄比起任何数目的金钱都要有价值得多。

●富有充沛的精力。

一个每天举哑铃、跑步、游泳的人能够精力充沛,身材迷人。

●富有和睦的家庭。

一个愿意把时间给配偶和孩子的人可以拥有一个稳定幸福的家庭,令他获益终身。

●富有知识。

一个爱好阅读和钻研的人可以学富五车。

●富有技能。

一个每天勤学苦练(某种技能、运动项目等等)的人会在所操练的领域出类拔萃。

出类拔萃,自有回报。

●富有人格魅力。

一个在一切场合殚精竭虑地做到真实、坦诚的人会富有人格的魅力,受到众人的信任。

有趣的是,上述源自不同领域的这些财富都用不着上
税。

可你挣了钱是要缴纳所得税的,就是这么回事。

没有什么(比如说)知识税。

你可以分文不花地终身学习,获得丰厚才识的储备。

没有人可以将其盗走、令其减少。

知识很有可能就是那件你能够带入天堂的东西。

虽然所有这些可选择的财富都有别于金钱,但都能够以各自独特的方式令人受惠。

撇开电视给你提供信息不说,单就购买东西这一行为本身是不会给你带来人生最大的幸福。

好朋友,爱你的配偶,健康成长的孩子,充满爱的家,无愧的良心,值得奋斗的目标,你真心喜爱的工作,所有这些给你带来的满足感天长地久,意味深长。

头脑简单的青少年通常是不能领悟到的,但这些东西随着年轻人逐渐成熟会变得愈加重要。

当你环顾周围的世界,明白什么对你才是至关重要的时候,你要将其铭记在心。

考虑清楚你究竟心仪什么,什么才会给你真正幸福。

审视一下你的发现。

一番清楚的思考之
后,你会吃惊于自己的发现:金钱固然极其重要,因你需要它活命;但金钱不是你唯一需要的东西。

对于多数人来说,金钱本身不会带来恒久的幸福。

人不是只靠面包生活的。

第四单元低语艾滋
差不多三个多月前,在盐湖城召开的政党纲领听证会
上,我曾向共和党提出了请求,请求打破长期对艾滋病病毒和艾滋病问题保持的沉默。

今晚,我来到这儿,要给这样的沉默作个了断。

我带来的是挑战的信息,而不是自鸣得意的信息。

我需要的是大家的关注,而不需要大家的掌声。

我从来也没有主动要求做一个艾滋病病毒的携带者。

但是我相信,凡事都有好的一面。

于是,我就站在众人的面前,站在国人的面前,心甘情愿。

艾滋病存在的现实残酷地摆在世人的面前。

有20万美国人有的已经命丧黄泉,有的命悬一线;还有100万人已经染上了艾滋病。

在世界范围内,在未来的几年里,将会出现4千万、6千万、乃至1万万个艾滋病感染的病例。

在这个选举年里,无论您此刻是在这宽敞的会议厅,还是在安静的家里,我都要请您明白:艾滋病病毒不是政治产物。

它并不介意您是民主党人还是共和党人;它并不过问您是黑人还是白人,是男人还是女人,是同性恋还是异性恋,是青年人还是老年人。

今晚,我代表的是一个罹患艾滋病的社群。

这个社群的成员来自美国社会的各个阶层,但都不是志愿加入的。

尽管我是个白人,是个母亲,但我和一个正在费城医院和试管搏斗的黑皮肤的婴儿命运相连。

尽管我是个女性,结婚时染上了艾滋病,同时也享受着家人温馨的支持,但我和一个孤独的同性恋男人命运相连;他正在家人厌弃的寒风下呵护着摇曳的生命烛火。

艾滋病的威胁并非遥不可及,相反,它的危险近在咫
尺。

妇孺的染疾率正以最快的速度上升。

艾滋病十年前还鲜为人知,可如今已是夺取美国年轻人生命的第三大元凶——不过,它屈居第三的位置也将不会为时多久。

因为有别于其他疾病的是,艾滋病四处游荡。

青少年不会因为自认为相爱而相互传染癌症或者心脏病。

可艾滋病病毒却是另外一回事儿。

无知、偏见和缄默使得我们助纣为虐,相互残杀。

我们或许会固守成见,但成见不能长久保护我们。

因为艾滋病病毒发起进攻时只会问:你们是人吗?问得好!你们是人吗?因为艾滋
病病毒的携带者并非变成了某种怪异的生物体,他们是人。

他们并没有犯下遭此残酷待遇的罪行,不应该受到刻薄的对待。

他们在被孤立、被遗弃当中没有获
益。

他们每个人都是一名个体,他们不是祸害,不应该受到审判;他们不是受害者,不渴望大家的怜悯。

他们是需要支持、值得同情的人。

我向国人发出的是“觉悟起来”的诉求。

如果你们相信自己是安全的,那你们已身处危境了。

当初不是因为我不是血友病患而没有危险,不是因我不是同性恋而没有危险,不是因我不吸毒而没有危险。

今晚,艾滋病病毒在一百多万美国家庭里正稳步地向艾滋病迈进,沿途丢弃的尽是年轻的尸骨——年轻的男人、年轻的女人,年轻的父母和年幼的孩童。

在这些众多的家庭中就有我的家庭。

如果艾滋病病毒果真不可避免地令我患上艾滋病,那么我的孩子将不可避免地成为孤儿。

我的家人一直给予我磐石般的支持。

我84岁的父亲一直致力于上帝“医治万民”的事业,他不愿意接受自己无力医治女儿创伤的假定。

我母亲拒绝放弃希望,午夜时分,她仍打来电话讲些令我捧腹的精彩笑话。

姐妹、朋友、我的兄弟菲利普(今天是他的生日),他们都帮助我穿越了最艰难的地带。

拥有这样一个家庭,我是幸福的,深深的、无比的幸
福。

但是,你们大家并非都如我这般幸福。

你们是艾滋病病毒的携带者,但却没有勇气说出来;你们失去了心爱的人,但却没有勇气轻声说出“艾滋病”这个词。

你们悄悄啜泣,独自悲伤。

我要告诉你们的是:应该感到羞愧的不是你们,而是我们大家!是我们容忍无知、抱有偏见!是我们教会你们害怕!我们必须打破沉默,让你们在争取同情时感到心安理
得。

我们有义务给孩子们寻求安全,但不是通过默默的排斥而应是积极的行动。

对那些哀伤着恐惧着罹患了艾滋病的数以百万计的人们,我想说:
鼓起勇气,才能获得支援!对数以百万计的健康人,我恳求你们放下偏见和政见,施以怜悯,制定明智的政策。

我要向所有的人高声疾呼:和我一起汲取历史教训吧,和我一起学习宽容吧。

这样,我的孩子在我离去时才会有胆量说出“艾滋病”这个字眼儿,孩子的孩子以及你们的孩子也许就再也不必窃窃私语说出“艾滋病”这个字眼儿了。

第五单元
二十一世纪教育的四个支柱
面对未来的种种挑战,教育看来是使人类朝着和平、自由和社会正义迈进的一笔不可或缺的财富。

在二十一世纪,教育的作用必须立足于人类对更美好世界的向往。

为此,我们必须正视二十一世纪面临的一些问题,并予以解决。

这些问题是:
●全球与局域之间的紧张关系:各国人民在不失其根本的同时,需逐渐成为世界公民。

●传统和现代之间的紧张关系,这和“如何适应变革又不漠视过去”属于同一个问题。

●长远考虑和短期考虑之间的紧张关系。

舆论总是迫切需要迅速得到问题的答案和现成的解决办法,而许多问题却需要从长计议,耐心协调,策略变通方能解决。

教育政策正属于这种情况。

●人类一方面需要竞争,另一方面也关注机会的均等,这两者之间也存在着紧张关系。

这促使我们把三个因素协调起
来:具有激励作用的竞争力、产生活力的合作精神以及具有凝聚力的团结精神。

●精神和物质之间的紧张关系。

在不违背每个人的传统和信仰的基础上,激励他们升华自己的思想和精神境界,这是教育的崇高使命。

站在这个立场上,我们建议,人类需要更加重视作为教育基础的四个支柱之一:学会共同生活。

教育的使命之一是让学生认识人类的多样性,同时还要让他们意识到所有人之间的相似性和相互依存性。

从幼儿开始,学校就应该抓住各种机会进行这一双重教育。

有些学科适合进行这种教育,例如,在基础教育阶段开设人文地理,晚些时候
开设外语和外国文学。

为了学会共同生活,我们可以多了解他人、了解他人的历史、传统和精神价值,在此基础上创造一种新的精神,这种精神会激励人们参与共同的项目或者用明智、和平的方式化解不可避免的冲突。

同时,我们也不应该忽视教育的另外三个支柱,它们可以说是学会共同生活的基本要素。

第一是学会认知。

随着科学进步所带来的迅速变革,人类必须重视以下两个方面的结合:一是相当广泛的普通教育;二是就少量精选的学科进行深入研究的可能性。

因此,学会认知就意味着学会如何学习。

由于知识涉及到方方面面,试图想什么都知道,这愈来愈做不到。

事实
上,在基础教育阶段之后,想成为多门学科的专家就成了不切实际的幻想。

今天,一个真正受到良好教育的人需要接受广泛的通识教育,同时有机会深入地研究少量的学科。

通识教育使学生有机会学习其他语言、熟悉其他学科,首先而且尤为重要的是,通识教育提供了与他人交流的手段。

这种通识教育可以说是接受终身教育的通行证,因为它使人对终身学习产生了兴趣并为其奠定了基础。

另外一个支柱是学会做事。

这和职业培训密不可分:我们如何使教育和未来相适应、使人们有能力做好未来所需要的工作?这里我们应该将以雇佣劳动为主的工业化经济同以个体经营或临时工为主的其他类型的经济区别开来。

工业化经济的未来取决于它们能否把知识的进步转化为革新,从而开创新企业、创造新的就业机会。

除了学习从事一种职业
外,学会做事也指获得一种能力,这种能力使一个人能够应付各种各样的情况,而且能够参与集体劳动。

如果在校的中小学生和大学生都有机会参加一些以获取工作经验为目标的培训活动或社会福利工作,以此来实践和锻炼自己的能力,以上所说的能力和技能在许多情况下是比较容易获得的
最后但同样重要的是第四个支柱:学会生存。

在二十一世纪,人人都需要发挥更强的自主能力和判断能力;每个人都要对共同目标的实现怀有更强烈的责任感。

教育应当促进每个人的全面发展,即身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