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人员乙型肝炎职业暴漏防护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护理人员乙型肝炎职业暴漏的防护
【摘要】目的对护理人员乙型肝炎职业暴漏的危险因素分析,探讨防护措施,从根本上降低职业暴漏的危险水平。

方法对我院护理部自2009年1月至2012年6月登记的17例乙型肝炎职业暴漏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17例乙型肝炎职业暴漏人员在暴漏后采取了相应的处理措施,经过6个月的随访监测,未发现1例感染。

结论制定防护体系,加强防护知识培训,提高护理人员自身防护意识,规范操作流程,及时进行预防,能够降低职业暴漏的风险。

【关键词】
乙型肝炎;护理人员;职业暴漏;防护;hbig
乙型肝炎职业暴漏是指医务工作者、实验室工作人员及有关监管人员由于工作需要,在从事乙型肝炎的诊断、治疗、护理、预防、检验、管理工作中,暴漏于含有乙型肝炎病毒(hbv)的血液、体液和实验室培养的情况[1]。

我国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率约60%~70%,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携带率约占总人口的10%。

护理人员由于从事职业的特殊性,所以对乙型肝炎职业暴漏的机率增大。

为加强护理人员的自身防护,避免造成职业伤害,我院护理部在控制乙型肝炎职业暴漏方面采取了相关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现将我院自2009年1月至2012年6月以来17例乙型肝炎职业暴漏情况进行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护理部自2009年1月至2012年6月共登记发生乙型肝炎职业暴漏17例。

其中女性15例,男性2例。

1.2 方法
根据我院护理部登记的护理人员乙型肝炎职业暴漏的情况进行分类统计、分析。

详见表1、表2、表3.
2 结果
护理人员乙型肝炎职业暴漏主要是收集整理锐器和拔针过程。

整理使用后的针头和注射器、分离注射器和针头、将使用后的针头重新套上针帽、抽取药液后没有戴上针帽或安瓿等。

对标准预防知识缺乏而导致依从性不足是发生职业暴漏的一个危险因素。

另外缺乏自我保护意识,认为在工作中锐器不可避免,戴手套或戴双层手套操作不方便,粗心大意[2];职称主要以护士和实习生为主,工作经验不足,缺乏正确的操作;女性大于男性的原因是临床护理人员女性明显大于男性;伤口的规范处置率达到82.35%,24 h内注射hbig和乙肝疫苗接种率在85%以上(部分暴露者体内已有hbsag 抗体)。

以上说明护理人员职业暴漏防护知识培训已深入开展。

经过对17例乙型肝炎职业暴漏者的追踪监测,暴漏半年后17例暴露者无1例发生感染。

3 讨论
3.1 职业暴漏原因分析造成护理人员乙型肝炎职业暴漏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①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数量众多,使医务人员面
临hbv职业暴漏的风险提高[3]。

②工作经验不足,护理操作不规范,与不配合的患者操作时精神紧张。

③处置医疗废弃物时处理方式不正确。

④自我防护意识不强,工作繁忙时疏忽大意。

⑤临床护理人员比例较少,工作辛苦,压力大。

⑥缺乏职业暴漏防护的相关知识。

3.2 职业暴漏后的处理措施①局部处理: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黏膜。

如有伤口,应当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随即用肥皂液和流动水进行冲洗;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应当用消毒液,如:75%酒精或者05%碘伏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被暴露的黏膜,应当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

②疫苗预防:乙型肝炎职业暴漏后,24 h内注射hbig和乙肝疫苗来进行预防。

hbig形成的被动免疫可持续3个月,用于hbv通过针刺、吸入或黏膜等意外暴漏事故。

hbig用于意外暴漏后预防不仅可延长潜伏期,还可降低发病率和减轻临床表现[4]。

乙肝疫苗按照0、1、6三针进行免疫注射,接种过乙肝疫苗超过3年者可仅注射乙肝疫苗进行加强免疫。

③对乙型肝炎职业暴露情况及时进行登记,登记的内容包括:暴露发生的时间、地点及经过;暴露方式;暴露的具体部位及损伤程度;处理方法及处理经过,是否实施预防性注射、定期检测及随访情况。

3.3 严格执行普遍预防和标准预防措施做好安全防护是防止和避免职业暴露的根本保证。

护理人员如能严格执行安全操作及防护措施,可以避免职业暴露事件发生。

所以强调护理人员在工作中无
论患者是否为乙肝患者,都应当视为潜在传染性加以防护。

同时应提前接种乙肝疫苗加以自身防护。

3.4 加强乙型肝炎职业暴漏安全防护的培训由护理部年初制定计划每年对护理人员、实习生、采血人员进行职业暴漏安全防护培训2次。

强化防护意识,规范工作行为,避免职业暴漏。

3.5 建立职业暴漏防护系统医院要成立职业暴漏防护领导组织,健全上报制度,规定上报内容及程序,形成院内文件下发各科室认真执行,并定期进行督导考核。

3.6 加强医疗废物的管理严格按照《医疗废弃物管理条例》的要求进行安全处理,用过的针头不再分离,放在防刺破、防渗透性的塑料收集容器内。

研究报道:在临床使用防刺破、防渗透性塑料收集容器是理想的减少针刺伤的方法,可降低50%的针刺伤发生率[5]。

收集好的废弃物要进行标记,及时送往规定地点进行无害化处理。

4 结论
职业暴漏的发生及其感染在对医务人员健康造成直接威胁的同时,也间接影响了医护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6]。

因此,护理部应高度重视,及时制定可行的培训计划,建立职业暴漏防护体系,同时护理人员要保持认真的工作态度,规范操作,熟练掌握防护知识,合理采用防护用品,培养良好的防护意识,从根本上降低职业暴漏的危险水平。

参考文献
[1]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乙型肝炎临床治疗与护理培训教材.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3:139.
[2] 赵斌手术室人员乙型肝炎病毒职业暴漏分析与对策.中国医学创新,2011,8(1):184.
[3] 蒋天伦,李兵,黎儒青,等hiv流行形势及医院感染防范措施.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5,15(4):396398.
[4] 迮文远,刁连东,徐爱强计划免疫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出版,2001:518.
[5] 李秀云,徐敏,赵体玉双层手套在外科手术中保护作用的调查研究.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5,15(5):504506.
[6] 王晓岚,郑晔文艾滋病病毒职业暴漏35例调查.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7,17(6):68668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