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专用)2019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精练5 理解原理、把握变量明晰光合与呼吸图形问题
(北京专用)2019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精练14理解原理、把握操作全面解决生物育种问题
![(北京专用)2019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精练14理解原理、把握操作全面解决生物育种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6eb80a2d31126edb6f1a10ca.png)
精练14 理解原理、把握操作,全面解决生物育种问题一、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66分)1.用高秆抗锈病(DDTT)和矮秆不抗锈病(ddtt)的二倍体水稻品种进行育种时,方法一是杂交得到F1,F1再自交得到F2,然后选育所需类型;方法二是用F1的花药进行离体培养,再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得到相应植株。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方法二所得植株中纯合子、可用于生产的类型比例分别为1/2、1/4B.方法一所得F2中重组类型、纯合子各占3/8、1/4C.方法一和方法二依据的主要原理分别是基因重组和染色体结构变异D.方法二的最终目的是获得单倍体植株,秋水仙素可提高基因突变频率2.改良缺乏某种抗病性的水稻品种,不.宜采用的方法是( )A.诱变B.花药离体培养C.基因工程D.杂交3.现有基因型aabb和AABB的水稻品种,利用不同的育种方法可培育出不同的类型,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通过杂交育种获得AAbb,原理是受精作用过程中发生基因重组B.通过单倍体育种获得aaBB,原理是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C.通过诱变育种获得aaBb,原理是基因突变D.通过多倍体育种获得AAAABBBB,原理是染色体变异4.豌豆的高产和抗病基因分别用A、B表示,为了培育能稳定遗传的高产抗病豌豆植株,某同学做了如图所示的育种图解,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A.基因的自由组合仅发生在图示①、③过程中B.图中①、②、③属于单倍体育种,过程③所获得的豌豆不但弱小且高度不育C.图中③、④过程均需要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D.④过程得到的是四倍体高产抗病豌豆5.如下图所示,将二倍体植株①和②杂交得到③,再对③做进一步处理。
对此分析错误..的是( )A.由⑤得到⑥的育种原理是基因重组B.图中秋水仙素的作用是使染色体数目加倍C.若③的基因型是AaBbdd,则⑨的基因型可能是aBdD.③至④的过程中,所产生的变异都有利于生产6.下列有关人工培育作物新品种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诱变育种和杂交育种均能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B.杂交育种所依据的主要遗传学原理是基因重组C.只有单倍体育种能明显缩短育种年限D.基因工程属于定向改造新品种,选择育种属于定向选择新品种7.下图是与水稻有关的育种途径,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A→B过程可获得原水稻没有的优良性状B.C→D过程能定向改变水稻的性状C.E→H过程依据的原理是基因重组D.E→G过程用秋水仙素处理成熟植株8.利用两个纯合的玉米品种尝试多种育种方式,如下图所示。
(精编)2019年全国统一高考生物试卷(北京卷)
![(精编)2019年全国统一高考生物试卷(北京卷)](https://img.taocdn.com/s3/m/af49967e28ea81c759f5787d.png)
(精编)2019年全国统一高考生物试卷(北京卷)一、选择题1. 玉米根尖纵切片经碱性染料染色,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到的分生区图像如下。
对此图像的观察与分析,错误的是()A.在图像中可观察到处于分裂期前期的细胞B.先用低倍镜再换高倍镜观察符合操作规范C.细胞不同结构成分与该染料结合能力不同D.可观察到箭头所指细胞的细胞核和细胞壁2. 为探究运动对海马脑区发育和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研究者将实验动物分为运动组和对照组,运动组每天进行适量的有氧运动(跑步/游泳)。
数周后,研究人员发现运动组海马脑区发育水平比对照组提高了1.5倍,靠学习记忆找到特定目标的时间缩短了约40%。
根据该研究结果可得出()A.有氧运动会减少神经元间的联系B.有氧运动不利于海马脑区的发育C.不运动利于海马脑区神经元兴奋D.规律且适量的运动促进学习记忆3. 筛选淀粉分解菌需使用以淀粉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
接种培养后,若细菌能分解淀粉,培养平板经稀碘液处理,会出现以菌落为中心的透明圈(如图),实验结果见下表。
有关本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A.以上两种细菌均不能将淀粉酶分泌至细胞外B.培养基除淀粉外还含有氮源等其他营养物质C.H/C值反映了两种细菌分解淀粉能力的差异D.筛选分解淀粉的细菌时,菌液应稀释后涂布4. 甲、乙是严重危害某二倍体观赏植物的病害。
研究者先分别获得抗甲、乙的转基因植株。
再将二者杂交后得到[Math Processing Error],结合单倍体育种技术,培育出同时抗甲、乙的植物新品种,以下对相关操作及结果的叙述,错误的是()A.调整培养基中植物激素比例获得[Math Processing Error]花粉再生植株B.将含有目的基因和标记基因的载体导入受体细胞C.经花粉离体培养获得的若干再生植株均为二倍体D.通过接种病原体对转基因的植株进行抗病性鉴定5.为减少某自然水体中N、P含量过高给水生生态系统带来的不良影响,环保工作者拟利用当地原有水生植物净化水体。
(北京专用)2019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一篇 解题模板篇 4 系谱图析类练习
![(北京专用)2019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一篇 解题模板篇 4 系谱图析类练习](https://img.taocdn.com/s3/m/98b64650ddccda38376bafc3.png)
4.系谱图析类题型解读解题模板典例1.下图为舞蹈症家族遗传系谱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舞蹈症为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B.若图中7号和10号婚配,生一个患舞蹈症孩子的概率为C.图中6号可携带该致病基因D.若图中3号与正常男性结婚,建议生女孩解题思路解析由3、4、8号个体的表现型可确定该致病基因为显性基因;如果该致病基因在X染色体上,4号个体的致病基因只能来自2号,则2号应该患病,这与图谱信息矛盾,从而确定该致病基因在常染色体上,后代的表现型与性别无关联。
设与舞蹈症相关的基因用A、a表示,由8号个体的表现型可推出3、4号个体的基因型都为Aa,那么7号个体的基因型为AA(占)或Aa(占);由6号个体的表现型可确定10号个体的基因型为Aa,故7号和10号婚配,生一个正常孩子的概率为×=,则生一个患舞蹈症孩子的概率为1-=。
6号个体正常,其基因型为aa,不携带该致病基因。
答案 B2.人的秃顶由显性基因B控制,但只有男性表现。
一个非秃顶男人和一个其父非秃顶的女人婚配,生了一个男孩,表现为秃顶。
这个男孩和他母亲的基因型分别是( )A.bb,BbB.Bb,BBC.Bb,BbD.bb,BB解题思路解析由题意可知,非秃顶男性的基因型为bb,则其父为非秃顶的女人的基因型为_b,两者结婚,后代男孩长大后为秃顶,说明这个男孩的基因型为Bb,由此可推知这个男孩的母亲的基因型是Bb。
答案 C32专练1.如图为某家族遗传病系谱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由1号、2号、4号和5号,可推知此病为显性遗传病B.由5号、6号与9号,可推知致病基因在常染色体上C.由图可以推知2号为显性纯合子、5号为杂合子D.7号和8号婚配后代患病概率为2.如图是一种伴性遗传的家系图。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该病是显性遗传病,Ⅱ-4是杂合子B.Ⅲ-7与正常男性结婚,子女都不患病C.Ⅲ-8与正常女性结婚,儿子都不患病D.该病在男性人群中的发病率高于女性人群3.下图为两种遗传病的系谱图(甲病基因用A、a表示,乙病基因用B、b表示),其中一种病为伴性遗传,且Ⅰ1无甲病的致病基因,Ⅰ2、Ⅱ6的家族无乙病史。
2019年北京卷理综生物高考真题解析(精编版)(原卷版)
![2019年北京卷理综生物高考真题解析(精编版)(原卷版)](https://img.taocdn.com/s3/m/93a6b99fd15abe23482f4d68.png)
汇聚名校名师,奉献精品资源,打造不一样的教育!
1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北京卷)
第一部分选择题
1.玉米根尖纵切片经碱性染料染色,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到的分生区图像如下。
对此图像的观察与分析,错误..
的是
A. 先用低倍镜再换高倍镜观察符合操作规范
B. 可观察到箭头所指细胞的细胞核和细胞壁
C. 在图像中可观察到处于分裂期前期的细胞
D. 细胞不同结构成分与该染料结合能力不同
2.为探究运动对海马脑区发育和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研究者将实验动物分为运动组和对照组,运动组每天进行适量的有氧运动(跑步/游泳)。
数周后,研究人员发现运动组海马脑区发育水平比对照组提高了1.5倍,靠学习记忆找到特定目标的时间缩短了约40%。
根据该研究结果可得出
A. 有氧运动不利于海马脑区的发育
B. 规律且适量的运动促进学习记忆
C. 有氧运动会减少神经元间的联系
D. 不运动利于海马脑区神经元兴奋
3.筛选淀粉分解菌需使用以淀粉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
接种培养后,若细菌能分解淀粉,培养平板经稀碘液处理,会出现以菌落为中心的透明圈(如图),实验结果见下表。
2019年高考北京卷理综生物试题与答案精校版
![2019年高考北京卷理综生物试题与答案精校版](https://img.taocdn.com/s3/m/7d5534310b1c59eef8c7b4ce.png)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北京卷生物部分)1.玉米根尖纵切片经碱性染料染色,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到的分生区图像如下。
对此图像的观察与分析,错误的是..A.先用低倍镜再换高倍镜观察符合操作规范B.可观察到箭头所指细胞的细胞核和细胞壁C.在图像中可观察到处于分裂期前期的细胞D.细胞不同结构成分与该染料结合能力不同2.为探究运动对海马脑区发育和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研究者将实验动物分为运动组和对照组,运动组每天进行适量的有氧运动(跑步/游泳)。
数周后,研究人员发现运动组海马脑区发育水平比对照组提高了1.5倍,靠学习记忆找到特定目标的时间缩短了约40%。
根据该研究结果可得出A.有氧运动不利于海马脑区的发育B.规律且适量的运动促进学习记忆C.有氧运动会减少神经元间的联系D.不运动利于海马脑区神经元兴奋3.筛选淀粉分解菌需使用以淀粉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
接种培养后,若细菌能分解淀粉,培养平板经稀碘液处理,会出现以菌落为中心的透明圈(如图),实验结果见下表。
菌种Cmm)透明圈直径:H(mm)H/C 菌落直径:(细菌Ⅰ 5.1 11.2 2. 2细菌Ⅱ8.1 13.0 1. 6有关本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A.培养基除淀粉外还含有氮源等其他营养物质B.筛选分解淀粉的细菌时,菌液应稀释后涂布1C.以上两种细菌均不能将淀粉酶分泌至细胞外D.H/C值反映了两种细菌分解淀粉能力的差异4.甲、乙是严重危害某二倍体观赏植物的病害。
研究者先分别获得抗甲、乙的转基因植株。
再将二者杂交后得到F1,结合单倍体育种技术,培育出同时抗甲、乙的植物新品种,以下对相关操作及结果的叙述,错误的是..A.将含有目的基因和标记基因的载体导入受体细胞B.通过接种病原体对转基因的植株进行抗病性鉴定C.调整培养基中植物激素比例获得F1花粉再生植株D.经花粉离体培养获得的若干再生植株均为二倍体5.为减少某自然水体中 N、P含量过高给水生生态系统带来的不良影响,环保工作者拟利用当地原有水生植物净化水体。
(北京专用)2019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精练12 联系实际、明确思路解决基因的传递规律问题
![(北京专用)2019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精练12 联系实际、明确思路解决基因的传递规律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d410d5db19e8b8f67c1cb9c2.png)
精练12 联系实际、明确思路,解决基因的传递规律问题一、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48分)1.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是人类探索遗传物质过程中的两个经典实验,下列相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S型菌的DNA与R型菌混合培养,R型菌都能转化为S型菌B.噬菌体吸收和利用培养基中含有35S的氨基酸从而被标记C.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证明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D.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思路相同而实验技术不同2.下图甲、乙表示真核生物遗传信息传递的两个过程,图丙为其中部分片段的放大示意图。
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A.图中酶1和酶2是同一种酶B.图丙中b链可能是构成核糖体的成分C.图丙是图甲的部分片段放大D.图乙所示过程在高度分化的细胞中不会发生3.下图为苯丙氨酸部分代谢途径示意图。
苯丙酮尿症是由苯丙氨酸羟化酶基因突变所致。
患者的苯丙氨酸羟化酶失活,苯丙氨酸转化为酪氨酸受阻,组织细胞中苯丙氨酸和苯丙酮酸蓄积,表现出智力低下、毛发与皮肤颜色较浅等症状。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一个基因可能会影响多个性状表现B.生物的一个性状只受一个基因的控制C.基因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性状D.在婴幼儿时期限制对苯丙氨酸的摄入可缓解患者的病症4.下图是同种生物的四个个体的细胞示意图,图中所代表的个体两两杂交得到的子代有2种表现型、6种基因型的是( )A.图①、图④B.图③、图④C.图②、图③D.图①、图②5.如图为某高等动物个体的一组细胞分裂图像。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甲→乙和甲→丙的分裂过程可同时出现在同一器官中B.乙细胞和丙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相同,DNA含量也相同C.乙产生的子细胞基因型为AaBbCC,丙产生的子细胞基因型为ABC和abCD.丙细胞产生子细胞的过程中发生了等位基因的分离和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6.杜氏肌营养不良是一种罕见的由位于X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患者的肌肉逐渐失去功能,一般在20岁之前死亡。
2019年高考北京卷理综生物试题及答案精校版
![2019年高考北京卷理综生物试题及答案精校版](https://img.taocdn.com/s3/m/7c32b2345acfa1c7aa00cccd.png)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北京卷生物部分)1.玉米根尖纵切片经碱性染料染色,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到的分生区图像如下。
对此图像的观察与分析,错误..的是A.先用低倍镜再换高倍镜观察符合操作规范B.可观察到箭头所指细胞的细胞核和细胞壁C.在图像中可观察到处于分裂期前期的细胞D.细胞不同结构成分与该染料结合能力不同2.为探究运动对海马脑区发育和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研究者将实验动物分为运动组和对照组,运动组每天进行适量的有氧运动(跑步/游泳)。
数周后,研究人员发现运动组海马脑区发育水平比对照组提高了1.5倍,靠学习记忆找到特定目标的时间缩短了约40%。
根据该研究结果可得出A.有氧运动不利于海马脑区的发育B.规律且适量的运动促进学习记忆C.有氧运动会减少神经元间的联系D.不运动利于海马脑区神经元兴奋3.筛选淀粉分解菌需使用以淀粉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
接种培养后,若细菌能分解淀粉,培养平板经稀碘液处理,会出现以菌落为中心的透明圈(如图),实验结果见下表。
有关本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A.培养基除淀粉外还含有氮源等其他营养物质B.筛选分解淀粉的细菌时,菌液应稀释后涂布C.以上两种细菌均不能将淀粉酶分泌至细胞外D.H/C值反映了两种细菌分解淀粉能力的差异4.甲、乙是严重危害某二倍体观赏植物的病害。
研究者先分别获得抗甲、乙的转基因植株。
再将二者杂交后得到F1,结合单倍体育种技术,培育出同时抗甲、乙的植物新品种,以下对相关操作及结果的叙述,错误..的是A.将含有目的基因和标记基因的载体导入受体细胞B.通过接种病原体对转基因的植株进行抗病性鉴定C.调整培养基中植物激素比例获得F1花粉再生植株D.经花粉离体培养获得的若干再生植株均为二倍体5.为减少某自然水体中N、P含量过高给水生生态系统带来的不良影响,环保工作者拟利用当地原有水生植物净化水体。
选择其中3种植物分别置于试验池中,90天后测定它们吸收N、P的量,结果见下表。
(北京专用)最新2019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精练19 明晰概念、把握规律全面解决种群与群落
![(北京专用)最新2019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精练19 明晰概念、把握规律全面解决种群与群落](https://img.taocdn.com/s3/m/9992cf65804d2b160b4ec0f0.png)
精练19 明晰概念、把握规律,全面解决种群与群落一、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60分)1.以下过程一定存在反馈调节的是( )①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对垂体分泌活动的影响②运动强度对汗腺分泌的影响③降雨量对土壤动物存活率的影响④害虫数量对其天敌鸟类数量的影响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2.北美奇瓦瓦沙漠中的啮齿动物和蚂蚁均以植物种子为食,啮齿动物喜食大粒植物的种子,蚂蚁喜食小粒植物的种子。
1974—1977年间连续研究这两种动物的关系,结果如图所示。
分析研究结果,不合理的是( )A.啮齿动物和蚂蚁间存在竞争关系B.大粒植物与小粒植物间存在竞争关系C.啮齿动物可通过植物间竞争影响蚂蚁种群数量D.移除啮齿动物后蚂蚁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3.下列关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A.出生率和死亡率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B.草原群落有水平结构,没有垂直结构C.农田生态系统退化成荒地时,营养结构复杂程度随之降低D.雪松种子常落在母株附近而形成集群,这种分布属于种群空间特征4.如图表示某海域大黄鱼种群的增长速率与种群数量的关系。
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图中a点种群年龄组成为增长型,c点为衰退型B.a点和c点种群增长速率相同,所以种内斗争程度相同C.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该海域大黄鱼种群的K值为2bD.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该种群的种群密度时,若标记个体易于被捕食则估计值偏低5.某高级中学迁入新建校园14年,校园中鸟纲鹎科动物白头鹎在14年间的种群增长速率如下表所示。
据表分析可知( )A.这14年中白头鹎种群的数量呈“J”型增长B.第12年时白头鹎种群的年龄组成为衰退型C.研究时用样方法调查白头鹎的种群密度并经计算得出上表中的数据D.白头鹎在该中学的环境容纳量约为第8年时白头鹎种群数量的两倍6.标志重捕法和样方法是调查种群密度的两种常用方法。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随机取样方n个,每个样方的生物个体数量为X1、X2…X n,则样方内生物个体数量的平均值为(X1+X2+…+X n)/nB.调查动物的种群密度时一般采用标志重捕法C.计数时同种生物个体无论大小都要计数D.标志重捕法中种群数量的估算公式:种群数量=标记个体数×重捕标记个体数/重捕个体数7.在农田生态系统害虫防治中,害虫种群密度变化情况示意图(经济阈值是指害虫种群密度影响农田经济效益的最低值)如下。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北京卷)试卷与答案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北京卷)试卷与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4fc4a174028915f814dc299.png)
{正文}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北京卷)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生物试题第一部分选择题1.玉米根尖纵切片经碱性染料染色,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到的分生区图像如下。
对此图像的观察与分析,错误..的是A.先用低倍镜再换高倍镜观察符合操作规范B.可观察到箭头所指细胞的细胞核和细胞壁C.在图像中可观察到处于分裂期前期的细胞D.细胞不同结构成分与该染料结合能力不同2.为探究运动对海马脑区发育和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研究者将实验动物分为运动组和对照组,运动组每天进行适量的有氧运动(跑步/游泳)。
数周后,研究人员发现运动组海马脑区发育水平比对照组提高了1.5倍,靠学习记忆找到特定目标的时间缩短了约40%。
根据该研究结果可得出A.有氧运动不利于海马脑区的发育B.规律且适量的运动促进学习记忆C.有氧运动会减少神经元间的联系D.不运动利于海马脑区神经元兴奋3.筛选淀粉分解菌需使用以淀粉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
接种培养后,若细菌能分解淀粉,培养平板经稀碘液处理,会出现以菌落为中心的透明圈(如图),实验结果见下表。
菌种菌落直径:C(mm)透明圈直径:H(mm)H/C细菌Ⅰ5.111.22.2细菌Ⅱ8.113.01.6..A.培养基除淀粉外还含有氮源等其他营养物质B.筛选分解淀粉的细菌时,菌液应稀释后涂布C.以上两种细菌均不能将淀粉酶分泌至细胞外D.H/C值反映了两种细菌分解淀粉能力的差异4.甲、乙是严重危害某二倍体观赏植物的病害。
研究者先分别获得抗甲、乙的转基因植株,再将二者杂交后得到F1,结合单倍体育种技术,培育出同时抗甲、乙的植物新品种,以下对相关操作及结果的叙述,错误..的是A.将含有目的基因和标记基因的载体导入受体细胞B.通过接种病原体对转基因的植株进行抗病性鉴定C.调整培养基中植物激素比例获得F1花粉再生植株D.经花粉离体培养获得的若干再生植株均为二倍体5.为减少某自然水体中N、P含量过高给水生生态系统带来的不良影响,环保工作者拟利用当地原有水生植物净化水体。
(北京专用)最新2019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精练10 理解规律、把握本质诠释遗传基本规律问题
![(北京专用)最新2019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精练10 理解规律、把握本质诠释遗传基本规律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986179b4d0d233d4b04e6937.png)
精练10 理解规律、把握本质,诠释遗传基本规律问题一、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48分)1.某种鼠,黄色基因A对灰色基因a为显性,短尾基因B对长尾基因b为显性,且基因A、b纯合时可使胚胎致死,这两对基因是独立遗传的。
现有两只杂合的黄色短尾鼠(AaBb)交配,理论上所生的子代表现型比例为( )A.2∶1B.9∶3∶3∶1C.4∶2∶2∶1D.1∶1∶1∶12.下图所示杂合体的测交后代会出现性状分离比为1∶1∶1∶1的是( )3.某紫花植株自交,子代中紫花植株∶白花植株=9∶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性状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B.子代紫花植株中能稳定遗传的占1/16C.子代白花植株的基因型有3种D.亲代紫花植株的测交后代紫花∶白花=1∶14.报春花的花色白色(只含白色素)和黄色(含黄色锦葵色素)由两对等位基因(A和a,B和b)共同控制,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
下图是显性基因A控制以白色素为前体物质合成黄色锦葵色素的代谢过程,但当显性基因B存在时可抑制其表达。
现选择AABB和aabb两个品种进行杂交,得到F1,F1自交得F2,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基因B基因A白色素(前体物质)黄色锦葵色素A.黄色植株的基因型是AAbb或AabbB.F1的表现型是白色C.F2中黄色∶白色的比例是3∶5D.F2中的白色个体的基因型种类是7种5.A、b、D分别为甲、乙、丙三种病的致病基因,有一对夫妇的基因组成如下图所示(不考虑染色体交叉互换和基因突变),则他们的孩子( )A.同时患三种病的概率为1/2B.同时患甲、丙两病的概率为3/8C.只患一种病的概率为1/2D.三种病都不患的概率为1/46.已知狗皮毛的颜色由位于两对常染色体上的两对基因控制,其中A基因存在时,狗皮毛一定表现为白色,而另一对基因B、b分别控制黑色与棕色。
若两只基因型相同的白色狗交配,子代中既有黑色狗,也有棕色狗,则预测其当子代数量足够多时将呈现的表现型比例为( )A.9∶6∶1B.13∶3C.12∶3∶1D.9∶3∶47.将纯合的野鼠色小鼠与棕色小鼠杂交,F1全部表现为野鼠色。
2019年北京市高考生物试卷(解析版)【精品解析】
![2019年北京市高考生物试卷(解析版)【精品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dad9a48ad5bbfd0a7956736d.png)
2019年北京市高考生物试卷(解析版)【精品解析】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北京卷)第一部分选择题1.玉米根尖纵切片经碱性染料染色,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到的分生区图像如下。
对此图像的观察与分析,错误..的是A. 先用低倍镜再换高倍镜观察符合操作规范B. 可观察到箭头所指细胞的细胞核和细胞壁C. 在图像中可观察到处于分裂期前期的细胞D. 细胞不同结构成分与该染料结合能力不同【答案】B【解析】【分析】1、在高等植物体内,有丝分裂常见于根尖、芽尖等分生区细胞。
由于各个细胞的分裂是独立进行的,因此在同一分生组织中可以看到处于不同分裂时期的细胞。
通过高倍显微镜下观察各个时期细胞内染色体(或染色质)的存在状态,就可以判断这些细胞处于有丝分裂的哪个时期,进而认识有丝分裂的完整过程。
染色体容易被碱性染料(如龙胆紫溶液)着色。
2、把制成的装片先放在低倍镜下观察,扫视整个装片,找到分生区细胞:细胞呈正方形,排列紧密。
再换成高倍镜仔细观察,首先找出分裂中期的细胞,然后再找前期、后期、末期的细胞。
注意观察各时期细胞内染色体形态和分布的特点。
最后观察分裂间期的细胞。
【详解】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根尖分生区的装片,要先用低倍镜观察,再用高倍镜观察,A正确;图中箭头所指的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染色体数目加倍,此时观察不到细胞核,因为,细胞核在有丝分裂前期逐渐消失,B错误;有丝分裂前期染色质缩短变粗,成为染色体,核仁逐渐解体,核膜逐渐消失,从细胞的两极发出纺锤丝,形成一个梭形的纺锤体,染色体散乱地分布在纺锤体中央,据以上特点,可以在图像中观察到处于分裂期前期的细胞,C正确;碱性染料易于与染色体结合,而不易与其他结构成分结合,D 正确;因此,本题答案选B。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观察根尖分生区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的实验原理,以及有丝分裂各时期的特点,再根据题意作答。
2.为探究运动对海马脑区发育和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研究者将实验动物分为运动组和对照组,运动组每天进行适量的有氧运动(跑步/游泳)。
(北京专用)2019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精练4 理解概念、明晰过程诠释光合、呼吸概念与过程问题
![(北京专用)2019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精练4 理解概念、明晰过程诠释光合、呼吸概念与过程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a76f603ba6c30c2259019eaa.png)
精练4 理解概念、明晰过程,诠释光合、呼吸概念与过程问题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百合以气孔白天关闭、夜间开放的特殊方式适应高温干旱环境。
如图为百合叶肉细胞内的部分代谢示意图,据图分析错误的是()A.图中B 物质可能是葡萄糖B.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均能产生CO 2C.PEP 、RuBP 均能与CO 2结合D.夜间细胞液pH 可能会下降2.某种铁线莲的根茎可作中药,有重要经济价值。
下表为不同遮光处理对其光合作用影响的结果,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遮光处理对其干重没有影响B.叶绿素含量与净光合速率呈正相关C.叶绿素a/b 可作为其利用弱光能力的判断指标D.遮光90%时,铁线莲不进行光合作用3.下图表示某植物的一个叶肉细胞及其相关生理过程示意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M、N中与形成ATP有关的酶都在内膜与基质中B.在M、N中既可进行DNA分子的复制又能进行遗传信息的表达C.此图可示意叶肉细胞呼吸作用释放的CO2量小于光合作用吸收的CO2量D.该植物中具M的细胞可发生同化作用,不具M的细胞不能发生同化作用4.下列关于植物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 )A.无氧和零下低温环境有利于水果的保鲜B.CO2的固定过程发生在叶绿体中,C6H12O6分解成CO2的过程发生在线粒体中C.光合作用过程中光能转变为化学能,细胞呼吸过程中化学能转变为热能和ATPD.夏季连续阴天,大棚中白天适当增加光照,夜晚适当降低温度,可提高作物产量5.如图表示小麦细胞内的代谢过程。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X、Y物质分别代表五碳化合物和三碳化合物B.①④过程可以产生ATP,②③过程需要消耗ATPC.①发生在线粒体基质中,②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D.①②③④四个过程既不消耗氧气也不产生氧气6.下列有关线粒体和叶绿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时都需要染色B.都含有DNA、核糖体和双层膜结构C.外膜的蛋白质含量都高于内膜D.ATP和[H]的合成都在基质中完成7.图甲表示在一定的光照强度下,植物叶肉细胞中CO2、O2的来源和去路,则图甲所示状态在图乙中的位置是( )A.ab之间B.bc之间C.c点以后D.b点8.如图是某植物叶肉细胞中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过程中相关物质变化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①过程发生于线粒体中B.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产生的[H]均用于产生水C.当该细胞中②过程强度大于①过程时,则该植株一定表现为正常生长D.②过程产生的[H]为碳反应中三碳酸分子提供磷酸基团,形成三碳糖9.将一植物放在密闭的玻璃罩内,置于室外进行培养,假定玻璃罩内植物的生理状态与自然环境中相同。
(北京专用)2019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一篇 解题模板篇 2 过程图解类练习
![(北京专用)2019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一篇 解题模板篇 2 过程图解类练习](https://img.taocdn.com/s3/m/958993e6195f312b3169a5c3.png)
2.过程图解类题型解读解题模板典例1.如图所示为甘蔗某一叶肉细胞内的系列反应过程,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过程①所需叶绿体中的四种色素都主要吸收蓝紫光和红光B.过程②只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过程③只发生在线粒体中C.过程①产生[H],过程②消耗[H],过程③既产生[H]也消耗[H]D.若过程②的速率大于过程③的速率,则甘蔗的干重就会增加解题思路解析图中①~④为光反应、暗反应、呼吸与ATP的应用。
过程①所需的色素中,叶绿素a和叶绿素b主要吸收蓝紫光和红光,A错误;暗反应过程发生在叶绿体基质,有氧呼吸发生在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中,B错误;光反应产生[H],暗反应消耗[H],有氧呼吸第一、二阶段产生[H],有氧呼吸第三阶段消耗[H],C正确;甘蔗个体中只有叶肉细胞进行光合作用,而个体所有细胞都进行呼吸作用,只有甘蔗叶肉细胞的光合作用大于整个个体的呼吸作用时,甘蔗个体的干重才会增加,D错误。
答案 C2.γ-氨基丁酸和某种局部麻醉药在神经兴奋传递过程中的作用机理如图所示。
此种局部麻醉药单独作用时不能通过细胞膜,如与辣椒素同时注射才会发生如图所示效果。
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从图1中可以判断γ-氨基丁酸是抑制性神经递质B.局部麻醉药可以阻止Na+内流,达到抑制兴奋传递的效果C.辣椒素可以打开细胞膜上的相关通道,使麻醉药通过细胞膜D.γ-氨基丁酸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以后,会使突触后膜上的静息电位变为动作电位解题思路解析从图1中可以看出,γ-氨基丁酸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后,会引起突触间隙的Cl-内流,使突触后膜的电位仍保持外正内负,但膜内外的电位差变得更大,所以突触后神经元受到抑制,因此可以判断γ-氨基丁酸属于抑制性神经递质,不会使突触后膜上产生动作电位,A正确、D错误。
由图可知,单独使用局部麻醉药时,麻醉药不能通过细胞膜,是因为相关蛋白通道没有打开,当与辣椒素共同使用时,蛋白通道打开,麻醉药进入细胞内,又阻塞了运输Na+的蛋白通道,使Na+无法运输到膜内,从而不能形成动作电位,突触后神经元无法兴奋,B、C正确。
(北京专用)2019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精练20 注重联系、把握规律解决生态系统问题
![(北京专用)2019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精练20 注重联系、把握规律解决生态系统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4ddb6ef36bec0975f565e205.png)
精练20 注重联系、把握规律,解决生态系统问题一、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60分)1.在一个草原生态系统中,鼠是初级消费者。
现将某动物新物种X 引入该生态系统,调查鼠与X 的种群数量变化,结果如下表。
若不考虑气候和其他因素的影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鼠和X 种群为竞争关系,竞争的结果表现为相互抑制B.客观上物种X 起到促进鼠种群发展的作用,两种生物共同进化C.引入物种X 后,鼠种群的环境容纳量减小,X 种群的K 值是250D.在第5年时,鼠种群的年龄组成属于衰退型2.下图为描述多种生物学现象或过程的模型,相关叙述不准确的是( )A.若该图表示基因表达的过程,则d 主要发生在细胞质中B.若a 、b 、c 表示生态系统中各营养级的能量值,则a>b+cC.若该图表示酵母菌有氧呼吸的第一、二阶段,则e 过程发生在线粒体中D.若该图表示减数分裂,b 为次级精母细胞,则四分体形成发生在d 过程3.如表选项中,能用甲、乙、丙三者关系图表示的是( )4.下表表示某生态系统一年内CO 2消耗量与释放量的情况,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甲可以表示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B.乙释放CO 2的方式不同于丙、丁C.该森林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可能正在上升D.表格体现了无机环境和群落之间的碳循环5.如图是一个简化的温带森林生态系统的食物网,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要调查该生态系统中橡树苗和兔的种群密度,可分别采用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B.森林中的这些生物分别占据着不同的空间,说明群落具有一定的空间结构C.兔参与形成了8条食物链,鹰占有2个营养级D.鹰每同化1 kJ 的能量至少需要草本植物固定125 kJ 的太阳能来支持6.下图为某人工鱼塘食物网及其能量传递示意图(图中数字为能量数值,单位是J·m -2·a -1)。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食物网中最高营养级为第六营养级B.该食物网中第一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25%C.太阳鱼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为1 357 J·m-2·a-1D.该食物网中的生物与无机环境共同构成一个生态系统7.下图表示某相对稳定的海域三个种群之间的捕食关系,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三种生物处于生态系统第一、第二、第三营养级B.碳在三种生物之间是以有机物的形式流动的C.鱼鹰鹗等的捕食离不开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D.负反馈调节机制有利于维持三种生物数量的相对稳定8.近年来,随着人类过度开发海洋资源,许多海洋动物也面临着灭绝的危险。
(北京专用)2019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精练7 理解概念、抓住特征解读细胞生命历程问题
![(北京专用)2019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精练7 理解概念、抓住特征解读细胞生命历程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37d100dae009581b6bd9ebc2.png)
精练7 理解概念、抓住特征,解读细胞生命历程问题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如图是某高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周期图。
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DNA和染色体数目加倍发生在乙→甲时期B.该细胞的细胞周期为乙→甲→乙C.乙→甲时期,细胞中核糖体、线粒体、高尔基体活动旺盛D.甲→乙时期,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2.下图表示细胞分裂过程中一条染色体上DNA含量的变化情况。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a→b可表示DNA分子复制B.b→c可表示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C.c→d可表示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D.d→e可表示有丝分裂间期过程3.动物细胞培养中存在“接触抑制”现象,如果清除一部分贴壁细胞,邻近细胞又迅速分裂重新填满这一区域,然后再次停止分裂。
据此作出的假设,不合理的是( )A.清除部分细胞,邻近细胞释放某种信号分子重新启动细胞周期B.细胞接触后,为动物细胞停止分裂离开细胞周期提供了信号C.细胞周期是有其内在节律性的,不受环境因素的影响D.细胞膜表面上可能存在接受邻近细胞信号的受体4.在“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中,以下操作和结论正确的是( )A.剪取5 cm根尖,用酒精和吡罗红混合液解离染色B.上图是高倍显微镜下调节细准焦螺旋看到的视野C.持续观察,视野中的K细胞将分裂成两个子细胞D.视野中,N细胞的染色体数目是M细胞的一半5.下列发生了细胞分化且能体现体细胞全能性的生物学过程是( )A.玉米种子萌发长成新植株B.小鼠骨髓造血干细胞形成各种血细胞C.小麦花粉经离体培养发育成单倍体植株D.胡萝卜根韧皮部细胞经组织培养发育成新植株6.如图表示人体骨髓造血干细胞的生命历程。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a过程细胞与外界环境不进行物质交换B.c过程细胞发生分化,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C.④细胞可能继续进行细胞分裂和分化D.图中三种血细胞一般不会再变成细胞③7.研究发现,诱导人体表皮细胞使之具有胚胎干细胞的特征,且这些细胞可以转变为心脏和神经细胞。
(北京专用)2019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精练13 分类比较、掌握特点明辨变异与进化问题
![(北京专用)2019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精练13 分类比较、掌握特点明辨变异与进化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2c5ab308376baf1ffc4fadc2.png)
精练13 分类比较、掌握特点,明辨变异与进化问题一、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60分)1.下列有关遗传变异的说法,正确的是( )A.蓝藻、毛霉的遗传物质都是DNA,都遵循孟德尔的遗传规律B.基因重组、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都属于可遗传的变异,都是生物进化的根本原因C.DNA的复制、转录、翻译过程中都可能出错,发生的变异都是基因突变D.由于联会的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交叉互换,互换后的等位基因的分离可能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2.豌豆的圆粒(D)和皱粒(d)产生机理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皱粒性状不能遗传给后代B.皱粒豌豆的产生属于基因重组C.由于发生了碱基对增添,故发生了基因突变,从而产生了新基因D.图示说明基因通过直接控制淀粉的合成来控制生物的性状3.右图为某动物细胞分裂的示意图,据图判断该细胞( )A.只分裂形成1种卵细胞B.含有3 对同源染色体C.含有3 个染色体组D.一定发生过基因突变4.如图表示雄果蝇体内某细胞分裂过程中,细胞内每条染色体DNA含量变化(甲曲线)及与之对应的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变化(乙曲线)。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CD与FG对应的时间段,细胞中均含有两个染色体组B.D点所对应时刻之后,单个细胞中可能不含Y染色体C.EF所对应的时间段,DNA含量的变化是由于同源染色体的分离D.BD对应的时间段,可发生姐妹染色单体相同位点上的基因变化5.为获得果实较大的四倍体葡萄(4N=76),将二倍体葡萄茎段经秋水仙素溶液处理后栽培。
研究结果显示,植株中约40%的细胞的染色体被诱导加倍,这种植株含有2N细胞和4N细胞,称为“嵌合体”,其自交后代中有四倍体植株。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嵌合体”产生的原因之一是细胞的分裂不同步B.“嵌合体”可以产生含有38条染色体的配子C.“嵌合体”不同的花之间传粉后可以产生三倍体子代D.“嵌合体”根尖分生区的部分细胞含19条染色体6.细胞中一条14号和一条21号染色体连接形成一条异常染色体,不含重要基因的短片段在细胞分裂中丢失(如图甲),导致某女子的14号和21号染色体在减数分裂时发生异常联会(如图乙)。
2019年北京市高考生物试卷(含解析版)
![2019年北京市高考生物试卷(含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539486fb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6d.png)
2019年北京市高考生物试卷一、选择题:本部分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6分)玉米根尖纵切片经碱性染料染色,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到的分生区图象如图。
对此图象的观察与分析,错误..的是()A.先用低倍镜再换高倍镜观察符合操作规范B.可观察到箭头所指细胞的细胞核和细胞壁C.在图象中可观察到处于分裂期前期的细胞D.细胞不同结构成分与该染料结合能力不同2.(6分)为探究运动对海马脑区发育和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研究者将实验动物分为运动组和对照组,运动组每天进行适量的有氧运动(跑步/游泳)。
数周后,研究人员发现运动组海马脑区发育水平比对照组提高了1.5倍,靠学习记忆找到特定目标的时间缩短了约40%.根据该研究结果可得出()A.有氧运动不利于海马脑区的发育B.规律且适量的运动促进学习记忆C.有氧运动会减少神经元间的联系D.不运动利于海马脑区神经元兴奋3.(6分)筛选淀粉分解菌需使用以淀粉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
接种培养后,若细菌能分解淀粉,培养平板经稀碘液处理,会出现以菌落为中心的透明圈(如图),实验结果见下表。
有关本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A.培养基除淀粉外还含有氮源等其他营养物质B.筛选分解淀粉的细菌时,菌液应稀释后涂布C.以上两种细菌均不能将淀粉酶分泌至细胞外D.H/C值反映了两种细菌分解淀粉能力的差异4.(6分)甲、乙是严重危害某二倍体观赏植物的病害。
研究者先分别获得抗甲、乙的转基因植株,再将二者杂交后得到F1,结合单倍体育种技术,培育出同时抗甲、乙的植物新品种。
以下对相关操作及结果的叙述,错误的是()A.将含有目的基因和标记基因的载体导入受体细胞B.通过接种病原体对转基因的植株进行抗病性鉴定C.调整培养基中植物激素比例获得F1花粉再生植株D.经花粉离体培养获得的若干再生植株均为二倍体5.(6分)为减少某自然水体中N、P含量过高给水生生态系统带来的不良影响,环保工作者拟利用当地原有水生植物净化水体。
近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精练6依据原理、理解思路准确处理光合与呼吸实验问题(2021年整理)
![近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精练6依据原理、理解思路准确处理光合与呼吸实验问题(2021年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523d6fb6011ca300a6c390e8.png)
(北京专用)2019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精练6 依据原理、理解思路准确处理光合与呼吸实验问题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北京专用)2019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精练6 依据原理、理解思路准确处理光合与呼吸实验问题)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北京专用)2019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精练6 依据原理、理解思路准确处理光合与呼吸实验问题的全部内容。
精练6 依据原理、理解思路,准确处理光合与呼吸实验问题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
将两棵同种生长状况基本相同的植物分别置于透明的玻璃罩内,如图甲、乙所示;在相同自然条件下,测得一昼夜中植物氧气释放速率分别如图丙、丁曲线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ab段和cd段,曲线下降的原因相同B。
一昼夜中,装置乙中植物积累的有机物比甲多C。
e点时,气孔关闭导致光合作用基本停止D.装置甲的植物叶绿体中,在14点时C5含量比10点时低2。
某生物小组以生长状况相同的某种植物为材料设计了A、B、C、D四组实验。
各组实验的温度、光照强度和CO2浓度等条件相同、适宜且稳定,每组处理的总时间均为135 s,具体处理方法和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组别处理方法光合作用产物的相对含量甲先光照后黑暗,时间各为67.5 s50%乙先光照后黑暗,光照和黑暗交替处理,每次光照和黑暗时间各7.5 s70%丙先光照后黑暗,光照和黑暗交替处理,每次光照和黑暗时间为3。
75 ms(毫秒)94%丁光照时间为135 s100%A.光照相同的时间,甲组光合作用产物的相对含量少于丙组B.实验表明,光合作用的某些过程不需要光照,该过程发生于叶绿体基质C。
(北京专版)2019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专题6 光合作用讲义
![(北京专版)2019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专题6 光合作用讲义](https://img.taocdn.com/s3/m/2d9798496c175f0e7cd13777.png)
4.(2016江苏单科,17,2分)下列用鲜菠菜进行色素提取、分离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应该在研磨叶片后立即加入CaCO3,防止酸破坏叶绿素 B.即使菜叶剪碎不够充分,也可以提取出4种光合作用色素 C.为获得10 mL提取液,研磨时一次性加入10 mL乙醇研磨效果最好 D.层析完毕后应迅速记录结果,否则叶绿素条带会很快随溶剂挥发消失
审题方法 该题以柱形图的形式呈现了光强(光照强度)对植株的不同发育期中光合产物在生 殖器官和营养器官间分配的情况。解题时,可通过比较分析,寻找单一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以获取解题的关键信息。
4.(2016天津理综,2,6分)在适宜反应条件下,用白光照射离体的新鲜叶绿体一段时间后,突然改 用光照强度与白光相同的红光或绿光照射。下列是光源与瞬间发生变化的物质,组合正确的 是 ( ) A.红光,ATP下降 B.红光,未被还原的C3上升 C.绿光,[H]下降 D.绿光,C5上升
易错提醒 (1) 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过程中加入的试剂的作用: ①SiO2:为了研磨充分;②CaCO3:为了防止叶绿素被破坏;③无水乙醇:溶解色素;④层析液:用于 分离各种色素。 (2)叶绿体中的色素不会随层析液挥发而消失。
5.(2015四川理综,1,6分)下列在叶绿体中发生的生理过程,不需要蛋白质参与的是 ( ) A.Mg2+吸收 B.O2扩散 C.光能转换 D.DNA复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练5 理解原理、把握变量,明晰光合与呼吸图形问题一、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54分)1.已知某植物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最适温度分别为25 ℃和30 ℃,如图表示该植物处于25 ℃环境中的光合作用强度与光照强度之间的关系,对于曲线的下列说法最恰当的是( )A.d点位置不会随环境温度的升高而移动B.a点叶肉细胞产生ATP的细胞器有叶绿体和线粒体C.当植物缺Mg时,b点右移D.当环境温度升高至30 ℃时,a点上移,b点左移2.下图表示某植物在适宜的光照、CO2浓度等条件下,CO2的吸收或产生量随温度的变化曲线。
下列有关判断正确的是( )(注:实线为曲线Ⅰ,虚线为曲线Ⅱ)A.40 ℃时该植物的有机物合成量约为零B.55 ℃时该植物呼吸与光合强度相等C.参与呼吸与光合作用的酶最适温度不同D.曲线Ⅰ与Ⅱ之间的差值代表净光合速率3.小麦和玉米的CO2固定量随外界CO2浓度的变化而变化(如图)。
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小麦的CO2固定量与外界CO2浓度呈正相关B.CO2浓度在100 mg·L-1时小麦几乎不固定CO2C.CO2浓度大于360 mg·L-1后玉米不再固定CO2D.玉米比小麦更能有效地利用低浓度CO24.为了研究2个新育品种P1、P2幼苗的光合作用特性,研究人员分别测定了新育品种与原品种(对照)叶片的净光合速率、蛋白质含量和叶绿素含量,结果如下图所示。
下列关于该实验描述错误的是( )A.图乙所示结果是不同品种、叶龄一致的叶片在不同温度下测得的数据B.图甲是叶龄一致的叶片,在光照强度、CO2浓度等相同的条件下测得的数值C.P1净光合速率高与其叶绿素合成量较高有关D.P1蛋白质含量较高,可能含有更多的参与光合作用的酶5.将玉米种子置于25 ℃、黑暗、水分适宜的条件下萌发,每天定时取相同数量的萌发种子,一半直接烘干称重,另一半切取胚乳烘干称重,计算每粒的平均干重,结果如图所示。
若只考虑种子萌发所需的营养物质来源于胚乳,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种子通过氧化分解胚乳中的营养物质为萌发提供能量B.萌发过程中在72~96小时之间种子的呼吸速率最大C.萌发过程中在96~120小时之间胚乳中营养物质转化成幼苗的最多D.若保持实验条件不变,120小时后萌发种子的干重将不再有变化6.研究人员以菠萝和柳蜜桃两种植物为实验材料,测量二者在30 ~65 ℃范围内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速率以及细胞离子渗出量,结果如图所示(注:以30 ℃时记录的实验数据作为对照)。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高温下两种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均受到抑制且光合作用更加敏感B.当温度超过40 ℃时,菠萝停止生长,柳蜜桃生长不受影响C.高温影响生物膜的结构和功能,使ATP合成速率大大降低D.两种植物在生长季节长期处于不致死的高温环境下,“果实”甜度会下降7.下图是某植物叶片中物质或生理过程的变化曲线。
下列有关描述错误..的是( )A.处于图①状态的植物叶片可能正处于衰老过程中B.图②中叶绿素含量下降是叶片光合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C.图③表明后期淀粉是由细胞中的游离糖转化而来的D.图①②③中所示的变化均是植物叶肉细胞衰老的生理表现8.将桑树和大豆分别单独种植(单作)或两种隔行种植(间作),测得两种植物的光合速率如图所示(注:光饱和点是光合速率达到最大值时所需的最低光照强度)。
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与单作相比,间作时两种植物的呼吸强度均没有受到影响B.与单作相比,间作时两种植物光合作用的光饱和点均增大C.间作虽然提高了桑树的光合速率但降低了大豆的光合速率D.大豆植株开始积累有机物时的最低光照强度单作大于间作9.图甲表示全光照和不同程度遮光对某植物叶片中叶绿素含量的影响,图乙表示初夏某天在遮光50%条件下,温度、光照强度、该植物净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气孔张开的程度)的日变化趋势。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图甲中叶绿素含量的测定,可先用无水乙醇提取叶片中的色素B.据图甲推测,该植物可通过增加叶绿素含量来增强对弱光的适应能力C.图乙中8:00到12:00净光合速率降低的原因只是光合作用速率减弱D.图乙中18:00时光合作用固定CO2速率和呼吸作用释放CO2速率相等二、非选择题(共46分)10.(25分)为研究铁皮石斛的光合特性,研究人员测定了铁皮石斛在光、暗条件下的CO2吸收速率,结果如下图。
(1)在有光条件下,铁皮石斛吸收的CO2在中被固定为,然后生成糖类等有机物。
(2)虽然在黑暗条件下,铁皮石斛通过产生并释放CO2,但实验结果显示,暗期铁皮石斛CO2吸收总量始终,这不同于一般植物。
(3)科研人员进一步测定了铁皮石斛中酸性物质的含量变化,结果发现,酸性物质在暗期上升,光期下降,推测CO2能够在暗期转化为储存起来,在光期。
但是在暗期,并不能将CO2转化为糖类等光合产物,原因是。
(4)为了探究这种作用的生理意义,科研人员测定了铁皮石斛气孔开放程度变化情况,结果如下图。
结果发现,暗期气孔开放程度光期。
综合上述结果推测,铁皮石斛在光期条件下吸收CO2不足,而暗期可以,进而提高光合速率。
11.(21分)下图1表示绿色植物叶肉细胞部分结构中的某些生命活动过程,①~⑦代表各种物质,A、B代表两种细胞器。
图2表示该植物叶片CO2吸收量随光照强度的变化曲线。
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若该绿色植物长时间处于黑暗状态时,则图中①→②→①的循环(能/不能)进行,原因是。
(2)当光照强度处于图2中的D点时,图1中⑥的去向有。
(3)图2中O~D间此植物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量为;光合作用有机物的净积累量为。
(用S1、S2、S3表示)答案全解全析一、选择题1.C 由于植物光合作用最适温度为25 ℃,所以d点位置会随环境温度的升高而移动,A错误;a 点叶肉细胞不进行光合作用,所以产生ATP的细胞器只有线粒体,B错误;当植物缺Mg时,会影响叶绿素的合成,光补偿点会增大,b点会右移,C正确;当环境温度升高至30 ℃时,光合作用强度下降,呼吸作用强度增大,所以a点上移,b点右移,D错误。
2.C 曲线Ⅰ表示净光合速率,曲线Ⅱ表示呼吸速率,曲线Ⅰ与曲线Ⅱ的绝对值之和代表实际光合速率,D错误;40 ℃时该植物不吸收也不释放二氧化碳,即净光合速率为0,即实际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量刚好与细胞呼吸消耗的有机物量相等,A错误;55 ℃时净光合速率为负值,表示呼吸速率大于实际光合速率,B错误;在30 ℃下,曲线Ⅰ与曲线Ⅱ的绝对值之和最大,实际光合速率最大,光合作用酶活性最大,40 ℃下,曲线Ⅱ的绝对值最大,呼吸速率最大,呼吸作用酶活性最大,C正确。
3.C 由题图可知,随着外界CO2浓度的增加,小麦的CO2固定量不断增大,说明小麦的CO2固定量与外界CO2浓度呈正相关,A正确;由图可知,外界CO2浓度在100 mg·L-1时小麦几乎不固定CO2,B 正确; CO2浓度大于360 mg·L-1后,玉米固定二氧化碳的速率几乎不变,但仍然固定二氧化碳,C 错误;外界CO2浓度在100 mg·L-1时,小麦几乎不固定CO2,而玉米能够固定二氧化碳,说明玉米比小麦更能有效地利用低浓度CO2,D正确。
4.A 实验应该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图乙实验的自变量是植物的品种,温度是无关变量,应该保持一致,A错误;图甲的自变量是温度,叶龄、光照强度、二氧化碳浓度等无关变量应该保持相同,B 正确;叶绿素具有吸收、传递、转化光能的作用,图乙中P1叶绿素含量最高,因此P1净光合速率产生的有机物也最多,C正确;光合作用受色素、酶、外界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所以P1蛋白质含量较高,可能含有更多的参与光合作用的酶,D正确。
5.D 凡是活的细胞都能进行呼吸作用,种子的胚通过呼吸作用,不断分解来自胚乳的营养物质,获得种子萌发所需要的能量,A正确;从曲线图中数据可以看出,72~96 h之间萌发种子的干重减少得最多,即种子呼吸速率最大,B正确;转化成幼苗的组成物质=胚乳减少的干重-呼吸作用所消耗的有机物量(萌发种子减少的干重),由计算得出,96~120 h之间,胚乳中营养物质转化成幼苗的最多,为22 mg,C正确;黑暗条件下萌发种子形成的幼苗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但仍能进行呼吸作用,干重会下降,D错误。
6.B 由图可知高温情况下两种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都剧烈下降,且光合作用发生剧烈变化的温度比呼吸作用要低,A正确;由图可知在40 ℃时菠萝的光合作用强度与呼吸作用强度都处于最高的阶段,从40 ℃开始再升高温度,菠萝的光合作用强度开始下降,但是菠萝还没有停止生长,B错误;由图可知高温情况下离子渗出量急剧增加,生物膜不能控制物质进出细胞,说明高温影响生物膜的结构和功能,而ATP的合成场所主要是生物膜(线粒体内膜和类囊体薄膜),因此其合成速率会大大降低,C正确;两种植物在生长季节长期处于不致死的高温环境下,光合作用比呼吸作用对高温更敏感,此种条件下,不利于有机物的积累,所以“果实”甜度会下降,D正确。
7.D 处于图①状态的植物叶片中乙烯含量增加,说明该植物叶片可能正处于衰老过程中,故A正确;图②中叶绿素含量和光合速率均下降,叶绿素含量下降是叶片光合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故B正确;图③中后期游离糖含量下降的同时淀粉的含量上升,表明淀粉是由细胞中的游离糖转化而来的,故C正确;细胞成熟、衰老时,游离糖含量升高,而图③中游离糖含量下降,说明图③中所示的变化不是植物叶肉细胞衰老的生理表现,故D错误。
8.D 由图可知与单作相比,间作时,桑树的呼吸作用增强,大豆的呼吸作用减弱,A错误;与单作相比,间作时桑树的光饱和点增大,大豆的光饱和点减小,B错误;间作提高了桑树的光合速率,并且间作时大豆在较弱光照强度下的光合速率也高于单作,C错误;由图知大豆单作时开始积累有机物时的最低光照强度大于间作,D正确。
9.C 叶绿素易溶于有机溶剂,提取叶绿素时常用的试剂是无水乙醇,A正确;分析图甲可知,遮光比例越大,叶片中叶绿素含量越高,说明该植物可通过增加叶绿素含量来增强对弱光的适应能力,B正确;分析图乙可知,8:00到12:00虽然光照强度增加,但由于气孔导度下降,CO2供应减少,光合速率降低,同时温度升高,细胞呼吸速率增强,导致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的差值减小,净光合速率降低,C错误;8:00时净光合速率为0,说明此时光合作用速率与呼吸作用速率相同,D正确。
二、非选择题10.答案(1)叶绿体基质三碳化合物(或“C 3”)(2)细胞呼吸大于零(3)酸性物质释放出来暗期没有光反应提供的ATP和[H](4)高于吸收CO2并储存起来,为光期进行光合作用提供充足的CO2解析(1)在有光条件下,铁皮石斛进行光合作用,吸收的CO2在叶绿体基质中被固定为三碳化合物,然后生成糖类等有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