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水稻品种产量性状与品质性状的相关性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优质水稻品种产量性状与品质性状的相关性分析
摘要优质水稻品种产量性状与品质性状的相关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稻米品质随产量的提高而下降,产量提高虽然能提高稻米的加工品质,但是外观品质、营养品质和食味下降。

关键词优质水稻;产量性状;品质性状;相关分析
许多学者对水稻产量性状与品质性状的相关性进行了大量研究,其研究结果亦不相同,这充分说明,不同品种、栽培环境、栽培措施的水稻,其产量、产量性状、品质间的关系亦有差异[1-3]。

对吉林省不同类型优质水稻品种产量性状与品质性状进行了相关性探讨,以便为吉林省水稻优质米的生产、育种和基地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材料
本研究选用吉林省推广的优质米水稻品种12个,4个熟期,每个熟期3个品种,分别为优质米一、二、三级品种。

其中,早熟品种为:富士光,米质一级;通系112,米质二级;长白9号,米质三级。

中熟品种为:通95-74,米质一级;通系103,米质二级;通88-7,米质三级。

中晚熟品种为:五优1号,米质一级;农大3号,米质二级;九稻22号,米质三级。

晚熟品种为:秋田小町,米质一级;农大7号,米质二级;秋光,米质三级。

试验在通化市农业科学院试验田进行。

1.2试验方法
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4次重复,小区面积15.6 m2,每小区13行。

正常田间管理,9月25日成熟后,去掉相邻边行与取样行,采收中间10行(12 m2),脱粒后晾干至籽粒含水量13%~14%时,称重并统计折算出公顷产量。

每区在第2行中间选有代表性植株10穴;风干后(11月中旬)室内考察株高、单穴穗数、穗粒数、饱满千粒重、混合千粒重、饱满粒率(用比重1.03盐水漂去空、秕粒)、饱满粒重、单穴粒重、单穴草重、谷草比、经济系数、主茎穗长、穗颈长、各节间长度、一次枝梗、二次枝梗数量、着粒密度、青米率。

分别记数和称重,按重复统计出平均值。

利用测产获得的籽粒于3个月后测定稻米品质。

米质测定按农业部部颁标准《NY147—88》的方法测定。

数据处理用DPS软件。

2结果与分析
2.1产量与品质性状的相关分析
由表1可知,产量与直链淀粉含量呈显著的正相关,与加工品质、垩白率、垩白度、胶稠度呈正相关,与长宽比、蛋白质含量、食味评分呈负相关。

直链淀粉、垩白率、垩白度3项指标高,品质下降,这说明产量高产会使这3项指标提高,品质下降。

加工品质与产量呈正相关,说明高产不会影响加工品质。

蛋白质和食味与产量呈负相关,说明产量提高营养品质和口感下降。

在本试验中,优质米一级标准的品种富士光、通95-74、五优1号和秋田小町均为粒型偏长的品种,故此产量与长宽比呈负相关,产量亦低于普通高产品种。

通过逐步回归分析,获得了产量与品质性状的回归方程:Y=51 131.07-315.10 h1+523.92 h2-248.51 h3+1 279.04 h4+116.33 h5-3 719.96 h6-2 367.83 h7-298.67 h8-176.57 h9;R=0.916 3(F=7.401 3),R2=0.970 9。

对产量贡献较大的性状有h5(垩白率,通径系数5.154 8)、h2(精米率,通径系数2.123 8)。

从产量与品质角度看,高产虽能提高加工品质,但会使外观品质、营养品质和食味下降,不利于从整体上提高品质。

2.2产量性状与品质性状间的相关分析
由表1可知,加工品质中糙米率与饱满千粒重、混合千粒重、谷草比、经济系数、着粒密度呈正相关;精米率除上述性状外,还与饱满粒率呈正相关;整精米率与单穴穗数、饱满粒率、饱满千粒重、混合千粒重、单穴草重、生物产量呈正相关。

说明提高饱满粒率、饱满千粒重、混合千粒重有利于提高加工品质,提高着粒密度有利于提高糙米率和精米率,而不利于提高整精米率,提高单穴草重和生物产量,增大营养面积,有利于提高整精米率。

外观品质包括稻米的长宽比、垩白率、垩白度等性状,
(下转第48页)
(上接第46页)
试验采用的品种长宽比均达到粳稻优质米一级标准,长宽比与单穴穗数、饱满粒率、穗长、单穴草重、生物产量呈正相关;这主要是由于试验中的优质品种均为长粒型品种,着粒密度小,穗较长,单穴穗数较多,有利于籽粒成熟。

垩白率与垩白度除与单穴穗数、单穴草重、生物产量呈负相关外,与其他产量性状均呈正相关,其中与饱满千粒重、经济系数、主茎一次枝梗数量呈显著的正相关。

在本试验所选用的品种类型中,除单穴穗数、单穴草重、生物产量外,提高任何产量性状的表现型值都会使垩白率和垩白度增加,品质降低。

营养、蒸煮品质中胶稠度除与单穴穗数、穗长、主茎一次枝梗数量、单穴草重、生物产量呈正相关外,与其他产量性状呈负相关;蛋白质含量与饱满粒率、饱满千粒重、混合千粒重、谷草比、经济系数、穗长、主茎二次枝梗数量呈正相关;直链淀粉含量除与单穴穗数、穗长、单穴草重呈负相关外,与其他产量性状均呈正相关;食味与单穴穗数、穗粒数、主茎一次枝梗数量、着粒密度、单穴草重、生物产量呈正相关,其中单穴草重和生物产量呈极显著和显著的正相关,与饱满粒率、谷草比、经济系数呈极显著或显著的负相关。

说明提高穗数、穗长、稻草重量和生物产量有利于提高胶稠度和降低直链淀粉含量。

而提高饱满粒率、饱满千
粒重、单穴草重、混合千粒重、经济系数、主茎二次枝梗数则能提高蛋白质含量。

提高单穴草重、生物产量、单穴穗数、主茎一次枝梗数量则有利于提高稻米食味。

3结论与讨论
试验研究表明,稻米品质随产量的提高而下降。

产量提高虽然能提高稻米的加工品质,但是外观品质、营养品质及食味下降。

水稻品种产量和品质性状除受水稻本身的遗传基因控制外,在一定程度上受环境因素和农业技术因素等影响。

许多科技工作者在不同的生态环境下进行了大量试验与研究,其结果也不尽相同。

这充分说明水稻产量性状和品质性状的相关性存在着错综复杂的关系,这种关系是随着环境条件、栽培措施以及品种的变化而变化。

为了协调好优质米品种产量和品质性状之间的关系,提高优质米品种的产量,改善稻米品质,在优质米品种选育和生产上,应注重产量性状与品质性状的兼顾,通过多种育种途径和栽培措施来提高产量和改善品质,使优质高产两大育种和栽培目标得到最佳结合[4-6]。

4参考文献
[1] 金京德,张三元,孙强.吉林省稻米品质性状的变化规律及相关性研究[J].吉林农业科学,2004(3):3-7.
[2] 王成瑷,张文香,寇洪萍,等.吉林省水稻主推品种产量与品质的相关分析[J].吉林农业大学学报,2004(5):480-487.
[3] 罗玉坤,朱智伟,金连登,等.从普查结果看我国水稻品种品质的现状[J].中国稻米,2002(1):5-9.
[4] 郝宪彬,马秀芳,胡培松,等.北方杂交粳稻株型与稻米品质性状的关系[J].中国水稻科学,2009(4):398-404.
[5] 吴春赞,叶定池,林华,等.水稻产量构成因子与稻米品质性状关系的研究[J].江西农业学报,2006,18(2):29-31.
[6] 魏仙君,周佳民,黄敏,等.籼稻新品种稻米品质性状的变异度和相关性以及聚类分析[J].现代农业科技,2008(8):109-112,11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