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最新-八年级语文《赠从弟》教学设计优秀3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语文《赠从弟》教学设计优秀3篇
译文高山上挺拔耸立的松树,顶着山谷间瑟瑟呼啸的狂风。
风声是如此的猛烈,而松枝是如此的刚劲!任它满天冰霜惨惨凄凄,松树的腰杆终年端端正正。
难道是松树没有遭遇凝重的寒意?不,是松柏天生有着耐寒的本性!注释①亭亭:高耸的样子②瑟瑟:形容寒风的声音。
③一何:……▼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下面是壶知道勤劳的编辑为大家整理的八年级语文《赠从弟》教学设计优秀3篇。
赠从弟篇一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这首诗;
2、理解诗中松柏和风的对比作用,品味语言;
3、赏析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感受作者的劝勉之情;
4、有感情的背诵这首诗。
教学重点:
1、有感情的朗诵,背诵全诗。
2、理解风与松柏的对比作用;
教学难点:
赏析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学会面对挫折。
教学过程:
一、设疑导入
在你的成长过程中,有没有经历过挫折?你是怎样面对的?父母兄弟他们是怎样的态度?(生思考,讨论,发言)
但有这样一位哥哥,当弟弟面临挫折时,他不是以过来人的身份指手画脚,而是通过赠诗勉励弟弟该怎样去面对这一切。
二、了解作者
师在生收集展示的基础上,补充。
刘桢(?-217),字公干,存诗二十馀首。
他同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禹、应扬并称建安七子。
他在当时甚有诗名,曹丕即称其五言诗之善者,妙绝时人。
他性格豪迈,狂放不羁。
钟嵘说他:仗气爱奇,动多振绝。
贞骨凌霜,高风跨俗。
建安时期文坛上涌现出了一大批诗人,为中国诗歌打开了一个新局面。
在那个战火频繁,动乱不断的年代中,形成了以梗概而多气而著称的建安风骨,而在建安七子中,其诗又以气盛见称的则是刘桢。
因此,本文将通过赏析刘桢的《赠从弟(其二)》来粗略的感受建安诗歌悲凉慷慨的精神。
三、学习诗歌
现在,我们就来学习刘桢的《赠从弟》第二首。
1、小黑板出示诗歌。
初读诗歌,划分节奏。
(1)老师范读,学生听范读,划分停顿。
(2)指导学生朗读诗歌。
高声诵读以昌其气,缓声慢读以玩其味。
(3)学生自由读诗,注意罹的读音。
(4)指名朗读。
2、再读诗歌,了解诗意
(1)小黑板出示注释,分小组交流诗的大概意思。
亭亭:耸立的样子罹:遭受。
凝寒:严寒。
瑟瑟:寒风声。
一何:多么惨凄:凛冽、严酷。
强调一何、终岁罹凝寒、本性等词的含义。
(2)联系注释,理解大意。
学生概述,教师补充指正。
高山上挺拔耸立的松树,顶着山谷间瑟瑟呼啸的狂风。
风声是如此的猛烈,而松枝是如此的刚劲!
任它满天冰霜惨惨凄凄,松树的腰杆终年端端正正。
难道是松树没有遭遇凝重的寒意?不,是松柏天生有着耐寒的本性!
3、三读诗歌,学习对比的写作手法
(1)现在,老师要看一看大家对诗的理解情况
a. 《赠从弟》中,描写劲松与狂风对抗的诗句是哪句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
b.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两句借用了孔子的一句关于松柏
的名句,你知道是哪一句吗?(.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调也。
)
c. 松柏有本性,诗中直接描写松柏本性的诗句是哪些句子?
(松枝一何劲,终岁常端正。
)
d. 哪句诗更能表现作者对从弟的劝慰和勉励?(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
松柏都有哪些品格值得赞扬?用自己的话来说说诗人是怎样来赞美它的?(松柏不怕严寒,经历狂风的吹刮依然坚挺端正,保持着自己的本性。
) 在诗中,诗人通过描写风的猖狂和嚣张,来对比出松柏不畏严寒,傲立四季的可贵品格。
4、四读诗歌,感受深情。
前面我们说过,这首诗是作者劝慰自己的堂弟做的,但全诗中我们没有读到一句,说弟弟你怎样了?你要怎么怎么样等等?那么,诗人是怎样表达自己
的劝勉之情的呢?
生读诗歌,发言。
师明确:对,本诗它是一首非常有名的劝勉之诗。
同时也是言志诗,中国古代的士大夫喜欢用松、竹、梅、菊来比喻人格。
在这里,刘桢以松柏为喻,勉励他的堂弟坚贞自守,不因外力压迫而改变本性,借青松的刚劲,表明自己的`志向之坚贞。
它的高明之处就在于诗人虽要劝勉,但不明说,而是以松柏为喻,赞颂松柏能够挺立风中而不倒,经历严寒而不凋,把自己对堂弟的劝勉寄托于其中。
那就是希望堂弟也像松柏一样面对挫折和困难要坚强勇敢。
四、拓展延伸
今天,通过学习这首诗歌,我们知道了该怎样去面对挫折,也知道了劝慰他人时除了正面劝告之外,还可以从侧面,通过打比方的方式进行规劝。
当你的朋友或小伙伴遇到挫折和困难的时候,你就可以引用古诗文中的诗句、名言警句来劝慰,除赠从弟之外,你还知道哪些劝勉朋友生活中经历挫折的古诗文?
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陈毅: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郑板桥《咏竹》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行路难》唐。
李白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五、当堂背诵
六、课堂小结
赠从弟篇二教学内容分析
学习领会诗歌的情感,透过字面意思体会背后的意思及真实的情感。
教学目标
培养语感,领会诗歌的情感,揣摩文字背后的意思。
教学难点分析
领会诗歌的情感,揣摩文字背后的意思。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范读全诗。
二、自读全诗。
三、指名读全诗。
四、齐读全诗。
五、学习全诗。
1.作者简介:刘桢(?--217),汉末诗人,建安七子之一,以五言诗著称。
有《赠从弟》诗三首,都用比兴。
这是第二首。
作者以松柏为喻,勉励他的堂弟坚贞自守,不因外力压迫而改变本性。
从(coacute;ng)弟,堂弟。
全诗文字平实,风格古朴。
2.掌握下列文言词语的含义。
亭亭:高貌。
瑟瑟:风声。
罹:遭受。
凝寒:严寒。
凝寒:严寒。
一何:多么。
3.默读全诗,思考下列问题。
问题一:诗的题目是赠从弟,从内容来看,写了什么?松柏树。
问题二:诗中的松柏树有什么特点?
松柏经寒不衰、枝干坚劲的特征,写出了松柏的凛然正气。
诗人紧紧扣住松柏经寒不衰、枝干坚劲的特征来描写,写出了松柏的凛然正气,通过咏松柏来表现自已对高风亮节的赞美和追求。
问题三:诗的题目是赠从弟,作者的目的是什么?
诗人并没有将他希望堂弟应如何如何,但其劝勉之言却又不言而喻:希望堂弟能向松柏那样坚贞自守,不因外力的压迫而改变本性。
也有自况自勉的含义。
诗人告诉我们,必须像松柏那样永远保持坚贞自强的个性,才不愧为一个顶天立地的人。
问题四:如果把这首诗赠给我们,我们应该怎样做?
六、背诵全诗。
七、默写全诗。
八、课堂练习(学生自己完成)
赠从弟篇三《赠从弟》这是一首咏物诗,这首诗主要讲述的是一个怎样的情感呢?下面是第一范文网整理的《赠从弟》阅读题目及其参考答案,希望能对你有帮助!
《赠从弟》阅读原文赠从弟
刘桢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注:从弟,堂弟。
《赠从弟》阅读题目▼三、四两句诗中的两个一何,表达上各有什么不同?
▼全诗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3)诗是怎样表现松树不畏凝寒而有本性的品质的?(4分)
(4)诗人如此描绘松树的形象,结合诗题,说说作者写作的用意。
(3分)
(5)这是一首咏物诗,诗歌标题是《赠从弟》而内容却写松,请你简要分析作者的用意何在。
(3分)
《赠从弟》阅读答案▼第一个一何突出谷中风的迅疾凶猛,第二个一何突出青松的雄健挺拔(意近即可)
▼象征手法全诗借松柏挺立风中而不倒、历经严寒而不凋,自喻高洁、坚贞的情怀,在自勉中也勉励从弟做一个坚强不屈的人。
(意近即可)
(3)高山上挺拔耸立的松树,顶着山谷间瑟瑟呼啸的狂风。
风声是如此的猛烈,而松枝又如此的刚劲!任它满天冰霜惨惨凄凄,松树的腰杆终年端端正正。
(2分)诗人采用反衬的手法,(1分)把松柏放在恶劣的环境,通过描画它与狂风、冰雹的搏斗,突出了松树的经寒不衰、凛然正气的品质、形象。
(1分)
(4)诗人以松柏托物言志,(1分)勉励他的堂弟要坚贞自守,不因外力压迫而改变,即使处于乱世也要有一种坚定的人格追求。
(2分)
(5)(1)本诗以松柏为喻(使用象征手法),赞颂松柏挺立风中而不倒,历经严寒而不凋的顽强生命力,表达了作者自己坚守的品格及对从弟的劝勉之意。
《赠从弟》阅读译文高高的松柏,屹立在高山之上,承受着来自山谷中的瑟瑟寒风。
不论寒风刮得多么强大,松枝总是那么劲挺!即使面临着悲惨凄凉的冰雪景象,松柏依旧端正挺拔,痴心不改。
难道松柏就不怕严寒吗?那是因为松柏原本就具有不畏严寒的本性!
《赠从弟》阅读赏析刘桢有《赠从弟》诗三首,都是采用的比兴手法。
本作是第二首,作者以松柏为喻,勉励他的堂弟要坚贞自守,不要因外力压迫而改变本性。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开篇描写出上松柏树的整体形象:高耸挺拔,立于高山之上,笑迎瑟瑟寒风,不向严寒低头,不在恶势力下弯腰,高俊雄伟,傲骨铮铮。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这两句的意思是说,尽管寒风非常的凶猛,可是那些松柏依然不畏强暴,刚劲挺拔。
诗人所以扩展开来对松柏与寒风在对立中所展现的情状做进一步的具体描写,其目的就是为了更有力地突出松柏树不畏寒风冰雪、不惧外在压力的高贵品格。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这两句的意思是说,正当寒风、冰雪带来一片悲惨凄凉景象的时候,松柏树却仍然是那么挺拔壮美。
作品通过残酷的冰雪环境的描写再一次衬托了松树不畏严寒的精神与高尚纯洁的傲骨。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最后两句的意思是说,难道松柏就不怕寒冷吗?但是松柏原本就具有不畏严寒的本性。
作品在此处运用了直抒胸臆的表现手法,直接描写了松柏的品格,点明了作品的主题。
诗人如此赞颂松之品格,其用意应该有两个方面,一是以比兴手法象征诗人自己的性格与抱负,另外也是为了勉励他的从弟。
作品在写法上有两点是不容忽视的,一是前四句集中笔墨写松树的外在形象,后四句则重笔描写松树的内在品格,由表及里地塑造了松树的整体形象。
二是全篇以简练的语言写出了松树刚正坚贞、不屈不挠的鲜明形象和不向严寒低头,不向残暴弯腰的高贵气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