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成本法在r财产保险公司成本管理中的应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业成本法在r财产保险公司成本管理中的应用
朱静
【摘要】目前,财产险市场竞争激烈,成本管控作用突显.文章结合实际,阐述了无法
直接指向保险产品的公共费用(即资源成本库)的作业成本管理模式,按照受益原则在受益部门进行归集,归集到各部门的费用按照部门属性分类为赔付成本、销售成本、运营成本、客服成本及管理成本.不同的成本类型,选择不同的作业动因进行分摊,最终将公共费用分摊至保险产品.文章以某财产保险公司某中心支公司半年度数据为例,对比发现作业成本法下的成本管理更贴近实际,且数据容易取得,更具实际指导意义.最后针对财产保险公司在成本管理中应用作业成本法提出相关建议.
【期刊名称】《商业会计》
【年(卷),期】2018(000)004
【总页数】2页(P80-81)
【关键词】资源成本库;作业中心;受益部门;成本对象
【作者】朱静
【作者单位】中华联合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新疆分公司营业部新疆乌鲁木齐83006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234
随着会计核算的发展,财产保险公司在进行成本核算时,已将能够明确到保险产品
的专属费用进行了准确核算,但仍有一部分公共费用无法明确核算至具体保险产品。

此部分公共费用(包括“业务及管理费”和“间接理赔费用”)占整体成本费用(包括利润表中的赔付支出中的间接理赔费用、业务及管理费用、手续费支出、营业税金及附加)的比例不高(一般为20%—30%左右),但在目前激烈的市场竞
争中,成本核算结果直接影响着财产保险公司的经营决策,也影响着保险产品的经营策略,准确核算保险产品成本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以某财产保险公司某中心支公司的半年度数据为例,从该公司目前的会计核算体系、预算管理框架以及考核管理等方面出发,以作业成本法为工具,更为准确地核算保险产品成本,以期达到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成本管理目标,做出产品优势,做强企业品牌。

一、作业成本法概述及应用环境
作业成本法(ABC)是一种通过对成本对象所涉及的所有作业活动进行动态追踪和反映,以计量作业和成本对象的成本,评价作业业绩和资源利用效率的成本计算和管理方法。

财产保险公司的成本对象是指承担着不同风险的各种保险产品,包括:车辆保险、一般财产保险、信用保证保险、责任保险、种植业保险、养殖业保险、林业保险、意外伤害保险、附加险、商业性健康险、政策性健康险等。

不同的保险产品通过一系列的销售、承保(运营)、管理、理赔等作业活动形成,不同环节的作业活动有着不同的成本性态。

应用作业成本法需要的外部条件包括:(1)客户个性化需求较高,市场竞争激烈。

(2)产品的需求弹性较大,价格敏感度较高。

内部条件包括:(1)基于作业观,即企业是一个为最终满足顾客需要而设计的一系列作业的集合体,进行业务组织和管理。

(2)成立领导小组,由管理层授权,负责作业成本系统的开发设计与组织实施工作。

(3)能够清晰地识别作业、作业链、资源动因和成本动因,为资源费用以及作业成本的追溯或分配提供合理依据。

(4)拥有先进的计算机及网络技术,
配备完善的信息系统,能够及时、准确地提供各项资源、作业、成本动因等方面的信息。

二、作业成本法在某中心支公司成本管理中的应用
(一)财产保险公司使用作业成本法进行成本分摊的基础数据。

根据财产保险公司的产品特点,可将保险产品成本细分为赔付成本、管理成本、客服成本、运营成本、销售成本。

其中管理成本、客服成本即客户服务活动产生的成本,运营成本即核保和理赔活动产生的成本,此部分成本无法精确指向某类保险产品,可视为固定成本,由此形成了以作业成本法进行成本分摊的基础数据。

(二)作业成本法在某中心支公司的应用。

结合财产保险公司的成本管理要求以及现行会计核算体系,选择符合某中心支公司实际的资源动因及作业动因。

1.资源成本库及部门归属动因。

资源成本库由所有无法直接核算至具体保险产品的费用构成,此类公共费用又可按照具体费用项目划分为不同的资源成本库,包括固定人力成本、其他人力费用、房产使用费、折旧与摊销、理赔车辆使用费、公务车辆使用费、信息设备费用、公杂费、招待费、会议费、差旅费等。

将资源成本库中不同的费用项目按照受益部门归属至作业中心。

部分费用项目无法直接区分受益部门,可按照人数、使用面积等动因归集至受益部门。

以房产使用费项目为例,受益部门为综合管理部即为管理成本,受益部门为某前线部门即为销售成本。

2.作业成本中心及作业动因选择。

不同的作业成本中心,按照作业属性选择作业动因进行分摊。

例如运营成本中的房产使用费,以各部门在不同险种中的工时占比为分摊依据;管理成本中的房产使用费则以各险种保费占比为分摊依据。

整体分配的基本原则是:按照受益原则在受益部门进行归集。

归集到各部门的费用按照部门属性分为销售成本、运营成本、客服成本及管理成本。

不同的成本类型,选择不同的作业动因进行分配(见下图)。

需注意的是,使用保费占比时要剔除政策性险种保费,按照相关核算规定执行。

3.数据结果整理。

以某中心支公司半年度未分摊至保险产品核算的基础数据为例,按照上述思路进行分摊。

具体分摊结果如下表所示,其中:(1)分析中未考虑四级机构即前线业务部门的公共险种费用,考虑到四级机构为前线销售机构,可将费用视为是为销售保险产品而发生的,列入销售成本,可按照保费收入占比予以分摊。

(2)此险种分类较粗糙,实际工作中可根据管理需要,重新划分险种分类,如可将意健险分类为意外险及其附加险、商业性健康险等。

某中心支公司半年度公共费用数据分摊结果对比表?
通过分析发现,使用作业成本法分摊的结果与按照单一保费占比标准分摊的结果存在一定的差异。

例如一般财产险中,按照作业成本法分摊,有15.85%的公共费用分摊至一般财产险,而按照单一保费占比标准分摊,只有8.83%的公共费用分摊
到了一般财产险,对险种损益影响较大。

保费占比标准只与保费量的大小有关,保费体量大分摊的公共费用就多,保费体量小分摊的公共费用就少。

实际上,作为公共费用,即无法分摊至保险产品的部分,此部分费用多为固定费用,并不像销售费用那样与保险产品的销售量成线性增长关系。

此部分费用涉及的因素较多,区分成本类型,按照不同类型使用不同标准分摊更为准确。

三、结论及注意事项
从上述分析结果来看,首先,作业成本法平滑了分摊结果,精确了险种核算结果,避免了体量大、分摊大的单一指向性。

其次,作业成本法结合了实际生产环境,按照不同的成本性态,采用不同的分摊标准,对公共费用进行分摊,更贴合实际,所以更具有实际指导意义。

最后,作业成本法使用了会计核算中的部门核算、成本分类、工时占比、人数占比等简单指标,数据较容易取得,不失为一种具有实操性且科学的分摊方法。

目前,针对固定人力成本的核算有不同的分类方法,第一种认为销售序列员工所产
生的薪酬项目均为销售部门所产生,即均为销售成本。

第二种认为销售序列员工中的团队管理人员,以及为团队做后勤保障工作的内勤人员所产生的薪酬为固定人力成本,与职位级别相关的薪酬也属于固定人力成本,即均为管理成本,只有与业务量密切相关的销售绩效、奖金才属于销售人力成本,即销售成本。

无论哪种分类方法,在作业成本法下,上述人力成本最终都会被分摊到各个保险产品中去。

但本文认为第二种分类方法更为精细,使用作业成本法后,根据细化后的分类选择不同的作业动因进行分摊,核算保险产品成本更为准确。

运用作业成本法时,应结合财产保险公司目前的核算体系、预算体系、考核体系以及信息系统建设等情况统筹考虑,结合实际选择作业动因。

可先在部分省的分公司试点,建立一套既具有操作性、又具有导向性的作业成本管理体系,待试点成功后,再全面推行作业成本法,更好地核算保险产品成本,指导公司经营管理工作。

四、作业成本法的后续工作
作业成本法的运用可以提高企业定价的准确性,也会影响某种保险产品的盈利性分析。

所以在运用初期,应充分考虑作业成本法管理体系的建立,尤其是对于日常经营管理高度依赖电子信息系统、直接面对大量机构和个人客户的财产保险公司而言,在信息系统建设及管理方面更要进行战略性长远考虑,避免系统重复建设,或在系统对接过程中出现漏洞。

同时,财产保险公司由于成本管理方法的转换会引起波动,建议管理层做好解释工作,同时信息系统应出具作业成本报表,报表内容可根据内部管理需要确定。

参考文献:
【相关文献】
[1]财政部会计资格评价中心.高级会计实务[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7.
[2]张靖,雏霞.作业成本法在财产保险企业成本核算和业绩评价中的应用[J].经营管理者,2015,(2).
[3]高雅翠,杜小艳.作业成本法在A企业物流成本控制中的应用研究[J].商业会计,2017,(7).
[4]杨卫平,陈旺伟.中国保险公司作业成本核算应用设计及实例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09,(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