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语文必修一第3课《狱中上母书》课件2
【北师大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3课《狱中上母书》ppt课件
北师大版高中语文必修1课件 狱中上母书课件
一种回肠荡气、撼动人心的艺术力量。今日读来,虽观念难免陈旧,
而情意却实在真切。
第一单元 · 第三课
狱中上母书
课文导入
别云间
夏完淳
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 无限河山泪,谁言天地宽! 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 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民族英雄夏完淳的生平及作品 概况,做到熟练翻译课文,提高文言阅读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提高学生 的文言阅读能力,巩固文言知识;讨论法:通过广泛讨
论,培养学生的解析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作者视死如归,全然不惧, 以身许国的英雄本色、爱国情怀。
走进作者
走进作者
夏完淳(1631年10月4日—1647年10月16日),乳名端哥,别名复,字存古,号 小隐,又号灵首。民族英雄,明末(南明)诗人,松江府华亭县(今上海市松江区) 人,祖籍浙江会稽。为夏允彝之子,师从陈子龙。夏完淳自幼聪明,有神童之誉,“ 五岁知五经,七岁能诗文”,14岁随父抗清。其父殉难后,他和陈子龙继续抗清,兵 败被俘,不屈而死,年仅十六岁。以殉国前怒斥了洪承畴一事,称名于世。有《狱中 上母书》等。 身后留有妻子钱秦篆、女儿以及遗腹子,出世后夭折, 家绝嗣。夏允彝、夏完淳 父子合葬墓今存于松江区小昆山镇荡湾村华夏公墓旁。
课文讲解
人生孰无死?贵得死所耳!父 得为忠臣,子得为孝子。含笑归太 虚,了我分内事。大道本无生,视 身若敝屣。但为气所激,缘悟天人 理。恶梦十七年,报仇在来世。神 游天地间,可以无愧矣!
课文讲解
艺术欣赏
本文始终将民族恨与骨肉情两相依托、映照,以见“忠”、“孝”
北师大版高中语文必修1课件:3 狱中上母书
1.研读课文,将文中抒发情感的句子进行
整合,用一句话写出承载在文字中的深刻意 蕴。 2.梳理出全文寓理于情的抒情脉络,通过 比对总结出文本的结构特点。 3.分析中国文人秉持的价值主张,评述作 者复杂的情感。
明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诗人、抗清志士。
聪明早慧,七八岁能诗文,十二岁博极群书,
知军国大事。 随父抗击清军。兵败父死,同老师组织义军 继续斗争。 为清兵所捕,慷慨就义,年仅十七岁。
惟我身副宪臣,曾受顾命。孔子云: “托孤寄命,临大节而不可夺!”持此一念, 终可以见先帝于在天,对二祖十宗与皇天后 土、天下万世矣。大笑,大笑,还大笑!刀 砍春风,于我何有哉?
——碧血录
试比较《狱中上母书》《狱中血书》 结尾有什么不同?两篇文章表达的情感有什 么异同。
课下自读林觉民的《与妻书》,感受革命者
1.了解古代一般书信的特点。
2.此文语言有什么特点?与一般家书结构上
又有哪些不同?
文中信息
所托之事
慈君托之义融女兄,生母 托付母亲给两个姐妹 托之昭南女弟
文中信息
所诉之情
痛自严君见背,两易春秋, 亡国丧父之痛 冤酷日深,艰辛历尽
狱中血书
(明)杨 涟
涟今死杖下矣!痴心报主,愚直仇人;久拼 七尺,不复挂念。不为张俭逃亡,亦不为杨震仰 药,欲以性命归之朝廷,不图妻子一环泣耳。 打问之时,枉处赃私,杀人献媚,五日一比, 限限严旨。家倾路远,交绝途穷,身非铁石,有 命而已。雷霆雨露,莫非天恩,仁义一生,死于 诏狱,难言不得死所。何憾于天?何怨于人?
的情怀。 交流作文《我想对你说》,互评,修改,完 成作文升格训练。
夏 允 彝 夏 完 淳 父 子 图
陈 毅 题 词 夏 允 彝 夏 完 淳 父 子 墓 碑
北师大版必修1高中语文《家国情怀 阅读与鉴赏 3 狱中上母书》优质课教学设计_2
第三课《战士守岛》词语学习(第一课时)学习目标(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记住本课生词的读音和字形,使用重点词语组词造句。
2.(过程与方法):采用学生课前预习,教师讲解,学生巩固练习的方法实行。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课词语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用所学词语实行简单会话。
学习战士们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学重点:理解词语的含义,并组词造句。
教学难点:重点词语组词造句课型、课时:新课,一课时教学手段:ppt教学方法:讲解法、模仿法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军人的职责是神圣的。
战火纷飞的年代,他们冲锋陷阵;和平建设年代,他们同样在默默奉献。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关于军人的文章,让我们去了解不同时代的军人生活。
二、讲授新课1、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2、教师领读词语,每次三遍。
3、板书重点词语的含义、组词、造句。
三、词语讲解:垒(动)垒院墙垒围墙他在同父母一起垒院墙。
授粉(动)受精经过授粉人工授粉自然授粉这种植物需要人工授粉才能结果。
节奏(名)节奏快慢音乐节奏他随着音乐节奏跳起了新疆舞。
捏(动)捏泥巴捏泥人拿捏美术课上,艾力正在捏泥人。
探亲(动)看望久别的亲人。
回家探亲探亲归来打算探亲探亲表 1哥哥在外地工作,这次回来是为了探亲。
2他去北京探亲了。
播种(动)种植(近)播种小麦春天播种需要播种春天的时候,我和家人一起在地里播种小麦。
扎根(动)安家落户。
生根(近)扎根边疆落户扎根为了祖国的建设,我在边疆扎根。
沉闷(形)使人感到沉重而烦闷。
同:烦闷这里的气氛,让人感到沉闷。
来历(名)人或事物的历史背景。
来历不明他的来历这个人来历不明,我们要小心。
前往(动)同:前去;反:停歇、停下我陪同妈妈前往北京。
打住(动)停止,停住(近)就此打住打住话题不要打住我们这节课就此打住。
人工(形)人为。
(反)天然、自然人工湖、人工形成、人工合成这种东西是经过人工合成的。
照看(动)照顾、看护(近)照看孩子照看一下照看房屋照看亲人妈妈不在家,我要照看弟弟。
最新北师大版高一语文必修1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2 诗二首
最新北师大版高一语文必修1电子 课本课件【全册】
我爱这土地
最新北师大版高一语文必修1电子 课本课件【全册】
故土
最新北师大版高一语文必修1电子 课本课件【全册】
3 狱中上母书
最新北师大版高一语文必修1电子 课本课件【全册】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第一单元 家国情怀
最新北师大版高一语文必修1电子 课本课件【全册】
阅读与鉴赏
最新北师大版高一语文必修1电子 课本课件【全册】
1 我们对香港问题的基本立场
最新北师大版高一语文必修1电子 课本课件【全册】
最新北师大版高一语文必修1电 子课本课件【全册】目录
0002页 0063页 0131页 0163页 0213页 0265页 0293页 0385页 0440页 0471页 0541页 0579页 0647页 0649页 0709页 0763页 0772页
第一单元 家国情怀 1 我们对香港问题的基本立场 我爱这土地 3 狱中上母书 书面表达:话题作文 第二单元 青春岁月 4 诗二首 相信未来 6 草莓 阅读与鉴赏 8 项脊轩志 10 葡萄的精灵 书面表达:书信写作 第四单元 自然之思 11 自然界和社会 13 遥远的自然 表达与交流
狱 中 上 母 书
狱中上母书教学目的:1、体味作者写作绝命书时复杂丰富的感情;理解作者轻生命、重大义的英雄气概。
2理出文章的情感线索。
教学重点:体味作者写作绝命书时复杂丰富的感情;理解作者轻生命、重大义的英雄气概。
教学难点:理出文章的情感线索。
教学课时:第二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节课疏通文章,了解文章中涉及到的文学文化常识。
)一、导入:诗词填空斐多非“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
”文天祥“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谭嗣同“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英雄们在面对死亡的时候,通常的表现是什么样的?二、问题:夏完淳在狱中给自己的母亲写这样一封绝命书的时候,是不是和上述各位有着相同的表现?(不是,百感交集的。
)三、课文感知。
十七岁对夏完淳来说,意味的是家与国、聚与别乃至生与死的抉择。
面对这样的“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夏完淳用区区六百个字写下了这封绝命书。
心中的感情能不能用六百个字诉尽?肯定不行。
所以作者自称文章“语无伦次,将死言善。
”在六百个字背后究竟隐藏着作者多少难言的、未尽的话,需要我们去体味。
只有独处这六百个字背后夏完淳心中的千丝万缕、千头万绪、千言万语,我们才能真正理解英雄的伟大。
齐读课文,前三个小组,结合文章中提到的“哀哀八口”,分别讨论一下夏完淳在告别自己的上辈(双慈)、同辈(新妇、姐妹)和下辈(子女、外甥)时的复杂心情。
第四组辨析一下作者在告别两位母亲(生母和嫡母)时的不同心情。
提示:对不能奉养母亲、不能照顾新妇、子女的愧疚,对自己死后家人何以为生的担心,对深爱自己的人的不舍,对将家事尽托于尚年幼的外甥的无奈……四、思考:夏完淳对自己的决定有没有一丝后悔或者犹豫、动摇呢?为什么?提示:没有。
1、他之所以不能奉养母亲,是为国事奔波。
他反复强调自己的行动是继承父亲的遗志,今日之举也是以身殉父,“为父为君,死亦何负于双慈?”2、今日他正是抱定了必死的决心才把家人一一托付,如果心中有犹豫,就不会有此举。
北师大版必修1高中语文《家国情怀 阅读与鉴赏 3 狱中上母书》优质课教学设计_1
狱中上母书教学设计夏完淳(1631——1647,字存古,江苏华亭即今松口人,聪明早慧,五岁知书史,九岁能创作诗文辞赋)。
夏完淳是明末著名的少年爱国英雄,其父夏允彝和老师陈子龙也都是当时有名的学者和爱国志士。
在家庭环境的熏陶下,他十四岁就跟随父亲起兵太湖,参加抗清活动。
父亲牺牲后又随老师继续与清兵作战,在1647年7月兵败被俘,不屈而死,年仅十七岁。
在狱中他写了三篇遗书:《狱中上母书》、《遗夫人书》和《土室余论》,以此来表达壮志未酬,英雄遗恨的爱国情感。
此文是临刑前写给生母和嫡母的信。
信中回顾了两年来起兵抗清的坎坷经历,抒发了国难家仇集于一身、死不瞑目的英雄遗恨,表现了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和视死如归的大无畏精神。
文章吞声泣血、悲壮淋漓,这就义前的慷慨悲歌是一篇千古不朽的爱国主义杰作。
1、课文分析:文章第一小段,开头便点出自己即将赴义,以身殉父而不得报母。
文笔干净简洁,语气干脆肯定,这种开门见山的写法再现了临刑前时间上的紧迫感;同时“以身殉父”、“不得以身报母”,又为这封绝笔书定了一个基调,确定了一个前提:面对生与义的抉择、家与国的矛盾,一个人应该怎样行动。
全文就是围绕这个点来抒发烈士自己为国忘家、舍生取义的爱国之情和英雄之志的。
第二自然段,回顾起兵以来的坎坷经历,叙述国与家的种种不幸,抒发大仇未报,大恩未酬的满腔遗恨。
作者满怀酸痛地回顾了两年来父子为国奔波的坎坷经历。
据《明史》记载,1645年6月,夏氏父子起兵松江,以吴志葵的水军为骨干,联络各处义军攻打苏州,以图切断清军在南京与杭州间的联系,阻其南侵,但陈兵城下四十五天,围城失败,清军大举反攻,8月攻陷松江,吴志葵遇害。
9月17日,夏允彝投水自杀以身殉国,这就是文中所说“严君见背,两易春秋”的背景。
1646年春,夏完淳继续父亲遗志,与老师陈子龙、岳父钱梅再次起兵,不久又为清浙闽总督张存仁击溃,陈子龙投水自杀,夏完淳与岳父被俘。
这就是作者文中所说的“一旅才兴,便成齑粉”,作者把这种不屈不挠、前赴后继的抗清经历概括为八个字“冤酷日深,艰辛历尽”。
文言课件《狱中上母书》39页PPT
1、纪律是管理关系的形式。——阿法 纳西耶 夫 2、改革如果不讲纪律,就难以成功。
3、道德行为训练,不是通过语言影响 ,而是 让儿童 练习良 好道德 行为, 克服懒 惰、轻 率、不 守纪律 、颓废 等不良 行为。 4、学校没有纪律便如磨房里没有水。 ——夸 美纽斯
5、教导儿童服从真理、服从集体,养 成儿童 自觉的 纪律性 ,这是 儿童道 德教育 最重要 的部分 。—— 陈鹤琴
谢谢!Leabharlann 61、奢侈是舒适的,否则就不是奢侈 。——CocoCha nel 62、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 ,如日 中之光 ;志而 好学, 如炳烛 之光。 ——刘 向 63、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孔 丘 64、人生就是学校。在那里,与其说好 的教师 是幸福 ,不如 说好的 教师是 不幸。 ——海 贝尔 65、接受挑战,就可以享受胜利的喜悦 。——杰纳勒 尔·乔治·S·巴顿
高中语文北师大版必修一《1.3狱中上母书》教学课件
思考:夏完淳对自己的决定有没有一丝后悔 或者犹豫、动摇呢? 为什么?
• 1、 他之所以不能奉养母亲,是为国事奔波。他反复强调自己的行动是继 承父亲的遗志,今日之举也是以身殉父,“为父为君,死亦何负于双慈?”
• 2、 今日他正是抱定了必死的决心才把家人一一托付,如果心中有犹豫, 就不会有此举。
• 3、 他反复强调“有一日中兴再造”、“二十年后再为北塞之举”,“报 仇在来世”,说明即使给他重来一次的机会,他还是会做同样的选择。
回顾起兵以来的坎坷经历,叙述国与家的种种不 幸,抒发大仇未报,大恩未酬的满腔遗恨。
置后:抱养他人之子 为后嗣,以继承香火
雄:男孩
节:气节;节操
如:如同;像
慈君托之义融女兄,生母托之昭南女弟。淳死之后, 新妇遗腹得雄,便以为家门之幸;如其不然,万勿置后。 会稽大望,至今而零极矣。节义文章,如我父子者几人 哉?
以致尊贵的慈母托身于空门,生母则寄生在异姓之家。一 门漂泊,活着不能相互依靠,有人死了也不能相互安慰,我今 日又奄忽先赴九泉,不孝之罪的深重,连上天都已知晓了。唉, 两位母亲都健在,下面又有妹妹、女儿,家运衰败,并无兄弟。 我死了并不足惜,我所哀痛不已的,是家庭的众多人口今后怎 么生活。
已:停止,罢了
诛殛:诛杀
舍:饶恕、 妄言:乱说 放过
顽嚚:愚顽而多言不正的人
像西铭先生那样地立一个不肖的后嗣,为旁人所诟骂讥笑, 还不如不立为好!唉!天地是无穷无尽的,家族却不可能永远绵 延不绝。有一日朝廷中兴重建,那么,我们就能千百年地在庙中 接受祭祀、供养,又哪里只是享受麦饭豚蹄,不至成为饿鬼而已, 如果有人妄言另立后嗣,我与父亲在冥中一定要诛杀这个顽固愚 蠢之人,决不饶恕他。
作者简介
夏完淳在世只有17年,但他在明末文坛上却有着不可 磨灭的光辉。
高中语文北师大版必修1 1.3《狱中上母书》课件2
父亲牺牲后又随老师继续与清兵作战,在1647 年7月兵败被俘,不屈而死,年仅十七岁。在狱 中他写了三篇遗书:_《__狱__中__上__母__书__》___、《遗 夫人书》和《土室余论》,以此来表达壮志未 酬,英雄遗恨的爱国情感。此文是临刑前写给 生母和嫡母的信。信中回顾了两年来起兵抗清 的坎坷经历,抒发了国难家仇集于一身、死不 瞑目的英雄遗恨,表现了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 和视死如归的大无畏精神。文章吞声泣血、悲 壮淋漓,这就义前的慷慨悲歌是一篇千古不朽 的爱国主义杰作。
八、经典语段
淳一死不足惜,哀哀八口,何以为生?虽然,已 矣!淳之身,父之所遗;淳之身,君之所用。为 父为君,死亦何负于双慈!但慈君推干就湿,教 礼习诗,十五年如一日。嫡母慈惠,千古所难。 大恩未酬,令人痛绝。
(《狱中上母书》)
课堂互动探究
主题感悟 本文是公元1647年(清顺治四年)夏完淳在南京狱 中写给其生母及嫡母的绝笔信。作者在临刑前为 “不得以身报母”而深感悲痛;为家中“八口”的生 计问题而深感忧虑;但他又认为:“为父为君, 死亦何负于双慈”,“以身殉父”是死得其所的。 文中表达了作者以身赴义、视死如归的民族气节。 文中所表述的“忠”、“孝”等词句,在当时的背景 下,是和民族气节紧密相关的。全文一唱三叹, 慷慨悲壮,感人至深。
第3课 狱中上母书
诗海探珠
南海旅次 曹松
忆归休上越王台, 归思临高不易裁。 为客正当无雁处, 故园谁道有书来。 城头早角吹霜尽, 郭里残潮荡月回。 心似百花开未得, 年年争发被春催。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连年滞留南海时的 思归之作。诗歌以翻腾起伏的思绪作为结构线 索,在广州的独特地理背景的衬托下,着力突 出登高、家信、月色、春光在作者心中激起的 反响,来表现他羁留南海的万缕归思。首联从 广州的著名古迹越王台落笔,独出心裁地写成“ 忆归休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外思考
结合本文思考古代文化中“孝”与“忠” 的关系。
以夏பைடு நூலகம்淳与“双慈”的关系,了解中国古 代的家庭成员关系。
本课结束,谢谢!
四、文本分析
作者称自己这封信“语无伦次”。其实结构还是很清楚的。首尾兩段, 前者申述与母诀別的原因,后者抒发与母诀别時的慷慨之情。中间三 个自然段分別从三方面立下遗言。
但他之所以說“语无伦次”。是因为他又把满腔的爱国热情化在全篇 之中,“一篇之內三致志焉”地反复抒发。具体来说: 在第一层中,他陈述了自己“本图复見天日,以报大仇”的雄图大志, 抒发了“奈天不佑我,钟虐先朝”的亡国之慨。
2.对下列句中加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奈天不佑我,钟虐明朝 [聚集] B.新妇遗腹得雄。 [男孩] C.有一日中兴再造,则庙食千秋 [死后立庙享受 祭祀] D.含笑归太虚,了我分内事。 [指玄理]
2答案.D (指“天堂”)
3.下列各项属于夏完淳嘱托家事并能表现他视死如归精神 的一组是 ( )
4.下列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夏完淳是明末清初反清的英雄,他跟父亲参加抗清起义同时殉国,
死时年仅17岁。这封信是他被捕即将受刑之前写给他的嫡母和生母的。 B.夏完淳坚决反对在他死后为他抱养别人的孩子为后嗣,因为他担 心所立后人万一为人不轨,将为人所诟笑,不如不立为好。 C.夏完淳将家事主要委托给外甥武功。虽然他视死如归,但对新妇还 是有不尽之情,对双慈在堂、妹妹未嫁还是有无限的忧虑。 D.全文洋溢着令人感佩的英雄主义气概。结尾以五言诗式的咏唱来抒 发豪情,感悟哲理,冷对屠刀,神游天地。
作者简介
夏完淳在世只有17年,但他在明 末文坛上却有着不可磨灭的光辉。 夏完淳短暂的一生中,著有赋12篇, 各体诗337首,词41首,曲4首,文12篇。
他十四岁就跟随父亲起兵太湖,参 加抗清活动。父亲牺牲后又随老师 继续与清兵作战,在1647年7月兵 败被俘,不屈而死,年仅十七岁。
夏完淳智羞洪承畴
痛了!
人生谁无死,贵在死得其所。父亲能成为忠臣,儿子能成 为孝子。含笑归天,完成我的分内之事。从佛教的原理来说, 一切事物本都未尝生存,我把自己的身体看得象破旧的鞋子 一样地不足珍惜。我只是为刚正之气所激,因而懂得了天人 之理。十七年来只是一场恶梦,报仇在于来世。我的神魂将 遨游于天地之间,我对一切都毫无愧怍。
最后一层,以诗作结,更直接抒发了”父得为忠臣,子得为孝子”的爱国之 情。可以说全篇处处洋溢著強烈的爱国之情,与其說是“语无伦次”,不如 說是随处辄发,这正是其人其文最可宝贵之处。
五、译文
不孝完淳而今死了,以身体奉献给父亲,不能再以身体来报答母亲了。 自从父亲离我而去,悲痛地过去了两个年头。怨恨惨痛越积越深,历尽
唉!国家复兴无望,就等于我没有后人。如果有朝一日朝廷中兴重建,那么, 我们就能千百年地在庙中接受祭祀、供养,又哪里只是享受麦饭豚蹄等简单祭 祀,不至成为饿鬼而已,如果有人妄言另立后嗣,我与父亲在冥中一定要诛杀 这个顽固愚蠢之人,决不饶恕他。兵戈遍布天地,我死之后,战乱不会有停止 之日。两位母亲请好好保重玉体,不要再把我挂在心里。二十年之后,我跟父 亲将在北方举行起义,反清复明。不要悲伤,不要悲伤!我所嘱托的话,千万 不要违背。
武功甥是未来大有成就的人物,家里的事都交托他。清明 和盂兰节,以一杯清酒,一盏寒灯来供我,使我不至于成为 无人祭祀的饿鬼,我的愿望就已达到了。 妻子与我成婚二年 以来,贤孝素来为人所深知,武功甥为我好好地看待她,这 也是武功甥与我之间的甥舅情谊!
语无伦次,而这都是将死之时的肺腑之言。悲痛,太悲
在第二层中第一自然段,他一方面向双慈立下遗言,深感“大恩未酬,令人 痛绝”;一方面又抒发了“为父为君,死亦何负于双慈”的豪情壮志。在第 二自然段中,他一方面自己忧虑有无后嗣,一方面又明确意识到国家民族都 亡了,个人哪还有立后不立后的问题?只要“一日中兴再造”,自己就会 “庙食千秋”,自然有后了。充分体现了把个人之小我与国家之大我相結合, 以小我服从大我的爱国精神。在第三自然段中,他一方面把家室托付于給外 甥,一方面又宣称自己二十年后要再变成一条好汉,“为北塞之举”,其爱 国感情之深真有如“精衛銜微木,將以填滄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
了艰难辛苦。本来希图重见天日,以报大仇,使死者得到赠恤,生者获得荣 耀,向九泉之下的父亲报告我们的成功。无奈上天不保佑我们,把灾祸集中 于先朝,一支军队刚一起来,就立即被粉碎。去年的义举,我已自以为非死 不可,谁知当时不死,却死于今天,短短地延续了两年的生命,却没有一天 得以孝养母亲。以致母亲托身于空门,生母则寄生在异姓之家。一门漂泊, 活着不能相互依靠,有人死了也不能相互安慰,我今日又将很快奔赴九泉, 不孝之罪的深重,连上天都已知晓了。唉,两位母亲都健在,下面又有妹妹、 女儿,家运衰败,并无兄弟。我死了并不足惜,我所哀痛不已的,是家庭的 众多人口今后怎么生活。
A.武功甥好为我善待之 大道本无生,视身若敝屣 。 B.一旅才兴,便成齑粉, 人生孰无死,贵得死所耳。 C.大造茫茫,总归无后 一杯清酒,一盏寒灯。 D.双慈善保玉体,无以淳为念 ,本图复见天日,以报大仇。
3答案:A (B一是说刚起义便失败,一是说视死如归;C.一是对死后
的理解,一是对死后逢年节的微薄要求;D.一是对两位母 亲的希望,一是对起义的意图)
如本文写作特点:充沛的气势(浩然正气)与复杂丰富的感 情(沉痛、负疚、慷慨、关切等)交织在一起,形成一种苍 凉悲壮的风格,具有一种回肠荡气、撼动人心的艺术力量。
三、字词认读
麦饭豚(tún )蹄 诛殛(jí) 顽嚚(yín) 菽(shū )水
门祚(zuò) 结缡(lí) 溘(kè)然 馁(něi )
在南京受押的八十天,是夏完淳人生旅途 的最后八十天。其间,他不仅智斗大汉奸 洪承畴,巧妙羞辱了这位满清鹰犬,并且 自激自盛,赋诗写词多篇,表达了他“今 生已矣来世为期”的冲天豪情和“家国之 仇未报”的遗恨。
二、诗文风格
他15岁前的早期作品,受拟古主义影响,内容比较单薄。如 《青楼篇》、《杨柳怨》等诗,描写“醒来锦袖飘歌院,醉 后红牙唱酒楼”的游冶生活,反映了他作为贵公子的思想局 限。但在明亡之后,他投身抗清义军,所作诗文迥然一变, 不再以拟古为主旨,而是直抒胸臆,不事雕琢,形成朴直爽 朗、慷慨悲壮的创作风格,产生了巨大的艺术感染力。
虽然如此,但是,就这样吧!我的身体是父亲遗给我的,我的身体是为国君 所用的,为父为君而死,又哪里是辜负两位母亲,但母亲对我爱护备至,教我 学礼习诗,十五年来从未改变,嫡母如此慈爱恩惠,千百年来所少有。大恩未 曾报答,使我悲痛到了极点,——现在我只得把尊贵的慈母托付给义融姊,把 生母托付给昭南妹了。我死之后,如果妻子能得到一个遗腹子,那就是家门的 幸运。如果不然,千万不要过继别人的孩子延续后代。会稽的大望族至今如此 零落已极。节义文章象我父子这样的有几个,象西铭先生那样地立一个不肖的 后嗣,为旁人所诟骂讥笑,还不如不立为好!
四、文本分析
该文选自《夏完淳集》卷八。这是公元1647年(清顺治 四年),夏完淳在南京狱中写给其生母及嫡母的绝笔信。 作者在临刑前为“不得以身报母”而深感悲痛;为家中 “八口”的生计问题而深感忧虑;但他又认为:“为父 为君,死亦何负于双慈”,“以身殉父”是死得其所的。 表达了作者以身赴义、视死如归的民族气节。文中所表 述的“忠”、“孝”等词句,在当时的背景下,是和民 族气节紧密相关的。全文一唱三叹,慷慨悲壮,感人至 深。
六、小练习
1.下列各组加线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痛自严君见背,两易春秋。魏其者,沾沾自喜耳,多易
B.门祚衰薄,终鲜兄弟。
治大国如烹小鲜。
C.相托之言,慎勿相负。 奇正相生,如循环之无端,孰能穷之?
D.但为气所激,缘悟天人理。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1答案.D [A.改变/轻率;B.缺少/鲜鱼;C.我/互相、交互;D.都作 “因为”讲]
狱中上母书
一、作者简介
夏完淳(1631~1647)乳 名端哥,别名复,字存 古,号小隐,又号灵首。 中国明朝末年诗人,松江 华亭人。为夏允彝之子, 师从陈子龙。完淳自幼聪 明,有神童之誉,“五岁 知五经,七岁能诗文”, 14岁随父抗清。父殉后, 他和陈子龙继续抗清,兵 败被俘,不屈而死,年仅 十七。以殉国前消遣洪承 畴一事,称名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