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用中国方式创造雕塑艺术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如何用中国方式创造雕塑艺术
摘要:雕塑是一种视觉创造,早中国已经发展了很长时间,但是当西方的雕塑
流传到中国,中国的雕塑创造面临着些许障碍。

文章主要从创造雕塑艺术的中国
方式进行分析,希望能给教育者提供借鉴。

关键词:创造;雕塑艺术;中国方式
在上个世纪的中国,东西方绘画时并行存在的,但是东西方雕塑并没有共同发展。

于是
很多学者提出了这样的问题:现在流传于市面上的雕塑要历史中的雕塑有怎样的关联?现今
中国雕塑从事者应该怎样学习西方雕塑,又怎样传承我们国家的特色。

吴为山对这方面提出
了一些措施。

一、构建中国本土雕塑结构
从上个世纪开始,中国雕塑家就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在学习外国雕塑的时候,应该怎
样构建中国本土的雕塑结构。

今天所说的“雕塑”,与中国油画有很多相似之处,都是外来的艺术。

本土雕塑到上个世纪,自打西方雕塑传入到中国后就已经中断了。

以后,本土雕塑只是在民间传播,是师徒相
传的讲授形式。

人们现在说到雕塑时,一般指的都是西方雕塑。

从雕塑的标准来看,很多学
者得出了这样的结论:中国不存在本质上的雕塑。

当然,西方雕塑可以成为中国学者学习的
艺术形式,表达中国人的情感;但我们不应该被动学习外来文化,在学习西方雕塑时还应该
坚持我们国家自己的文化特色,满足社会以及市场的需求,对西方雕塑进行加工,为我所用。

中国不存在本质上的雕塑,这个结论显然是错误的。

从世界的雕塑历史可以看出,雕塑
起源与古代埃及、希腊;古代波斯、印度与古代中国。

如果已经发展了近千年的雕塑到上个世纪就中断了,这是不能得到验证的。

现行的雕塑
与中国历史上的雕塑有什么不同?这不是一个样式问题,每一种艺术背后存在一种文化。


国雕塑是经过千年几点遗存下来的,虽然雕塑的语言和造型发生了改变,但是雕塑后面的观
念与信仰是不可能完全被改变的。

文化的本质就是创新。

中国现在对雕塑创造的追求应该立足于本土的雕塑结构上,建立
雕塑艺术的观念与语言。

只有针对中国雕塑特色,构建中国本土调度结构,才能增强雕塑家
的文化责任感。

二、吴为山的雕塑意义及体系
从时间上来说,吴为山是中国第三代雕塑家。

他的作品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在雕塑界
产生影响,并受到了人们的管制,对上述问题,吴为山也在用自己的态度面对这些问题。

吴为山的雕塑的作用是什么?概括地说,吴为山的作品吸收了东西方优秀雕塑的观念和
语言,并形成以中国为代表的崇尚美学的精神,以西方浪漫主义思想做拓展,面向现今的精
神显示,形成比较有特色的雕塑风格。

吴为山的雕塑构建出了中国雕塑结构。

吴为山的知识体系不只是局限在美术,他的雕塑的发展起点也并不局限在雕塑上。

吴为
山在大学学习及留校任教中,涉猎了很多油画、中国画和书法的知识,也深入研究了美术史
和美术理论;更是专门到北京学习美学和心理学;再后来与很多学者交流互动,开阔了它的
视野,他的知识变得非常渊博。

中国雕塑与绘画虽然是同一种艺术,但是他们在中国的地位有很大的差异。

在中国古代,有“左图右史”的说法,绘画在中国文化是非常重要的,“雅好丹青”是文人必备的文化素养。

与绘画相比,雕塑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却比较低。

只有工匠才会从事雕塑,文人是避之不及的。

在中国以往的观念中,没有将雕塑与绘画看作是同等重要的,这让雕塑难以从美学的方
向进行发展。

雕塑思维的发展限制了中国雕塑的发展。

因此,当西方雕塑传到中国后,本土
雕塑衰落了,这是个自然的过程。

吴为山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雕塑创作,一个方面是中国传统文化,另一个方面是西方外
来的文化。

正是这两个方面能够契合中国雕塑发展现状。

在中国传统文化方面,吴为山对中
国文化精神产生了一些基本看法。

他在作品《模糊与传神》中曾经提出,中国人追求写意精神,中国雕塑也应该通过情感带动作品,传达出气韵生动的特点。

雕塑应该表现出三个层面:轮廓、体积和精神,以捏塑为表现手法。

与西方理性精神不同,中国的理性是实践理性,将
身体与情感结合起来,突破事物的界限,是一种形而上的追求。

从吴为山的雕塑作品中可以
发现,吴为山从以往的雕塑作品中吸收了很多元素,但是这是基于他的作品与中国本土雕塑
一致上进行的,是他有意为之的,对以往的作品再创造。

结语:
吴为山的作品是对话式、开放式的,不是结论式、强制式的。

吴为山在效仿齐白石,除
了和人物交流,也会和观赏者进行交流,还在于自己进行交流,向自己发问。

吴为山的创作,不仅仅是艺术,还是文化创造活动。

吴为山的写意作品是融入了中国意象文化的,是具有很
强烈的中国本土文化特色的。

经过一次次的创造活动,有了更多的作品,就能不断提高雕塑
文化的品质,不断在雕塑创作中超越。

参考文献:
[1李凤志,李娇娇.]器以载道物尽其语——吴文化语境下苏州泥塑视觉语言探微[J]. 美术
教育研究. 2019(14)
[2] 杨淑馨.线在雕塑艺术上的运用研究[J]. 美术大观. 2019(02)
[3] 丁以涵.浅析中国写意雕塑的艺术特征[J]. 美术教育研究. 2018(13)
[4] 杨盼.博物馆文创产品定制化设计研究[J]. 设计. 2018(11)
作者简介:唐任华(1993.11—),男,汉族,广西梧州人,广西艺术学院造型艺术学院,18级在读研究生,硕士学位,专业:美术,研究方向:雕塑艺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