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只有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才能够予以实现的可能 [摘要]“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命题,也是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毕生奋斗的目标。

当下,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课题面前,我们思考个人的发展问题显得尤为必要。

和谐社会的提出不仅是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而且为马克思主义核心命题的实现提供了可能。

[关键词] 每个人的自由发展;和谐社会;以人为本
一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贯穿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主线《共产党宣言》是一部具有时代意义的伟大著作,正如列宁所说:这本书篇幅不多,价值却相当于多部巨著它的精神至今还鼓舞着、推动着文明世界全体有组织的正在进行斗争的无产阶级.重读《共产党宣言》,宣言中深刻论述了人的自由全面发展问题,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着眼于为绝大多数人甚至为每一个社会成员谋利益的根本特点由于资本主社会发展的一条深刻教训,就是社会财富的增长是以牺牲个人的全面发展为代价的,马克思恩格斯强调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本质上是自由人联合体,是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所以,在共产主义社会里能够实现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这不仅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无产阶级运动实践的最高目标,也是马克思主义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这一根本着眼点的最终体现.
马克思说:要不是每一个人都得到解放,社会本身也不能得到解放所以,不允许存在一种以牺牲多数人的利益而保障少数人特权的社会制度,它所期望建立的社会主义新社会是一种维护最大多数人利益的制度.马克思主义所追求的是人的自由发展,存在于社会现实中的活生生的个人是发展的主体.这种自由发展要求人的个性、人格创造性和独立性最大限度地不受阻碍的发展.在马克思那里,人的自由发展是其全面发展的前提,没有人的自由发展,其全面发展便无从谈起.在共产
党宣言中,马克思强调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后来在《资本论》中马克思更明确提出: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共产主义的基本原则.马克思主义所追求的是人的全面发展,既是人的个性、能力和知识的协调发展,是人的自然素质、社会素质和精神素质的共同提高,同时还是人的政治权利、经济权利和其他社会权利的充分实现
二、只有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才能够实现”每个人的自由发展”
160年来,在宣言的指导下,社会主义在一些国家由理论变为现实,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取得了伟大成就,积累了丰富经验今天,尽管世界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变化,但宣言所阐述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完全正确的,对我们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其理论的根源来自于马克思主义核心课题——“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
的自由发展的条件”,马克思主义仍然是和谐社会构建中取之不尽的理论来源。

同时,更为重要的是,和谐社会的提出,为“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提供了可能。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第一代领导集体领导各民族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并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以邓小平为代表的第二代领导集体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了第二次革命即改革开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民族解放的胜利实现,标志着加在中国人身上的社会压迫的解除,人的主体性中的社会性得到进一步张扬,但经济的、文化的种种制约使各族人民在建国后的很长时期内个人发展受到这样、那样的约束。

改革开放的初步胜利成果使物质对人的生活的种种限制有效缓解,但同时也带来了类似于资本主义初期和中期诸多问题,如对物的过度的欲望化追求、对我们栖息其上的大地的不尊重,由此带来的危害亦是不容忽视。

这都说明,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程中,人的自然性和社会性仍有某种程度的不和谐。

党的和谐社会方略的提出是寻求自然性和社会性和谐共存的积极尝试,这种积极尝试是以往资本主义条件下的任何政府所不能做到的,这固然有主观的原因,但客观的经
济制度上的原因仍是根本性的。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总结历史经验基础上的积极探索,特别是在总结我党第一代和第二代领导集体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经验和教训基础上的大胆尝试,也是在汲取江泽民为代表的领导集体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成果基础上的再创新。

其本身是一种历史的积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最新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三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实现”每个人的自由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坚持以人民为本,但我们不能到此为止,应当像《宣言》所阐明的那样,从促进每个人的发展来认识以人为本问题.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曾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坚“持以人为本”的内涵作过精辟的阐释他说: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在此特别提到的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即是指要让我国经济发展的巨大成果惠及每一个人,而决不仅仅是少数人。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首先要满足人民物质上的需要,提高全体国民的生活水平,也就是要使每个人都能分享我国经济发展的巨大成果,只要全体国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推进现代化事业就会得到更加广泛的支持因此,发展必须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着眼点,始终围绕改善人民生活搞建设谋发展,尽快使人民过上更加殷实的小康生活,并不断向更高水平推进.在生活上得到满足后,人民群众会对自己的政治文化权益和自身素质更加关注.
所以,发展既要着眼于人民现实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同时又要着眼于人民素质的提高,尤其要努力促进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科学发展观就是要求在经济发展上,着眼于创造更丰富的社会物质财富,改善人民生活,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在政治发展上,着眼于不断发展社
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
义法制,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和合法权益;在文化发展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的需要,提高人民精神生活质量,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在社会发展上,着眼于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增强社会的创造活力,不断建设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为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四小结
我们构建的和谐社会的理想蓝图,应该是民主法制、公平正义、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这一蓝图的诸多特征中,民主法制、公平正义、充满活力、安定有序等可以视为国家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的积极的主观努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则是解决人的主体性中的自然性问题,我们的最终理想是这两个方面的完美融合。

和谐社会的构建仍会遇到诸多困难,当代社会中仍有很多不和谐的因素存在,但这正说明了我们构建和谐社会的紧迫性。

和以往所有的历史相比,和谐社会的构建最大的成功之处就在于自主自觉地促进人的社会性和人的自然性的和谐共存,这也是以往的任何一个社会都没有做到的。

相信在我们和谐社会的开创性实践中,“每个人的自由发展”就一定能实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