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树藏族自治州高一下学期语文阶段测试试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玉树藏族自治州高一下学期语文阶段测试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1题;共6分)
1. (6分) (2020高一下·长春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初见草原,心就近了,净了,静了。

绿色,像地毯般,无限地向远方伸展、起伏,一望无际。

雪白的羊群,()。

放牧人手持长长的鞭子,偶尔一吆喝声起,在空中飞荡。

远远的蒙古包,传来马头琴声,深情而悠扬,伴着豪放的歌声,久久回荡,__________,应和着草原特有的粗犷。

早上,天是蓝的,平静的蓝,纯净的蓝,似乎浸染过,纯洁如缎子,不夹杂一丝杂质。

可是,一会儿再看时,天空的蓝更亮了,质地更温润,如琢磨得非常光滑的蓝宝石。

有几朵白云挂在上面,还不时地变幻着姿态。

草原的天上地下,哪儿都好,哪一处都看不够,令人沉醉。

眼睛不够使,心也不够使,好多往事在心头涌起,好多故事在回忆里升腾。

头顶高天淡云,脚踏__________,一种顶天立地的豪迈情感__________……翻过一个较高的山丘,一片平原跃然出现在眼前,嗒嗒的马蹄声越来越近,健硕的野马像风一般吹过这片草地,专业的马队紧随其后。

高大的马背上,是一个个身材魁梧的蒙古大汉,裸露的胸肌随着呼吸起起伏伏,结实的手臂__________地拉着马缰,黝黑的脸颊上一颗颗晶莹的汗珠在阳光的折射下变成了彩色……暮色苍茫时,大圆桌上早已摆满了一桌草原特色晚餐,有手抓羊肉、酥油、奶酪、奶皮、血肠、牛大骨等组成的,阿妈的女儿手提一壶香气扑鼻的奶茶,娴熟地为我们在座的每一位客人倒上一碗奶茶,耐心地告诉我们蒙餐的吃法。

其中几个远道而来的游客听得津津有味,听罢恍然大悟地拿起刀具笨拙地切起羊腿肉,盛几勺炒米,放几块奶皮,再佐以一小勺酥油,那滋味真是酣畅淋漓,别样的蒙餐,让我们久久不能忘怀。

(1)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 大圆桌上早已摆满了一桌草原特色晚餐,有手抓羊肉、酥油、奶酪、奶皮、血肠、牛大骨等。

B . 大圆桌上早已摆满了一桌草原特色食物,有手抓羊肉、酥油、奶酪、奶皮、血肠、牛大骨等。

C . 大圆桌上早已摆满了一桌草原特色食物,有手抓羊肉、酥油、奶酪、奶皮、血肠、牛大骨等组成的。

D . 大圆桌上早已摆满了一桌草原特色晚餐,由手抓羊肉、酥油、奶酪、奶皮、血肠、牛大骨等组成的。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 像是珍珠散落在颗颗草原上
B . 像是散落在颗颗草原上的珍珠
C . 像是颗颗珍珠散落在草原上
D . 像是散落在草原上的颗颗珍珠
(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
A . 余音缭绕如茵绿草情不自禁从容不迫
B . 不绝如缕绿草如茵情不自禁游刃有余
C . 余音缭绕如茵绿草油然而生从容不迫
D . 不绝如缕绿草如茵油然而生游刃有余
二、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7分)
2. (6分)(2019·芜湖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当代社会面临的最大问题,是现代化与全球化。

全球化的时代,对墨学发展是挑战,也是机遇。

现代化的文化要求走出传统,面向未来。

全球化的文化要求融入世界,多元并存。

站在现代化与全球化的视野来反观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墨学,应该知道,未来的墨学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首先是墨学的民族性问题。

任何一个民族要想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都必须考虑民族文化的绵延问题。

在此,要反对两种观点:一种认为,墨学是农业文明的产物,与现代文明不相容,应该抛弃传统墨学,拥抱现代西方文化;另一种认为,在先秦墨家思想中,已经具有了化解现代化所带来的问题的文化基因,回归先秦墨学即可以化解现代化产生的各种文化问题。

传统是一个民族的根,根深才能叶茂。

墨学发端于先秦,是民族文化的根系之一,割舍不断。

但同时,任何一个文化的产生都受到时间与条件的诸多制约,墨学也不例外。

中国文化的现代化需要把现代文化的精华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联结起来。

昌明墨学,就要融汇现代理论,对墨学的核心观念进行创造性的诠释,做到返本开新,让墨学成为现代新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墨学也应该是世界的。

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曾经说过“把普遍的爱作为义务的墨子学说,对现代世界来说,更是恰当的主张,因为现代世界在技术上已经统一,但在感情方面还没有统一起来。

只有普遍的爱,才是人类拯救自己的希望”我们生活在一个全球化的时代,由于西方社会经济与科技的暂时强势,一些人以为全球化即西方化,文化上应该广泛输入西方文化,这种观点既是对全球化的中国定位的误解,也是缺乏文化自信的表现。

全球化是全球经济与文化的广泛交融,呈现多元多样的形态。

墨学需开放包容,吸纳西方文化与现代文明中的有价值成分,走向世界,为世界文明做出中国贡献。

早在近代,就有中国知识人认为,墨家的兼爱与基督教的博爱有相通之处,那就是人类之间的爱是平等的。

只不过,当时囿于文化情感,认为基督教的博爱源出墨子的兼爱。

一个多世纪过去,我们完全可以认为,基督教的博爱与墨家的兼爱,同样对人类作出了贡献,虽然两者之间有较大的不同。

博爱是神性的爱,根源在于造物主上帝,造物主爱受造者,是受造者之间彼此相爱的根据。

上帝对世人的爱是不平等的,是恩宠,是无私的,自上而下的。

世人之间的爱是平等的,超越功利的。

但墨家的兼爱是人性的爱,源出于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需要,兼相爱,交相利。

从内容上看,墨学的兼爱伦理是一种功利主义的伦理观,有利于化解全球化所面临的分歧冲突,实现世界的和谐共生。

因而,墨学的兼爱实用理性伦理具有普适性的特征,理应成为现代世界的伦理规范之一。

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兼相爱,交相利的墨家思想可以成为现代世界的文明内核之一,成为现代世界的伦理黄金律。

墨学当仁不让地承担起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历史使命,成为多样性的世界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

(摘编自解启扬《墨学能否现代化与世界化》)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 要求走出传统、面向未来的现代化和要求融入世界、多元并存的全球化是当代社会面临的最大问题。

B . 汤因比肯定了墨学对于现代世界的意义,他认为,墨学把普遍的爱作为义务,是人类拯救自己的希望。

C . 基督教的博爱和墨家的兼爱虽有不同,但二者都认为人类之间的爱是平等的,对人类作出了同样的贡献。

D . 墨学的兼爱实用理性伦理因利于实现世界的和谐共生而具有普适性,理应成为现代世界的伦理规范之一。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文章分析墨学走向世界的可能,目的是指出传统文化应成为世界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

B . 在论述墨学的民族性时,作者先是明确反对两种观点,然后指明昌明墨学应有的做法。

C . 文章采用了总分的结构模式,从民族性和世界性两个角度分别论述了墨学的发展前景。

D . 文章的最后一段,在与博爱的比较中,突出了墨家的"兼爱"对当今世界的重要价值。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 先秦墨家思想,虽有可取之处,但不能化解现代化产生的各种文化问题。

B . 光大墨学就是在墨学的传统基因上嫁接现代文明,以此构建新的文化体系。

C . 如果正确理解了全球化的中国定位,那么,在文化上就不应输入西方文化。

D . 实现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愿景,必须依托主张“兼相爱、交相利”的墨学。

3. (12分)(2020·武昌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黄河入海
叶梅
很久以来,我对滔滔黄河如何注入大海充满了向往,那一番情景,是滔天巨浪?是长龙摆尾?或是桀骜不驯、浩浩汤汤?我一次次想象它的激越,想亲眼见到它的渴望与日俱增。

2019年夏末,如愿以偿,我来到了黄河入海口东营。

一路上,我想起青海的好朋友梅卓,她是一位美丽的藏族女诗人,一直生活在青藏高原。

她说她的父老乡亲敬畏雪山化出的涓涓溪流,从不敢用任何不洁之物亵渎流水。

每逢吉祥的日子,她的乡亲们都会跋涉到雪山脚下取回清水,供奉在家里。

梅卓在说这些话时,一脸虔诚,这使她本来好看的双眼显得更加清澈透亮。

我又想到曾经去过的青海三江源,那大江大河的发源地是如此宏阔而寥远,连绵起伏的可可西里山及唐古拉山脉横贯其间,高耸入云的雪山冰川巍峨庄严,一派圣洁,而雪山脚下涌出的清泉则如从天而降的仙女,一群群前后欢跳着,四处流动……一时分辨不清,是哪些涓涓雪水流归了黄河?
有关黄河源的记载,《尚书·禹贡》即有“导河积石,至于龙门”之说。

唐王朝和吐蕃来往密切,特地派遣过一些官员和旅行家在河源探访吐蕃王松赞干布,还在这一带迎娶了不远万里前来和亲的文成公主。

这黄河之源,想必也勾起公主更加强烈的思乡之情,但她若能知道她的故事将随着黄河之水久久流传,成为民族亲情千秋美好的见证,一定会欣慰。

青藏高原孕育了三条大河:黄河、长江、澜沧江。

黄河为何选择流向北方,这是大河深藏的秘密。

或许她从巴颜喀拉山脉初生之时,便与长江、澜沧江心照不宣,以对生命无边的仁慈和默契,各自选择了不同的去向,在持续的前行中不断丰盈,哺育着亿万生灵。

从雪山到海洋,这条中国北方的大河,流向西北干涸的山峦和土地,滋润了广袤的高原与平原,最后注入渤海。

她经历了一路惊险传奇,是在山地峡谷间穿行,又随手造就出富饶的河套平原;随后急转朝南,飞流直下,将黄土高原的泥沙裹挟而去;继而摇荡前行,过三门峡,长驱直入,横贯华北平原;在她奔向大海的前夕,将挟带而来的泥沙堆积成一块块新生的陆地,任那里绿芽萌发,草木葳蕤。

我追随着她的气息,终于来到了黄河入海口,也就是她不断簇拥而成的土地上。

前往入海口的路上,黄河就在相距不远的大堤之外,行高处,能时时看到她万马奔腾似的流动,仿佛听到那大河的咆哮。

漫漫长路,她润泽了广袤的土地,孕育了中华文明。

人们用这母亲河灌溉农田,兴修水电,她是沿途人民的生命源泉,也是文明得以为继和可持续发展的保障。

但就在前些年,人们突然发现,黄河竟然出现断流现象,究竟是源头的雪线下降,黄沙遮蔽?还是沿途树木减少,水系退化?或是人们过度开发利用,造成环境恶劣河水干涸?下游有些河段竟然只剩了浅浅的水面,浅得人赤着双脚就能过河去,怎不叫人痛彻心扉?
欣喜的是,那片通往黄河入海口的葳蕤湿地,展现了东营人的良苦用心。

近些年来,人们越来越清醒地意识到人与自然的关系,上至黄河源头,下至黄河入海口以及渤海,启动了全面保护的战略规划,还大自然以勃勃生机,日见成效。

受到黄河馈赠的东营似乎迎来了高原的某种气息,那受到呵护的湿地一望无际,青苍苍的芦苇枝叶舒展,密不透风,水洼里虫鸣鱼跳。

辽阔的湿地成为鸟儿的乐园,每年南来北往的近六百万只鸟儿在此越冬、繁殖和歇息,丹顶鹤、白鹭、天鹅……数不清种类的鸟儿们在湿润的草地、密集的芦苇丛中优雅地翩翩起舞,它们组成曼妙的队列,在这片与大海相依的天空之上此起彼伏,高飞低唱,仿佛都在一同欢迎远道而来的黄河之水。

眼见得,黄河就要扑向大海了,那是她日夜奔走终将回归的家园。

她一定是远远地看见了那一片蔚蓝,从那么遥远的高原到此,她从未停歇,即便已是千辛万苦,也仍然毫不踌躇地奔涌向前,那排山倒海的波涛便是她急急的脚步。

她有一些矜持,可以从她回卷的瞬间看出来,但终归,她气势磅礴地迎着海洋而去。

于是,那一道令人极为震撼的奇观便出现了:巨大的黄河浪潮与渺远的蓝色大海紧紧相汇,持续着,连绵不断……那是经历了无数厚土濡染而成的雄浑的黄,那是经历了从陆地湖泊——海的沧桑演变的无尽的蓝,两者都是天地的原色。

这时候,你还可以明显地看到,奔腾而来的黄河即使进入了大海,但依然按捺不住地倔强。

她在一派宽容的蓝色之上掀起一股又一股巨浪,浪的尖顶扬起一堆堆雪白,展现出大河一如既往的冰雪性情——她到此时,也没有忘记雪山的恩典,试图留下自己的本色。

在那里,在那遥远的、人的视线难以企及的海之深处,她终于化作了海。

(节选自2019年12月14日《人民日报》)
(1)下列对本文艺术特点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文章开头一段连用三个问句,表达对黄河入海情景的想象,突出了作者对亲临其境感受壮观景象的向往,也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B . 藏族女诗人梅卓讲述乡亲们如何敬畏雪山溪水时,文章写她“本来好看的双眼显得更加清澈透亮”,运用
肖像描写突显人物的虔诚。

C . 文章前后照应,首尾圆和。

文中借助联想和想象展现黄河的风貌,最后浓墨重彩实写黄河入海的场景,至此作者的情感也达到高潮。

D . 文章开头称黄河为“它”,后面则改称“她”,人称用词从客观性的表述变为拟人化的表述,意味着作者的情感在一步步深化。

(2)本文以“黄河入海”为题,有哪些作用?
(3)如果将本文收入一本散文集,文集中有“神州揽胜”和“文明探源”两个栏目,你认为应该把本文放在哪个栏目中?请结合文本内容,阐述你的理由。

4. (9分)(2019·辽源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网络动画是为互联网而生的动画类型,目前比较准确的定义应是:网络动画是根据互联网的传播特点制作,并且以互联网为主要发行渠道的动画作品。

网络动画技术表现形式为GIF(1994—2000)、Flash(2000—2005)、Video (2005—今)以及新兴的VR动画等,接收终端也经历了PC,手机等智能终端变化。

与传统动画相比,网络动画在作品的审美倾向、题材选择、表现尺度、类型细分,叙事节奏、视觉呈现上有较明显的特征和差异。

网络动画以其独特的表现内容、表现形式、视觉形象等,吸引着大量年轻粉丝,成人化倾向明显。

数据显示,网络动画在20岁以下及20—30岁年龄段群体中覆盖率分别为43.8%和43.6%,其中以月收入较高人群(超过10000元)和无收入人群覆盖率最高,分别为36%和35.4%。

这说明网络动画主要受众群以无收入的学生和有较高收入的都市白领为主。

网络动画产业在融资渠道、成本控制、制作周期、评估手段、产业价值链条等方面都有新的探索和特点。

网络动画大多是周更,长度在几十集、甚至上百集,大量网民参与以及互联网海量存储能力使日益增多的网络动漫平台储备剧增。

基于互联网特性,经过网民或从业者大量原创产品在网络上“试错”,这些作品有了与市场对接的机会,也减少了作品后期开发的市场风险。

(摘编自孙平《中国网络动画产业现状探析》)
材料二:
2017年,腾讯、优酷、爱奇艺等国内主要互联网播出平台在引进海外作品的同时,也自觉加大了原创自制的力度。

一系列制作精良的网络动画,有效改变了国产动画的形象,使得“古风”“国风”成为中国青少年的新审美。

网络动画由于互联网受众本身的年龄特征,体现出以“青春”为代表的主题关键词。

例如,《全职高手》根据蝴蝶蓝同名小说改编,讲述了网游高手叶修在遭到俱乐部的驱逐后,召集一群志同道合的伙伴,重返巅峰之路的故事,充满激扬奋进的正能量,《一人之下》的架空世界观把玄幻与现实紧密结合,注重发掘人性的光辉。

经过多年的探索和积淀,中国网络动画的主流,不再是以俊男美女、神鬼妖狐来吸引眼球、哗众取宠,而是通过英雄、个性、梦想等青春主题来与观众产生深层次的情感沟通,逐步从注意力经济发展到情感力经济。

(摘编自《2017年中国动画的理性回归》)
材料三:
在中国网络动画发展的前期,各网络动画公司几乎都是亏损状态,网络动画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后,开始探索出一条与日本和欧美都不同的盈利道路。

动画的制作成本一般都很高,10多分钟一集的网络动画一般要50万元以上,如果没有一条可持续的盈利途径,中国网络动画很难会再有新突破。

现在网络动画的盈利模式--般是通过视频网站购买播放权能够收回一定成本,再授权给一些公司销售动画的有关漫画、图书、衣服、手办、玩具等动画衍生品也能收回一些成本,像秦时明月和不良人授权拍真人剧也是一个不错的模式,有些动画公司还将动画播放权卖到国外赚取版权费,同时一些优秀的动画作品会得到一些国家奖项的奖金,政府的扶持也会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

综合下来,只要动画公司能够制作出优秀的作品,盈利将变得简单。

(摘编自李国正《中国网络动画的发展历程及未来展望》)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网络动画是根据互联网的传播特点制作的,但其发行渠道并不是仅限于互联网。

B . 网络动画比之于传统动画,有明显的特征与差异,其受众不再以未成年人为主。

C . 随着网络动画产业的发展,国内主要互联网播出平台已自觉将主要精力放在原创作品上。

D . 国内网络动画发展前期,网络动画公司基本都是难以盈利的,如今情况有了改变。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网络动画的年轻粉丝以月收入较高人群和无收入人群覆盖奉最高,说明其受众以都市白领与学生为主体。

B . 当前国产网络动画出现了与青少年年龄特征相一致的审美新倾向,开始由注意力经济向情感力经济发展转变。

C . 如今中国网络动画的盈利道路是多向的,通过视频网站购买播放权、授权给相关公司销售动画衍生品、授权拍真人剧以至政府扶持等。

D . 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看,传统动画一度以俊男美女、神鬼妖狐来吸引人,审美倾向、题材选择等。

(3)对于网络动画的现状,三则材料阐述的主要角度各不相同,试分别加以概括。

三、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
5. (11分) (2019高二下·郑州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齐武王演字伯升,光武①之长兄也。

性刚毅,慷慨有大节。

自王莽墓汉,常愤愤,怀复社稷之虑,不事家人居业,倾身破产,交结天下雄俊。

莽末,盗贼群起,南方尤甚。

伯升召李轶等诸豪杰计议曰王莽暴虐百姓分崩今枯旱连年兵革并起此亦天亡之时复高祖之业定万世之秋也众皆然之。

于是自发春陵子弟,与王莽前队甄阜、梁丘赐战,斩首溺死者二万余人。

后三日辰,又与严尤、陈茂遇育阳下,战,大破之,斩首三千余级。

伯升遂进围宛。

王莽素闻其名,大震惧,购伯升邑五万户,黄金十万斤,位上公。

自阜、赐死后,百姓日有降者,众至十余万。

诸将会议立刘氏以从人望,豪杰威归于伯升。

而新市、平林将帅乐放纵,惮怕升威明而贪圣公②懦弱,先共定策立之,然后使骑召伯升,示其议。

伯升曰:“今赤眉众数十万,闻南阳立宗室,恐赤眉复有所立,如此,必将内争。

且首兵唱号,鲜有能遂。

春陵去宛三百里耳,未足为功。

遽自尊立,为天下准的,使后人得承吾敝,非计之善者也。

今切称王以号令。

”诸将多曰“善”。

圣公既即位,拜伯升为大司徒,封汉信侯。

由是豪杰失望,多不服。

平林军攻新野,不能下。

新野宰登城言曰:“得司徒刘公一信,愿先下。

”及伯升军至,即开城门降。

五月,伯升拔宛。

六月,光武破王寻、王邑。

自是兄弟威名益甚。

更始君臣不自安,遂共谋诛伯升。

初,李轶谄事更始贵将朱鲔等,光武深疑之,常以戒伯升曰:“此人不可复信。

”不受。

伯升部将宗人刘稷,数陷陈清围,勇冠三军。

时将兵击鲁阳,闻更始立,怒曰:“本起兵图大事者,伯升兄弟也,今更始何为者邪!”更始君臣闻而心忌之,以稷为抗威将军,稷不肯拜。

更始乃与诸将陈兵数千人,先收稷,将诛之,伯升固争。

李轶、朱鲔劝更始并执,即日害之。

建武十五年,追谥伯升为齐武王。

(节选自《后汉书˙刘演传》)
【注释】①光武:光武帝刘秀。

②圣公:更始帝刘玄,与后文的“更始”为同一人。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 伯升召李轶等/诸豪杰计议曰/王莽暴虐/百姓分崩/今枯旱/连年兵革并起/此亦天亡之时/复高祖之业/定万世之秋/也众皆然之/
B . 伯升召李轶等诸豪杰计议曰/王莽暴虐/百姓分崩/今枯旱/连年兵革并起/此亦天亡之时/复高祖之业/定万世之秋也/众皆然之/
C . 伯升召李轶等诸豪杰计议曰/王莽暴虐/百姓分崩/今枯旱连年/兵革并起/此亦天亡之时/复高祖之业/定万
世之秋也/众皆然之/
D . 伯升召李轶等/诸豪杰计议曰/王莽暴虐/百姓分崩/今枯旱连年/兵革并起/此亦天亡之时/复高祖之业/定万世之秋也/众皆然之/
(2)下列对文中加下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辰,即辰时,古代用天干名称来记时的十二个时辰之一,辰时指上午七至九时。

B . 侯,古时表示贵族或功臣身份地位的爵位之一,其他爵位还有公、伯、子、男。

C . 三军,周代诸侯大国的上、中、下三军,也指步、车、骑三种兵种,此处泛指军队。

D . 建武,年号,是我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汉武帝即位后首创年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刘伯升心怀社稷,抱负远大。

他早年有复兴汉室社稷的志向,广散家财结交天下豪杰,壮大自己的力量,为后来起事打下了坚实基础。

B . 刘伯升极富声望,不战而胜。

平林起义军攻打不下新野,但新野县令表示只要有伯升信物即可归降,伯升军队到后他们马上就投降了。

C . 刘伯升战功显赫,归附甚众。

他大败甄阜、梁丘赐的军队,后又大破严尤、陈茂的军队;当时每天归顺的百姓达十多万人,英雄豪杰也归心于他。

D . 刘伯升不听劝诫,终遭杀害。

刘秀曾告诫伯升不可再信任李轶,伯升没有接手劝告,最终更始帝刘玄在李轶等人的鼓动下拘捕并杀害了伯升。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王莽素闻其名,大震惧,购伯升邑五万户,黄金十万斤,位上公。

②遂自尊立,为天下准的,使后人得承吾敝,非计之善者也。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7分)
6. (7分)(2019·凉山模拟)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节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