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剧老艺术家口述史(四川卷续)之吴斌文篇

合集下载

川剧老艺术家口述史(四川卷续)之邱永和篇

川剧老艺术家口述史(四川卷续)之邱永和篇

十余年 。善 于处理传 统与创新 、 戏与 曲等 关 系。1 9 7 3年进入 四川音 乐学院进修 。发表 多篇 川剧 音 乐创 作与研
究 的论 文 。
关键词 : 邱 永和 ; 川剧 ; 艺术人生 中图分类号 : K 8 2 5 . 7 8 ; / 2 3 6 . 7 1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编 号 : 1 0 0 4 ~3 4 2 { 2 0 1 6 ) 0 6 ~1 2 1 —0 8

学校的时候 , 学制是 向中国戏校学 的。我们老校长 赵培镛 , 整个这一套管理方式 、 模式 , 都是 向中国戏 校学的。中国戏校是 9 年学制 , 它学 9年。像刘长 瑜、 钱浩梁都是 , 学的 9 年。我们学校是地方戏, 于 是学的 7 年 。7 年我学得很扎实 , 但是 现在想起 来 还是很漫长 。这 7 年当中也有好老师教我 , 我 自己
De c . 2 01 6 ( 四川卷 续 ) 之 邱 永和 篇 *
程建 忠 万 平
( 成都 大学 文学与新 闻传播 学院,四川 成都 6 1 0 1 0 6 ) 摘 要 :邱永和 , 四川艺术职 业学院副教授 , 四川省川剧理 论研 究会理 事。从 事 川剧 艺术教 学和 创腔 、 作 曲五
时候 为 什 么 说 是 最 高 峰 呢 ? 因 为 它 出 了一 大批 演 员, 还 有剧 目, 而且那 些剧 目在 全 国都受 到 了专家 学
者 的好评 , 比如《 白蛇传》 等 。当时的一些演员老先
采写 时间 : 2 0 1 3年 1 1 月 4日 采写地 点 : 四川省 J I l ,  ̄ ] t 艺 术研 究院 会议 室
作者 简介 : 程 建忠( 1 9 6 1 一) , 男, 成都大 学文 学与新 闻传播 学院教授 ; 万

川剧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

川剧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高风亮节的无字碑——作曲陈安业卿敦品/文陈安业(1936—2007),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川剧第二批代表性传承人。

2008年2月28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颁证仪式在人民大会堂举行。

公众从表面上551名传承人名单中遗憾地发现,在传统戏剧类中,有两位传承人在评定时间就已谢世,分别是川剧传承人陈安业、苏剧传承人蒋玉芳。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户中心常务副主任张庆善介绍;传承人申报、审查等程序耗时六、七个月,其后历时一个月公示。

有传承人在这期间去世,其保户工作看展的紧迫性可见一斑。

著名川剧作曲家陈安业于己于2007年11月26日病逝,享年72岁。

老人弥留之际念念不忘川剧,“丧事从简”则是留给家人的最后叮嘱。

11月27日陈安业遗体告别仪式在重庆渝中区安乐堂举行,来自重庆文艺界的200多名代表和陈安业先生的亲属送别了这位毕生献身于川剧艺术的艺术家。

不朽的音乐陈安业生于己于1936年6月,四川渠县人。

1950年考入第二野战军三兵团十一军三十二师文工团,任演员、演奏员;1956年在重庆市川剧院任演奏员,1972年从事专业音乐创作,担任重庆市川剧院音乐唱腔设计和作曲。

他作曲创作的《金子》,在戏剧界称为不朽的音乐。

陈安业一身致力于川剧音乐的传承、革新与创造,在传统、新创剧目的唱腔设计和领奏中硕果累累,主要剧目有《绣襦记》、《荆钗记》、《嘉陵怒涛》、《龙泉洞》、《江姐》、《杨汉秀》、《人与人不同》、《梁强》、《一代风骚》、《聂小倩》等,多次在中南海怀仁堂、紫光阁、人民大会堂作汇报演出,并多次荣获四川省、重庆市优秀音乐创作奖和“五个一工程奖”。

同时,记录、整理出版了《川剧胡琴曲牌》、《川剧弹戏曲牌》两书,并为《凉州序》等十首古诗词谱曲,编入重庆市《中小学学生川剧音乐试用教材》。

还承担了《重庆戏曲志》、《川剧音乐概述》部分的撰稿工作,为重庆市文化局民间器乐曲集成办公室记录整理了160余首民间器乐套打乐曲。

川剧老艺术家口述史(成都卷)之徐棻篇

川剧老艺术家口述史(成都卷)之徐棻篇
为全 国三八 红旗手 , 曾任 四川省 文联及 四川省剧协副主席 、 成都 市文化局副局长 , 享受 国务院特 殊津贴。
关键 词 : 徐 菜; 川剧 ; 艺术; 评 论 中 图分 类 号 : 1 2 3 6 . 7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编 号 : 1 0 0 4— 3 4 2 ( 2 0 1 3 ) 0 4— 6 5— 0 6

局 副局 长 , 终 身享 受 国务 院特 殊 津贴 。

有 艺术经 历《 李市 长和我 》 以及 多篇 戏剧 学术 论 的 目标 , 于是 反 右倾 呢 , 我 又成 了被 反 的对 象 。虽 然

采访时间: 2 0 1 1年 l 2月 2 3 日下 午
什么 言行 可 以 和右倾 挂钩 , 但 是受 的牵连 , 当 时是 不 由分 说 的 。但是 这样 子一 来 呢 , 就 斗 争我 , 斗争 我 这 么久 , 最后 也 没有 划我 为右 倾机 会主 义分 子 , 为啥 子
采 访地 点 : 成都 市川剧 院会 议 室 摄 像 录音 : 杜祯 , 段小川
呢?那时党的政策是 , 要县 团级 以上的干部才能划
刘咏涛( 以下 简称 刘 ) : 请 问一 下徐 老 师是 怎 么 为右倾 机 会 主 义 分 子 , 我 呢, 才 毕 业 的一 个 学 生 , 当
进入 川 剧编 辑这 个行 当的 , 也 就是 说 这 方 面的 经历 , 右 倾 机 会主 义 分 子 我 就 不 够 资 格 。所 以后 来 呢 , 就
成 都大 学学 报 ( 社科 )  ̄) 2 0 1 3年 第J l 老 艺术家 口述史 ( 成都卷 ) 之徐禁篇
刘 咏 涛 张 勇
( I . 成都大学 文 学与新 闻传播 学院,四川 成都 6 1 0 1 0 6 ; 2 . 成都 市川剧 院 , 四川 成都 6 1 0 0 2 1 )

情钟川剧老来痴(散文)

情钟川剧老来痴(散文)
以每 小 时 五 十 公 里 的 速 度 昼 夜 兼
级的悉尼歌剧 院亮相 ;2 1 年6 0 1 月 1 日,继田蔓莎、刘萍 、孙勇波之 0
后 ,成 都 市 川剧 院的 青 年演 员 王 玉
梅、南充市川剧团胡瑜斌在第2 届 5 中国戏剧梅花奖评选中摘冠 ,川剧 进入 四川大学等一些高校及 中小学 演 出 ,受 到 热烈欢 迎 ;川剧 “ 变 脸 ” 大师 彭登 怀首 次在 成都 石 室 中学开 设 “ 变脸 ”选修 课 ;特别
的 ( 《 荷珠配》 ,大过戏瘾 ,欢快无
比。
1 5 年 1月我从川大 毕业 ,第 95 1 志愿就选择从事川剧研究 。后来 被分 配到 贵 阳医学 院当政治 课 助

我 从 小爱 看 川剧 ,建 国初 期 我
萧桂英的同班女生胡家豸笑着对 我 说: “ 你扮相英武 ,嗓音宏亮 ,往 台上一站,确有点大将风度 !”我 听 了心 里甜 滋 滋 的 ,从 此 更 加迷 恋
是2 l 年9 l 日中共 中央 政 治局 01 月 7 常 委 李 长春 在 成 都 观看 川 剧 巴山 秀才 ) ,提 出 “ )后 川剧 要 走 到全 国 去 !”这 些 令 人 振奋 的消 息 ,使 已
制成 “ 石镞 ” ,贡 于 当时 的周 王 朝 。乌苏镇 还 以有 捕捞 大 马哈 鱼 的 优 良滩 地 闻 名 中 外 。 据 说 古 肃 慎 人 的祖先 从森 林 里迁 徙到 黑 龙 江 边 时正值 秋 季 。男 人 都到 深 山 里 狩猎 去 了 ,一 连数 日未归 。待 在 江边 的老 弱病 残饥 饿难 忍 ,束 手无 策 。突 然 ,江水 像 开锅似 地
了篇 《 川剧< 姜女>观后 ,发 孟
表在 ( ( 工商 导 报 》 上 ,得 了 1 5 .元

川剧老艺术家口述史(成都卷)之晓艇篇

川剧老艺术家口述史(成都卷)之晓艇篇

川剧老艺术家口述史(成都卷)之晓艇篇万平;马丽【期刊名称】《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1(000)006【摘要】川剧是我国西南地区影响最大、艺术积累最为丰富的地方剧种。

川剧在三百年来的发展过程中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表演艺术家和优秀的剧目。

新中国的建立,使川剧艺术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艺术人才培养、剧目舞台演出方式、剧团体制及生存环境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创造了川剧发展史上的新高峰。

然而长期以来,研究者虽然对一些老的川剧表演艺术家的表演艺术经验作了一些总结,但对川剧表演艺术家们艺术人生的总结却不够重视或者关注不够。

许多川剧老艺术家的“看家法宝”、演出经验与人生体验没有来得及总结,便匆匆离开了我们。

如川剧表演老艺术家阳友鹤、晓舫、竞华、周企何等相继谢世。

抢救他们丰富的人生感悟和表演绝技已刻不容缓。

以成都大学与成都市川剧院联合组成的成都市文化事业建设项目《J11剧老艺术家口述史(成都卷)》课题,即对成都市川剧院已经退休的三十余位老川剧艺术家采用现场采访、口述、笔录、录音、录像等方式,将他们的表演经验,曲目改进的设想,人生的感悟,以及对川剧未来发展与对后生培育的希望,用“实录”的方式保存下来,以进行比较全面、深入的研究和思考。

课题的最终完成将形成一本专著和十余张DVD光盘:《川剧老艺术家口述史(成都卷)》。

为振兴川剧、繁荣四川文艺,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视野下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深入开展,从本期起,本刊将陆续发表该口述史中的部分老艺术家访谈,以飨读者。

【总页数】5页(P82-86)【作者】万平;马丽【作者单位】成都大学,四川成都610106;成都市川剧院,四川成都61002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I236.71【相关文献】1.川剧老艺术家口述史(成都卷)之林捷篇 [J], 万平;李轼华;徐仲旭;李建峰2.川剧老艺术家口述史(成都卷)之唐思敏篇 [J], 殷晓燕;吴念群3.川剧老艺术家口述史(成都卷)之阳荣华篇 [J], 李轼华;蔡少波4.川剧老艺术家口述史(成都卷)之徐棻篇 [J], 刘咏涛;张勇5.川剧老艺术家口述史(成都卷)——刘芸篇 [J], 刘咏涛;马丽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川剧老艺术家口述史(四川卷续)之王诚德篇

川剧老艺术家口述史(四川卷续)之王诚德篇

作者: 万平;严铭
作者机构: 成都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出版物刊名: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页码: 123-128页
年卷期: 2015年 第4期
主题词: 王诚德;川剧;艺术人生
摘要:王诚德,戏剧理论家,编审。

1947年毕业于国立戏剧专科学校理论编剧专业。

曾任《川剧艺术》杂志执行副主编,《中国戏曲志·四川卷》副主编,中国戏曲学会理事,四川省剧协理事兼评论委员会主任,四川省社科联理事,四川省川剧艺术研究院编审,四川省川剧理论研究会会长。

其川剧理论研究受到理论界广泛关注。

川剧老艺术家口述史(四川卷续)之何伯杰篇

川剧老艺术家口述史(四川卷续)之何伯杰篇

川剧老艺术家口述史(四川卷续)之何伯杰篇
万平;冯乃光
【期刊名称】《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7(000)001
【摘要】何伯杰,国家一级演员。

1953年入西南川剧院附属实验学校(即今四川省川剧学校)学习,专攻净角。

继承了著名花脸吴晓雷、梅春林、唐彬如、徐文瀚、金震雷等名老艺人的某些表演技艺,善于通过细腻生动的唱腔,表现人物思想感情,做功绝佳。

担任一百多个大小剧目主角,塑造的诸多艺术形象受到同行赞赏、专家好评,深受观众喜爱。

【总页数】7页(P122-128)
【作者】万平;冯乃光
【作者单位】成都大学,四川成都 610106;四川广播电视大学,四川成都 610073【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825.78;I236.71
【相关文献】
1.川剧老艺术家口述史(四川卷续)之许金门篇
2.川剧老艺术家口述史(四川卷续)之
黄世涛篇3.川剧老艺术家口述史(四川卷续)之赵培华篇4.川剧老艺术家口述史(四川卷续)之张开国篇5.川剧老艺术家口述史(四川卷续)之刘兴明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川剧老艺术家口述史(四川卷续)之王诚德篇

川剧老艺术家口述史(四川卷续)之王诚德篇

川剧老艺术家口述史(四川卷续)之王诚德篇万平;严铭【摘要】王诚德,戏剧理论家,编审。

1947年毕业于国立戏剧专科学校理论编剧专业。

曾任《川剧艺术》杂志执行副主编,《中国戏曲志·四川卷》副主编,中国戏曲学会理事,四川省剧协理事兼评论委员会主任,四川省社科联理事,四川省川剧艺术研究院编审,四川省川剧理论研究会会长。

其川剧理论研究受到理论界广泛关注。

%Wang Chengde ,is a theatre theorist and editor .He graduated from National Academy of Drama in 1947 , majoring in theoretical screenwriter .He was the vice editor of the Journal of Art of Sichuan Opera ,vice editor of the Histo-ry of Chinese Opera-SichuanVolume ,commissioner of Chinese Theatre Society ,commissioner and chief commenter of the Sichuan Theatre Association ,commissioner of Sichuan Social Science Society ,editor of Sichuan Opera Art Research Insti-tution in Sichuan Province ,and Present of Sichuan Opera Theory Research Institution in Sichuan Province .His research is widely known in Sichuan Opera theory field .【期刊名称】《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5(000)004【总页数】6页(P123-128)【关键词】王诚德;川剧;艺术人生【作者】万平;严铭【作者单位】成都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四川成都 610106;成都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四川成都 61010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K825.78;I236.71王诚德,又名王小遂,男,1925年生,重庆市人。

川剧老艺术家口述史(四川卷)之徐寿年篇

川剧老艺术家口述史(四川卷)之徐寿年篇

川剧老艺术家口述史(四川卷)之徐寿年篇
严铭;万平
【期刊名称】《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4(000)002
【摘要】徐寿年,国家一级演员,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川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从事川剧表演四十多年,具有丰富的舞台表演经验.
【总页数】4页(P125-128)
【作者】严铭;万平
【作者单位】成都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四川成都610106;成都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四川成都61010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36.7
【相关文献】
1.川剧老艺术家口述史(四川卷续)之何伯杰篇
2.川剧老艺术家口述史(四川卷续)之许金门篇
3.川剧老艺术家口述史(四川卷续)之黄世涛篇
4.川剧老艺术家口述史(四川卷续)之赵培华篇
5.川剧老艺术家口述史(四川卷续)之张开国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川剧艺术家口述史(梅花奖得主卷)之崔光丽篇

川剧艺术家口述史(梅花奖得主卷)之崔光丽篇

川剧艺术家口述史(梅花奖得主卷)之崔光丽篇
严铭;万平;张萍
【期刊名称】《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8(000)004
【摘要】崔光丽,女,1963年3月27日生,辽宁省丹东人.朝鲜族.国家一级演
员,2003年第20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四川省政协委员,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川剧代表性传承人.12岁开始学戏,16岁时开始担纲主角演大戏,几十年来好戏连台,荣誉等身.工川剧旦角,师从著名川剧表演艺术家王世泽、许倩云,其唱腔华丽动听,表演细腻感人,刻画人物栩栩如生.她的优雅的台步曾被外国观众誉为"东方芭蕾".【总页数】7页(P122-128)
【作者】严铭;万平;张萍
【作者单位】成都大学,四川成都 610106;成都大学,四川成都 610106;四川经济日报社,四川成都 61003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825.78;I236.71
【相关文献】
1.川剧艺术家口述史(梅花奖得主卷)之黄荣华篇
2.川剧艺术家口述史(梅花奖得主卷)之谭继琼篇
3.川剧艺术家口述史(梅花奖得主卷)之古小琴篇
4.川剧艺术家口述史(梅花奖得主卷)之王超篇
5.川剧艺术家口述史(梅花奖得主卷)之王玉梅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川剧老艺术家口述史(四川卷)之左清飞篇

川剧老艺术家口述史(四川卷)之左清飞篇

川剧老艺术家口述史(四川卷)之左清飞篇
胡艳;林琳
【期刊名称】《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4(000)001
【摘要】左清飞,女,川剧旦角,国家一级演员,四川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川剧代表性传承人.她师承广泛,博采众长,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在表演上善于运用传统程式来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细腻含蓄,洋溢出浓郁的生活气息.
【总页数】10页(P106-115)
【作者】胡艳;林琳
【作者单位】成都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四川成都610106;四川省艺术研究院,四川成都61004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36.7
【相关文献】
1.川剧老艺术家口述史(四川卷续)之何伯杰篇
2.川剧老艺术家口述史(四川卷续)之许金门篇
3.川剧老艺术家口述史(四川卷续)之黄世涛篇
4.川剧老艺术家口述史(四川卷续)之赵培华篇
5.川剧老艺术家口述史(四川卷续)之张开国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川剧老艺术家口述史(成都卷)之廖小宣篇

川剧老艺术家口述史(成都卷)之廖小宣篇

川剧老艺术家口述史(成都卷)之廖小宣篇
殷晓燕;吴念群
【期刊名称】《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2(000)002
【摘要】廖小宣,国家二级演员,四川省戏剧家协会会员。

1960年,被选入成都市戏剧学校川剧班学习,受到著名丑角演员李笑非指导,后被统分到成都市川剧院随团学艺,拜丑角表演艺术家周企何为师,此后丑角行当伴其一生。

曾随川剧团赴法国、德国、香港演出,并全国巡演多次,成功塑造了多部戏剧丑角一职,并参演拍摄戏曲电视片、电视剧,曾获成都市青年演员二等奖、金鹰电视大奖荧屏奖,在戏剧舞台上呈现出了丰富的表演经验。

【总页数】5页(P106-110)
【作者】殷晓燕;吴念群
【作者单位】成都大学,四川成都610106;成都市川剧院,四川成都61002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804
【相关文献】
1.川剧老艺术家口述史(成都卷)之林捷篇
2.川剧老艺术家口述史(成都卷)之唐思敏篇
3.川剧老艺术家口述史(成都卷)之阳荣华篇
4.川剧老艺术家口述史(成都卷)之徐棻篇
5.川剧老艺术家口述史(成都卷)——刘芸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川剧老艺术家口述史(成都卷)之徐棻篇

川剧老艺术家口述史(成都卷)之徐棻篇

川剧老艺术家口述史(成都卷)之徐棻篇
刘咏涛;张勇
【期刊名称】《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3(000)004
【摘要】徐棻,著名川剧作家,国家一级编剧.创作了大量优秀剧本,多次荣获文化部“文华奖”、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及优秀编剧奖、优秀剧目奖.其代表作有《燕燕》、《秀才外传》、《王熙凤》、《马克白夫人》、《目连之母》等,曾为全国三八红旗手,曾任四川省文联及四川省剧协副主席、成都市文化局副局长,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总页数】6页(P65-70)
【作者】刘咏涛;张勇
【作者单位】成都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四川成都610106;成都市川剧院,四川成都61002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36.7
【相关文献】
1.川剧老艺术家口述史(成都卷)之林捷篇
2.川剧老艺术家口述史(成都卷)之唐思敏篇
3.川剧老艺术家口述史(成都卷)之阳荣华篇
4.川剧老艺术家口述史(成都卷)——刘芸篇
5.川剧老艺术家口述史(成都卷)之竞艳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川剧艺术家口述史(梅花奖得主卷)之孙勇波篇

川剧艺术家口述史(梅花奖得主卷)之孙勇波篇

川剧艺术家口述史(梅花奖得主卷)之孙勇波篇
万平;冯乃光;李启后
【期刊名称】《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8(000)001
【摘要】孙勇波,男,重庆人,1967年12月生,国家一级演员,第二十届戏剧"梅花奖"获得者,民盟重庆川剧院支委主委,现为重庆市川剧院院长助理.1979年进入泸州市川剧团,1987年到省川校进修三年,1991年调入成都市川剧院,2008年调入重庆市川剧院.师从川剧表演艺术家晓艇,工文、武小生.戏路广,基本功好,传承性强,扮相俊美,表演创新,嗓音清亮,可塑性强,被誉为文武双全的川剧小生演员.
【总页数】8页(P121-128)
【作者】万平;冯乃光;李启后
【作者单位】成都大学四川成都 610106;四川广播电视大学,四川成都 610106;重庆市川剧院,重庆 400108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825.78;I236.71
【相关文献】
1.川剧艺术家口述史(梅花奖得主卷)之黄荣华篇
2.川剧艺术家口述史(梅花奖得主卷)之谭继琼篇
3.川剧艺术家口述史(梅花奖得主卷)之古小琴篇
4.川剧艺术家口述史(梅花奖得主卷)之王超篇
5.川剧艺术家口述史(梅花奖得主卷)之王玉梅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川剧老艺术家口述史(成都卷)——刘芸篇

川剧老艺术家口述史(成都卷)——刘芸篇

川剧老艺术家口述史(成都卷)——刘芸篇
刘咏涛;马丽
【期刊名称】《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2(000)001
【摘要】刘芸,女,国家一级演员,首届中国戏剧二度“梅花奖”获得者,四川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川剧代表性传承人。

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成都市戏剧家协会主席、成都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成都市川剧院原院长。

四川省劳动模范、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中国文联“德艺双馨”艺术家。

从事川剧事业四十多年,塑造了大量优秀的舞台艺术形象,同时擅长策划和导演,在中青年演员的传帮带上成绩突出。

【总页数】6页(P83-88)
【作者】刘咏涛;马丽
【作者单位】成都大学,四川成都610106;成都市川剧院,四川成都61002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804
【相关文献】
1.川剧老艺术家口述史(四川卷续)之刘兴明篇
2.川剧老艺术家口述史(成都卷)之林捷篇
3.川剧老艺术家口述史(成都卷)之唐思敏篇
4.川剧老艺术家口述史(成都卷)之阳荣华篇
5.川剧老艺术家口述史(成都卷)之徐棻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川剧老艺术家口述史(成都卷)之林捷篇

川剧老艺术家口述史(成都卷)之林捷篇

川剧老艺术家口述史(成都卷)之林捷篇
万平;李轼华;徐仲旭;李建峰
【期刊名称】《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3(000)001
【摘要】林捷作为儿童时期就参加抗日文化活动的老革命,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积极参与我党、我军组织领导的文艺演出;建国以后,长期从事川剧艺术院团的建设、管理工作.他熟悉川剧表演工作,遵循艺术规律,热爱川剧事业,尊重演职人员,为成都市川剧院(团)的组建,演员的培养,曲目的整理,剧目的推出、川剧的传承与振兴做出了较大的贡献.
【总页数】5页(P88-92)
【作者】万平;李轼华;徐仲旭;李建峰
【作者单位】成都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成都610106;成都市川剧院成都610021;成都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成都610106;成都市川剧院成都610021;成都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成都610106;成都市川剧院成都610021;成都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成都610106;成都市川剧院成都61002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36.71
【相关文献】
1.川剧老艺术家口述史(成都卷)之唐思敏篇
2.川剧老艺术家口述史(成都卷)之阳荣华篇
3.川剧老艺术家口述史(成都卷)之徐棻篇
4.川剧老艺术家口述史(成都卷)——刘芸篇
5.川剧老艺术家口述史(成都卷)之竞艳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溪 县川剧 团 ) 在南 溪 演 出 , 它 的演 出地 点 就在 我 们 茶
馆 的斜 对 门— — 禹 王 宫 。 因 为 隔得 很 近 , 也 是 童 年 的那种好 奇 心 , 就 爱 看 川 剧 。第 一 次 看 川 剧 我 还 是
翻墙 , 翻那个 庙墙 跳 下 去 , 能 够躲 避 了那 些 老 师 的追

口述史 ・
川 剧 老 艺 术 家 口述 史 ( 四川 卷 续 ) 之 吴斌 文 篇 木
万平 刘咏 涛

摘要 : 吴彬文 , 国家二 级演员 , 中国戏剧 家协会会 员。曾先后担任 四川省戏剧 家协会 理事 , 宜宾市戏剧 家协会 主 席, 宜宾市政 协一 、 二届委 员兼文史委委 员, 宜宾 市阳翰 笙文 学院常务 院士 , 宜宾 市青年 川剧 团团长。投 身川剧 艺术 五十余 年 , 集缟 、 导、 演 于一 身, 且能著 书立说 。1 9 9 8年被评 为宜宾市拔 尖人 才。
关键 词 : 吴斌 文 ; 川剧 ; 艺术 人 生
中图分类号 : I 2 3 6 . 7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4—3 4 2 ( 2 0 1 5 ) 0 1—1 1 1— 0 8
吴彬 文 , 男, 1 9 4 3年 7月 1 7 日生 , 四 川 南 溪人 ,
收 稿 日期 : 2 0 1 4— 0 8— 2 6 j I 基金项 目: 本文 系 2 0 1 2年 度 教 育部 人 文 社 会 科 学研 究 项 目阶段 性 成 果之 一 ( 项 目批 准 号 : 1 2 Y J A 7 6 0 0 6 2 ) 。
作 者简介 : 万 平( 1 9 5 4一) , 男, 成都大学文学与新 闻传播 学院 , 教授 ; 刘咏涛( 1 9 6 4一) , 男, 成都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 学院, 讲 师。
《 守望》 , 用流畅生动的文字 , 既记述 了自己充满 变数 花 匠 当儿 。我就 送 到我 五爸 这 儿 寄养 了一 年 。一 年
的 艺术 人 生 , 描 绘 了许 多动人 故 事 , 还 反 映 出在 变化 后 回去 , 当时 父 亲 已在 南 溪 三 元 街 开 茶 馆 。父 子 就
2 0 1 5年 2月
总第 1 5 7期 第 1期
成都 大 学学报 ( 社会 科 学版 ) J o u r n a l o f C h e n g d u U n i v e m i V( S o c i M S c i e n c e s )
S e iM f No . 1 5 7, No .1 Fe b. 2 01 5
莫 测 的 时代 背 景 下 , 川 剧 艺术 浮 沉 的 生存 状 态 与 历 相 依为命 , 共 度 时艰 。
史变 迁。
1 9 5 3年 5月份 , 纳 溪 县劳工 川剧 社 ( 后 来 改为 纳
采 写 时间 : 2 0 1 3年 1 2月 2 1日 采 写地点 : 宜 宾市 东 园宾馆 采 摄 写: 万 平 刘咏 涛 录: 黄 粱 梁雁林
1 l l
万平、 刘咏 涛 : 川剧 老 艺术 家 口述 史( 四川 卷 续) 之 吴斌文篇
2 0 1 5年 第 1期
查 。当然 , 第一 次看 戏懂 不 到 , 只是 看 到些 花花 绿绿 个 组成 的剧 团。然 后公 推一 个 相对 公 正 正直 的人 来
的人 物 , 揩( 擦) 了红脸 黑 脸 进 进 出 出。但 是 第 一 次 当班 主 。虽然 当时 的剧 团生 活 状 态 不 是 很 好 、 很 困
国家二 级 演 员, 中 国戏 剧 家协 会 会 员。 曾 先 后 担 任
万平( 以下简 称 万 ) : 吴 老师 , 您好 !
四川省戏剧 家协会理事 , 宜宾市戏剧 家协会 主席 , 宜
宾 市政 协 一 、 二 届委 员兼文 史委 委 员 , 宜宾 市 阳翰 笙
吴彬 文 ( 以下简 称 吴 ) : 你好 !
万: 今天有幸在 宜宾采访您老 , 我想呢, 吴老师,
年 来 的大致 分成 的 几 个时期 、 基本 情 况 , 好吧 ? 吴: 好。我从事川剧艺术 , 恐怕要从最小开始 。
文 学 院常务 院 士 , 宜宾 市青 年 川 剧 团 团长 。 1 9 9 8年 您 能不 能 给我 们 比较 详 细地 介 绍 一 下 , 您从 艺 六 十
后参加 四川省文化厅举 办的导演 编剧进修班 学习。 年, 我母 亲 去世 了 , 父 亲 划成 了地 主 。因此 他 也 就 没
演 出、 导演 的代 表 剧 目有 《 铁 龙 山》 《 八 阵 图》 《 雪岭 有 教 书了 。家里 边 三个 孩 子—— 姐 姐林 文 、 我彬 文 、
红旗》 《 瑶 山春 》 《 孟丽君》 《 三请 樊 梨花》 《 太君 惊 还 有个 弟弟 叫光 文 。父 亲 , 一介 书 生 , 生 活无 着 。另
寿》 《日月 葬》 等, 被 业 内人 士誉 为 “ 系编 、 导、 演 于 一 外 , 当时划成 地 主 , 房 子 也被 没 收 了。姐 姐 又 抱 给 一
身的难得 人 才” 。2 0 1 3年 , 吴彬 文 出版 了从 艺 专 著 个 姓袁 的做 童 养 媳 。弟 弟 呢 , 就 抱 给 一 个 姓 谭 的棉
被 评 为 宜宾 市拔 尖人 才。
1 9 5 3年进入 纳 溪县 川剧 团 , 1 9 5 8—1 9 6 1年 入 泸
州专 区戏 曲培 训班 培训 。 先 习文 生后 改 武 生 。1 9 6 1 我 家住在 南 溪 , 南 溪 县 城 里 边 。父 亲 曾经 是 个 教 书
年调 宜 宾专 区青年 川 剧 团工 作 。1 9 8 1年 、 1 9 8 3年 先 的 , 有十二石 五 的土 地 , 可 能是小 土地 出租。1 9 5 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