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韶关市2021届新高考中招适应性测试卷物理试题(1)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东省韶关市2021届新高考中招适应性测试卷物理试题(1)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如图所示,两个质量均为m 的小球A 、B 套在半径为R 的圆环上,圆环可绕竖直方向的直径旋转,两小球随圆环一起转动且相对圆环静止。
已知OA 与竖直方向的夹角θ=53°,OA 与OB 垂直,小球B 与圆
环间恰好没有摩擦力,重力加速度为g ,sin53°
=0.8,cos53°=0.6。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45g R
B 53g R
C .小球A 与圆环间摩擦力的大小为
75
mg D .小球A 与圆环间摩擦力的大小为15mg 【答案】D
【解析】
【详解】
AB .小球B 与圆环间恰好没有摩擦力,由支持力和重力的合力提供向心力,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2tan 37sin 37mg m R ω=o o
所以解得圆环旋转角速度的大小
45g R
ω故选项A 、B 错误;
CD .对小球A 进行受力分析,如图所示,由牛顿第二定律得:在水平方向上
2sin cos sin N f m R θθωθ-=
竖直方向上
cos sin 0N f mg θθ--=
解得
5
mg f =
所以选项C 错误、D 正确。
故选D.
2.一列简谐横波沿x 轴负方向传播,0t =时刻的波形图象如图所示,此时刻开始介质中 1.0m x =的质点P 经0.25s 第一次回到平衡位置。
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0t =时刻质点P 向x 轴正方向运动
B .简谐横波的周期为0.8s
C .简谐横波传播的速度为4m/s
D .质点P 经过平衡位置向上运动时开始计时的振动方程为1010sin
(cm)3y t π= 【答案】D
【解析】
【详解】
A .简谐波沿x 轴负方向传播,所以0t =时刻质点P 向y 轴正方向运动,故A 错误;
B .简谐波沿y 轴负方向传播,质点P 第一次回到平衡位置时,即6m x =处质点的振动传播到P 点,所需的时间50.2512
t s T ==,解得 0.6s T =
故B 错误;
C .从题图上读出波长为12m ,所以波速
20m/s v T λ
==
故C 错误;
D .根据图象可知,此列波的振幅10cm A =,简谐波沿x 轴负方向传播,0.6T s =,角速度
210rad/s 3T ππω== 则质点P 经过平衡位置向上运动时开始计时的振动方程为 1010sin cm 3y t π= 故D 正确。
故选D 。
3.下面是某同学对一些概念及公式的理解,其中正确的是( )
A .根据公式=SR L
ρ可知,金属电阻率与导体的电阻成正比 B .根据公式W UIt =可知,该公式只能求纯电阻电路的电流做功
C .根据公式q It =可知,电流越大,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就越多
D .根据公式Q C U =
可知,电容与电容器所带电荷成正比,与两极板间的电压成反比 【答案】C
【解析】
【详解】
A .电阻率是由导体本身的性质决定的,其大小与电阻无关,选项A 错误;
B .公式W UIt =适用于纯电阻电路和非纯电阻电路中的电流所做功,选项B 错误;
C .根据公式q It =可知,电流越大,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就越多,选项C 正确;
D .电容的公式Q C U
=
采用的是比值定义法,电容大小与电量和电压无关,选项D 错误。
故选C 。
4.如图甲所示,虚线右侧有一方向垂直纸面的有界匀强磁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口随时间t 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取磁场垂直纸面向里的方向为正方向),固定的闭合导线框一部分在磁场内。
从t=0时刻开始,下列关于线框中感应电流i 、线框ab 边受到的安培力F 随时间t 变化图象中,可能正确的是(取线框中逆时针方向的电流为正,安培力向右为正方向)( )
A .
B .
C .
D .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B .由图可知,在0~2T 内线圈中磁感应强度的变化率相同,故0~2T 内电流的方向相同,由楞次定律可知,电路中电流方向为逆时针,即电流为正方向;在~2T T 内内线圈中磁感应强度的变化率相同,故~2T T 内电流的方向相同,由楞次定律可知,电路中电流方向为顺时针,即电流为负方向;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有
2
B S E t ∆=⋅∆ 则感应电流为
2E B S i R t R
∆==⋅∆ 由图可知两段时间内的磁感应强度大小相等,故两段时间内的感应电流大小相等,故A 错误,B 正确; CD .由上分析可知,一个周期内电路的电流大小恒定不变,根据
F BIL =
可知F 与B 成正比,则在0~4
T 内磁场垂直纸面向外减小,电流方向由b 到a ,根据左手定则可知,线框ab 边受到的安培力F 方向向右,为正方向,大小随B 均匀减小;在~42
T T 内磁场垂直纸面向里增大,电流方向由b 到a ,根据左手定则可知,线框ab 边受到的安培力F 方向向左,为负方向,大小随B 均匀增大;在3~22
T T 内磁场垂直纸面向里减小,电流方向由a 到b ,根据左手定则可知,线框ab 边受到的安培力F 方向向右,为正方向,大小随B 均匀减小;在
3~2T T 内磁场垂直纸面向外增大,电流方向由a 到b ,根据左手定则可知,线框ab 边受到的安培力F 方向向左,为负方向,大小随B 均匀增大,故CD 错误。
故选B 。
5.利用示波器可以显示输入信号的波形,单匝正方形金属线框abed 处在匀强磁场中,当以线圈平面内某虚线OO '为轴匀速转动时,线圈内产生的电流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甲所示。
则在四个选项所示的情景中,无论从线圈平面处于哪个位置开始计时,都不可能产生该电流的是( )
A .
B.
C.
D.
【答案】A
【解析】
【详解】
A.当以线圈平面内某虚线OO 为轴匀速转动时,线圈中的磁通量始终不变,没有感应电流产生,故A 不可能产生该电流,故A符合题意;
BCD.三图中线圈绕垂直于磁场方向的轴转动,磁通量发生变化,根据交变电流的产生原理可知,三者均产生示波器中的正弦式交变电流,故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6.研究光电效应现象的实验装置如图(a)所示,用光强相同的黄光和蓝光照射光电管阴极K时,测得相应的遏止电压分别为U1和U2,产生的光电流I随光电管两端电压U的变化规律如图(b)所示。
已知电子的质量为m,电荷量为-e,黄光和蓝光的频率分别为v1和v2,且v1<v2。
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U1 <U2
B.图(b)中的乙线是对应黄光照射
C.根据题述条件无法算出阴极K金属的极限频率
D.用黄光照射时,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eU2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AB .根据光电效应方程则有
0km h W E ν=+
在光电管中,遏止电压满足
c km eU E =
联立方程有
0c =W h U e e
ν- 因为
12νν<
所以对于同一光电管和金属
12U U <
蓝光对应的遏止电压大,则图(b )中的乙线是对应蓝光照射,A 正确,B 错误;
C .极限频率满足
c 0h W ν=
则
c 11=h h U e e
νν- c 22=h h U e e
νν- 联立两式解得
2112c 21
U U U U ννν-=- C 错误;
D .用黄光照射时,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1eU ,D 错误。
故选A 。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5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7.研究表明,汽车在行驶过程中所受阻力的大小与运动速率的平方近似成正比。
一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以某一功率行驶达到的最大速率为1v ,此时所受阻力为1F 。
若增加汽车功率为原来的两倍,其他
条件不变,该汽车行驶达到的最大速率为2v ,相应的阻力为2F 。
对此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 .21
2F F = B
.21F F =C
.21v v =D
.21
v v =【答案】BD
【解析】
【详解】 CD .汽车功率为P 时,最大速率为1v ,由二力平衡有
1
1F P v = 由题意知
211F kv =
解得
1v = 同理,汽车功率为2P 时,最大速率为
2v = 解①②式得
21v v ==③ 所以D 正确,C 错误;
AB .将③式代入
211F kv =与222F kv =
解得
2
2211F v F v ⎛⎫== ⎪⎝⎭
所以B 正确,A 错误。
故选BD 。
8.如图所示,竖直平面内有一光滑圆环,圆心为O ,OA 连线水平,AB 为固定在A 、B 两点间的光滑直杆,在直杆和圆环上分别套着一个相同的小球M 、N .先后两达让小球M 、N 以角速度ω和2ω随圆环一起绕竖直直径BD 做匀速圆周运动.则
A .小球M 第二次的位置比第一次时离A 点近
B .小球M 第二次的位置比第一次时离B 点近
C .小球N 第二次的竖直位置比第一次时高
D .小球N 第二次的竖直位置比第一次时低
【答案】BC
【解析】
【分析】
【详解】
设AB 与竖直方向夹角为θ,则mgtan450=mω2r ,则当ω变为2ω时,r 变为原来的1/4,则小球M 第二
次的位置比第一次时离A 点远,离B 点近,选项A 错误,B 正确;对放在N 点的小球:
mgtanα=mω2Rsin α,则2cos g R
αω=,则当ω越大,α越大,物体的位置越高,故选项C 正确,D 错误;故选BC 。
9.如图所示,光滑圆环固定在竖直面内,一个小球套在环上,用穿过圆环顶端光滑小孔的细线连接,现
用水平力F 拉细线,使小球缓慢沿圆环向上运动,此过程中圆环对小球的弹力为N ,则在运动过程中( )
A .F 增大
B .F 减小
C .N 不变
D .N 增大
【答案】BC
【解析】
【详解】 小球沿圆环缓慢上移可看做匀速运动,对小球进行受力分析,小球受重力G ,F ,N ,三个力。
满足受力平衡。
作出受力分析图如图所示;
由图可知△OAB∽△GFA,即:
G F N
==
R AB R
小球沿圆环缓慢上移时,半径不变,AB长度减小,故F减小,N不变;
A. F增大,与结论不相符,选项A错误;
B. F减小,与结论相符,选项B正确;
C. N不变,与结论相符,选项C正确;
D. N增大,与结论不相符,选项D错误。
10.如图M和N是两个带有异种电荷的带电体,(M在N的正上方,图示平面为竖直平面)P和Q是M 表面上的两点,S是N表面上的一点。
在M和N之问的电场中画有三条等差等势线。
现有一个带正电的液滴从E点射入电场,它经过了F点和W点已知油滴在F点时的机槭能大于在W点的机械能。
(E、W 两点在同一等势面上,不计油滴对原电场的影响,不计空气阻力)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P和Q两点的电势不相等
B.P点的电势低于S点的电势
C.油滴在F点的电势能高于在E点的电势能
D.F点的电场强度大于E点的电场强度
【答案】BD
【解析】
【详解】
A.P和Q两点在带电体M的表面上,M是处于静电平衡状态的导体,其表面是一个等势面,故P和Q 两点的电势相等,故A错误;
B.带正电的油滴在F点时的机械能大于在W点的机械能,故从F点到W点,机械能减小,电场力做负
功,说明电场力向上,故电场线垂直等势面向上,而沿着电场线电势逐渐降低,故P 点的电势低于S 点的电势,故B 正确;
C .由于电场线垂直等势面向上,故E 点的电势大于F 点的电势,根据E p =qφ,油滴在F 点的电势能低于在E 点的电势能,故C 错误;
D .因F 点等势面密集,则电场线也密集,可知F 点的电场强度大于
E 点的电场强度,选项D 正确; 故选BD 。
11.一位同学玩飞镖游戏,已知飞镖距圆盘为L ,对准圆盘上边缘的A 点水平抛出,初速度为v 0,飞镖抛出的同时,圆盘以垂直圆盘且过盘心O 点的水平轴匀速转动。
若飞镖恰好击中A 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从飞镖抛出到恰好击中A 点,A 点一定转动到最低点位置
B .从飞镖抛出到恰好击中A 点的时间为0
L v C .圆盘的半径为2
20
4gL v D .圆盘转动的角速度为02k v L
(k =1,2,3,…) 【答案】ABC
【解析】
【详解】 A .从飞镖抛出到恰好击中A 点,A 点转到了最低点位置,故A 正确;
B .飞镖水平抛出,在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因此
t =0
L v 故B 正确;
C .飞镖击中A 点时,A 恰好在最下方,有
1r =12
gt 1 解得
r =2
20
4gL v 故C 正确;
D .飞镖击中A 点,则A 点转过的角度满足
θ=ωt =π+1kπ(k =0、1、1......)
故
ω=0(21)πk v L
+(k =0、1、1......) 故D 错误。
故选ABC 。
12.电阻R 接在20V 的恒压电源上时,消耗的电功率为P ;若将R 接在如图所示理想变压器的副线圈电
路中时,R 消耗的电功率为4
P 。
已知电路中电阻R 0的阻值是R 的4倍,a 、b 两端接在402sin100u t π=(V )的交流电源上,此变压器( )
A .副线圈输出电压的频率为100Hz
B .副线圈输出电压的有效值为10V
C .原、副线圈的匝数之比为2︰1
D .原、副线圈的电流之比为1︰4
【答案】BC
【解析】
【分析】
【详解】
A .变压器不改变交变电流的频率,由题可知,交流电压的频率为
100π50Hz 2π2π
f ω
=== 故A 错误;
B .由题意可得
22
21204U R R
=⨯ 解得
210V U =
故B 正确;
C .电源的有效值为
4022
U
设原、副线圈的匝数之比为n ,则原、副线圈的电流之比为
1n 则R 0两端电压为24U n
,根据原、副线圈电压比等匝数比即 22
440U n n U -=
解得
2n =
故C 正确;
D .由原、副线圈中的电流之比等匝数反比可知,原、副线圈的电流之比为1:2,故D 错误。
故选BC 。
三、实验题:共2小题,每题8分,共16分
13.用油膜法估测分子大小的实验步骤如下:
①向体积为V 1的纯油酸中加入酒精,直到油酸酒精溶液总量为V 2;
②用注射器吸取上述溶液,一滴一滴地滴入小量筒,当滴入n 滴时体积为V 0;
③先往边长为30~40cm 的浅盘里倒入2cm 深的水;
④用注射器往水面上滴一滴上述溶液,等油酸薄膜形状稳定后,将事先准备好的玻璃板放在浅盘上,并在玻璃板上描出油酸薄膜的形状;
⑤将画有油酸薄膜轮廓形状的玻璃板,放在画有许多边长为a 的小正方形的坐标纸上;
⑥计算出轮廓范围内正方形的总数为N ,其中不足半个格的两个格算一格,多于半个格的算一格。
上述实验步骤中有遗漏和错误,遗漏的步骤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错误的步骤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指明步骤,并改正),油酸分子直径的表达式d =______。
【答案】将痱子粉均匀撒在水面上 应该是不足半格的舍去,多于半格的算一格 0122
V V Nna V 【解析】
【分析】
【详解】
[1]由实验步骤可知,缺少的实验步骤是,在步骤③后加上:将痱子粉均匀撒在水面上。
[2]错误的是步骤⑥,应该改为:计算出轮廓范围内正方形的总数为N ,其中不足半个格舍去,多于半个格的算一格。
[3]一滴油酸酒精溶液含有纯油酸的体积
001122
V V V V V n V nV =⨯= 油膜的面积
2
S Na
=
油酸分子的直径
01
2
2
V V
V
d
S Nna V
==
14.某学习小组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来探究“小车加速度与合外力的关系”,并用此装置测量轨道与小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
实验装置中的微型力传感器质量不计,水平轨道表面粗糙程度处处相同,实验中选择了不可伸长的轻质细绳和轻定滑轮。
实验中保持小车和位移传感器(发射器)的总质量M不变,小车和位移传感器(发射器)的加速度由位移传感器(接收器)及与之相连的计算机得到。
多次改变重物的质量进行实验得小车和位移传感器(发射器)的加速度a与力传感器的示数F的关系图象如图乙所示。
重力加速度取2
10m/s
g=。
(1)用该实验装置测量小车与水平轨道间的动摩擦因数时,下列选项中必须要做的一项实验要求是______(填写选项对应字母)
A.要使重物的质量远远小于小车和位移传感器(发射器)的总质量
B.要将轨道的一端适当垫高来平衡摩擦力
C.要使细线与水平轨道保持平行
D.要将力传感器的示数作为小车所受的合外力
(2)根据图象乙可知该水平轨道的摩擦因数μ=______(用分数表示)。
(3)该学习小组用该装置来验证“小车和位移传感器(发射器)质量不变情况下,小车和位移传感器(发射器)的加速度与作用在小车上的拉力成正比”,那么应该将轨道斜面调整到θ=_____(用角度表示)。
【答案】C
3
3
30°
【解析】
【详解】
(1)[1]小车所受到的水平拉力即为力传感器的示数F,由图象可知当5N
F=,小车开始有加速度,即摩擦力为5N,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
F Mg Ma
μ
-=,
得:
F a Mg g
μ=-, 所以既不需要使重物的质量远远小于小车和位移传感器(发射器)的总质量,也不需要将轨道的一端适当垫高来平衡摩擦力,选项ABD 错误;实验中保持细线与轨道平行时,小车和位移传感器(发射器)所受的拉力为力传感器的示数F ,选项C 正确。
故选:C 。
(2)[2]选小车和位移传感器(发射器)为研究对象,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
F Mg Ma μ-=,
即
1a F g M
μ=-, 由图乙可知图象的斜率,即
13
k M ==, 得:
M =, 由5F N =时0a =可解得:
μ=; (3)[3]若要验证“小车和位移传感器(发射器)质量不变情况下,小车和位移传感器(发射器)的加速度与作用在小车上的拉力成正比”要将轨道一端垫高来平衡摩擦力。
对小车和位移传感器(发射器)受力分析可得:
sin cos Mg Mg θμθ=,
即
tan 3
μθ==
, 所以 30θ︒=。
四、解答题:本题共3题,每题8分,共24分
15.如图所示,等腰直角三角形ABC 为某透明介质的横截面,O 为BC 边的中点,位于O 点处的点光源在透明介质内向各个方向发射光线,其中从AC 边上的D 点射出的光线平行于BC ,且OC 与OD 夹角为15°,从E 点射出的光线垂直BC 向上。
已知BC 边长为2L 。
求:
(1)该光在介质中发生全反射的临界角C ;
(2)DE 的长度x 。
【答案】(1)C=45°;(2)6L 【解析】 【详解】
(1)由几何关系可知,题图中∠ODE=60°,故光线OD 在AC 面上的入射角为30°,折射角为45° 根据光的折射定律有sin 452sin 30
n ︒
︒== 由sinC=1/n ,知C=45°
. (2)由sin 45sin120OD L L ︒︒= ,解得6OD L L = 由几何关系可知,光线OE 在AC 面上的折射角为45°,根据光的折射定律有,OE 光线在AC 面上的入射角为30°,故题图中∠OEC=60°,则△ODE 为等边三角形,得6OD x L L == 16.如图所示,两根足够长的平行竖直导轨,间距为 L ,上端接有两个电阻和一个耐压值足够大的电容器, R 1∶R 2= 2∶3,电容器的电容为C 且开始不带电。
质量为m 、电阻不计的导体棒 ab 垂直跨在导轨上,S 为单刀双掷开关。
整个空间存在垂直导轨平面向里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大小为 B 。
现将开关 S 接 1,ab 以初速度 v0 竖直向上运动,当ab 向上运动 h 时到达最大高度,此时迅速将开关S 接 2,导体棒开始向下运动,整个过程中导体棒与导轨接触良好,空气阻力不计,重力加速度大小为 g 。
试问:
(1) 此过程中电阻 R 1产生的焦耳热;
(2) ab 回到出发点的速度大小;
(3)当 ab 以速度 v 0向上运动时开始计时,t 1时刻 ab 到达最大高度 h 处, t 2时刻回到出发点,请大致画出 ab 从开始运动到回到出发点的 v-t 图像(取竖直向下方向为正方向)。
【答案】(1)2103152Q mv mgh ⎛⎫=- ⎪⎝⎭;(2)222mgh v CB L m
=+;(3)见解析。
【解析】
【分析】
【详解】 (1)只有当开关S 接1时回路中才有焦耳热产生,在导体棒上升过程,设回路中产生的焦耳热为Q ,根据能量守恒有
2012
mv mgh = 又12:2:3R R =,因此电阻R 1产生的热量为
135
Q Q = 2103152Q mv mgh ⎛⎫=- ⎪⎝⎭
(2)当开关S 接2时,导体棒由静止开始下落,设导体棒下落的加速度为a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mg-ILB=0
又
Q C U CBL v I CBLa t t t
∆∆∆====∆∆∆ 联立得 22mg a CB L m =
+ 所以导体棒做初速度为0,加速度为a 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设导体棒回到出发点的速度大小为v ,由22v ah = 得
222mgh v CB L m
=+ (3)当导体棒向上运动时,由于所受安培力向下且不断减小,所以导体棒做加速度逐渐减小的减速运动;当导体棒开始向下运动时做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由于所受安培力与重力反向,所以此过程加速度小于g.
17.如图所示,两个平行光滑金属导轨AB、CD固定在水平地面上,其间距L=0.5m,左端接有阻值R=3Ω的定值电阻。
一根长度与导轨间距相等的金属杆順置于导轨上,金属杆的质量m=0.2kg,电阻r=2Ω,整个装置处在方向竖直向下、磁感应强度大小B=4T的匀强磁场中,t=0肘刻,在MN上加一与金属杆垂直,方向水平向右的外力F,金属杆由静止开始以a=2m/s2的加速度向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2s末撤去外力F,运动过程中金属杆与导轨始终垂直且接触良好。
(不计导轨和连接导线的电阻,导轨足够长)求:
(1)1s末外力F的大小;
(2)撤去外力F后的过程中,电阻R上产生的焦耳热。
【答案】(1)2N(2)0.96J
【解析】
【详解】
(1)t=1s时刻,金属杆MN的速度大小为v1=at1=2×1=2m/s
金属杆MN产生的感应电动势为E=BLv1
金属杆MN中的电流大小
E I
R r =
+
金属杆MN受到的安培力大小F安=BIL
联立得
22
1
B L v F
R r 安
=
+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F-F安=ma
联立解得F=2N
(2)t=2s时刻,金属杆MN的速度大小为v2=at2=2×2=4m/s
撤去外力F后的过程中,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得知电路中产生的总焦耳热Q=1
2
mv22=
1
2
×0.2×42=1.6J
电阻R上产生的焦耳热Q R=
R
R r
+
Q=
3
32
+
×1.6J=0.96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