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论文:简论浅探初中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的模式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论浅探初中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的模式
1 口语交际教学的重要性及目前状况
《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提出:“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

”这是为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需要而提出的要求,不是一般的听说能力。

虽然口语交际训练纳入在中学的语文教材中,但并非所有的语文教师对此都引起重视,特别是在农村中学,口语训练还只是当做一种形式,走过场的样子而已,甚至是有的根本不予理睬,从未正视组织口语交际训练。

这样一来许多学生只能把自己的想法通过写作的方式表达,根本不会运用口语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有的学生表述事情啰嗦没有条理;有的学生朗读文章时,破句,平淡,没有感情等等。

造成这种状况的理由是多方面的,但与当前初中的语文教学实际是密不可分的,因此,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已成为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2 口语交际教学的模式
口语交际教学显得尤为重要,那么怎样进行口语交际教学,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呢?
2.1 关注人文,重视做人。

口语交际是人们现实生活的需要,是为人们的生活服务的活动。

人们在面对面交际过程中不仅要会听会说,还要察言观色灵活应对。

其中,交际者的表情、语言、态度和礼仪规范都会影响交际效果,所以,在口语交际训练中,我们必须关注人文,重视做人。

这就是说,对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训练要从细处着眼,从小处着手。

从细处着眼就是在口语交际时教育学生,表情自然、语言平和、语速音量适中、态度诚恳;
站立时,挺胸收腹抬头、目光平视;坐着时,头正、身直腿靠拢,眼睛注视交流的对象以示礼貌。

教育学生努力做到一举一动文明礼貌,一言一行真诚友善。

从小处着手,就是口语交际训练的话题选择从一点一滴的小事情小理由开始,决不求大求全。

比如:七年级的新生来到新的学校。

生活翻开了崭新的一页,令人憧憬的中学校园接纳了他们,许多陌生的同学将同窗三年,学生一定想尽快地让同学老师认识自己、了解自己。

于是,第一堂语文课,我就设计了“自我介绍”的话题:用你的笑语、你的歌声、你的幽默、你的智慧、真诚地把自己介绍给大家。

这种活动,让学生认识了彼此,又训练了口语表达能力。

这时,我对自己以往的口语交际教学策略做了彻底转变。

2.2 激发兴趣,让学生想说。

兴趣是对事物喜好或关切的情绪,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和从事某项活动的意识倾向。

它表现为人们对某件事物、某项活动的选择性态度和积极的情绪反应。

兴趣在人的实践活动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可以使人集中注意,产生简论浅探初中语文口语交
际教学的模式愉快紧张的心理状态。

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投入到学习中,而学生的投入程度与其对话题的关注程度密切相关。

话题的确定应考虑到话题的现实作用、难易程度、学生的实际情况等因素,这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能否调动学生的思维,能否产生浓厚的交际氛围。

中学语文口语交际课堂教学的话题内容可以分为以练自主性说为主和以练目的性说为主两种形式。

以练自主性说为主的话题的范围要尽量广泛,可涉及学生生活、学习的方方面面,而且同一个内容还可以从多角度谈。

以训练目的性说为主的话题既可选取教材中的阅读和写作中的材料拓展延伸,又可以选取社会中的热点话题,激起学生参与讨论的兴趣,评析时事,针砭时弊。

例如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试卷上出现的口语交际题就是关于现在的热点话题上海世博会,题目是你叫同桌小云和你一起参与活动策划,小云说“学习那么紧张,我哪有时间啊?世博会那是国家的事,我们跟着忙活什么呢!”问你打算怎么劝说小云?世博会热点话题,每个人都有得说,有话说,像这道题只要注意称呼,理由充分,语气委婉就行了。

2.3 精心创设交际的情境。

2.3.1 利用听、说、演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带动学生素质的提高。

在口语交际的教学中,我们教师在课内要大量创设情境,例如,在《与人交流用语文明得体》的教学中,教师请两位同学表演小品《该来的没来,不该走的走了》,内容如下:某人请客,见有些人没来,就说:“该来的没来。

”已经来了的一些人自感不受欢迎,拂袖而去。

请客者又说:“不该走的走了。

”于是,其他的人也都走了。

创设出这么一个情境后,让同学们探讨:主人如何说才不得罪人,才得体呢?学生通过感知情境,了解说话得体的重要性;通过探讨交流,总结出说话得体的策略。

2.3.2 还可以利用课外空间,通过开展活动,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得法于课内,增益于课外”,课堂时间有限,如果把课内学到的知识到课外去实践巩固,树立大语文观念,走向社会大舞台,那就会眼界大开。

“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关键是教师要引导学生去开发利用,协助他们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如交流演讲会,名人访谈,小记者招待会等,让学生时时刻刻、处处事事都意识到自己是在学口语、用口语。

比如在教学中设计这么一个活动,让学生以一名小记者的身份,采访一下周围的成人,如妈妈、爸爸、老师等,采访内容为:你少年时期曾经有过烦恼吗?你是怎样对待那些烦恼的?现在重新审视,你怎样评价当年的那些烦恼?这是一项课外活动,学生采访的对象是自己的长辈,同时学生是以记者身份去采访的,理由自然不能过于随便,所以要事先打好理由的草稿,这一环节学生的思维能力会得到锻炼。

正是采访时,采取哪种方式提问更自然?说什么样的话更得体?怎样说才能营造出更和谐的氛围?要解决这些理由,学生就得依据对象的不同和场合的差异采取恰当的讲话方式。

像语文教材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口语交际训练《青春畅谈》,学生们进入毕业班学习阶段,有很多感想:在学习生活中所经历的各种事情,对昨天的回顾,对将来的憧憬,难忘同学友谊、老师恩情、父母亲情等等。

学生们都可畅所欲言,不限题材,不限范围,我们可以采用座谈会,让学生把思绪带往那毕业时分,营造出一种良好地“说话”氛围。

总之,口语交际教学的策略和策略还是很多,各人也都“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以上仅仅是伴随语文课程改革而展开的对口语交际教学的初步探讨,希望对切实有效地实施口语交际教学有所裨益。

(弘利教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