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麻香飘600 年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正能院
经典案例
CLASSIC CASE
600年前,山东潍县匠人崔济世发明了崔字小磨香油,让浓郁的芝麻香飘进了皇宫大院。

600年间,崔家独创的“水代法”“石磨研磨”等传统制作工艺,代代相传,将芝麻的香味最大限度地保留下来。

“守”住老手艺
明代,崔济世运用古老的石磨研磨工艺,开始生产崔字小磨香油。

到了清代,崔字小磨香油更是声名远扬,成为紫禁城的贡品。

曾任潍县知县的郑板桥有诗写到:“十里郊野满城香,举目远眺于水长,神工鬼磨五百载,正宗芳味崔家庄。


新中国成立之后,崔字小磨香油开始飞入寻常百姓家,但是采用的仍是小作坊生产
方式。

1983年,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第18代传人崔升扬提出了建厂申请。

1984年,崔家香油加工厂成立,这也是现在瑞福油脂股份有限公司的雏形。

“崔字”之所以可以传承到如今,主要离不开那盘古老石磨。

在其他香油公司都开始采取机器生产扩大产量的时候,崔字香油却依然选择用石磨慢慢研磨。

对此,第20代传人崔瑞福有着自己的理解:“我们一直坚持着用原始工艺来制作香油,别人都说我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但是如果一味地追求产量而忽略了口味,对我来说,这更是丢了我心目中的西瓜。


一直以来,“崔字”选取的石磨是泰山的青石。

泰山青石石质坚硬,不会导致芝麻糊在石磨上。

散热快,也是“崔字”始终坚持
旧时皇宫御用品,进入寻常百姓家。

而今,崔字小磨香油已经香飘海外,在日本、韩国、加拿大、南非等有了稳定的市场。

崔字小磨香油何以香飘600年?
芝麻香飘600年
综合报道/本刊记者 高凡婷
石磨生产的重要因素。

和市面上的金属磨相比,泰山石磨升温慢、散热快,同样达到65度,金属磨只需5分钟,而用泰山青石制作的石磨则需要5个小时。

正是因为这一特点,才能让芝麻的香味保留,营养物质也不会遭到破坏。

除了品质的传承,质量也一直是崔字香油的重点。

在瑞福油脂,有一个重要部门,那就是“油脂检测中心”。

这个部门是瑞福油脂斥巨资打造的质检中心。

“油脂检测中心”设有气相液相室、理化分析室、微生物室、天平室等四个检测室和一个产品质量追溯室,是目前国内一流的粮油检测中心和国内最先进的香油及芝麻制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该中心一次通过CNAS实验室认证,出具的产品检测报告,具备法律效力,具有官方检测报告的权威性,在国内和国际上均予以认可。

“芝麻、筛选、漂洗、炒籽、扬烟、吹净、磨酱、兑浆、搅油……”祖传的小磨香油制作工艺,在经过现代化改造的生产车间里,一道工序都没有少。

以“石磨”工艺为
例,虽然不再手摇,人拉,但机械化转动的还是石磨。

“诚”得天下心
作为中国小磨香油的第一品牌,崔字牌小磨香油是行业唯一的中华老字号。

1988年,面对市场化浪潮的冲击,香油厂濒临倒闭。

26岁的崔瑞福临危受命,接下重担。

那个时候的香油厂,还只是一个村办小厂,而崔瑞福当时是在机关工作,前途一片光明。

对于崔瑞福的决定,家人都不理解,就连父亲也不同意他放弃“铁饭碗”,接下这个随时都会摔破的“泥饭碗”。

但崔瑞福一心想着,不可以让几百年的基业断送在自己这一代,于是他毅然决然地接过这个“烂摊子”。

刚刚走马上任,崔瑞福没有想到香油厂的境况远比预估的还要糟糕,不仅不盈利,甚至还是负债累累,这其中包括员工的工资、芝麻原料费用和信用社十几万元的贷款。

面对着空空的厂房和沉重的外债,崔瑞
崔字小磨香油之所以能够传承600年,这其中离不开崔家人对于香油质量的严格把控和对于味道的坚守,‘水代法’和‘石磨研磨’是其独家秘笈。

正能院
经典案例
CLASSIC CASE
福决定,一定要让香油厂活下来。

首先要解决债务问题。

当时银行不愿意给香油厂贷款,工厂连制作香油的原料都没有钱买,香油厂如何能开张?崔瑞福在四处借钱的时候,一个卖芝麻的商户看在崔瑞福父亲的面子上,赊给了他200斤芝麻。

就是靠这赊来的200斤芝麻,香油厂重新开了张。

靠着赊来的芝麻,香油厂终于挣到了第一笔钱。

这笔钱应该怎样处理?是先还给卖芝麻的人,还是继续用来生产经营?崔瑞福想出了一个新方法:他跑到信用社,先将自己欠的债还掉一部分,再借出一部分。

这样既可以按时还钱,还多了一笔运营资金。

就是在这种“赊了还,还了赊,赊了再还”的循环往复中,香油厂慢慢运转了起来。

油混油,鬼见愁。

那个时候,市场上香油造假成风,但崔瑞福立了一个规矩:崔家香油厂的香油绝对不掺一滴假。

凭着这份诚信,“崔字”牌香油开始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消费者认可度也越来越高。

一天,崔瑞福得知了青岛外贸粮油公司有三车芝麻要卖,马上前去赊了一车芝麻。

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芝麻属于紧销物品。

“这车芝麻要是生产成香油之后,卖了再还人家的钱,
周期未免太长,何不把芝麻卖了呢?”崔瑞福想。

一车芝麻很快便卖了出去。

卖完芝麻,崔瑞福做的第一件事还是还钱。

当他跑到青岛外贸粮油公司还芝麻钱时,公司对崔瑞福有了好感。

当崔瑞福再次提出赊一车芝麻时,人家一口就答应了。

和上次一样,芝麻一出手,崔瑞福又赶到了青岛还钱。

这一次,第三车芝麻也顺理成章地赊给了崔瑞福。

三车芝麻,让崔瑞福在青岛外贸系统赚下了“讲诚信”的口碑,以后的合作变得异常顺利。

1988年召开的广交会上,山东外贸部门专门给崔家香油厂提供了一个免费摊位。

也正是在这次广交会上,崔字牌小磨香油的名气一下子传开,走出了山东,香遍了全国。

“倔”了20代
“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取乎其下,则无所得矣”。

在崔瑞福看来,崔字香油能一直传承下来的一个核心是“精”。

只有设立一个严苛的目标,并努力地实现目标、精益求精才能够保证香油的品质。

一瓶崔字牌小磨香油,能够成为百姓桌上的“点睛之笔”,必须要突
破崔瑞福设下的三个关卡:芝麻原材料的筛选、石磨传统的坚守和检测中心的检验。

每一个关卡都是生产中心的匠人必须完成的考验。

也是这份“取乎其上”的用心经营,让崔字在小磨香油市场有了自己的一席之位。

崔字牌小磨香油生产的前提是选择品质上乘的好芝麻。

单以芝麻的采购而言,瑞福油脂就有严苛的规定,从芝麻的生长到收割,负责生产的人员至少要到实地考察三次:第一次看出苗,第二次看长势,第三次看收割。

单是看长势,还有看高矮,看颜色,看荚子的详细要求。

时至今日,“崔字”牌小磨香油的第19代传人、崔瑞福的父亲崔信山还清楚地记得坐在父亲崔升扬的自行车上去寿光收购芝麻的场景。

“芝麻播种之时要去看看,芝麻长荚了也得去看一趟,最后收获时再看一次质量,收人家的芝麻,我父亲至少去看三趟。

”崔信山说,父亲在工作中很“倔”,如果没有品质上乘的芝麻,当年宁愿不开油厂。

也正是因为世代传人的这股子“倔劲”,才成就了今日的“崔字”牌小磨香油。

随着企业不断做大,芝麻种植已不再是瑞福油脂的难题。

如今,在全国各地都有公司专属的芝麻种植基地,甚至还把基地建到了芝麻的原产
“一辈子只吃一碗饭,一百年只做一件事”,这是崔字第20
代传人崔瑞福秉承的信念
地——埃塞俄比亚。

对于基地的选择,瑞福油脂有着近乎苛刻的条件,基地所选区域不仅要有温润的气候,充分的光照,还必须远离工业污染。

正是这些近乎苛刻的要求,才保证了芝麻的上好品质。

何谓精益求精?和芝麻打交道久了,瑞福油脂的芝麻采购人员已经练就了识别芝麻优劣的本领。

一把芝麻拿在手里,搭眼一看,手指一捏,这批芝麻的产地、质量,甚至是出油率,一切了然于心。

崔瑞福说,对瑞福油脂的员工而言,这体现出的就是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油”香全世界
2000多年前,张骞出使西域让小小的芝麻与中国结缘,芝麻和石磨的相逢,让人们发现了芝麻的另一个吃法。

崔瑞福说,把芝麻变成香油,这本身就是崔氏人最原始的创新。

如果不是这600年的坚守,“崔字”牌也不可能做到现在的规模。

坚守品质是“崔字”牌永远的底线。

第18代传人崔升扬在20世纪30年代就提出了“料必优、水必好、器必洁、秤必足”的经营理念;第19代传人崔信山在20世纪80年代就提出了“做人靠人格,做事靠朋友,做产品靠质量”的经营理念,这些都是最朴素的发展理念,有传承,也有创新。

1988年,崔瑞福接手企业时,香油市场的造假风气渐起,名声一片狼藉,他当机立断地提出了“有质量就有市场,有诚信就有
未来”的经营理念。

言行一致,立说立做,
重树了崔家香油的品牌形象,这也让瑞福油
脂迅速在市场上站稳了脚跟。

当发展走上快
车道,企业开始出现“全面发展”的杂音,
崔瑞福却始终坚持做好一件事。

他要做的就是如何在保证质量的同时,
追求产量。

他开始引导企业进行技术和设备
的创新,成功研发国内唯一的小磨香油生产
流水线,拥有自主知识产权。

近年来,瑞福油脂公司已经系统地开展
了小磨香油的大型工业化和自动化的改革,
大大提高了香油的产出效率。

结合现代的生产工具,不仅保留了原本
的香味和营养价值,更是将“崔字”牌推向
全球。

良好的品质和企业信誉,让小磨香油在
2006年,获得了“中华老字号”称号,2010
年瑞福油脂被评为山东省重点农业产业化的
龙头企业,2011年又被评为小磨香油生产示
范基地。

目前,瑞福油脂已经在全国70多个城市
建立起近3万个分销点和代理商组成的经营
服务网络,并且远销日本、韩国、南非等国
家,消费市场也在不断的扩大。

“一辈子只吃一碗饭 一百年只做一件
事”,这是崔字第20代传人崔瑞福秉承的信
念。

正是这种坚持,让崔字牌小磨香油不断
第18代传
人崔升扬提出的
‘料必优、水必
好、器必洁、秤
必足’经营原则,
是崔字小磨香油
一直坚守的发展
理念。

崔字小磨香油把原料生产基地建到了芝麻的原产地——埃塞俄比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